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小人物 >

第188章

大唐小人物-第188章

小说: 大唐小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要这么说,那与郑县令的回话不是一样的吗?”程清泉总想着把郑牧野给比下去。

    “当然不一样了!”张宝儿振振有词道:“郑县令来属下只说了要考虑考虑,但大人来就不一样了,属下说晚上一定会有明确的答复。谁出力大,谁出力小,高长史心中自会有评判的!”

    送走了程清泉,张宝儿将事情整个过程又捋了一遍,直到确信没有任何漏洞,他才舒了口气。

    吃过午饭后,张宝儿让华叔去把管仕奇请来,二人嘀嘀咕咕说了好一会,管仕奇才告辞离开。

    这两日,高府没有了往日的喧嚣,自从高文峰被关进大牢之后,高府上下都有了一种末日来临的感觉。直到高文举到来,这才让众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在他们的眼中,高府的二老爷没有搞不定的事情。

    其实,只有高文举自己知道,他并不是万能的,有很多事情并不在他的掌握当中,就譬如目前自己所面临的困境,他就一筹莫展。

    此刻,高文举坐在客厅的八仙桌前,他在等张宝儿的消息,除了等待,他现在什么也做不了。

    “二老爷,县衙的陈桥陈主薄求见!”高府的官家前来禀报。

    “陈桥?”

    高文举听说过此人,但却没有深交,他皱眉道:“他来做什么?”

    管家小心翼翼道:“他说是替人来传消息的!”

    “传消息的?”高文举心中一动:“请他进来吧!”

    陈桥进了屋,向高文举施礼道:“曲城主薄陈桥见过长史大人!”

    “陈主薄客气了,快快请坐!”高文举回礼道。

    二人坐定后,高文举吩咐下人奉了茶,然后试探着问道:“不知陈主薄是替何人来传消息的?”

    陈桥微微一笑道:“大人现在最想知道何人的消息,属下便是替何人来传消息的!”

    “你是说张宝儿?”

    “大人一猜便中!”陈桥面上依然带着笑。

    陈桥的到来,让高文举心中生出一丝警惕来。

    若说之前郑牧野与程清泉先后在自己面前许诺,保证与张宝儿说和,是因为这二人之间有芥蒂的话。那陈桥的主动介入,又是为了什么?张宝儿一个小小的捕快副役,竟然能让县令、县丞和主薄都围着他转,这等能耐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到的。

    陈桥见高文举不说话了,也不着急,只是静静等待着。

    思虑良久,高文举问道:“不知陈主薄传的是什么样的话?”

    “张公子说了,希望大人今晚在怡香楼摆一桌酒席,届时由郑县令、程县丞和属下坐陪,他有话要当面对大人讲,也算对此事有个了结。”

    “让我请他吃饭?”高文举憋在心中这么久的怒火终于爆发了:“给脸不要脸,他是个什么东西,让我请他吃饭,休想!”

    说完后,高文举似乎还觉得不解气,将面前的茶碗狠狠摔在了地上。

    陈桥依旧面不改色喝着茶,似乎眼前发生的这一幕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陈桥的镇定让高文举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平日里高文举并不是这样的,真是让张宝儿给气的狠了。

    高文举长舒了口气,放缓了语气对陈桥道:“陈主薄,你说我是该去还是不该去呢?”

    陈桥微微一笑道:“那就要看长史大人是怎么想的了,若是真要与张公子斗个你输我赢,那就没必要去了。若是想把眼前的事先解决了,最好还是去吧!”

    高文举微微颌首。

    见高文举有些心动了,陈桥又补充了一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过了这个坎,以后怎么拿捏,还不是长史大人说了算?”

    听了陈桥的话,高文举心中释然了,他起身朝着陈桥抱拳道:“听陈主薄一席话,高某茅塞顿开,高某这厢有礼了!”

    陈桥刚忙起身回礼道:“长史大人过奖了,属下实在是不敢当!”

    高文举脸上又恢复了以往的自信,对陈桥和颜悦色道:“没想到陈主薄考虑问题如此周全,今后咱们可得亲近亲近,若有用得着高某的地方,只管吱声,高某定当全力以赴。”

    “那属下就谢过长史大人了!”陈桥诚惶诚恐道。

    “酒席我来摆,张宝儿那里,就烦请陈主薄去通知一声!另外,郑牧野和程清泉那里,你也帮我知会一声,让他们坐陪!”

    陈桥听高文举并没有称呼郑、程二人的官衔,而是直呼他们的大名,知道郑牧野心中已经对二人有了些许不满,看来自己此行的目的是达到了,陈桥爽快地答应一声便告辞了。

    傍晚时分,高文举早早便来到怡香楼最大的那个雅间。进入雅间内,高文举便看见郑牧野、程清泉和陈桥已经在等候着他了。

    高文举朝着三人抱了抱拳道:“有劳三位了!”

