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小人物 >

第109章

大唐小人物-第109章

小说: 大唐小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公公,你怎么会来这里?”李持盈一脸惊讶地问道。

    杨思勖也不隐瞒:“陛下有几句话,让我带给张公子!”

    李持盈还要说什么,李奴奴却拉着她道:“盈盈,杨公公肯定是有紧要的事,我们先走吧!”

    对李奴奴的识大体和有眼色,杨思勖很是赞赏,他朝着二人一躬道:“奴才恭送二位郡主!”

    江小桐也起身对杨思勖道:“公公请便,民女先告退了!”

    杨思勖朝着江小桐点点头。

    亭中只剩下了杨思勖与张宝儿二人。

    “杨公公,请坐!”

    “不了,几句话便走!”杨思勖摆手道。

    张宝儿也不勉强,起身恭敬地肃立。

    “陛下让我告诉张公子,本来是可以下旨让公子留在长安的,可是陛下知道安乐公主的性子心胸狭窄,肯定容不下公子,若强留公子反倒是害了公子!陛下希望公子能体谅他的一片苦心!”

    张宝儿点点头道:“草民能够体谅陛下的苦心!”

    杨思勖接着道:“陛下还说了,待时机到了,他会下旨召你回长安的!”

    张宝儿心中颇为感激,李显做皇帝的名声虽然不太好,但对自己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张宝儿朝杨思勖施礼道:“请公公替草民谢过陛下厚恩!”

    杨思勖又递过一个锦盒:“这是陛下留给你的墨宝,请公子收下!”

    张宝儿恭恭敬敬将锦盒收下。

    “张公子,一路保重!酒家告辞了!”

    张宝儿赶紧从怀中掏出一张一千两的银票,递于杨思勖:“请公公笑纳,添些寒衣吧!”

    杨思勖正要婉拒,却听张宝儿怅然道:“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与公公相见,张某一片诚心,万望公公莫要推辞!”

    张宝儿将话说到了这份上,杨思勖只得收了银票,向张宝儿告辞而去。

    望着杨思勖远去的身影,张宝儿叹了口气,喃喃道:“再舍不得,终究还是要走的!”

    话音刚落,侯杰满脸不悦领着一个女子过来。

    “她非要见你!”侯杰瓮声瓮气道。

    张宝儿看向那女子,竟然是上官婉儿的侍女红儿,赶忙道:“红儿姑娘,快快请进来!”

    红儿歪头瞅着侯杰,啍了一声,气鼓鼓走进亭子。

    “若不是娘娘再三吩咐,一定要见到张公子,我早就转身离开了,好像谁稀罕似的!”

    看得出来,红儿余怒未消,一见着张宝儿,便发泄着对侯杰的不满。

    “不稀罕怎么不走,我看是脸皮厚!”侯杰针锋相对道。

    为了营救张宝儿,上官婉儿狮子大开口,先后要去了八十万两银子,这让侯杰肉痛不已,一直耿耿于怀。

    今儿,侯杰见了红儿,自然不会有好脸色。

    “你!”红儿一听,顿时怒目看向侯杰,一副要发飙的模样。

    “好了!猴子,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张宝儿皱着眉头对侯杰斥道。

    说罢,张宝儿朝着红儿施了一礼道:“红儿姑娘,实在是对不住了,我向你赔礼了。”

    张宝儿的态度,让红儿心气稍顺了些,她对张宝儿道:“娘娘说了,她不方便前来为公子送行,有三句话让奴婢带给张公子!”

    “红儿姑娘请讲!”张宝儿郑重其事道。

    “第一句话,娘娘让我告诉张公子,一定要将此次被逼离开长安的前前后后想个通透。若能想明白,便知道今后该如何做了。若想不明白,不如找个清净之地,隐居一世,莫要再回长安!”

    张宝儿若有所思,他点点头:“在下记住了,请姑娘继续!”

    “第二句话,娘娘说了,张公子真能想明白,那回到长安便是迟早的事情。若没有周全的准备,那便亦迟不亦早。贸然回来又无力自保,恐怕性命还要丢在这里!”

    上官婉儿这话说得很直白,但却很在理,张宝儿自然能听得明白,他感激道:“请转告娘娘,张某谨记娘娘的良言。”

    红儿将手中的一个包袱递于张宝儿:“这是娘娘送给你的!”

第二百三十八章 恭候多时() 
张宝儿不知红儿这是何意,他打开包袱,里面竟然是码得整整齐齐的一沓银票,他赶忙将包袱包好,双手向红儿奉上:“昭容娘娘的心意在下领敢,这些银票,张某不能收!”

