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剑统三国 >

第65章

剑统三国-第65章

小说: 剑统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太史慈大冬天的满脸汗水,范统面带关心的说道,他非常理解太史慈的辛苦,因为老师可不是那么容易当的,特别是一下子教了两千名学生的老师,而且这两千名学生水平还都不怎么样,弓术基础很差。

    听到主公范统第一句话就透着对自己非比寻常的关心,太史慈心中非常震动,他在同乡刘繇的帐下效力,为刘繇出生入死,刘繇也没对他说过这样关心的话语,可见在刘繇的心目中,他再有能力也不过只是个匹夫,跟自己的手下的家将差不多地位的奴仆,而在范统帐下他感觉自己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将军,有着不用以往的尊贵地位。

    “为主公操练士兵,乃是慈分内之事,怎可谈辛苦二字,只是两千飞龙骑想要习得骑射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训练,奔射更是难了”

    有些不好意思地对主公范统说着,太史慈也没想到这些士兵马术水平和弓术水平如此之差,不过这也没办法,这些士兵大多数是以前的青州黄巾和县兵,没有马术基础和很高的弓术水平实在是正常的。

    “哦,子义言之有理,练兵这等事确实不能操之过急,不过我最近已经开始着令让匠户所造出了那三样神器,我估计有着那三样神器,骑兵的训练一定会更快了吧”

    范统理解的点了点头说道,在没有双马镫和高桥马鞍以前,骑射可不是那么容易练好的,想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耗费了不知多少年时间,不过有了双马镫,高桥马鞍和马蹄铁这三样划时代的神器,相信骑射已经不再很难训练。

    这三样神器,太史慈早在投入主公范统麾下,与范统抵足而眠的那一夜就知道了,他也就是因为那三样神器,越发坚定了追随着范统主公的决心,他本来只以为主公范统那晚只是说说,没想到那么快就付诸行动,把那三样神器造出来了。

    “高子易!将我们从匠户所那里带来的试验品拿来”

    转身向高非喊道,范统早就感觉到自己这位义弟的表字子易跟太史慈的表字子义发音一模一样,所以只要两人同时在场,他都会连高非的姓氏一齐说出来,这样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混乱。

    “好嘞!”

    高非应了一声,兴冲冲地将自己马背上背着的一个大大的包裹提了过来,刚想轻轻地放在地上,只见那太史慈激动地劈手将这包裹夺了过来,然后拎着迅速地向马厩奔去,过了不一会儿,就骑着一匹雄壮的大宛良驹跑了回来,先向主公范统告罪了一下,然后就在宽阔的马场上策马狂奔起来。

    “哈哈哈哈!”

    一边骑着自己的马儿飞奔一边仰天长笑,太史慈虽然已经三十岁了,此时却表现的像一位张狂的小年轻,他不停地在马背上变换着各种姿势,尝试着各种高难度动作,只看得所有在场的人们目瞪口呆之后,纷纷对他叫好喝彩!

    太史慈心中太兴奋了,在北地带领骑兵那么多年,他深知骑兵的不易,现在有了高桥马鞍和双马镫,骑兵一下子变得简单了许多,高桥马鞍有着不错的减震效果,而且能够固定住骑士,让他们不用再像以前一般,非得双腿夹紧马腹才能骑得牢固,双马镫就更不用说了,有了它们,骑士的平衡非常容易掌控,就算是站在马镫上,屁股离开马背也非常稳定。

    看着太史慈此刻的表现,虽然马蹄铁还没有来得及用上,范统已经感觉到了这三样神器一定会大大有利于自家骑兵的发展,果然不过一会儿,太史慈就下马跑了过来,刚来到范统身边,就是单膝跪地郑重一拜:

    “此神器有利于骑兵多矣,主公真是天纵奇才,竟然可以设计出这等神器来,慈向您保证,有了此等神器,我们的飞龙骑只要开春马匹能够及时送来,三个月后就可一战,半年后就可一战成功!”

    “好!好!好!那范某就拭目以待,看看子义能够给某带来什么惊喜!”

    听到太史慈这么保证,范统也高兴的大赞了三声,并且也对他表示了肯定,有了太史慈这样对于骑兵发展如此上心的大将,何愁他的骑兵队伍以后不会天下闻名。

    太史慈此时心中激荡不已,有了高桥马鞍和双马镫,骑射训练根本就不再是什么难题,而且奔射也更加的好训练,他已经可以预见到未来自己麾下飞龙骑的作战体系了,那就是人人腰间环首刀,背后一张弓,遇到敌人如果在远处,那么就奔射,靠近些了就近骑射,如果碰在一起敌弱则与敌短兵相接,敌强则速退,一边退一边还可以用骑射来消耗敌兵。

    如果范统知道太史慈心中的这个战法,一定会大呼天才啊,因为后世的蒙古骑兵战术就是这么搞得,而且还所向披靡,震动了整个欧亚大陆!

