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小人物 >

第216章

大唐小人物-第216章

小说: 大唐小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德的生意在宋氏医馆的挤压之下,一日不如一日,若不是因为能卖养元丹,他早就关门了。

    养元丹是吴德的医馆依秘方自制的,能祛除当地流行的一种疾病,因此非常畅销,每年它的利润都要占到医馆总利润的四成。

    吴德医术一般,却很有生意头脑,他请了两位先生,一位姓苏,一位姓朱,都是拿脉抓药的行家里手。尤其是那位苏先生,最是制得一手好药丸,养元丹从购药、晒洗到熬汁、搓丸都是他一手操劳的。他制的药丸,色泽明亮,疗效也好,别人都比不上。吴德对苏先生非常器重,每年给他的红包也要比朱先生的多出好几十两银子。

    养元丹共由七七四十九味中药组成,苏先生知道四十八种,唯有一种掌握在吴德手中。只有当四十八种药物都配齐了的时候,吴德才支开身边的人,自怀里摸出一个红纸包,倒一些神密的药粉到那药锅里,用棍子搅拌几下,然后再把红纸烧掉。那一味药是最关键的,没有它养元丹便制不成,吴德看得象命根子一样金贵,除了他自已以外,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这天傍晚,天上下起了小雨,吴德估计再没什么生意,便让大家早些回去。

    苏先生刚出门不远,一个小伙计就气喘吁吁地追上来,说有急事让他赶紧回去。苏先生回到药店,发现大家都坐在那里,一个个虎着脸,也不说话。

    原来,刚才吴德清理参茸柜时,发现柜门被撬,少了一支野山参。那野山参可是正宗的山货,至少也要值三百两银子。

    看着大家都不吭气,帐房先生道:“为了证明自已的清白,我愿意搜身。”

    既然有人开了口,其余的人也不便反对,一个个都到后柜去接受搜身。

    搜了半天,也没搜出个结果来。

    最后,只剩下苏先生和朱先生了。

    吴德发话了:“我看看二位先生就免了吧。”

    朱先生却挺身而出道:“不,我愿意搜。”

    说着,朱先生瞟了一眼苏先生。

    苏先生也点头道:“大家都搜,我也没有理由例外!”

    说罢,苏先生与朱先生一起到了后柜。

    奇怪的是,朱先生和苏先生身上也没有那支野山参。

    这下吴德慌了,嘴里咕噜道:“真是奇怪,难道山参自个飞走了不成?”

    说完,吴德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一脸懊丧的样子。

    大家呆立着,僵了好半天。吴德回过神来,摆摆手说:“唉,你们走吧,打好雨伞,小心淋着!”

    大家抓起雨伞,正要出门,朱先生突然道:“慢,各位留步,我看你们的雨伞还没搜呢!”

    一句话提醒了大家,是呀,伞柄里也可以藏东西的。

    于是,又挨个地搜起雨伞来。

    当搜到苏先生的时候,一个小伙计拿着铁钩子,往伞柄里七钩八钩,钩出了一个小白布包,展开一看,正是那只野山参!

    苏先生一看,立马就蒙了,拉着吴德的手一个劲地解释道:“请你相信我,我是不会做出这种事的,真的不会呀……绝对是有人在捣鬼!”

    大家伙你瞧瞧我,我瞧瞧你,一个个都默不作声地走了。

    吴德安慰道:“我也不相信这事是你干的,估计是有人想利用你的雨伞把这山参带出去,你放心吧,我会慢慢查清楚的。”

    第二天,苏先生一脸的不高兴。

    虽然帐房先生和小伙计们当面还象先前一样客气,但他隐隐感觉到他们都在拿异样的眼光瞅着自已。朱先生更是在背后指指点点,不时地干咳两下,冷笑几声。

    苏先生是个极爱面子的人,他找到吴德,说想辞了这药店的差事。

    吴德极力挽留,苦口婆心地劝说道:“你可不能走,走了我再到哪里去找你这么好的先生?我正在暗中观察,很快就会揪住那贼人的!改天咱俩到怡香楼去喝两杯,消消气……”

    吴德劝了半天,苏先生虽然打消了辞职的念头,但心里还是有个大疙瘩,神情恍惚,几次都差点抓错了药。

    第三天早上,大家都早早地来了,苏先生却迟迟不肯露面。

    吴德吃完早点回来,问帐房先生苏先生怎么没来?

    帐房先生说我派人到他租住的房子去看了,门是锁着的,我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吴德皱起了眉头:“不见了?那就去苏家庄问问苏夫人他回家没有,说什么也要把他请回来!”

