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小人物 >

第356章

大唐小人物-第356章

小说: 大唐小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派一个人去统领西域事务,做好防范准备,一旦有事,不至于事态不可收拾,然后再想办法逐一击破,唯有如此,别无他法!”

    李隆基问道:“派谁去?”

    “阿史那献!”张宝儿毫不犹豫道。

    “阿史那献?”李隆基摇摇头道:“当年,阿史那献流放被召回,中宗皇帝问他的志向,他说只想在长安终老一生。后来,太上皇执政时,也过问过他的事情,他还是那句话,不要任何官职,只想在长安好好生活。开元元年,朕专门召他入宫,与他畅谈西域之策,他闭口不言,只说了一句不想涉及西域之事,最终不欢而散。正是这个原因,他现在一直都没有个正式的官职。你现在又重提此事,他会同意吗?”

    张宝儿摆手道:“陛下说的只是表面现象,以前提及此事的时机不对,他自然不会出面,但现在不一样了。西域一直就是前西突厥的领地,做为阿史那家族的继承人,他肯定一直在关注着这个地方,若吐蕃与东突厥联手搅乱西域,他怎会无动于衷?要想出面,靠朝廷强迫自然不行,但臣有办法让他自己主动请缨,到时候陛下照准就是!”

    “你有把握?”李隆基一听大喜过望。

    “陛下,臣何时做过没把握之事?”

    李隆基点头道:“朕信你!”

    张宝儿笑嘻嘻道:“若陛下不放心,择日臣与陛下去微服私访一下,亲自去见见阿史那献?”

    李隆基干净利索道:“何须择日?择日不如撞日,就明日了。明日朕与你一同去会会阿史那献。”

    ……

    初冬,天刚蒙蒙亮,住在长安常乐坊的阿史那献便将管家郭苟吆喝起来,让其继续煮粥赈民。

    郭苟带着几个家人在宅前搭起的临时赈粥棚里,就忙活开了,先将支起的十几口大铁锅涮洗干净,然后淘米下锅,放柴火煮粥。一时间,棚里热气直冒,没等粥煮沸,四周已经聚拢来了一大帮乞丐和难民。

    京畿道遭遇了一场百年未遇的旱灾,到处是庄稼荒芜,路有饿殍。仅长安城一处,就聚集着成千乞丐。阿史那献虽然是突厥人,家境也不殷实,但还是以慈悲为怀,义无反顾做起放赈的善事。

    半个月下来,门前的铁锅从最初的两三口变成十来口,虽亏空无数,却也救济了不少的乞丐和难民,一时间,长安城里四处传诵着阿史那献的美名。

    粥煮熟了,郭苟让大家排好队,按惯例,一人一瓢粥,家人开始分开了粥。

    可一会,郭苟却听到了一阵吵闹声,上前一看,原来是一个相貌猥琐,但体格健硕的中年乞丐居然提着个木桶来打粥,家人跟他说得很清楚,一人一瓢粥,不能多打。

    那乞丐恶言恶语道:“不就是一点米粥,如此吝啬,还做什么善事,装什么善人?”

    郭苟一看此人是个浑人,便吩咐家人,不与他计较,将其木桶装满了事。

    哪知那乞丐将桶装满后,竟又大言不惭道:“家里上有老母,体弱多病;下有妻儿,几近饿死;求善人施舍些银两救急。”

    家人劝其离开,但此人不依不饶,便在粥棚前骂骂咧咧起来,一时间引来近百人围观。

    郭苟只得将此事禀报主人,阿史那献一听,知道此人有备而来。

    息事宁人的阿史那献本想给那乞丐几两纹银,打发了事,但出门一看,见难民越聚越多,又怕其他人跟着后面起哄,正在一筹莫展之时,那乞丐已经生起事来,他将手中的木桶横扔出去,桶里的粥溅得四处都是,接着又从地上捡起几块砖头,分别扔进几口粥锅里,一时间好端端的一个赈粥现场被他搅得乌七八糟。

    几个家人欲上前制止,但见此丐身体强悍,不敢动粗。

    阿史那献见此人撒泼,也不便与他计较,只得让家人退回屋里,将大门关上。

    那乞丐见此情景,更撒起威来,他将现场的粥锅掀翻之后,又在门前破口大骂。

    就在这时,看热闹的人群后面,冲出一人,此人一身习武行头,手提佩刀,身手矫健,他三步并作两步,来到那乞丐面前,喝道:“好一个不识好歹的恶丐!”

    没等乞丐反应过来,此人手中的刀已经插进他的胸膛。

    众人一片惊呼:“杀人了,不得了,快报官府!”

