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神探驸马请上榻 >

第224章

重生之神探驸马请上榻-第224章

小说: 重生之神探驸马请上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脚跟。而原本的五大吴姓氏族顾陆容朱高,高氏在建国初期被灭族,剩下的四大家族许是感到了形式的变化,纷纷收敛了羽翼,行事做派愈发低调起来。

    当年公仪氏建国,并未得到各大士族的拥戴。公仪音听青姨不经意间提过,当年母妃入宫,是违背了家族的意愿的。也就是说,当年的顾氏并不支持公仪氏,当然就不想母妃入宫了。

    公仪音在脑中梳理了一番自己知道的欣喜,沉下心来看起手中的信件。

    信的内容其实并不复杂,大多是顾琛跟母妃说一些顾氏家中发生的事,偶尔也提到几句顾家宗主的态度。公仪音一目十行地看来,总算了解了个大概。

    当年,母妃违背家族意愿入宫后,顾家一怒之下与母妃断绝了关系。当时先主已经灭了一个高家,因而父皇不可能再对顾家下手,再加上母妃的求情,所以父皇并未动顾家。

    而母妃,虽然选择了爱情,但始终对家族割舍不下。她与顾琛兄妹感情极好,因而时不时同顾琛写信了解一下家族的近况。当时的顾氏宗主就是顾琛和母妃的父亲,他虽然代表族中做出了跟母妃断绝关系的决定,但到底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在顾琛时不时的趁机劝解之下,态度似乎松动了些许。这些,在顾琛的来信中都可以看出来。

    一开始两人的通信频率较为频繁,越到后面两封信之间的时间间隔却越久,而顾琛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母妃身体的担心。最后一封信,是顾琛告诉母妃,顾氏宗主的气已经消得差不多了,让她再耐心等等,也许很快顾氏宗主就能原谅她了。

    一封封看完,公仪音的心情变得莫名沉重起来。

    看这样子,母妃应该还没来得及等到顾氏宗主的原谅便撒手西去了。

    对于自己的外祖顾氏,公仪音算不上熟悉。

    自小她便知道母妃姓顾,也知道顾家是世家大族,可是顾家,从未派人来看过她。彼时的公仪音,娇生惯养心高气傲,心里想着,你不来就我,我自然也不必巴巴地贴上去找你,只当没了这个外祖家。所以她对顾氏的了解并不多,只偶尔从别人口中听到了一些零零散散的消息。

    公仪氏出身草莽,于乱世中建国,建国初期并未收到南地本土世家的拥戴,先主雷霆手段,找借口将当时闹得最凶的高氏灭了全族,以起杀鸡儆猴之功效。这招果然收到了一些功效,剩下的四大士族就算仍有不服,也不敢摆在明面上跟公仪氏最多,国中局势仿佛渐渐安定了下来。

    公仪音曾听青姨偶尔提过,顾氏最是清傲,重风韵姿仪表,因此暗地里对出生草莽的公仪氏并不福气。不想当时身为顾氏嫡女的母妃却与父皇相恋,顾氏拆散无果。母妃入宫后,顾氏宗主一怒之下断了与她的关系。

    但顾氏也是聪明的,知道自己这样公然反对触了父皇的逆鳞,从此便退出朝堂,并定下一个规矩,顾家后辈子孙不得入朝为官。也正因如此,原本位列五大吴姓氏族之首的顾氏这些年的存在感却越发弱了起来。

    现在想来,顾琛的心中分明暗示顾氏有松动的迹象,可这些年的顾氏却像一潭死水,没有激起任何水花。难道……谁因为母妃突然去世,顾氏对父皇不满,所以再也不提重新入朝为官一事?

    母妃身前与顾琛往来甚密,对于母妃的死,顾琛会不会知道什么?这些年,他们又有没有调查过母妃的死因?

    公仪音突然觉得,也许出宫之后,她该走一趟顾家了。

    她抬头朝窗外看去,院中的红梅艳烈似火,在她眼中熊熊灼烧。曾经,母妃也曾在那里赏梅,也曾活得摇曳多姿活色生香,最后却……

    良久,她收回目光,开始整理起几上的书信来。父皇写给母妃的信她原封不动地放回了匣子里,而顾琛写给母妃的信,公仪音小心叠好收入了袖中。

    阿灵和阿素看着公仪音的举动,目光落在她凝素的神情之上,愈发不解起来。

    公仪音将匣子放回衣柜中,然而转头看向阿灵和阿素,“走吧,回重华殿。”

    两人应一声诺,推开门请了公仪音出去。

    走过温暖的甬道,穿过成片的红梅,公仪音走出了飞羽殿。她转身将大门合上,看着门上鲜艳如新的红漆,心里头默念,“我一定会还母妃一个公道的。”

    寒风呼啸,天色阴霾。

    方才露出头的太阳已躲入了层云之中,四周一片灰蒙蒙的景象,空气中带着浓重的压抑。

    公仪音凭记忆循着来时的路回到了重华殿。

    廊前候着的青璎和青珞忙迎了上来,一面行礼一面挑起挡风帘将公仪音迎进了殿内,“殿下,方才主上派了人过来找您。”

