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

第333章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第333章

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里正,工地上的活儿又重又脏,郡王怕大家弄脏了自己的衣服,特地准备了这些,让大家先换上。”孙老二的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悦,说话的语气中甚至还带着得意,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就是郡王呢。

    不过这老头子显然顾不上这些,用颤抖的双手从边上的箩筐里拿出一件衣服,放在手里看了半天,喃喃道:“这,这衣服可比老汉身上的干净多了,这,这……”

    来自万年县衙的衙役是负责带路的,这个时候正好听到了老里正的话,凑过来笑着说道:“老里正,让你换你就换吧,逍遥王的府上规矩多,如果你们真的想要过好日子,那就照着规矩来,保证你们不吃亏。”

    “唔唔”老里正不断点头答应着,片刻之后有些紧张的问道:“这位差大爷,这,这衣服该不会要钱吧?”

    孙老二这个时候笑着插言道:“老里正,这您可说错了,这衣服是工作服,不要钱的,出工的时候大家统统都换上这样的衣服,一来耐脏,二来统一的着装也可以防止一些外人混进来。”

    大唐标准,两百户为里,设里正。

    这小老头儿在出来逃难之前便是里正的身份,说来在这些灾民中算是比较有身份和见识的一个,但就算如此,这老头子也有些接受不了还没有干活儿就发衣服的现实。

    乡下人质朴的观念中,没干活就没有资格拿东家的东西,所以这衣服被他捧在手里是放下也不是,换到身上也不是,只一个劲的念叨:“这可怎么行,这可怎么行啊!”

    而就在众多灾民有些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的时候,一个胖子带着两个人走到了近前,笑呵呵的对老里正说道:“这有什么行不行的,老人家,快点把衣服拿上,然后跟着他们去那边挑房子,二十个一间或者四户人家一间也可以,等安顿好了,就去吃饭!”

    ‘他们’指的自然是那些提前来到工地‘探路’的灾民,不过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没有了灾民的样子。

    “这,这位大人……”老里正看着颇有些气势的胖子,一时间不知道应该如何称呼。

    胖子这时候却摇摇手,岔开话题道:“您老今年高寿了啊?“

    因为搞不清楚胖子的身份,老里正小心的回道:“老汉六十有七了。”

    “哦,六十有七,不容易啊!”胖子叹了一声,接着道:“子女都在么?”

    “哦,在,都在后面。”老里正一边点头,一边从后面叫出两个四十许的汉子道:“这是老汉两个不争气的儿子,女儿已经嫁到外乡去了,婆家还算不错,家里有些薄产,这次没有出来。”

    “哦!”胖子点点头,又向人群里面扫了一眼,发现似乎只有面前这老头儿年龄最大,眼珠一转问道:“那你老可识字啊?”

    老里正不知胖子要干什么,但说到识字底气倒是有些,沉声答道:“老汉少年时读过两年的县学,识得些字。”

    胖子连连点头:“识字就好,既然识字,那你老就负责给这个人记录出工情况如何?”

    “这……。”老里正有些犹豫,来之前他可是听县衙里的人说了,只有出工才给钱,年轻人每月两百文,老弱五十文,现在这胖子让他负责记录工作,这样一来岂不是没有钱了?

    胖子见老头儿犹豫多少也明白他在顾虑什么,笑了笑说道:“老人家,你还是快点答应了吧,否则每月五百文的收入可就要被别人抢走喽。”

    “五,五百,百文?!”老里正和他两个儿子眼珠子瞪的跟牛屎蛋子那么大,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胖子无比肯定的点点头:“对,您的这个工作责任重大,所以工钱也就多些,五百文,怎么样,你老可愿意啊?”

    老里正飞快的点头:“愿意,老汉愿意啊!”

    五百文一个月,每天只要负责记录出工的情况就行,这样的好事儿只要跟钱没有仇,傻子才不愿意。

    而且再加上老里正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还有四个孙子孙女,这一家子一个月下来那可就是一贯多,这么高的收入几乎是从贫困一下跳到小康水平,若是不答应,只怕家里老祖宗都能气的从坟里跳出来。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六六二章 下基层(上)() 
长安城这段时间可谓是小道消息满天飞,但若有人问最出名的是谁,所有人都会统一回答:李大善人。

    是的,如果抛开大唐皇帝李世民不算的话,李慕云这段时间的确是有些炙手可热。

    毕竟能够养起数千灾民靠的可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那需要实打实的‘开元通宝’来说话,就算是不考虑每月的工钱会发多少,单单数千张嘴每天就要吃掉不知多少东西。