    只见此人拔出刀,环顾四周,见没人敢上前,便将刀扔在地上,扬长而去。

    等京兆府的官差赶到,现场众人早已作鸟兽散。

    人命关天,捕快便将阿史那献和郭苟等几位家人捉拿,带到官府。

    京兆尹周贤下令关闭城门,捉拿凶犯,但几经搜查,没有任何结果。

    ……

第八百零一章 阴差阳错() 
当年张宝儿在长安的时候,便知道阿史那献醉春阁一个叫婉云的女子。也就是那一次,张宝儿在醉春阁结识了阿史那献和吉温,算起来已经好几年了。

    当然,阿史那献喜欢玉也是与婉云有关。

    婉云年方双十,长得极美,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才色俱佳,引得狂蜂浪蝶纷至沓来。就连王公贵族也时常慕名而来。但婉玉不是来客必陪,她有一嗜好,便是喜欢收藏各种玉雕小物,对上古遗传下来的古玉物件更是情有独钟。客人要想求得一夜情缘,必先赠上一两件珍奇玉雕方可遂愿。”

    张宝儿听了燕谷的介绍,这才恍然大悟,阿史那献为了能时常见到这个女子,才不惜四处搜集各类美玉。阿史那献每次去见婉云都很隐秘,阿史那雪莲并不知情,中以为兄长只是嗜好!

    张宝儿感慨道:“想必婉云从阿史那献那里得了不少好玉,加其他客人送的,估计她都可以开一个玉店了!”

    “这倒没有!”燕谷摇头道:“为她神魂颠倒的富商高官自然不在少数,婉云也见过不少玉雕物件,其中不乏稀世珍品,但她似乎都不满意,看罢后都还给了来人。”

    “这倒是奇了,喜欢玉却不收玉,莫非这其中还另有隐情……”

    张宝儿话还没说完,便见华叔悄悄走进了屋子,他小声道:“姑爷,雪莲姑娘说有急事求见。”

    张宝儿呵呵笑道:“真是无巧不成书,正说着他们兄妹俩,这正主就迫不急待登场了。”

    ……

    “雪莲姑娘、苏禄大哥,你们可是很少来我这里呀,欢迎欢迎!”张宝儿对到访的客人很是热情。

    阿史那雪莲二话不说便跪倒在地上,向张宝儿哭道:“求定国公救救我大哥的性命,我阿史那雪莲今后便是你的仆人了。”

    苏禄也跪倒在地:“若定国公能救了雪莲的大哥,我苏禄今后任由差遣,毫无怨言。”

    张宝儿不知二人何故如此,赶忙上前去扶二人:“二位请起,有什么话好说!”

    “这事恐怕只有定国公出面才能解决,若定国公不答应,我们二人便不起来。”

    张宝儿见二人如此执拗,只得苦笑道:“就算我想帮忙,你们也得让我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全是因为赈粥之事引起的,致使我大哥受到了无妄之灾……”阿史那雪莲哭诉起来。

    ……

    原来阿史那献门前恶丐被杀后,京兆尹周贤怀疑此案阿史那献难逃干系,便严审阿史那献。阿史那献欲哭无泪,只说自己和那恶丐素不相识,也不知那杀人凶犯来自何方。

    周贤喝道:“此丐得你救济,本应感恩戴德,岂能无故生事?那凶犯当众杀人,又从容脱逃,定是早有准备。作为当事之人,你岂能一概不知?”

    于是吩咐手下人用刑,一通大刑用毕,周贤命人将现场所留佩刀递到阿史那献面前,问:“可识得此刀?”

    阿史那献摇摇头,表示并不识得。

    周贤又将管家郭苟押进来,单独讯问。

    没等用刑,郭苟就从实招来:“只因恶丐闹事,主人气愤难平,便叫一新来的护院持其佩刀从后门出去,混入人群中杀人。杀人后,那护院慌忙之中将佩刀丢落现场,后又在主人的帮助下混出城逃之夭夭。”

    周贤拿得郭苟的口供,再来讯问阿史那献,阿史那献还是拒不招供,并且大骂郭苟无良陷主,不得好死。周贤见阿史那献还是铁嘴钢牙,不由大怒,便吩咐手下大刑伺候,直到其招供为止。

    几番严刑拷打之下,阿史那献终于承认是他指使护院杀死了恶丐,此案由此审结。周贤一方面画影图形,捉拿脱逃的杀人凶犯,一方面判阿史那献死刑并上报刑部核查。

    阿史那雪莲得知道结果后,差点晕厥过去,她无论如何也不信自己的大哥会主使杀人。大哥是自己唯一的亲人了,为了救阿史那献,雪莲与苏禄四处托人上书刑部,替阿史那献鸣冤。

    刑部尚书对此案也很重视,他调来案卷,仔细察看,却发现案情清楚,一目了然,且有阿史那献的口供、佩刀和郭苟的证言互为映证,可谓物证、人证俱在,查不出丝毫的疏漏,便维持了周贤的判决。

    就在阿史那雪莲心急如焚之计,苏禄向他提议,去找张宝儿想想办法。病急乱投医,为了能救大哥性命,无奈之下的阿史那雪莲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便与苏禄求到了张宝儿的门上。