    “何事?”公仪音脱了身上披风递过去。

    “主上说让您回来后去甘泉殿同他一道用午膳,下午就待在那边,晚上直接同他一道去参加除夕宫宴。”青璎接过斗篷回道。

    公仪音几不可见地蹙了眉头,“知道了,你们先下去吧。”

    青璎青珞应一声,退了下去。

    公仪音走进内殿,从袖中掏出方才在飞羽殿拿到的那一摞信件,放入了寝殿妆奁盒的底部。又仔细端详了片刻,确保从外面看看不出什么端倪之后,方才出了内殿。

    歇息了片刻,又往甘泉殿去了。

    在宫婢的引导下进得内殿,安帝正坐在大殿尽头的席位上低头摆弄着什么,走得近了,才看清他面前摆了一副白玉棋盘。见公仪音过来,安帝抬了头朝她招招手,“重华,快过来,陪父皇下一局。”

    重华的棋艺算不得好,但比起安帝来说,赢他还是绰绰有余。而安帝,棋艺虽不行,偏生特别喜欢下棋,时不时拉着公仪音同他下一局。

    公仪音低下头无奈地咧了咧嘴,走上前坐在了他的对面。

    若是往常,公仪音是能避则避的,因为跟安帝下棋十分累人。他不喜欢输棋,时不时就要重新下子,若是输了的话还得重来一盘。所以公仪音得绞尽脑汁想着怎么让安帝赢棋,同时又不能让他看出了端倪。

    可今日却不一样。公仪音还有些关于顾家的事要问安帝,所以必须将他“哄”的开开心心了,才有可能套出自己想知道的话。

    是以也不推拒,看了看放在自己身前的棋盒道,“父皇,重华执白子?”

    安帝点点头,目光切切地看着她,“你先来。”

    公仪音点点头,捻起一颗玉白棋子下了下去。

    安帝眉头一挑,也拿起一颗棋子下在了她旁边。两人你来我往起来。

    公仪音一面看着棋盘上的形式,一面想着怎么将顾家的事引出来。

    落子,轮到了安帝。安帝皱着眉头想了许久,才犹犹豫豫地拿起一颗棋子下在了一处。公仪音似笑非笑地睨了他一样,“父皇,你确定吗?”

    安帝原本就不大肯定,听公仪音这么一问,越发犹疑起来,捡起方才下的那颗棋子,嘴里嚷道,“不确定不确定,朕再想想。”说着,举着棋子想了许久。

    公仪音也不催促,带着浅笑看着安帝,终于见他犹犹豫豫地又落了子。

    她勾唇一下,从一盘的棋盒中拿出一颗棋子放在手中把玩,状似不经意道,“父皇,以前你跟母妃下棋的时候也这么经常悔子吗?”

    听到公仪音提起顾贵嫔,安帝的神色有片刻怔忡,愣愣地看着棋盘上的棋子,半晌,才幽幽叹一口气,语带怅惘,“你母妃,不喜欢下棋。”

    公仪音面露惊奇之色,“不喜欢下棋?可是我听说顾家是棋艺大家啊。”顾家是棋艺大家之事其实是公仪音随口一说,不过是为了引出顾家而不显得突兀罢了。她想着顾家既然重姿仪,就应该会推崇这种风雅之事。

    说完这话,公仪音目不转睛地盯着安帝,生恐自己说错了什么。

    好在安帝并未注意到她的异样,听公仪音提起顾家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悠悠然将目光从棋盘上转移到公仪音面上,定定盯了她片刻才道,“相宜觉得下棋时,执子的两人站在了对立面,她不喜欢这种敌对的感觉,所以对下棋并不感冒。比起棋艺,她对书画更感兴趣。”

    公仪音“诶”了一声,面露惊异之色,玲珑大眼扑闪扑闪,显出几分娇憨来。

    她想了想又道,“对了父皇,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见过外祖家的人?”

    安帝从棋盒中拿子的手一顿,目光紧紧定在错综复杂的棋局之上,良久才抬了头,目光扑朔迷离,“他们不是什么好人。”

    公仪音睫毛颤了颤,面上流露出疑惑和不解的情绪,但更多的,是带着渴望知道更多的神情。

    安帝将手中的棋子放回棋盒,然后唤了一旁候着的刘邴上来,“把这撤下去吧。”

    “父皇……?”公仪音不解地抬头看向他。

    刘邴依言上前,收拾好之后退了下去。

    安帝朝公仪音招招手,“重华,坐父皇身侧来。”

    公仪音点点头,换到了安帝身侧。

    安帝看着她颜若桃李的容颜,眼中浮现出点点唏嘘,叹口气开口道,“重华,士族和皇族的关系一向紧张,我想这点你该是知道的。”