    可就算这样,李慕云依旧没有罢休的意思,招收了那些灾民之后,又收了近四千的残疾军人,并且在骊山里面的一处不起眼的山坳里面建起好大一片建筑,给这些人居住。

    当然,这些人也不是白吃白住,他们同样也要负责一些工作,比如:养猪。

    长安城的猪崽几乎被逍遥王一次买光了,据民部的不完全统计,李慕云在小半个月的时间里,在长安以及周边收购了不下七千头猪崽,而且看情况似乎还没有停止的打算。

    如果抛开利害关利不说,李慕云的举动的确让人佩服,在大唐比他有钱的人或许有,比他有势力的人或许也有,但是能有这么大手笔的人却只有他一个。

    所以在百姓眼中,这位逍遥郡王就是善人而且还是大善人。

    为了救济百姓,为了不让百姓心中有愧,竟然在大山里让他们挖一些完全没有任何用处的沟渠,以此来打消灾民心中的愧疚之情,让他们能够心安理得的过上好日子。

    是的,那些沟渠在任何人眼中都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因为你完全无法想像,在大山里面挖出一条深三尺,宽一尺的沟可以干什么。

    而且那些灾民的工作并不仅限于挖沟,他们还需要挖掘无数的大坑,其深度可达两丈有余,长宽更是达到了十余丈。

    没有人知道这些坑是做什么用的,工部尚书老陈还特地到地上看过,但他也同样搞不清楚大坑的用处是什么。

    还有就是李慕云从长孙无忌那里定购了大量丈余长,尺把粗的铁管子,一头大一头小,同样不知道用处是什么,只知道这家伙买了很多这样的管子回去,然后埋进了地里。

    老里正这段时间日子过的很舒服,每天三顿干饭吃的老头子脸上的褶子都快要撑平了,一天到晚乐呵呵的还着两个小孙子满世界的蹓跶。

    他的工作很简单,只要在一张表格上给每个人划出勤就好,每天一早守在工地边上的工棚里,来一个人问一遍名子,然后在纸上找出来,打个勾。

    等到了卯时,老头子就会把他从不离身的本子合上,此时就算再有人来也没有用了,因为错过了上工的时间,这一天只能算旷工。

    老头儿每月有五百文的工钱,所以对记录这件事还是很负责任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在错过上工时间之后能够找他通融,就算找了也没用。

    不过老实说,大唐的百姓实在太朴实了,老里正记录了整整个月,竟然只有三十余次旷工事件,而且事后也并没有人来找他。

    李慕云这段时间闲的有些无聊,便带着在慕心和慕雨到工地上闲逛,顺带视查工作。

    前一世的时候总是看到有领导下基层视察工作,大腹便便背着双手,身边围着一大堆人前呼后拥,看上去很有气势。

    可是到了李慕云这里,一切都不灵了,来到工地上之后根本没有人理他,工人们都在卖力的干活,挖坑、担土的,送水、送饭的,所有人都在忙碌,对他这个穿着一身便装的郡王完全就是视而不见。

    “百姓都是好百姓,就是……唉!”在工地上走了一圈之后,李慕云颇有些感慨的叹道。

    “公子,就是什么?”慕心在一边有些好奇的问道。

    “没啥!”李慕云摇摇头。

    人生烦恼识字始,工地上的这些百姓没有多少读过书的,甚至连识字的人都没有几个,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们的想法也不会那么多。

    工地上转了一圈,没发现一个偷懒的,也没有发现一个欺负人的,好几大千人能做到这个程度,而且都是自发的,这很不容易。

    李慕云无法想像如果是一群读书人在这里做同样的事情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能会有人想要指挥别人,也可能会有人想办法投机取巧,更可能会有人见到有大人物到场而放弃工作上来拍马屁。

    可这样质朴,有着优秀品质的百姓,却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没有人会真正为他们考虑,甚至如果不是为了江山社稷,估计就连李二也不会在乎这些百姓,对于朝庭来说,这些百姓其实就是工具,压榨他们的劳动力才是根本。

    而大唐的百姓却一直无欲无求,他们想要的无非就是能够活下去,什么出人头地,什么光宗耀祖这些只存在于睡梦之中,醒来之后还是要继续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每每看着那些只有十来岁的孩子,挑着几乎与自己体重一样重的水桶往山上送水;每每看着那些已经五、六十岁,却在只有零上几度的寒风中赤着上身担土的老者;每每看到那些只有二十来岁却背着幼童为山上的乡亲赶制食物的女子……,李慕云就觉得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就在李慕云纠结于百姓与勋贵之间的差距时,一个老汉带着两个可爱的小娃娃走了过来:“这位贵人,不知您是哪位?如果有什么事可以与小老儿说!”