    帐房先生让一个小伙计赶紧到十几里外的苏家庄去请人。

    到了苏家庄,苏夫人说没见到苏先生回家,小伙计只好悻悻而归。

    怎么也没想到,苏先生竟然跳水自尽了。

    下午的时候,有人在城外一个水塘里发现了他的尸体。

    大家都很吃惊,纷纷议论说这下好了,一支人参害了一条性命,苏先生肯定是被冤枉的,他是以死来证明自已的清白,谁陷害了他,要遭报应的……

    苏夫人赶来了,看到丈夫的尸体,哭得死去活来。她深知丈夫的为人,本就不相信他会干出那种事,听众人七嘴八舌一说,更加坚定了信心,便一张状纸递到了县衙里。她要让县令大人查出那栽赃者,为丈夫讨一个清白,让他死也瞑目。

    张宝儿接了状子,让几个捕快去打探苏先生的人品,公差回来禀报说:“我等去附近的街坊和苏家庄打探了一番,众人都说苏先生绝对是个可靠的正派人。”

第四百八十一章 心中有鬼() 
张宝儿知道,苏先生是被冤枉无疑了,要不他也不会自尽的,便传吴德、朱先生、帐房先生及一帮小伙计前来审讯。

    吴德拍着胸脯道:“肯定不是我干的,苏先生是我的台柱子,我怎么舍得失去他呢?”

    帐房先生和那些小伙计也口口声声地说不是他们干的。

    唯有朱先生的嫌疑最大。

    据帐房先生交待,他平日里总觉得自已的医术并不比苏先生差,拿的钱却比苏先生少,很不服气,时不时爱背后发几句牢骚,骂两句难听的话。

    可朱先生也拒不承认那事是自已干的。他说:“我心里是有些嫉妒苏先生,可我发誓没陷害过他!”

    张宝儿瞧朱先生长得獐头鼠目,不象个好人,冷声问道:“我问你,你是如何知道那人参藏在伞柄里的?”

    朱先生道:“县令大人,小人也是一时信口张来,歪打正着的……”

    张宝儿嘿嘿笑道:“好一个歪打正着,那我再问你,为何别人都不知道,偏偏就你一个人知道?”

    “这……这……”朱先生一时语塞。

    张宝儿见朱先生还不肯就范,也不再逼问,便带着吉温与捕快仵作一起去现场察看。

    张宝儿来到那水塘边,见塘水肮脏不堪,而不远处又有一条清澈的河流。

    沉思良久,张宝儿对吉温道:“根据调查的情况,苏先生平日里最是讲究不过的,就算是要自尽,为何不跳进那干净的河水里,却选择了这臭水坑?十分蹊跷,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吉温一听,觉得张宝儿的话很有道理,就叫来仵作验看苏天吉的尸体。

    仵作查了半天也没查出什么疑点来。

    张宝儿问道:“那死者的发丛里可曾仔细看过?”

    仵作小心翼翼地翻开死者的头发,发现头顶上粘了黄豆大的一小块膏药。揭开膏药,竟然扯出一根半尺长的银针来!原来苏先生不是自尽,而是被人谋杀的,这下事情闹大了。

    张宝儿面色凝重:“看这作案的手段,估计是他们医馆里的人所为,暂且不要声张,以免打草惊蛇。”

    回到衙门之后,张宝儿再次提来朱先生细细审问。

    朱先生一五一十地交待了案发后药店里每个人的一言一行,张宝儿令人一一记都在纸上,又暗中拿来药店的一个伙计,那伙计说的和朱先生说的都一般无二。

    最后,张宝儿对吉温道:“据他们交待,我已大概推断出那作案的人是谁了,只是还得想个计策拿住他才成。我们都是熟面孔,恐怕得要魏先生出面了!”

    张宝儿与吉温换了便服,悄悄来到魏闲云的住处。

    张宝儿将自己的想法说与了魏闲云,魏闲云听罢点点头道:“这事好办!

    魏闲云用一种药水在白纸上写了“利器穿顶,不得超生,解铃不及,大祸上身”四句字。这种药水在正常情况下是看不见的,只有受了热之后才会显现出来。

    魏闲云扮作一个相士,假装躲雨径直来到保全堂。

    吴德正和帐房先生正在下棋,魏闲云看了一眼道:“黑棋输矣。”

    果然,不一会儿黑棋就输了。

    帐房先生抬头一看,见是个提着鸟笼,一脸仙风道骨的相士,便问道:“你果真能断人祸福?替我算上一命如何?”

    魏闲云点头道:“今天借贵地避雨,也算有缘,我就免费替你算上一命吧!”

    帐房先生报出生辰八字,魏闲云放出鸟儿,从牌堆里衔出他的生肖,打开条赋一看,却是一张白纸。

    魏闲云对帐房先生道:“你夜晚把白纸合在掌心,默念一百遍‘心诚则灵’,白纸上便会显字,那就是你的命。”

    吴德和那些小伙计们看在眼里,每个人也都跟着算了一命。

    苏先生的棺材停在城外的灵山庙里,张宝儿令人偷偷地在那里埋伏起来。

    半夜的时候,果然来了一个黑影,他撬开棺材,取出苏天吉头顶上的那根银针,刚要转身离去,就被一群捕快按住了。

    捕快揭开他的面纱一看,竟是吴德!