    “能为长史大人效劳,是我等的荣幸!”三人赶忙回礼道。

    高文举见雅间内只有他们三人在,用询问的眼光看向郑牧野:“张公子还没来吗?

    “长史大人,您先坐,估计他很快就会来的!”郑牧野请高文举在上首的位置坐下。

    高文举坐定之后,扫视了三人一眼,忍不住苦笑道:“四个朝廷命官,提前来到酒席,等一个捕快副役,或许以前听了这样的事情,一定会认为这是个笑话,可这一幕却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上,都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第四百一十七章 一口价() 
高文举的话音刚落,雅间的门被推开了,张宝儿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他接过高文举的话道:“长史大人太谦虚了,不说别的,单是长史大人这份隐忍功夫,便不是人人都做的到的,我张宝儿佩服之至!”

    说罢,张宝儿也不客气,在下首的位置坐下了。

    高文举听了张宝儿的话,只当他是在挖苦自己,面色一沉正要发作,却听张宝儿又道:“既然大家坐在一起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那咱们就言归正传!”

    高文举将自己的不快压在心底,不动声色道:“那好,请张公子直说,高某洗耳恭听!”

    张宝儿直截了当道:“令兄这次闯出的祸不小,要想解决此事,高家必须得付出些代价才行,不知长史大人意下如何?”

    “付出些代价?”高文举面无表情问道:“不知张公子所说的代价是什么?”

    张宝儿微微一笑,轻轻吐出了两个字:“银子!”

    “银子?”高文举瞅了一眼张宝儿,面上的神色缓和了些,只要张宝儿提出条件,那就说明这事有戏,高文举点点头道:“没问题,张公子你说个数吧!”

    张宝儿伸出了两根指头。

    “两百两?”高文举心中清楚,张宝儿折腾了这么久,肯定不是为了区区二百两银子,故意他这么问,是为了下一步的讨价还价。

    果然,张宝儿摇了摇头。

    “两千两?”高文举盯着张宝儿意味深长道:“张公子好大的胃口,还没有人能从高家一次索走两千两银子呢!”

    张宝儿笑了:“高长史说的不对!”

    “好了,两千两就两千两!”高文举从怀中掏出一叠银票,从里面拿出一张递给张宝儿:“银票你收好了,此事至此为止!”

    “唉!”张宝儿叹了口气道:“我刚才说了,高长史说的不对,我所说的一口价不是两千两,而是两万两!”

    “两万两?”不仅是高文举,就连陪坐的郑牧野、程清泉和陈桥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张宝儿的胃口真的很大,大到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高家虽然是曲城的大家族,也是曲城的首富,可曲城是个贫瘠之地,高家就算再富有,家中所有的财产也不过七八万两银子,张宝儿这一开口便是两万两银子,高文举如何会答应?

    郑牧野三人把目光投向了高文举。

    果然,高文举脸上露出了怒容,他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死死盯着张宝儿,目光有些吓人:“若是我不同意呢?”

    张宝儿却并不在意高文举的目光,也不管其他人,夹了一口菜津津有味地咀嚼起来,吃完又端起了桌上的杯子,一饮而尽,抹了把嘴自言自语道:“看来是谈不成了,那就吃完了走人。这样也好,该当差的当差,该罢官的罢官,该砍头的砍头,谁也不亏欠谁的。”

    说罢,张宝儿也不理会高文举能杀死人的目光,自顾自地大快朵颐起来。

    张宝儿看似在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高文举听的,而且这其中威胁的意味非常明显。

    高文举何时受过这种气,他本来要拂袖而去,可一想高家的人还在大牢内关着,这事还得要解决,只能再一次将这口气咽进了肚里。

    陈桥见高文举站在那里,走也不是,留也不是,颇为尴尬,便想着为高文举打个圆场,他赶忙也起身对张宝儿道:“张公子,这事能不能再打个商量,两万两实在是有些多了!”

    张宝儿头也不抬,一边吃一边含混不清道:“两万两,一口价,少一文钱都不行!”

    “你……”陈桥被张宝儿噎得竟说不出话来了。

    就这样,其余的四人冷眼看着张宝儿难看的吃相,一句话也不说,屋内的气氛顿时变得诡异起来。

    张宝儿终于停了下来,他拍了拍肚皮道:“怡香楼的菜,味道的确不错!”

    说罢,张宝儿抬眼扫视了四人一眼,然后对高文举道:“高长史,你要以为我是拿这事讹你两万两银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郑牧野听了问道:“张公子,那你要这两万两银子做甚?”

