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穿越神戒 >

第74章

大穿越神戒-第74章

小说: 大穿越神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南说完,张合和典韦也领命退下了。

    林南又道:“管亥领五百侍卫于张飞成一营,待于谷底,见我等撤退入谷以后,接应我等便可。”

    待二人躬身领命,退下以后,林南便对沮授和刘晔说道:“谷中之事,就拜托子正和子扬了。”

    随即,林南又对张合等五人说道:“你五人务必要听从军师的安排,有违抗军令者,军法论处。”

    林南说完,七人便领命说道:“请主公放心。”

    于是,林南又道:“几位务必要多准备一些柴草硫磺等引火之物,铺于谷中,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事半功倍了。”

    林南说完,典韦忙道:“主公,我与子威都不在主公身边,那谁来保护主公啊?”

    一听典韦这么说,林南笑道:“伯建放心,这世上能伤我的人还没生出来呢。”

    分拨已定,林南便让众人分头去准备了。

    而一切准备妥当以后,匈奴人果然在日落之前到了,见林南早有准备,匈奴人也没敢造次,竟也扎营于城下,以伺机而动。

    原来,此次犯边的匈奴人果然是左贤王所部,大约有五万骑兵。

    而如果按照左贤王的想法,来了就要踏营攻城,哪能先扎营立寨呢。

    可左贤王的军师却道:“如今晋阳城里早有准备,并且,城外所立之营盘,整整有法,可见统兵之人深知兵事。所以,我们暂且不宜轻举妄动,应先立营盘,明日便可一战而破之。”

    就这样,左贤王也无奈的学习了一回扎营立寨。

    而林南见左贤王居然没有踏营攻城,而是先扎营立寨,便不觉得很是惊,于是,林南便赶紧召集众人一起商议。

    可众人研究了半天,也都不知是何缘故。

    虞翻道:“按照匈奴人的常规战法,应该先攻营才是啊,攻营不破,便会攻城。或者,见咱们早有准备,就应该劫掠别处的,而等咱们撤回城内,他们才会回来攻城的。可如今他们既不战,也不走,却真是让人不懂了。”

    而听了虞翻的话,众人也都低头沉思,不言不语。

    贾诩想想说道:“可能,他们自知不善攻坚,又不想放弃晋阳而劫掠别处,所以,便暂且扎营,等明日一战之功啊。”

    听了贾诩的话,林南点头说道:“文和之言有理,不过,不管怎么样,我们明天是要和他们一战的,而此战,明知不敌,却还要一战,唉……”

    贾诩道:“主公不必担心,主公完全可以假戏真做的。”

    林南摇头道:“我只是希望能尽量少折损一些晋阳的子弟兵。”

    这一日,终于平安的过去了。

    第二天,左贤王果然差人来下战表,而言辞也甚为傲慢,而林南的回复却也只有一句话,即:“犯林子扬者,虽强亦诛。”

    见林南的语气竟如此强势,左贤王不禁气得哇哇大叫,便马上点齐兵马,出营列阵,而与此同时,林南也领着众将出营列阵。

    见左贤王所部都是骑兵,林南便远远的列阵,以备万全。

    林南之阵,便为三才五方阵,林南与许褚的特种兵居中突前,赵云和太史慈的骑兵为左右两翼,稍后策应,而张辽和高顺则负责殿后接应。这样,整个阵形就如同一个正五边形。

    而匈奴人的阵形却也颇有几分规矩,居中的是左贤王和军师,左贤王的身后是几个大将,五万骑兵排成了五个大方阵,两阵为前部,三阵为后部。

    不得不承认,匈奴骑兵果然是精锐之师,人马雄壮,铠甲鲜明,刀锋犀利,队列严整,而在飒飒的秋风中,他们又显示了另一种威严和果敢。

    列阵完毕,林南便对身边的贾诩说道:“今天真正的见到匈奴人,南才知道自己轻敌了,若仅凭野战,我们这些兵士绝不是匈奴人的对手啊。”

    贾诩点头说道:“主公能有此看法,诩甚感欣慰啊,不能力敌,我们可以智取。”

    林南道:“但愿今日之计能奏效。”

    而见林南列阵完毕,那军师便对左贤王说道:“由对面的阵形可知,对手是一个深知兵法之人,不过,既知兵法,又为何要以五千新卒对抗五万铁骑呢?所以,这其中一定有诈,一会儿对阵,单于一定要小心为上啊。”

    可左贤王却一摆手说道:“军师多虑了,一会儿就看我大破晋阳城吧。”说着,左贤王便指挥兵马杀向林南。(未完待续。)

第132章 偷营() 
而林南一见左贤王奔自己来了,便赶紧发令道:“起鼓,前进!保持队形!”。

    于是,令旗发,鼓声起,士兵们的呐喊响彻了天地。

    “保家卫国!誓保晋阳!”