第117章 江东丹阳孙刘战() 
大汉扬州丹阳郡秣陵县,随着几场战事的结束,进入江东的这第一座大城已经恢复了以往的繁华与熙攘,冬日的寒风好似被浩瀚的长江挡住了不少,这里如同春天一样,而且气候温润,根本与北方的燥冷截然相反。

    “江东之地到了冬季,果然比北地中原温暖许多,不知到了夏季又会炎热到什么程度,听得一位迁移到此年余的徐州老丈说过,跟徐州相比也热不了多少”

    刘备在一众人的簇拥下笑吟吟地侃侃而谈,护卫在他旁边的,是一位形容粗犷,满脸毛发的黑塔,却是前些日子率领部众三千投效他的山越大将祖郎。

    “明公说的不差,这江东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温润的气候,非常养人,不过越往南行越炎热些,且多河道丛林,所以江东舟船如北地中原之车马,想在江东之地成就伟业,所以水军不可不训练”

    一位蓝袍文士跟在刘备身边接话说着,却不是刘备在广陵时倚重的步,只见他年龄看上去比步大了不少,不过却也只有二十多岁,身高七尺三寸,容貌看起来虽然忠厚了点,不过一双眼睛却灵动异常,刘备打败孙策占据这丹阳郡北境之时,得一位仙人于吉指点,两次相请才求得他出仕相助。

    说实话要搁着以前,像这种二十郎当岁,没有多少名气的年轻文士,刘备是非常不屑一顾的,不过自从见过范统之后,刘备先是认识到了地理的重要性而求得了年轻的步相助,而步一系列的表现又让他感受到了年轻人的厉害,于是刘备现在对年轻人充满了期待与信任,也愿意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这才有了这位,三天前才被自己请入麾下的年轻人,他叫鲁肃字子敬,乃是临淮郡东城人。

    本来这鲁肃在淮南老家深居简出,只是想静观淮南和江东乱局的,在他看来,那袁术四世三公,在淮南经营多年已根深蒂固,虽然因为施政残暴渐渐失了民心,可是一时半会势力强横无法被撼动,而孙策虽然有其父孙文台的遗风,然而勇烈有余,智谋不足,虽有其义兄弟周瑜相助,却每战必身先士卒,有了“江东小霸王”之称很是不错,但是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作为一位主公,在纷乱的战争中身先士卒的同时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像孙策对自己武力如此盲目自大的人,早晚会出事儿。

    而鲁肃的预测是非常准确的,孙策果然出事了,在将刘繇大军赶去豫章郡之后,这位江东小霸王与刘繇帐下大将太史慈,山越大将祖郎两边开战,使得麾下兵将疲惫不堪,之后刘备与其义弟张飞,关羽率领大军从江都渡过长江,攻击丹阳郡北境的时候,孙策又连忙率军前往秣陵一线与他们作战,结果可想而知。

    孙策自从离开袁术攻略江东以来,每战必身先士卒,且每战必胜,除了那刘繇帐下太史慈,从来没有能够与他战上超过五十合的将领,本以为刘关张三兄弟不过在北地有些虚名所以有些轻敌,却不知盛名之下无虚士,只那关羽一人,就百十合内杀得他丢盔弃甲,身上也受了几处伤,好在其麾下众将拼死相救,这才退兵吴郡,捡得一条性命,只是麾下兵马折损了大半,孙策第一次经受如此大败有点一蹶不振的意思,好在其义弟周瑜在旁开导,这才静下心来好好养伤,以待后报。

    鲁肃知道,孙策这一战不是输在武力上,而是输在了气势和对敌经验上,这关羽云长公年已经三十四岁,正是一员战将开始进入一生巅峰之时,而孙策毕竟刚刚弱冠,太过年轻;这一战孙策不是输在兵力上,而是输在兵士的状态士气上,那刘关张渡过长江之后,没费多少力气就占据了秣陵,在秣陵以逸待劳迎接孙策大军,而孙策大军刚刚从泾县一线的战场奔驰而来,士兵们都疲惫不堪士气不高,只希望他能够吸取这次失败的教训,以后不要再总是这样轻敌和急躁。

    所以跟孙策相比,鲁肃已经对于雄踞广陵,丹阳北境的刘备渐渐看好,这刘备比较成熟稳重,虽然其汉室宗亲的事情还没有被当今朝廷认同,但是自从黄巾之乱以来,守平原助孔融退北海黄巾,驻小沛帮陶谦抵挡曹操,如此急公好义已经让他渐渐天下闻名,如果能够获得一份稳妥的基业,一定能够成为天下间少有的英雄,而且刘备此人仁德爱民,对待自己也有足够的尊敬,所以当刘备两次相请之后,鲁肃毅然决然投入了他的麾下,成为了他的军师。

    “主公!步先生从广陵报信了,说那吕布已经几乎占据了沛国全境,此时与西边的曹操呈对峙之势,而范公帅范先生已经被朝廷任命为汝南太守,还在那古城外以万余兵力战胜了淮南袁术六万大军!”

