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小人物 >

第237章

大唐小人物-第237章

小说: 大唐小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百二十八章 盗墓贼() 
刘景盯着张宝儿道:“用雷霆手段清理府恶吏、杖杀市井闲汉、斩首右羽林将军冯永、诱杀宫市使田克文、当着太平公主的面手刃车夫郑平富,这些我都有所耳闻。张府尹,你可知道,你已经成为长安城最炙手可热之人了。”

    张宝儿淡淡道:“我只是凭自己的良心尽自己的职责。”

    刘景长叹一声:“我怎会不知你的后面有陛下给你撑腰,当初你在朝会上说那番话的时候,我就知道你不简单,看来宗楚客还是小瞧了你!”

    “下官不知阁老所说是何意?”张宝儿故意装傻道。

    刘景直截了当道:“张府尹在朝中并无甚根基,这京城之中比你根基深的人多了去了,谁也不敢放言能整饬长安治安,偏偏你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揽这份差使,你所做之事那一样不是震惊朝野的?除了你,谁还有这能耐,我敢说就连陛下也不行!”

    刘景所言不虚,张宝儿的这一系列手段,就算是李显这个皇帝也没有魄力能做得到。

    “真正懂得做官之人必会为自己留条退路,做起事来瞻前顾后,换作其他任何一个人做这京兆尹,都会给自己留有余地,偏偏你却敢赤膊上阵,不计后果,这是天意呀!”

    听了刘景的一番话,周贤脸红了,张宝儿却没有说话。

    场内一片沉寂,过了好一会,张宝儿终于说话了:“阁老,下官今日来……”

    刘景摆摆手道:“刘玉是刘家的独苗,我虽为宰相,可也有私心,想保他一条性命,不至于刘家断了烟火。张府尹在朝会上立军令状是我亲眼所见,陛下赐予你金牌亦是我也是知道的。本来,我还抱有一丝侥幸,想着这你会像别人一样,但见你最近的所作所为,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的!”

    说罢,刘景朝着老家人挥挥手:“抬上来吧!”

    不一会,老家人带着两个家丁抬着一顶小轿过来。

    刘景惨然道:“我不想见他被抓的凄惨模样,不忍听他悲怆的呼救声,故而提前将他迷晕。望张府尹给老夫一个面子,就不要大张旗鼓了,将他抬去京兆尹府吧!”

    张宝儿没想到刘景竟会如此,心中有些不忍:“阁老,您……”

    “赶紧走吧,不然过一会老夫就改主意了!”刘景紧绷着脸道。

    “下官告辞!”

    张宝儿在转身的一瞬间,看见了刘景的眼泪从他那苍老的脸上滑落。

    ……

    回到京兆府,张宝儿终于松了口气。

    在内堂坐定,张宝儿忍不住感慨道:“没想到刘阁老竟是个如此识大体之人,待此间事了了,我一定要亲自登门谢罪!”

    “大人,还剩下五日就满一月了,下面我们该怎么做?”周贤问道。

    张宝儿没有回答周贤的话,却扭头对马鸣道。“马鸣,你可否尽快抓几个惯偷来?”

    周贤很是奇怪:“大人,咱们不先收拾红狐堂的人吗?”

    张宝儿笑道:“红狐堂的事先等等,趁着这个时候我们先把偷窃之人给解决了!”

    “等?等什么?我们时间有限呀!”周贤急道。

    “我在等消息,找不到他们的行踪我们也做不了,急也是白急!”

    周贤还要询问,却见周贤暗自向自己递过一个眼神,只好住口不问了。

    “大人,你若需要小偷,府衙大牢就有现成的!”马鸣道。

    “哦?”张宝儿点点头,起身道:“走,我们去看看!”

    ……

    面前这人尖嘴猴腮,瘦如干柴,一看就不像好人。张宝儿皱了皱眉头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人人看了一眼张宝儿却并未答话。

    周贤在一旁道:“大人,此人名叫王七,虽然是个盗墓贼,但也算条汉子!”

    “哦?”

    “大人,是这么回事……”周贤赶忙解释起来。

    原来,长安城外盗墓成风,弄得民怨沸腾,各级官吏压力都很大。

    有一天,差役捉到一嫌犯,周贤完命心切,严刑拷问。那人最后招认自己便是盗墓贼,还供出了几个同伙,缴回器物也与所盗墓中之物吻合。

    周贤欢天喜地的开始邀功请赏,这个人择日问斩。

    临刑之日,观者人山人海,忽有一人高呼:“王法岂容杀无辜?盗墓人是我王七!”

    周贤在派人随那人取回赃物后,经差役和苦主检验,果然是被盗墓冢中的。方知先前那人是经不起严刑拷打,便让家人伪造了赃物来抵充,只求坐实罪名,早被处死,免却在牢中受苦。

    王七原是长安一带有名的盗墓贼,为人特别机灵,他凭着手里一套简单的作案工具,不论别人的坟墓设置得如何严密,他都能轻而易举地将它打开。道上的人,没有哪个对他不佩服的。

    周贤对王七颇为赏识,本是想着奏请朝廷赦免他应得的处罚,也是因为张宝儿的突然到任,致使此事拖了下来。

    听完周贤的话,张宝儿对王七颇有好感,点点头道:“果然是条汉子!”