    可面对来势汹汹的匈奴人,未经战阵的晋阳新兵终于暴露了自身的弱点,那就是没有勇气和胆量向比自己更强大的敌人发起冲锋。

    于是,场面上便出现了参差不齐的阵形:武将在前,军官和一些勇悍的士卒居中,而那些胆小懦弱者,便磕磕绊绊的跟在后面,而有一些人还站在原地没动,甚至,还有人还想逃跑。

    并且,赵云等四人的骑兵也暴露了训练不足、未经战阵的缺陷,因为跑动了数十步以后,阵形就散了。

    见此情景,林南便道:“加快鼓声,跟着鼓点,有后退者军法从事!”

    在鼓声的催促下,在军法的压迫下,阵形终于有所好转,但却依然散漫不堪。

    急中生智,林南便道:“息鼓,停止前进!”

    于是,鼓声戛然而止,而士兵们,也连忙止住了自己的脚步和军马,站在了原地,但尽管如此,骑兵还是向前冲出了一点距离。

    而左贤王一看林南居然停下了,便也放慢了脚步,害怕有诈。

    只见林南飞马来到阵营之前,怒喝道:“晋阳的子弟们,我为你们感到耻辱!因为,你们不仅保护不了自己的亲人,还把自己的性命也送给了敌人!”

    说完,林南便第一个向着匈奴人冲了过去。

    听到了林南的这一声断喝,各营的士兵也都翻然醒悟,发出了杀猪一样的嚎叫,发疯似的冲向了匈奴人,而赵云太史慈和许褚,更是飞似的来到了林南的身前。

    转眼之间,两军终于短兵相接了。

    许褚大刀一扫,一排匈奴人的头颅便飞上了天空,而残留在马上的几具尸体,却还在汩汩的喷涌着鲜血,史慈也是一晃大枪,几具匈奴人的尸体便栽到了马下,当然,赵云是最绝的,几番连刺以后,自己已经陷入匈奴人的阵中,不过,他身后的匈奴人却都不动了,因为他们都已经停止了心跳,都在自觉不自觉的向马下倒去。

    三将之后,林南便指挥着士兵们奋勇冲杀,而林南所到之处,亦是尸横遍野,收割的速度远要比三将还快的多。

    就这样,三营士兵在林南的指挥下,在三将的引领下,象三把尖刀一样插入了匈奴人的胸膛。

    而此时,左贤王的军师却叹道:“想不到这个新任晋阳太守竟如此勇猛,手下三江亦是万夫莫敌,诚不可争啊。”

    不料,这句话却激怒了自己身边的三位大将,顷刻之间,三人便飞马迎向赵云三人。

    见三人竟扔下自己的士兵孤身冲去,那军师不禁叹了口气。

    而赵云等人正杀得爽呢,却见迎面来了一个大将,便都抖擞精神,飙升战意。

    而林南一见对方的将领上前来了,便饶有兴趣的看向赵云这边。

    两马相交,只一个照面,赵云的长枪便穿透了迎面那将的喉咙,而那人的喉咙里却蹦出了两个字:“偷袭。”

    而几个回合以后,太史慈竟将自己的对手挑了起来,扔回了数丈以外的匈奴大阵。

    见将军的尸体落在自己的面前,匈奴士兵们不禁哗然变色,后退了几步以后,又嚎叫了冲了上来。

    但许褚的一声大喝又让他们退了回去,因为又一个他们尊敬的将军成了一具冰冷的死尸。

    见自己心爱的三员大将丧命敌手,左贤王便一挥大旗,身后的匈奴士兵便如潮水一般涌了过来。于是,匈奴人开始大举进攻了,而林南一方的士兵也早就杀红了眼。

    晋阳之兵,除了那些晋阳流民以外,就是晋阳城中原本的百姓,这些人相处日久,感情甚深,并且,很多人都有亲属和血缘关系,所以,一见自己同伴倒在了敌人的刀下,他们便成了复仇了野兽,不能毙敌,便与敌人同归于尽。

    见到如此惨烈的战斗场面,左贤王的军师也不禁眉头紧锁,因为在他的印象里,大汉的士兵从来都没有这样的悍不畏死过,于是,他的心里便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些兵是谁训练的呢?