    ……

    张宝儿听罢哈哈大笑道:“你们还真求对人了,这长安城内能救阿史那大哥的只有两个人,恰巧我就是其中一个。好了,你们赶紧起来,回家等消息吧,此事包在我身上了。”

    “定国公,这是真的吗?”张宝儿答应地如此轻松,阿史那雪莲似乎有些不信。

    张宝儿故意脸色一沉:“你若不信,为何来求我,若再如此,莫怪我不再过问此事了。”

    苏禄听张宝儿如此说,赶忙起身,将阿史那雪莲从地上扶起,尔后向张宝儿施礼道:“定国公莫怪,雪莲也是救兄心切,我们这就回去等定国公的消息。”

    阿史那雪莲还要说什么,却被苏禄直接拽出了门。

    ……

    阿史那雪莲与苏禄离开之后,张宝儿马上来到了太极殿去找李隆基。

    “陛下可知您差点害了一条无辜性命!”张宝儿一见李隆基便夸张道。

    “朕什么时候害了一条性命?”李隆基莫名其妙。

    张宝儿将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

    李隆基听罢恍然大悟,不由苦笑道:“还真是朕差点坏了一条无辜性命。”

    张宝儿摇头晃脑道:“不过,陛下这阴差阳错,倒给了臣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

    “陛下忘了咱们所说西域之事了?臣有办法让阿史那献挂帅去经营西域了……”

    张宝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李隆基呵呵笑道:“也罢,就让你做一回好人吧。”

    ……

第八百零二章 昭雪() 
京兆府内,周贤正在处理公务,突然有衙役飞速而来:“周府尹,有宫中的公公来寻你!”

    周贤猛地一个激灵,宫中的公公来京兆府,这必定不会什么好事。

    周贤赶忙去迎接,来人他认识,不是别人正是陛下身边的公公高力士。

    高力士小声道:“周府尹,陛下口谕,一个时辰后,陛下要亲临京兆府彻查阿史那献杀人一案。”

    “陛下亲临京兆府,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周贤一听便傻了,他赶忙向高力士询问道:“莫不是陛下觉得阿史那献杀人案有什么纰漏了?”

    高力士摇摇头:“这事咱家不清楚,不过定国公让咱家告知你一声,赶紧准备好了,别到时候措手不及了。”

    “定国公?”周贤更是一头雾水。

    “定国公待会要陪陛下一起来!”高力士摞下一句话,便匆匆离去。

    有张宝儿掺和的事情,肯定不是小事,周贤对张宝儿太了解了。

    周贤不敢有丝毫怠慢,赶紧将案卷和一干人犯一并提齐候审,等待着陛下的到来。

    没过多久,李隆基率一干官员亲临京兆府,一时众人皆不解其意,只得面面相觑来到京兆府大堂。

    李隆基当堂讯问阿史那献:“那恶丐赈粥之时,寻衅滋事,可是你气不平,指使护院所杀?”

    阿史那献答曰:“是我指使人所杀!”

    李隆基又拿出佩刀,“此刀可是你平日所佩?”

    阿史那献答曰:“是我平日所佩。”

    闻听到此,李隆基站起来,近前问阿史那献:“既是你所佩之刀,上面刻有何字?”

    阿史那献答:“无字。”

    李隆基拿起佩刀,递与周贤面前,笑问:“周府尹,你看看这是什么?”

    周贤伸头去看,只见李隆基所指刀身之处隐隐约约刻有“真开”两字。

    李隆基回到座位,问身边护卫:“此刀刀鞘何在?”

    护卫递上刀鞘一把,李隆基接过,一反手,熟练地将刀插入鞘内,两者合二为一,不差分毫。

    李隆基笑着说:“此为朕所佩之刀,上刻真开两字,意为:真龙天子,开创基业。没想到,你阿史那献敢冒认此刀,难道想造反不成?”

    说罢哈哈大笑。

    就在大家迷惑不解之时,张宝儿在一旁揭开了谜底:原来那一日李隆基与张宝儿专程微服私访阿史那献,他们亲眼见了阿史那献赈粥济民一事。李隆基一方面为民不聊生而心怀愧意,另一方面又为阿史那献的善举而深怀感激。哪知正遇上恶丐寻事,李隆基义愤填膺,怒不可遏,遂从护卫手中抽出佩刀,上前杀了恶丐。

    为了考察官吏的办案能力,李隆基故意将此刀丢于现场。从张宝儿处了解此案审结情况后,李隆基深感情况严重,这才亲自过问此案。

    恶丐原为陛下所杀,阿史那献杀人案竟是一起冤案!这让周贤当场冷汗直下,连呼失职,请求处分。可是郭苟指认主人杀人却是怎么回事?当堂传上郭苟之后,他的招供更是让众人哭笑不得。

    原来,郭苟负责赈粥之事,每天要早早起来,可谓日不得闲,夜不得安,时间一长,便对这劳命伤财之事颇有怨言。于是他便从乞丐中寻得一人,给了他数十文钱,让他寻衅闹事。只盼闹上一回后,让阿史那献心灰意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