    说罢,张宝儿看向另外一人。这人看起来是个憨厚的中年汉子,张宝儿怎么也想不到他会是个小偷。

    “你叫什么名字?”

    “大人,小人叫张顺!”那汉子点头哈腰道。

    “你是因为偷盗被抓进来的吗?”张宝儿问道。

    张顺瞅了一眼周贤,对张宝儿苦笑道:“大人,我是小偷不假,若真因为偷盗被抓入大牢我也就认了。可偏偏我是因为做了一件好事,被关进这大牢。我做了那么久的小偷,在道上是出了名的,从未入过大牢。而做的这件好事,恐怕是我这辈子做的唯一一件好事,却偏偏入了大牢。看来真是应了那句话,好人难做呀。”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张宝儿很是好奇。

    周贤在一旁小声道:“大人,这事我知道,这里面还牵扯着连环命案!”

    “连环命案?”张宝儿来了兴趣,看着周贤:“说来听听!”

    周贤小声道:“大人请随我来,我向大人告知实情!”

    张宝儿看出周贤有些难言之隐,便点点头,随周贤出了大牢,来到一个僻静之处。

    “说吧,究竟是怎么回事!”

    周贤一脸惭愧道:“这案子是下官亲自审的,里面真是一波三折!”

    ……

第五百二十九章 杀夫() 
听了周贤的详细介绍,张宝儿才知道这案子果真不简单。

    工部之下设有木工局,木工局管辖擅长各种技艺的木匠数百人,专门负责维修皇宫和官署。由于木匠人数较多,工部分管木工局的官员任命了若干工长,分别管理这些木匠。

    木工局有个叫常清秋的工长,在分配木工活时与一个叫马小七的木匠发生争吵,从此两人互不搭理,已经有半年不相往来了。大家认为木匠与工长只不过发生一点口角,并非什么深仇大恨,不值得如此别扭下去。于是有个年长的木匠建议,大家凑点钱买些酒菜,拉着马木匠一起到常工长家中去喝酒,以此化解他俩的矛盾。

    这天是农历八月初八,木匠们提前收了工,提着鸡鸭鱼肉,扛着几坛子好酒,拉着马小七一起来到常工长家。因为人多,大家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摆了一张长桌,把常工长和马木匠拉到首席坐了。工友们轮流向他俩敬酒、劝解,常清秋和马小七都各自作了检讨。木匠们越喝越有劲,一直喝到深夜才醉醺醺地告辞回家。常清秋和马小七两人因和好如初,心里尤为高兴,又留下来喝了几碗。后来,常工长喝得醉倒在葡萄架下睡着了,马小七也踉踉跄跄地走回到自己家中。

    马小七的娘子罗氏二十出头,长得桃花粉面,十分妖艳,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当年若不是父母看上马木匠吃皇粮的手艺,她才不会嫁给这个比她大十几岁的男人呢!罗氏刚嫁给马木匠时,见相公很能干,对她也体贴,曾想从此安下心和他过一辈子。但是,结婚几年来罗氏一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马小七又整天忙活不着家,罗氏独守空房寂寞难耐,她那颗不安分的心便慢慢地骚动起来。每天马小七上工后,她便坐在街门口做些针线活儿,遇到市井上一些纨绔子弟,少不了眉来眼去打情骂俏一番,以此消磨时光。

    一天,有个走街串巷叫卖的屠户路过马家门口,罗氏唤他到院内割了几斤猪肉。罗氏见那屠户长得高大结实,壮得像头牛,禁不住春心荡漾,含情脉脉地盯着他不放。那屠户姓胡,对罗氏的举止神情已有三分底儿,便找话和罗氏搭讪,当罗氏把买肉的钱递过去时,老练的屠户没有去接钱,而是紧紧抓住罗氏那双白嫩细长的手,顺势把罗氏揽进怀里,抱入屋内行起男女之乐来。

    约摸半个时辰,罗氏从陶醉中猛醒过来,一把推开屠户,说:“此处你不可久留,我相公快回来了。郎有意妾有情,你我相会时以门前的砖头为暗号,门前有砖说明我相公在家。倘若门前的砖头拿走了,你可放心敲门。”

    胡屠户大喜,发誓这辈子只爱罗氏一人,扔下四只猪蹄子走了。

    从此,这对男女隔三差五地聚在一起,竟然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只是此事做得诡秘,马小七一直蒙在鼓里。