    李慕云低下头,看了看两个流着鼻涕跑来跑去的小娃娃,抛开心中的不愉快,打趣道:“哦,没什么事儿,我就是上来看看,老人家这是放娃呢?”

    溜娃?老里正呆了呆,他只听过放羊、放牛的,可这放娃是什么回事儿?!

    不过贵人即然问了,总不好不回答,于是老里正干笑了几声解释道:“嘿嘿,贵人可真会开玩笑,这两个娃娃是老汉的孙子,两个儿子和儿媳都在工地上,家里的娃没人管,老汉便只能自己带带。”

    “哦!”李慕云点点头,顿了顿又问道:“老爷子对这里的生活还满意吧?”

    老里正并不认识李慕云,只以为他是朝庭派下来了解情况的,当下大声说道:“满意,太满意了!逍遥郡王心疼咱们这些下苦人,每天给三顿干饭,两天还有一顿肉吃,还给咱们发工钱,若是谁说不满意,那可真是丧了良心喽!你们说,是不是啊!”

    最后一句话老里正是对着周围那些正在干活的同伴喊的,声落之后四周立刻响起一片回应之声:“是啊,俺们在家里赶上丰年也没有过过这样的日子。”

    李慕云点点头,都说仗义每多屠狗辈,看来这话说的还真没错,老百姓吃了一个月的饱饭就天天念着他的好,可是再看看宫里那位活祖宗,这么多年从自己手里分去多少好处了,到最后自己却还是落得个打断腿的警告。

    里正见李慕云不说话,还以为他不相信,急的上前一步解释道:“这位大人,老汉原本是乡里的里正,活了一辈子,从未说过半句假话您可一定要相信啊。”

    “嗯,信,我信!”李慕云回过神来,安慰老头子说道:“我来这里只是转转,看看大家伙儿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有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不满意的地方?谁敢!我老头子年龄虽然大了,可眼里却揉不得沙子,我们这些人受了灾,没有向朝庭交一颗粮食,可是今天却还没有被饿死,这已经是大幸事了,更不要说逍遥郡王还给我们吃干的,吃肉,安排住的地方,若是再有人敢不满意,怕是老天都不会放过他。”

    里正老头儿显的有些激动,就像他刚刚说的,这老家伙好像还真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人。

    不过说来也巧,就在老头子激动的发誓时,正在一边玩的小娃娃不知什么时候跑了过来,仰着头天真的说道:“爷爷说谎,前几天你明明还不满意的嘟囔逍遥郡王是败家子,天明明不冷还是给每户发柴禾!”

    “哈哈哈……”李慕云看着一脸天真的小家伙哈哈大笑起来。

    里正老头子,满脸的尴尬,想要踹那小子一脚又有些舍不得,不踹又一肚子气没地方发,好在李慕云笑过之后替那小子说了话:“老人家,童言无忌,你别放在心上,我是不会把这话说给逍遥那家伙听的。”

    里正老头子叹了口气,似乎也有些认命了:“哎……,家门不幸,怎么就出了这么个傻小子,不过这位大人,您若真是与逍遥郡王熟识,能不能跟他说一声,这柴真的不用再发了,这天真的不冷,再说就算是以后冷了,每天去山上捡些树枝什么的也就够了,真没必要花钱买那些东西。”

    李慕云拉过还有些委屈的小娃娃,一边拍着他的头顶以示安慰,一边对里正说道:“老人家,您说的这可不行啊,要知道,这骊山可是皇家的园林,若是里面的植被被破坏了,那可是大事情,别说是你们,就是李慕云那家伙只怕也担不起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六六三章 下基层(下)() 
面对朴实的乡下老头儿,李慕云实在不想暴露自己身份引起他没有必要的担心,与他又说了几句便带着慕心和慕雨两个离开了工地,转头去了山里的养殖场。

    因为是临时起意,所以养殖场的建设并不怎么完善,充其量也就是完成了主要建筑的施工,一些附属设施因为季节的关系,只能暂停。

    不过就算这样也已经很好了,比起当兵的时候在野外爬冰卧雪那是不知强出多少倍,至少那些伤残的士兵在这里有一个可以躲避风雨的小窝。

    李慕云的到来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很多当兵的都知道逍遥王的事情,也有些人见过他的样子,所以在这里便也没了掩饰身份的必要。

    三胖子这个时候也在养殖场,还有一些过来探望老部下的十六卫将军,见到李慕云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