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小人物 >

第96章

大唐小人物-第96章

小说: 大唐小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韦皇后也不客套,直截了当对上官婉儿道:“婉儿妹妹,哀家找你来,是有件事情想与你商量!”

    “皇后娘娘请讲!”

    韦皇后叹了口气道:“也不知最近是怎么回事,不仅陛下对我冷淡了许多,就连政事堂的那些宰相们也不听使唤了。你说说,我该怎么办?”

    上官婉儿微微一笑道:“陛下那里,是因为外面的流言太多,他对皇后娘娘心里有气,所以才会这样。娘娘不必多虑,陛下的性子您最清楚,他耳根子软,只要娘娘说几句软话,多哄哄,陛下肯定会与娘娘言归于好的。”

    韦皇后点点头,与李显生活了这么多年,怎么会不了解他呢?上官婉儿说的和自己想的一样。

    “只是政事堂内的这宰相们却不好办!”上官婉儿蹙眉道

    大唐建立之初,只有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的长官才是宰相。后来,皇帝为了从中级官吏中选拔亲信以分相权,凡五品以上职事官经过皇帝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都可充任宰相,不受资历限制。

    大唐宰相的权力很大,任命官员须经尚书省初拟,报中书、门下两省后,再由宰相审核,报皇帝批准后再经宰相下达。

    可是到了中宗一朝,安乐公主公开卖官鬻爵,她胆大妄为,自制诏敕,甚至掩住自拟的诏敕文字,让李显签署,李显竟然笑而从之,并不阅看。

    没有经过宰相而自行封官,身为皇帝的李显也觉得为难,不敢用装诏书的正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只能改用斜封,所封之官也被讥为“斜封官”。

    景龙二年,吏部员外郎李朝隐先后揭发“斜封官”一千四百多人,闹得李显狼狈不堪。

    还有废立太子、皇后等看似皇帝的私事,但都要征得宰相同意方能获准。

    永徽五年,高宗欲废皇后立武昭仪,就和武昭仪到宰相、太尉长孙无忌家“走门子”,又是欢饮,又是封赏他的三个儿子为大官,还送了十车金宝缯锦的重礼。高宗百般讽喻,长孙无忌就是不搭茬,高宗碰了个钉子扫兴而去。武昭仪又让她母亲杨氏到长孙府,多次请求,无忌始终不答应。礼部尚书许敬宗也数劝无忌,竟然遭到声色俱厉的批评。迂回之术失利,最后不得已,皇帝只能为了废立皇后之事和宰相短兵相接。

    正因为宰相有这项权力,李显对安乐公主闹着要做皇太女不胜其烦,便将这事丢给了政事堂的宰相们去解决。

    结果,宰相们否定了安乐公主的想法,不仅堵住了安乐公主的嘴,也让李显轻松了许多。

    “实在不行,我就设法将那几个不听话的宰相换了!”韦皇后恨恨道。

    上官婉儿摇摇头道:“皇后娘娘当然可以将宰相换了,可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此话怎讲?”韦皇后一脸谦逊地求教道。

    “不管是政事堂的宰相,还是朝中的大臣,很多都是皇后娘娘亲自安插的,按理说,皇后娘娘与太平公主的较量应该占尽优势,可事实并非如此,娘娘可知原因何在?”

    “妹妹请直言!”

    “恕我直言,娘娘身边的人虽然多,可都是阿谀奉承之辈,真正有有本事的人凤毛麟角。相反,太平公主网罗的则是有才干的人,虽然少却很是得力,此消彼涨之下,便平分秋色了!”

    韦皇后苦笑道:“妹妹所说的我何尝不知,我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其实,决定皇后娘娘与太平公主胜负的最终力量,并不是你们二人现在所掌握的力量,恰恰是你们二人都没有掌握的力量,就是那些中间派!”

    “中间派?”韦皇后有些不解。

    “就拿政事堂的宰相来说吧!”上官婉儿给韦皇后解释道:“七名宰相之中,有三个是皇后娘娘的人,两个是太平公主的,还有两个属于中间派。现在看起来是皇后娘娘占着上风,但最终还要看谁能争取到中间派的支持。若是娘娘争取到了,那便是稳操胜券,可若是太平公主争取到了,那便是反败为胜!”