    再说马木匠回到家,一头倒在炕上,罗氏盘问她到哪里喝酒这么晚才回来。马小七醉眼蒙咙地向娘子说了喝酒的经过,说着说着就鼾声大作了。罗氏见他睡得像死猪一样,不禁心花怒放。原来,罗氏跟屠户相好后感情渐渐深起来,双方都有做长久夫妻的愿望,于是他们多次密谋策划杀害马小七。这次机会终于来了,罗氏急忙出门去找情夫商量,胡屠户也觉得这是个下手的好机会。

    这对奸夫**急急地赶到马家,见马小七仍在昏睡。罗氏抱住腿,胡屠户举起杀猪刀,一刀把马小七的头割了下来。可怜马小七到死也不知道娘子竟是杀他的凶手。仓促间,找不到隐藏尸体的地方,罗氏忽然想起炕洞是空的,于是罗氏和胡屠户掀开土炕的砖块,可是尸体太大怎么也放不进去。胡屠户便熟练地将马小七的尸体大卸八块,一块块地放进去,然后把砖块照原样砌好,让人看不出丝毫的破绽来。

    罗氏按照与情夫商量的计策,第二天清晨直奔工长常清秋家。她闯进门一把抓住常工长的衣服,大哭大闹道:“我相公昨天到你家喝酒,一夜未归,一定是你鸡肠小肚把他杀了,你还我相公来!”

    说着,朝工长的面部乱抓乱咬,头发也散开了。

    常清秋一边招架,一边争辩道:“我与你相公只不过发生一点口角,怎么会杀了他?再说昨晚我与马小七已经和好了。”

    罗氏哪里肯听,一个劲地撒泼,拉着常清秋就要告官。常清秋念她刚死了相公,命手下人把她送回家,好生劝慰。

    哪知道劝说的人前脚刚走,罗氏后脚就踏进京兆府的大门,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相公被常清秋杀害的经过,求京兆尹周贤为她做主。

    周贤准了罗氏的状子,令衙役传她到堂问话。

    罗氏跪在地上,装出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

    周贤厉声说道:“堂下妇人姓甚名谁,有何冤情快快说来!”

    罗氏用长袖抹了抹眼泪,哽咽道:“民妇罗氏,嫁木匠马小七为妻,夫妻感情深厚。我夫与工长常清秋素来有仇,也不知他安的什么心,昨天晚上邀我夫喝酒,我夫一夜未归,今晨民妇出门寻找,在路上寻到我夫的一只沾有血迹的鞋子。不是他杀了我相公还能有谁?请大人为民妇做主啊!”

    说着,把一只鞋子举到头顶。

    周贤听了罗氏的诉说,心想:这妇人生得病病弱弱,又哭得如此伤心,还有她相公的血鞋为证,照说不会有假,于是他喝令速传常清秋到堂。

    常清秋正在家中为清晨的事感到窝火,突然有两个衙役闯进来,不由分说带着他就走。常清秋知道是罗氏告了自己,心中一阵恐慌,但他毕竟是一个工长,很快就镇静下来,心想: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我心虚什么?于是昂首挺胸地走进了京兆尹府。

第五百三十章 挨板子() 
周贤一拍惊堂木,厉声喝问:“常清秋,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因争吵小事谋杀工友,现在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有何话说?”

    常清秋听出了问题的严重性,急忙磕头申辩:“小人冤枉,小人与马小七虽说抬过杠互不搭理,但也无什么大不了的事,小人万万不敢杀人。再说昨晚小人已与他重归于好,大人如不相信,工友们可以作证。”

    周贤大声道:“传证人!”

    不一会儿,几个木匠被带上公堂。

    周贤问:“昨天晚上,你们几个人在哪里喝酒?从实招来。”

    木匠们齐声答道:“回大人的话,在工长常清秋家喝酒。”

    周贤又问:“因何事喝酒?”

    木匠们又答:“常清秋是俺们的头目,马小七是俺们的伙伴,他们互不搭理,于是我们就备了酒菜拉上马小七到常工长家喝酒,以图他们和好如初。”

    “后来情况如何?”

    “小人们见工长和马小七言归于好都很高兴,喝了不少酒,到深夜才散去。”

    “马小七可是同你们一起走的?”

    “这倒不是,小人们见他俩喝得高兴,就丢下马小七走了,想让他俩单独谈谈心。马小七何时走的委实不知,小人们没有说半句假话。”

    周贤又问常清秋:“马小七是何时走的?谁人可证明?”

    常清秋答道:“工友们走后,小人与马小七又喝了几碗,因不胜酒力就昏睡过去了。马小七也喝醉了,他何时走的,小人娘子知道。”

    周贤冷笑道:“笑话,你娘子岂能当证人?大胆刁民,你以为本官是好糊弄的吗?你与死者半年不相往来,岂是一碗酒能化解的?分明是你趁工友们都知道你俩和好的机会,故意让工友们先走,然后把马小七灌醉,尾随其后,把他杀死在回家的路上。可你聪明反被聪明误,没有料到藏匿尸体时把死者的一只鞋子遗落在路旁,本官不冤枉你吧?”

    常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