    吴德被带至公堂,见到张宝儿,知道事已败露,为了免受皮肉之苦,便老老实实地作了交待。

    原来,养元丹的第四十九味药是砒霜。那药虽然可以治病,但对人的肝脏损害很大,吴德从不敢让别人知晓。

    一天,吴德没等那包砒霜的红纸烧完,就匆匆跑出去办事了。等办完事回来,发现苏先生正在炉边看那烧残的半张红纸,心中一惊,心想这下完了!

    事后,吴德又多次试探过苏先生,虽没有发现他已得知秘密的迹象,仍放心不下,遂起了歹意。

    于是,吴德设下一条毒计:先是把人参塞进苏天吉的伞柄里,故意提醒朱先生捉赃,又在夜晚想办法迷昏了他,把他扔进水塘里。这样,别人都以为苏先生是不堪受辱跳水自尽的……

    在苏先生的头顶插上一根银针,是怕他被凉水给激醒了,不想吴德聪明过了头,最后反被那根小小的银针给出卖了。

    整个案子终于真相大白。

    吉温问张宝儿是如何怀疑上吴德的,张宝儿笑着道:“其一,他让人去请苏先生时,不直接说‘看苏先生回家没有’,而是说‘问问苏夫人他回家没有’,为什么要问苏夫人呢?其二,据朱先生和小伙计交待,那天早晨,他没有打开制药房的门,而是径直回家去吃早餐了。平日里,他总是要先打开那门的,好让苏先生来后进去制药。这两点虽然都是他无意中表露出来的,但足以说明,他心中早已清楚,苏先生不可能回家,也不可能来药店了……至于魏先生写的那张条赋,哈哈,世上的鬼,都是由人心生的,如果吴德心中没鬼,一张小小的字条,如何能吓得住他?”

    管仕奇将从管明禄那里得来的四十亩地卖了,把自己家的房产送给了堂叔管明禄,他在县城里买了一个宅子,每天办完差,闲着无事,就和捕快们去大街上酒馆里喝酒、打牌,听人说书,悠闲自得。

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访() 
这一日,管仕奇办完差回县衙,老远看见一个有几分姿色的女子从县衙里出来,似曾相识,记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回到捕快厅,管仕奇问别的捕快,刚来的那个女子是何人。

    其中一个捕快知道的不甚明了,大概告诉他,那女子是一个死了丈夫,前来求县令大人为她申冤的,说她丈夫死得不明不白。县令大人不在,是陈县丞见的她,我看见她手里还拿着一根布腰带,不知她丈夫的死与这根布腰带有什么关系?

    捕快的话让管仕奇吓出了一身冷汗。哦!这就是袁吉的老婆。

    管仕奇他忽然记起那晚……

    ……

    刘丽姑,清晨起来,里里外外拾掇了个遍。但是感觉右眼皮一个劲的跳。心想是昨晚没睡好的原因。也不对呀!这些日子丈夫去世了,就没有睡安生的时候,眼皮也没跳过。

    昨天刘丽姑进了一趟城,来回三十多里路,虽说是骑着毛驴去的,还是有点累,睡得比往常好多了。

    有人说左眼皮跳财,右眼皮跳祸。刘丽姑一个寡妇过日子,丈夫不在了,兄弟姊妹不管,公婆不管,只能坐吃山空,还有什么财要发?祸吗?那就很难说了,自古以来寡妇门前是非多呀!

    刘丽姑用手揉了一阵子也不管事。罢!让它跳吧!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打开门,刘丽姑抬头一望,哎!门前那棵歪脖子老槐树上,怎么又挂着一条布腰带呢?她向前摘了下来,一瞧,与前几天从树上摘下来的那条布腰带一模一样。

    刘丽姑困惑了。

    要说先前那一根布腰带,是杀死丈夫的凶手留下的,那这一根是怎么一回事呢?

    刘丽姑偷着去了一趟县衙,求县老爷给丈夫申冤,难道说是走漏了风声?

    是在村上走漏了风声?

    村上没人知道。

    是在县衙里走漏了风声?

    杀死丈夫的凶手是村上的,还是县衙内的?

    不管凶手是在村上,还是在县衙内,显然是凶手已经知道了刘丽姑对丈夫的死因有了怀疑,起意要给丈夫申冤。

    先前,那一根布腰带是杀死丈夫的。这后一根布腰带是要杀死刘丽姑做准备的,是杀死丈夫的凶手在恐吓刘丽姑。

    想到此,刘丽姑不寒而栗。那就对了,右眼皮跳,说明大祸临头了。

    刘丽姑站在门前想着,呆呆的发愣:管仕奇在县衙当差,县丞大人难道与他是一伙的,给他透露了风声。管仕奇偷着回家,在我家门前,那棵歪脖子老槐树上挂上布腰带,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