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

第375章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第375章

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归乡……,裴行俭深吸一口气,眼下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更不要说带着其他人一起回大唐。

    庞文龙见同窗一脸的为难,索性上前将老汉扶了起来,笑着打趣道:“老丈,快点起来,有事说事,咱可不行耍赖啊。”

    “不,不敢,小老儿不敢。”莫文被庞文龙扶着,连连摆手说道:“其实这并不是小人一个人的意思,而是……而是流落在高句丽所有汉民的意思,小老儿受众人所托,不敢不尽心,并不是,并不是耍赖啊。”

    “所有汉民的意思……”庞文龙无奈的看了裴行俭一眼,示意他这件事情不属于自己的能力范围。

    裴行俭也是一愣,看向老汉问道:“你求见我就是为了替那些流落在高句丽的同胞说这句话?”

    “是的,请大人开恩!”莫文说着又要下跪,但却被庞文龙拉住。

    裴行俭这个时候也站了起来,与庞文龙一起扶着老头儿到一边坐下,然后语重心长的说道:“老丈,留在高句丽的汉民有多少您知道么?”

    “大概,大概有十几万人。”莫文只了将屁股半搭在椅子上,见裴行俭问起,又要站起来。

    不过裴行俭这次却没有让老头儿起身,重新将他按回椅子上:“老丈,这件事情是我们考虑不周,我们应该早些接大家回去!”

    “不敢怪大人!”莫文摇摇头,眼中露出哀求之色:“只是不知大人是否愿意带我们回去。”

    裴行俭见老头儿有些认死理儿,只能如实对他说道:“回去是可以回去,但却不是现在。”

    “不,不能回去?!”莫文有些失望。

    “老丈,你要知道,这可是涉及到十几万人的事情,可不是我们这些小人物能够做主的。”庞文龙见不得老头儿失魂落魄的样子,在一边劝道:“而且就算是皇帝陛下,要处理这件事情也要跟朝庭的大臣们好好商量一下不是。”

    “可是……”

    “老丈,他说的没错,这件事情我做不得主。”裴行俭并没有让幕文把话说下去,打断他道:“不过,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

    “什,什么建议?”莫文忐忑的问道。

    “去咱们汉人开的店里或者矿山去务工,你放心,有我们在,你们不会受到任何的欺负,待过上一些时日,我们再来想办法解决你们的问题,你看如何?”

    “这,这能行么?”

    “放心,一定可以,而且我也可以答应你,将来若是有人欺负你们,肯定会帮你们出头,如何?”

第七四九章 安排() 
带着裴行俭的保证,莫文忐忑的离开了驿馆。

    驿馆外,几个衣着有些破烂的青年等在不远处,见到莫文出来,默默跟了上去。

    待出了城,几个青年快步追上等在前面不远处的莫雨,紧切的问道:“莫叔,怎么样,裴大人怎么说的?”

    “回不去的。”莫文摇摇头,叹了口气说道:“其实我们早就应该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

    “可是……”其中一个年青人还想要再说什么,但很快被同伴拉住,对他使了个眼色。

    这个节骨眼儿上,受了打击的莫文应该没有什么说话的心思,反正知道那个裴行俭没有带他们回去的心思也就是了,至于其它说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不过……”就在几个年轻人大失所望,唉声叹气的声音,莫文再次开口:“不过裴大人却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同意我们去那些汉人开的店和矿山去务工,工钱与扶余人一样,而且还可以保护我们不受欺负。”

    “什么?这是真的?”刚刚被同伴拉住的年轻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应该是真的,相信裴大人应该不至于骗我一个老头子吧。”莫文说道。

    几个青年对视一眼,虽然没有回大唐的机会,但是以后可以不受欺负似乎也不错。

    看着几个眼中事着惊喜的年轻人,莫文的心稍稍好受了些,拍了拍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向远处走去:“好了,我们快点回去吧,老张他们几个可能已经等的急了吧,还是快点回去,把事情跟他们说说,也好定一下以后要如何去做。”

    “哎,莫叔,莫叔您慢点,跟我们再说说裴大人还说什么了……”几个年轻人追在莫文的身后,咋咋呼呼的叫起来。

    ……

    驿馆中,裴行俭与庞文龙相对苦笑,事情一桩接着一桩的到来,让两人有些应接不暇,在此之前他们想过很多种可能,但是汉民的事情还真没有考虑过。

    “怎么办!要不要跟郡王说说?!”庞文龙问道。

    “你觉得有用么?这种事情别说郡王不会管,就算真的管了,又能如何?这么多人一下子回到大唐,你知道都是些什么人,有没有高句丽的奸细,要不要重新分配田产。”裴行俭垂头丧气的说道。