    张宝儿冷冷道:“说实话,这两万两银子,我一两也不拿,只是为了没有任何后患干净利落的把这事解决彻底!”

    “哦?”郑牧野还是有些不明白:“张公子,你用什么法子彻底解决此事?”

    高文举虽然没有说话,但他也想听听张宝儿怎么说,郑牧野的问话,也是他想知道的。

    “这银子怎么花销,我都替高长史算好了,一共是三笔,加起正好是两万两!”张宝儿翘起了二郎腿道:“这第一笔是用来修路的,曲城到绛州的驿道十分难走,特别是出了城的经过七里坡一带,只要一下雨,驿道便被封阻,这一段大概有五里多长,修缮这段驿道,大约需要七千两银子。”

    “这修路与高家之事有什么关系?”郑牧野不仅是不明白,而是彻底糊涂了。

    “郑县令,程县丞,陈主薄,将高家几十人抓进大牢,你们三人当时都在场,既然没有提出反对,那便是默认了。如今要放人,若没有合适的理由,如何放?”

    郑牧野恍然大悟:“张公子,原来你让高家修路,就是为了放人找的借口!”

    “没错!”张宝儿点头道:“就是为了给三位大人一个交待,让你们不用那么为难,可以大大方方地放人!”

    张宝儿此举的确是为郑牧野、程清泉和陈桥三人着想,这让三人心中很是受用,他们把赞赏的目光投向了张宝儿。

    高文举见状,知道张宝儿此举已经得到了三人的认可,心中不禁暗骂道:花高家的钱让你们不用为难,你们当然不知道心疼了。

    程清泉又问道:“张公子,你这第二笔钱是做什么用的?”

    “程县丞,那天你也看到了,是捕快衙役们自发将高家众人拿进大狱的!”张宝儿说谎连脸都不带红,他继续道:“这说明什么?这些人平日里对高家怨言颇多,如今要放人,若不堵了他们的嘴,岂不是将来后患无穷?当然,光堵捕快衙役的嘴是不行的,县衙里还有书吏、狱卒、仓头等当差之人,大约百人左右,每人五十两银子,五千两足够了!”

第四百一十八章 释放() 
听了张宝儿的话,高文举一阵肉痛,他刚要说话,却听张宝儿又道:“俗话说,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这些人收了银子,心中没有了怨气,此事自然就此揭过,不会有人再提,这笔钱算是封口费。”

    郑牧野、程清泉与陈桥对曲城县衙内这些当差的人很了解,他们与张宝儿不同,就算一文钱不给,他们也绝不敢与高家对着干。张宝儿够绝,竟然借着此事为这些人谋了福利。虽然这主意是张宝儿出的,但银子最终却是由县衙发给他们,这功劳自然也是郑牧野、程清泉与陈桥三人的。想到这里,三人看向张宝儿目光中的赞许之意更浓了。

    郑牧野三人心中舒坦了,可高文举却心中滴血,他虎着脸抢白道:“荒谬,曲城有那么多人,若都用这法子封口,高家就是有金山银山也不够用!”

    “高长史说的没错,都用这法子肯定不行!”张宝儿接过高文举的话茬道:“所以,这第三笔银子既能封了其他人的口,又不用花太多的钱。”

    “什么法子?”高文举忍不住问道。

    “富贵人家就不说了,穷苦百姓最希望的便是儿孙有一天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走读书去参加科举这条路。可惜很多人家却读不起书,特别是城外偏远的地方,几代人都出不了一个读书人。据我所知,曲城全县只有一座县学和不多的几家私塾。若是高家能创办些义塾,老百姓感恩戴德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再提及高老爷不光彩的事呢?我算了一下,花七千两银子可以办十家义塾,这便是第三笔银子的用处!”

    张宝儿的话让高文举无法辩驳,可心里却觉得憋屈的慌。

    张宝儿当然知道高文举心中所想,他笑了笑道:“花钱创办义塾,不仅只是为了封老百姓的口,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在内。高家建立义塾,大量招收贫家子弟入学,请来先生免费授课,高长史可以试想一下,这些人将来参加科举,若有了金榜题名者,将来他们成为朝廷官员后,高家能从他们的感恩回报中获得的多大收益,我想,高长史一定会算清楚这笔账的。这一举两得之事,为何不做呢?”

    郑牧野、程清泉与陈桥三人脸上露出了怪异的表情,这小子脑袋是怎么长的,劝人从腰包里掏银子,也能说出这么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来。

    说罢,张宝儿站起身来,对高文举抱拳道:“长史大人,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