    大唐宰相人数不定,少时两三人,多时五六人。李显做了皇帝后,宰相的数量是历朝最多的,达到了七人。其中,宗楚客、纪处纳、韦巨源三人是韦皇后一手提拔上来的,魏知古与郭元振是死保太平公主的,而剩下的萧至忠与陆象先二人,则两不相帮,只顾着做老好人。

    韦皇后听了上官婉儿的一席话,心中暗自赞叹:上官婉儿不愧有巾帼宰相之称,她的见解果然高明。

    “太平公主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并且已经先行一步了。”说到这儿,上官婉儿又道:“皇后娘娘还记得上次萧至忠帮太平公主与相王一事吧?”(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九章 千金买骨() 
上官婉儿所说之事,韦皇后当然记得。

    不久前,韦后指使宗楚客向李显进谗,说李重俊谋反是相王和太平公主串通一气,在幕后怂恿所至。

    刚开始李显有些相信了,命萧至忠审问。

    可也不知怎的,平时掉个树叶都怕砸了脑袋的萧至忠,竟然一反常态,掏心掏肺地为相王和太平公主鸣冤,说相王当初如何真心诚意主动让出帝位,现在决不可能参与夺取帝位的谋逆,这样才打消李显的疑心。

    上官婉儿微微一笑道:“所以说,这一次政事堂否决了安乐公主做皇太女的想法,自然是意料当中的事情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韦皇后恍然大悟,她诚恳道:“那我该怎么办?请妹妹教我!”

    “中间派不仅在朝堂上有,在朝堂之外也有,皇后娘娘大可仿效千金买骨的典故便是了!”

    千金买骨的典故,韦皇后是知道的。

    说是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可是三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这个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于是,他就用五百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看了用很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很不高兴。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骗别人。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很多匹千里马。

    “妹妹可否说的具体些?”韦皇后若有所思。

    上官婉儿问道:“皇后娘娘,你可听说长安岑氏钱庄一事?”

    韦皇后摇摇头,朝堂之上的事情已经够她头疼的,怎会有心情关心一个小小的钱庄。

    上官婉儿将岑氏钱庄与泰丰钱庄之争的前前后后,详细叙述给了韦皇后。

    韦皇后听了,也忍不住赞叹道:“一个镖局的趟子手,竟然能做出这番举动,也是不易了!”

    上官婉儿附和道:“娘娘说的没错,这个张宝儿,就是典型的朝堂之外的中间派。按理说,他既不属于皇后娘娘您的势力,也不是太平公主的势力。可是因泰丰钱庄的举动,,不仅有龙壮、阿史那献、王胡风、玉真郡主、金城郡主等人极力帮助他摆脱困境,据我所知,就连太平公主的幕僚也在暗中帮他。”

    “太平公主也出手了?”韦皇后觉得事情并不简单。

    上官婉儿不置可否道:“不管最终是泰丰钱庄压垮了岑氏钱庄,还是岑氏钱庄大难不死挺了过来,但我想,这个张宝儿和他身后的那一帮人,此事之后都将不再是中间派了!

    韦皇后低头沉思,似在品味着这其中的纠葛。

    “扑哧”,上官婉儿竟莫名地笑出声来。

    韦皇后抬起头来,惊愕地盯着上官婉儿:“妹妹,怎么了?”

    上官婉儿抿着嘴道:“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忍不住觉得好笑,请娘娘勿怪!”

    “什么事?不妨说来听听!”韦皇后也觉得好奇。

    “娘娘可知道玉真郡主帮助张宝儿的那十万两银子,是从哪里来的?”

    “哪来的?”

    “她是从安乐公主那里借的!”

    听了上官婉儿这话,韦皇后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上官婉儿见状,识趣的闭上了嘴,有些话点到就好了,再多说便会弄巧成拙了,她知道韦皇后已经有了自己的决断。

    送走了上官婉儿,韦皇后的心情不但没有变好,反而更加烦躁了。

    来回踱步的韦皇后突然停了下来,朝着门外喊道:“来人!”

    巧莲进来后,韦皇后吩咐道:“去将安乐公主请来。”

    安乐公主正在为没有做成皇太女而生气呢,忽闻母后召见,以为有了什么转机,她不敢怠慢,赶忙赶往宫中。

    韦皇后见了安乐公主,劈头便问道:“泰丰钱庄与岑氏钱庄相争一事,你可知道?”

    安乐公主一愣,摇摇头道:“不知道,泰丰钱庄一向都是柳阳打理的,我很少过问!怎么了?母后?”

    “你……”韦皇后都不知说什么好了,女儿给自己树了敌人,居然连怎么树的都不知道。

    “我再问你,李奴奴向你借过十万两银子,可有这事?”

    “是有这事!”安乐公主以为母后不同意自己借银子给李奴奴,便解释道:“奴奴平日里做事有分寸,对母后和我也很是恭敬,故而我便借了银子给她!”

    “你没问问她为何要借银子?”

    安乐公主毫不在意道:“不就十万两银子,我才懒得问呢!”

    韦皇后胸脯上下起伏,面上神色不断变换。

    安乐公主很少见母后如此模样,小心翼翼地喊道:“母后!”