    凭心而论,如果只是几百人,或者一、两千人,裴行俭刚刚都敢直接答应莫文。

    可现实中却是十几万人,这估计还是伪长安附近的一些汉民,时间再长一些,其它地方的人也得到消息,估计人数就会达到二十多万。

    更不要说,很可能还有不少人在一边观望事情的结果,假如朝庭真的同意接收这些汉民回国,人数还会再增加,这样算来那就是小三十万人。

    三十万人啊,高句丽一共才多少人!你一下子弄走了三十万,高建武那货不疯了才怪,毕竟有百姓才有他这个皇帝,如果连百姓都跑了,他这个皇帝当着还有什么意思。

    所以把人都带回去是不可能的,除非……,除非将来有一天大唐彻底将高句丽变成自己领土,到了那时候就不会回归了吧!

    庞文龙犹豫了一下:“我觉得不管有用没用,消息都要送回去,反正现在商路通了,送个消息也不怎么麻烦。”

    裴行俭无所谓的点点头:“嗯,我派熊老二回去一趟吧,他江湖经验多一些。”

    裴行俭刚刚已经答应了莫文那个老头子会照顾流落在高句丽的汉人,这个承诺怎么也要兑现,派了熊老二出去之后,两个年轻的情报官又派了不少人出去通知五姓七望的那些人,全力收留汉民的事情。

    ……

    五姓七望再加上长安勋贵,接到裴行俭的通知,一时间各有想法。

    勋贵们认为用生不如用熟,反正都是招人,汉民再怎么说也是自己人,用起来比较顺手;而五姓七望则是抱着宁予外邦,不予家奴的思想,几座矿山宁可用扶余人,也不想用汉民。

    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最后索性直接找到裴行俭,让他这个小年轻来决定。

    由李慕云投资的聚仙茶楼,十几个大家族的负责人坐在一起,世家的代表首先开口:“裴大人,我们五姓七望的生意你也知道,都是矿山的活计危险性太高,用汉民万一出了问题怎么解决?如何对得起他们的家人?!”

    不等裴行俭表态,勋贵一方立刻有人接口道:“这有什么对得起对不起的,照你这么说,咱们大唐的矿山还不开工了不成?”

    “那怎么能一样,在大唐那是有计划的开采,在这边,咱们是……”

    世家的代表没有把话说完,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他们既然来到高句丽那就是为了钱,盘剥剩于价值,压榨劳动力那是必须的,矿山上的矿工每天付出的劳动绝对是大唐的两倍不止。

    可勋贵们的想法与世家的想法那是绝对不一样的,在他们看来,高句丽早晚都是大唐的,采个矿着什么急,慢慢挖就好了,反正那东西又跑不了。

    所以双方就这个问题又吵了起来,听的裴行俭一阵头大,敲敲桌子道:“好了,大家都不要吵了,这件事情我已经上报朝庭,相信过段时间就会有结果,眼下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安抚好这些前朝的流民,不管他们当初是如何到来高句丽的,也不管工作的风险如何,他们是汉人,那我们就要给他们一条活路。”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把正常商业上的事情提高到了道德层面,都是自己的同胞,虽然流落在外,可如果不管不问,那么五姓七望的名声怕是要保不住了。

    几大世家的代表虽然有些不情愿,最后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答应裴行俭的要求。

    不过与勋贵们相比,他们承诺最多只能接受雇工里面有一半汉民的条件,再多就不行了。

    而与之相比,勋贵一方则大度了许多,不管多少,他们是照单全收,原则还是那个原则,用生不如用熟。

    。

第七五零章 无题() 
土坯的城墙看的李慕云有些方,尽管这一路上他已经见过不少这样的城池。

    程处默站在李慕云身边,手里拿着一个单筒望远镜,似模似样的看了半天,放下之后问道:“怎么样慕云,有信心么?”

    李慕云信心满满:“如果有火药,一鼓可下。”

    “问题是你还有么?”

    摇摇头,李慕云道:“没有了!”

    程处默牛眼一翻,鄙夷道:“那还说这个有啥用。”

    “的确是没啥用,不过……”李慕云眯了眯眼睛,深吸一口气道:“老子自己知道没有这东西了,可是鞠文泰却不知道。”

    程处默愣了愣:“啥意思?”