    “张公子,你先听我把话说完,再做决定不迟!”红儿赶忙摆手道:“当初,娘娘一是怕你们不知深浅,胡乱求人,将银子都糟践了。二是怕你们不能把产业处理干净,逗留长安时间过长,再遭不测。所以,才会急于索要大量银两,其实是替公子保管。如今,公子安然无恙,自然要归还了。”

    说到这里,红儿还不忘恨恨瞪了一眼侯杰,继续道:“当初你们前后总共送来了八十万两,娘娘又补了二十万两,算作她的心意,凑了整数让我给公子送来!”

    侯杰听罢彻底傻眼了,原来上官婉儿竟然有这番深意,人家的一片好意,却让自己误会至深,这让他有些无地自容了。

    侯杰满脸通红,对红儿道:“红儿姑娘,我误会你了,侯某向姑娘赔罪了!”

    红儿并不领情,丢下一句“不稀罕!”继续对张宝儿道:“娘娘说了,张公子本不是个扭捏之人,若收下了,就让我说第三句话。若张公子执意不收,让我转头便走!”

    上官婉儿拿捏人心之准,让张宝儿心悦诚服,她算准张宝儿肯定想听这第三句话,自然就不会拒绝银票了。

    果然,张宝儿将包袱递于侯杰,对红儿道:“这些银两我收下了,姑娘请讲!”

    “第三句话,娘娘说了,这权势与钱财就好比火与柴。火若无柴,迟早会熄灭,柴若不添于火,便是废物一堆。只有准备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柴,才会让火一直燃下去,而且会越燃越旺!娘娘希望公子能明白个中道理!”

    送走了红儿,侯杰一脸愧疚道:“在长安,能遇到昭容娘娘这么个贵人,真是你我几辈子修来的福!”

    张宝儿点点头苦笑道:“与上官娘娘比起来,我等都羞于活在这世上了!”

    车队再次出发,缓缓前行,而送行的人却依然没有离开。

    一脸微笑的崔湜与古云天。

    目光坚定阿史那兄妹和苏禄。

    楚楚可怜的李持盈与李奴奴。

    他们在挥着手,他们在祝福,他们的身影在马车后面越来越小,直至消失不见。

    张宝儿心中感慨万千,他在心中默默告别这座让他又爱又恨的城市,以及在这座城市中遇到的人和发生的事。

    约摸走了两里路,车队又停了下来。

    张宝儿打开车帘,歪着身子探头向前看去。

    前面停着一抬青色小轿,四名威武的轿夫肃立在抬杆前。

    一个文士打扮的中年人,正负手站在轿前,目光睿智而又沉稳,面上挂着恬淡而又自信的微笑。

    看见了中年文士,张宝儿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自从出了通化门,张宝儿心中便一直觉的沉甸甸的,好像缺了点什么,可又说不清楚。

    直到见了眼前这个人,张宝儿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心里面一直在期待着,期待着能与他再见一面,与他道个别。

    张宝儿一阵小跑,来到那个人面前,点点头道:“魏先生!”

    “张公子,我可是在这里恭候多时了!”魏闲云的笑容里有些让人难以捉摸的意味。

    “能与先生告别,在下真的很高兴!”张宝儿的真诚溢于言表。

    “我来可不是为了与你告别的!”魏闲云高深莫测道。

    “啊?”张宝儿被魏闲云搞迷糊了:“先生,您这是……”

    “前面不远便是长乐驿,我已经安排好了,咱们到那里再细聊,如何?”

    “我听先生的!”张宝儿欣然应允。

    ……

    屋外冰天雪地、寒风凛冽。屋内炭盆烧的红火,暖融融的。

    魏闲云与张宝儿相对而坐。

    “张公子,离开长安,你打算去哪里?”魏闲云盯着张宝儿问道。

    “我本想跟小桐回符龙岛,可又觉得不妥,说实话,我还真没想好去哪呢!”张宝儿淡淡一笑,向魏闲云问道:“不知魏先生有何高见,说来听听!”

    “那我就说说我的拙见吧!”魏闲云点点头道:“张公子这次是栽在了安乐公主手里,要想再回到长安,只有两个可能!除此之外,没有第三个可能了!”

    “哪两个可能?”张宝儿问道。

    “第一,你自身的实力已在安乐公主之上,不用再惧她了!”

    安乐公主的势力来源于陛下,陛下掌管着大唐的朝廷、军队和臣民的生杀大权,自己的实力要超过安乐公主,这根本就不可能。

    张宝儿苦笑着摇摇头:“魏先生,你再说说这每二种可能!”

    “第二,你得找到依仗之人,这个人让安乐公主对你无可奈何!”

    依仗之人?

    李显对自己不错,他若真保张宝儿,安乐公主肯定无可奈何。

    可是,李显是自己的依仗之人吗?