    公仪音应一声,等着安帝继续往下说。

    “其实先主刚建国的时候,两者之间的关系更紧张,甚至到了我继位,这种僵局也并未得到多大缓解。”安帝定定地看着远方,仿佛陷入了久远的回忆当中。

    “四大侨姓士族自是不用说了,吴姓士族们因为这些年发展得不如侨姓士族,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有的态度开始悄然改变……”

    “父皇是说陆家?”公仪音冷不丁开了口。

    安帝一愣,点了点头。

    公仪音略带讥诮地勾了勾唇。陆家,皇后陆妙容的母家。这也能解释为何当初父皇对皇后并无多大喜欢,却仍然立了她为后。他看上的,本就不是皇后这个人,而是他背后陆家的势力罢了。或许当初父皇的继位,陆家也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呢、

    她心中这般想着,面上只望着安帝浅浅一笑,看上去乖顺务必,“我知道,皇后的母家。”

    安帝无奈地“嗯”一声,“你说得没错,陆家当时的确对朕表现出了支持。可是顾家……”说到这里,他微阖了双眼,露出一丝疲惫的神情,“顾家向来自诩清流,又最是清高,向来看不起平民出身的公仪氏,所以对当时的朕并不买账。直到有一次,朕微服出宫,偶遇了你母妃。”

    他的话音到这里戛然而止,唇角却微微扬起了一丝细微的弧度,许是回忆起了当时与母妃相遇时的美好场景。

    公仪音看着神情柔软的安帝,心中也是感慨。父皇的确是爱母妃的,可他这种爱,却夹杂了几许自私。

    半晌,安帝似从回忆中蓦地清醒,睁开眼不好意思地朝公仪音笑笑,收敛了眼中的情绪,接着道,“朕与相宜两情相悦,却遭到了顾家的反对,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许相宜入宫。相宜也是烈性,不顾父母的反对执意嫁给了我,顾家一怒之下宣布与她断绝了关系。这也是为何你从未见过顾家之人的原因。”

    公仪音盯着安帝,似乎久久没能从他的话语中回过神,良久,才怔怔问道,“难道……难道母妃去世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派人进宫么?”

    听到公仪音问起这个问题,安帝的眼中又是一缕痛苦闪过,“听相宜说,原本她和顾家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缓和,不想在这节骨眼上她却……她却突然撒手西区。顾家觉得是朕没有照顾好相宜,所以更加不愿意踏入宫中半步了。”

    公仪音听着安帝沉缓的话语,脑中的碎片渐渐拼凑成了完整的一块。

    她看着面露自责之色的安帝,心中暗想,父皇,若母妃之死当真是人为,那么顾家就没有说错,您的确没有照顾好母妃,母妃当初的义无反顾换来的只是如今的笑话。

    这么一想,情绪也变得浮躁起来。

    两人各怀心思,一时没有人再说话,只有窗外呼呼的风声呼啸而过,一声一声敲打在两人的心上。

    公仪音抬头看一眼安帝面上的痛苦自责之色,知道现在是个大好的机会。想了想,开口打破了沉默,“父皇,等过完年,我想去拜访一下顾家。”

    安帝一怔,抬头愣愣地看着公仪音,似乎没想到她会提出这个请求。很快回了神,反对道,“不行,万一他们将心中对朕的怨气撒在你的身上……朕不想你去自寻羞辱。”

    公仪音弯了弯眼眸,看着安帝笑得心无芥蒂,“父皇别忘了,我不只是您的女儿,我还是母妃留在这个世上的唯一骨肉。就算他们真的不喜我,看在母妃的份上,也不会对我如何的。而且,万一我的拜访,能够打破两家之间的坚冰,岂不是一举两得?”

    她收了些笑意,望着安帝一字一顿道,“父皇,现在邪教猖狂,朝中蠢蠢欲动,我想,您应该不介意得到更多的支持。您别忘了,顾家虽然不再入朝为官,可顾家出了那么多大儒,朝中的官员许多官员都是顾家的门生。”

    安帝的脸上显出一丝错愕的神色,他定定地看着公仪音,久久说不出话来。

    眼前的公仪音,依旧那张是熟悉的容颜,可眉眼间却不知何时多了几丝自己读不懂的神情。

    她就这么淡然而从容地望着自己,从容得仿佛还是从前那个天真无邪乖巧听话的小女孩。

    可安帝此时却深刻地感受到——

    他这个从小捧在手心的小女儿,终究是长大了。她的容颜肖似相宜,可性子,却比相宜更为坚毅而冷静。如果……如果她是男子该有多好?

    安帝忍不住轻轻叹一口气。

    公仪音将安帝眼底的波动尽收眼底,她浅浅一笑,接着往下说,“所以这个时候,父皇绝对不宜在树敌。趁着年关的热闹,重华也有理由走一遭顾府。若是能改善两家之间的关系自然好,若是不能,我们也没什么损失,还让顾家看到了父皇和重华的诚意,又何乐而不为?”

    “罢罢罢!”安帝连说了三声罢,语气中带着欣慰,带着慨叹。他抬头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