    韦皇后长长吸了口气,对安乐公主吩咐道:“你回去之后,告诉柳阳,以后不要再为难岑氏钱庄!还有,要尽量与岑氏钱庄处好关系,好好合作,哪怕赔些银子也没关系!”

    安乐公主觉得母后今日有些反常,忍不住问道:“这是为什么?”

    “不要问为什么,按我说的去做便是了!”韦皇后不耐烦地挥挥手道:“你回去吧!”

    ……

    就在上官婉儿进宫的第二天,泰丰钱庄便改变了往日的态度,钱庄掌柜卢雨亲自上门,与岑少白洽谈合作之事。

    消息传出,岑氏钱庄的生意一下子又红火了,在长安城稳稳地站住了脚。

    ……

    如何安排张宝儿走镖,让龙壮很是头疼。

    此时的张宝儿,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普通少年了。他以一己之力,便让泰丰钱庄低了头。要知道,泰丰钱庄幕后的主人可是大唐第一公主安乐公主。单凭着这一点,就让人侧目不已。

    不管别人怎么看,可张宝儿依然我行我素,他认为自己还是龙氏镖局的趟子手,既然是趟子手,那走镖便是天经地义的。前段时间为了钱庄之事,张宝儿可是累的够呛,也想着趁走镖的机会出去散散心。(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章 逃奴() 
如果不是因为这趟镖无足轻重,无论张宝儿如何央求,龙壮都绝不会让张宝儿走这趟镖的。

    当然,龙壮并不是担心镖物出问题,而是怕张宝儿会有什么闪失。

    这趟镖有一个镖头,三个镖师,外加五个趟子手。

    张宝儿与侯杰只是名义上的趟子手,他们什么都不用干,跟着镖队便是了

    就算他们二人想干,别人也不会让他们干的,这是总镖头龙壮再三吩咐过的。

    既然龙壮有交待,张宝儿也不好让同行的人为难,便乐得轻闲,一路上与侯杰走马观花,就如出门旅行一般,好不惬意。

    镖物仅仅用了不到十天时间便安全送到了渭州,与货主做了交接,回程就更轻松了。

    张宝儿也不急着赶路,带着同行的几人一路胡吃海喝,俨然一副纨绔公子的作派,反正他也不缺钱。

    众镖师与趟子手不用花一文钱便有好吃好喝的,这从天而降的好事让他们乐得嘴都合不拢了,自然也愿意听从张宝儿的吩咐。

    这一日,他们进入了秦州地界,过了秦州便是京畿的地盘了。

    官道道两旁布满了一地秋落的黄叶,金灿灿的耀出一种凄美的色彩。微风吹过,凉飕飕的,无数离枝黄叶纷纷扬扬飘落尘埃,空中弥漫着一丝寒意。秋风萧瑟,层林尽染,一片金黄,在正午时分的阳光下,走在这官道上,确有一番别样味道。

    突然,官道侧面的小树林里若隐若无传来了几声呻吟。

    张宝儿勒住了马,眯着眼张望,但什么也看不见。

    他翻身下马,对侯杰道:“走,去看看!”

    众人陪着张宝儿与侯杰进了树林,看见一个血人躺在小树林的杂草中,他是个年纪不大的少年,衣不蔽体,露出的肌肤上,就跟他的脸一样,青青紫紫的满是淤血。

    少年的头发被剃光了,脖子上套了个黑黝黝的铁圈,染了血迹的铁圈上锈痕斑斑。他很瘦,胸口那层皮紧紧勒住胸骨,上面满是触目惊心的鞭痕,伤口深可见骨,正流淌出腥臭的脓血。

    此次出镖的镖头姓朱,他对张宝儿小声道:“二局主,看起个他像个逃奴,咱最好的还是别管这事!”

    张宝儿皱着眉头问道:“为什么不能管?”

    朱镖头见多识广,他振振有词道:“大唐律规定,若是藏匿他人逃奴,这可是犯法的,要处流放之罪。”

    张宝儿听了朱镖头的话有些犹豫,再低头看去,只见地上那人躺在草堆里,艰难地呼着气,时不时地咳嗽一下,竟会咳出血来,心中颇为不忍,他对朱镖头道:“暂且不论他是不是逃奴,看他这个样子,若我们不管,肯定会死在这里!再说了,就算他是逃奴,我们只是救活他,何来的藏匿一说。大不了等他的主人来了,再交还就是了!”

    “若人救不活死在我们手里,那我们可就说不清楚了!”朱镖头有些担忧道:“二局主,您还是再思虑思虑吧!”

    “顾不得那么多了,先救人,有什么事我担着!”张宝儿斩钉截铁道。

    “那好吧!”

    朱镖头见张宝儿如此坚决,也不好再说什么,便指挥着手下的镖师赶紧施救。

    忙活了好一会,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