    “意思就是打仗要多动脑子,不要只想着打打杀杀。”李慕云笑着怼了程处默一句,回身直奔身后已经扎好的军营而去。

    ……

    长安,金秋十月,到了收获的季节,京畿各地皆是喜气洋洋,尤其以万年县为最。

    整个县,比去年多打了两成的稻米不说,竟然意外的收获了几十万斤鱼类。

    唐县令一天到晚乐的见牙不见眼,逢人夸逍遥郡王有眼光,有魄力,有胆色,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如丧考妣的样子。

    几千石粮食,几十万斤鱼,这可是实打实的政绩,虽然平均分到整个京畿地区不够一人一斤,但不要忘了,这可都是多出来的!

    小唐破例的被召回家,老唐甚至还亲自给他倒了杯酒,弄的小唐公子尴尬的不行。

    结果老唐头儿眼珠子一瞪:“喝,这酒你必须得喝,你是咱家的功臣啊,如果当初不是你相信逍遥郡王能够成事,可就没有今天喽。”

    “爹,这是县里所有人的功劳,和我没啥太大关系。”小唐挠挠头:“再说县丞他们不是也帮了不少忙……。”

    老唐头儿哼了一声:“现在不提他们,如果不是你用老子的名声压着他们,你觉得他们能主动接手这事儿?”

    小唐公子摇摇头,人在官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当初不是他借老头子的名义,估计还真没有人帮他。

    不过管它呢,收获了这么多的东西,老头子弄好了估计还能再升一步,他这个小唐公子也能继续风光几年,这才是最实惠的。

    ……

    长安城东郊,李世民带着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漫步在田间地头,看着百姓那满是喜悦的笑容,感慨的叹道:“你们说,李慕云那小子的脑袋是怎么长的,怎么就让他想出了这么个法子。”

    房玄龄同样满怀感慨:“是啊,逍遥郡王所思所想皆非寻常人能及,很多时候看似不着边际,但却总有深意在里面,就连老夫也不得不说一声:佩服!”

    “稻田养鱼,啧,竟然真的成功了!”长孙无忌搓着胡子,一脸的纠结。

    李二很快发现了长孙无己的情况,扭头问道:“无忌,你这是怎么了?”

    “唉,不瞒陛下,此事有喜有忧啊。”

    “忧从何来?”李世民有些摸不着头脑。

    长孙无忌道:“陛下,您只看到百姓收获,却不想,百姓收获了如此多的鱼,要如何才能吃得下,就算是拿到市场上去发卖,又能卖掉多少!”

    “嘶……”李世民细思之下,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根据收到的情报,这一次万年县一共收获了几十万斤的鱼,想要卖出去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别看现在百姓一个个都很开心,只怕过上几日就要愁了。

    房玄龄同样想不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但他相信事情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否则不可能那么多的百姓一个个都那么开心。

    想着,老房来到田边,拦住一位正在忙碌的农人问道:“老乡,老夫有件事情想不通,想要向你打听一下。”

    “这位贵人想要知道什么,尽管问就是,小人知无不言。”

    长安周边的百姓都是见过世面的,见到李二他们这么一群人倒也没有什么过份的惊讶情绪,应对的十分得体。

    房玄龄点点头,直接问道:“老夫见你收获了这么多的鱼,想要问一下,你这些鱼如果卖不出去怎么办。”

    农人显然没有意识到房玄龄问的是什么,有些错愕的问道:“怎么可能卖不出去?”

    “据老夫所知,今年万年县可是收获了不少的鱼类,这个时候只怕长安城里已经满是鱼了,你收的这些如何卖得出去。”

    “哦,这个啊。”农人露出恍然之色,笑着说道:“贵人有所不知,我们这些鱼收获上来其实并不是自己去卖,而是统统卖给县里,然后再由县里统一安排发卖。”

    这下轮到房玄龄发愣了,过了好一会儿才问道:“由万年县发卖?这是什么道理?”

    “还不是怕我们私下进城贩卖乱了市场行情。”农人解释道:“而县里收购就不一样了,官府消息要比我们灵通,运力也比我们大上不少,鱼不仅仅会卖到长安城,还会卖到潼关,蓝田,远的甚至可以卖到洛阳。”

    房玄龄木然的点着头,与李二等人对视一眼,相继露出苦笑。

    如此举动不问用,一定是出自李慕云安排,否则万年县绝不会有这么大的魄力,也没有这么大的财力来进行这样的事情。

    也就是说,早在数月之前,那个已经去了西边的家伙就已经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提前做好了安排。

    “唉,老了就是老了,不服不行啊。”长孙无忌良久才发出一声长叹。

    房玄龄同样叹息道:“是啊,江山代有人才出!看来不服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