    张宝儿很快就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张宝儿若与安乐公主发生冲突,李显帮谁,就是用脚来想,张宝儿也知道李显帮的肯定不是自己。这一次张宝儿离开长安,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李显下旨赦免了张宝儿的死罪,却又让张宝儿离开长安,理由是怕安乐公主对张宝儿不利。就凭着这一点,张宝儿也敢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到李显手上。

    张宝儿有些狐疑地看向魏闲云,心中暗忖:他莫不是想让我投靠太平公主?

    魏闲云似猜出了张宝儿心中的想法,摆手道:“我可没有让你投靠太平公主的意思,你若真投靠了他,估计死的更快!”

    张宝儿没想到,魏闲云作为太平公主的第一幕僚,竟会对自己说出这番话来。

    他不解地问道:“魏先生何出此言?”

    “因为我太了解她了!”魏闲云自嘲道:“她心里永远都只有她自己,不会真心帮任何人的。就算她帮你了,那也只是利用,等用完了就会一脚踢开。你想想卢雨,就会知道自己是个什么结果了!”

第二百三十九章 辩论() 
张宝儿知道,魏闲云肯定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便直截了当问道:“魏先生,您就别和我兜圈子了,怎么想的就直说吧!”

    “我建议张公子你去均州!”

    “均州?”张宝儿不解:“为何要去均州?”

    “安乐公主之所以气焰嚣张,是因为陛下的宠爱,但陛下不可能宠她一辈子。据我所知,身体向来不好,假若有一天陛下归天了,安乐公主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张宝儿不明白:“可这与我去均州有什么关系?”

    “陛下总共有四个儿子,长子李重润因得罪了则天皇帝被杖杀,三子李重俊因谋反被诛杀,四子李重荗看些还小,将来陛下撒手而去,唯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只有三子谯王李重福。韦皇后对谯王非常讨厌,因此唆使陛下将谯王贬到了均州,所以,你应该未雨绸缪,前往均州投靠谯王!”

    魏闲云一口气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分析的不可谓不到位。

    张宝儿也听明白了,可是在这一瞬间,他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了“李隆基”三个字。

    张宝儿强自按捺住自己的想法,继续问道:“魏先生,现在朝堂之上是韦皇后与太平公主二人在斗法,就算陛下真的归天了,她们二人不管谁斗赢了,说不定都会做皇帝,毕竟则天皇帝就是例子。为何您这么肯定,谯王一定会继位。”

    “若说想当皇帝,她们二人当中韦皇后可能有这个念头。张公子刚才说则天皇帝是个例子,正是因为有这个例子,所以她更不可能做皇帝了!”

    “这是为什么?”

    “原因有三!”魏闲云侃侃道:“其一,她的能力与则天皇帝差的太远,则天皇帝虽然是女人,但比太多的男人要强的多,她这样的人几千年也不会有一个,韦皇后根本就比不了!其二,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如果有政治才能,也只能充当贤内助,像唐太宗的长孙皇后那样,才是人们心目中的女性典范。韦皇后想做皇帝,很多正统的大臣都不会赞同。其三,韦皇后参政以来,为满足一已私欲,搞的朝堂上下乌烟瘴气,她已经失去了人心。现在只是因为陛下在,所以大臣们只能忍耐,若陛下故去,她绝对不会有好结果,更别说是做皇帝了。”

    “那太平公主呢?”

    “太平公主的能力比韦皇后要强一些,但据我对太平公主的了解,她倒没有做皇帝的想法,她只想着掌握手中的权力。所以,她也不可能做皇帝!”

    听魏闲云讲完,张宝儿轻舒了一口气:“感谢魏先生这一番肺腑之言,但我不会去均州的!”

    “你不去均州?”魏闲云很意外。

    “我也有三个原因!”张宝儿笑了笑道。

    “哦?张公子可否说来听听?”魏闲云似乎很感兴趣。

    “其一,先生能想到了谯王将来会做皇帝,我估计很多人都想到了,投靠他的人不会少,谯王他身边并不缺人手。像我这样既没有门第又没有才能的小人物,谯王并不一定会接纳。”

    魏闲云点点头,张宝儿分析的不是没有道理。

    “其二,就算谯王接纳了我,将来他当了皇帝,我也不一定就能翻身。安乐公主不在了,还会有别的有权有势的人,谯王怎么可能帮我一辈子呢?”

    魏闲云叹了口气,张宝儿说的一点没错,将命运交到别人手上,那只有听天由命的份了。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谯王根本就不可能做的了皇帝,我为什么还要去投奔他呢?“

    “什么?谯王做不了皇帝?这怎么可能?“魏闲云大吃一惊。

    “这世上一切皆有可能!我觉得做皇帝的另有其人!”张宝儿一本正经道。

    “你说的是谁?”魏闲云追问道。

    张宝儿没有回答魏闲云的问题,而是自顾自的说:“我想我应该去潞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