    一位少年将军急匆匆地骑马而来,翻下马儿就对刘备报到,正是已经在关羽麾下成为副将的郭晟,郭仁贵。

    “什么?那吕布竟然几乎占据了沛国全境,不是有范先生的临睢挡在前面么?”

    有些震惊地听到这些消息,刘备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据简雍所说,那临睢可是范统的根本,屯田万顷钱粮丰厚,怎么会被那吕布轻易夺了去,而且范统又是怎么在古城外,以万余兵力击退六万淮南军的,这也太过神勇了吧!

    看到主公刘备有些错愕的表情,郭晟心中一动,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书信,正是留守广陵的步送来的,上面不仅有步的印鉴还有糜家二老爷糜方的签名,众人凑上前去都默读了一遍书信内容,这让刘备不得不相信,那吕布的实力更加强盛,他此时还占着徐州的一郡广陵会不会被那吕布惦记,忍不住双眉紧锁而担心。

    “主公,范公帅以退为进,下了一步好棋,那吕布现在与曹操呈东西对峙之势,这范公帅在汝南反而更加安稳,而且临睢的屯田也会帮助吕布实力大增,解决了吕布最头痛的粮草问题,现在恐怕曹操最为头痛,我们反而不需担心,至于淮南袁术气量狭小,在那范公帅手中败了一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注意力也会放在范公帅身上,不会关注我们,正好让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孙策,顺利攻略整个丹阳郡”

    看到主公刘备面色不好,鲁肃在一边劝道,听了鲁肃这么一说,刘备还没表示什么,一边的张飞却高兴地忍不住大笑:

    “哈哈哈!子敬先生说的甚好!俺那公帅贤弟下得绝对是一盘好棋,只是俺很佩服他,是怎么用万余兵力打退了六万淮南军!”

    张飞这么一打岔,刘备也笑了起来,一边笑着一边思索着鲁肃说的话,只感觉非常有道理,于是不再担心,在他身前的郭晟心中也是骄傲无比,大当家果然厉害,就这么不到半年就成一方诸侯了,如果有可能,真想回到他身边为他效命!

    “好!子敬先生言之有理,我们既然已经占据丹阳北境,与那孙策交恶,当要继续努力,攻略丹阳全境,相信有了丹阳这精兵出产之地,我军实力将更加强盛,以匡扶汉室,救济天下百姓!”

    刘备大手一挥激动的说着,然后看了看聚在一起的众人,他此时相信,文有简雍,孙乾,糜竺,步,陈矫和鲁肃等贤才,武有关张兄弟,郭晟,糜方和祖郎等诸将,统领着麾下兵士近四万,且深得境内民心,自己还不能占据广陵和丹阳两郡!

第118章 天下人心不思汉() 
“晔儿,娘亲就要步入那黄泉了,却有一事放不下心来,你阿爹的那个侍从刘兰有诬害他人的秉性,我担心死后,这刘兰会在府中兴风作浪,希望你和你涣哥哥长大后能除去此人”

    “阿母,您说的话晔儿记得了,晔儿定要亲自斩杀了那刘兰!”

    一个装潢考究的卧室中,一位奄奄一息的母亲正在向小儿子交待后事,她的丈夫刘普是汉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乃是淮南高族名人,平常忙于事务不会理会这种下人,而其长子刘涣又忠厚老实,所以这位母亲将此等大事托付给了小儿子。

    只希望小儿子刘晔能够听得进去她这位母亲的话,对那仆人刘兰多加防备,却不想小儿子虽然才年方七岁,却颇有胆略,竟然一口应了下来,并且看情形是准备亲自动手!

    暴雨如注电闪雷鸣,淮南成德刘府,几名奴仆慌乱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只因那偏厅之中出了一件震慑人心的事情。

    “阿母,我已经亲自斩杀了刘兰那厮,您黄泉之下有灵,应该可以安心了!”

    十三岁的少年刘晔手中提着三尺青锋喃喃自语道,此时在他脚边的地上,一人正倒在血泊之中没了声息,几位在场的奴仆下人尽皆呆住,没想到小少爷刻苦学习了三年剑法,今日刚刚从剑馆肄业回来,二话不说就动起了手,直接取了那惹人厌烦的刘兰性命

    “逆子!竟然趁我不在,擅杀我之侍从,我定然不会轻饶了你!”

    从外面忙完公务回到家中的成德县主薄刘普愤怒地大吼着,那刘兰虽然平时有些龌龊心思,却是他的心腹,不想今日竟然被自己的小儿子手刃当场,血溅五步。

    少年刘晔面色沉静,好像不因父亲的愤怒而畏惧,大义凛然地说道:

    “父亲大人,这刘兰有诬害他人的秉性,且在府中兴风作浪,此事不需我多说,您问问其他家中仆从就可得知”

    刘普却嘿嘿一笑:

    “逆子,刘兰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