    激斗了一个时辰,见自己的士兵伤亡太大,林南便发令道:“开始撤退,张辽高顺断后。”

    于是,林南便领着士兵如潮水一般退回了本阵,而匈奴人也在后面紧追不舍,而张辽和高顺二人,又象两把尖刀一样,一左一右的再次插入了匈奴人的胸膛。

    两营的骑兵都排成了锥形之阵,在匈奴人的追击队伍中扫荡了几次以后,匈奴人的追击速度便慢了下来。

    于是,林南便命令士兵都扔掉旗帜和铠甲,拼命向城东断头谷方向撤退。

    而追击了一阵,见林南既不入城,也不回营,左贤王的军师竟然鸣金收兵了,而捡获的铠甲和旗帜,居然也命令匈奴士兵放弃,这让匈奴人很不解,左贤王也不禁大发脾气。

    “马上就要歼灭晋阳的几千残兵了,你为什么要鸣金退兵?还不让拿铠甲旗帜,你到底是何居心?”左贤王咆哮的吼道。

    那军师道:“晋阳之兵败走,阵形却很严整,并且,他们既不入城,也不入营,这其中一定有诈,所以,我才要鸣金收兵,而我们如果缴获了晋阳军的铠甲和旗帜,那么,他们就不能再作战了,他们势必会退入城中,而如果他们死守城池,我们也无可奈何啊,毕竟,我们的铁骑都不善于攻坚。”

    左贤王一听有理,便道:“那以后怎么办?就这么放过他们吗?我们今天可是折了三员大将啊。”

    那军师想想说道:“明日单于可领兵与其正面决战,而我却引一军偷袭其后,这样两面夹击,便可大破之。”

    而左贤王仔细一想,便也无可奈何了。

    而林南跑出了数里,见匈奴人没有追来,便心中一惊,因为计谋失败了,无奈,林南只好撤兵回营,而在回营的路上,看到满地的铠甲和旗帜,林南不觉得又郁闷了一回。

    处理好伤员,打扫完战场,林南便赶紧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林南道:“我们轻敌了,看来匈奴人中也有高人那。”

    贾诩道:“今日一战,我观匈奴人阵后竟有一个儒士,我猜这人可能就是匈奴人的军师,而最后发令鸣金收兵的人,也是他,可见,此人颇有智谋啊。”

    听了贾诩的话,虞翻也点头表示认同,不过,虞翻又道:“只是,那些匈奴人为什么又放弃了我们的铠甲和旗帜呢?”

    虞翻的话说完,众人也都陷入了沉思,林南也是百思不解。

    而贾诩则沉吟了片刻说道:“此人城府很深啊。”

    一听贾诩这么说,众人都不解其意,便都疑惑的看着贾诩。

    贾诩道:“诸位请想,如果我们没有了铠甲旗帜,我们会怎么办?”

    林南道:“会退入城中。”

    “如此一来,匈奴人岂不要面对坚城了?”贾诩道。“所以,他们才会放弃我们的铠甲旗帜,因为他们想把我们消灭在城外啊。”

    听了贾诩的一番解释,众人都不觉得暗暗心寒,林南也是一阵心惊:这个人的心计,可真和有“毒士”之称的贾诩有一拼啊。

    而贾诩的一番话,也让众人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

    半晌过后,虞翻道:“欲败匈奴,必先除掉此人,而此人虽为左贤王的军师,却是汉人,而今日此举,必见疑于左贤王,所以,翻以为,或可施以离间之计。”

    虞翻说完,林南道:“仲翔之言有理,不过,若施以离间之计,则所废时日颇多呀,而我们的军粮却只能坚持一天了,所以,南便想怎样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除掉他。”

    林南说完,许褚便道:“主公,如果想要尽快的干掉他,那我老许今夜就去偷营吧,我只要一百人就能把他给解决了。”

    一听许褚这么说,贾诩也道:“仲康此举可行,今夜仲康便可去偷营,并要暗偷,尽量把那人生擒,如果不能生擒,就杀了吧,一定不要留下后患,而主公则随后接应,再诱敌深入,等天明时便可把匈奴人引入断头谷,若军师被抓,或者被害,左贤王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所以,我等之计便可成矣。”

    贾诩说完,林南便点头说道:“如此甚好,不过不需仲康出马,我一人足矣。”

    “这怎么行,主公乃万金之躯,怎可轻易涉险!”众人急急反对。

    最后,林南无奈,只得同意让许褚前去。

    紧接着,林南叫进来两个传令兵道:“你二人速去断头谷,告诉沮授军师四个字:‘静待天明’,速去速回。”

    二人走后,林南便对许褚说道:“今夜三更,仲康便可去偷营,不过仲康最多只能带二十人前去,因为要‘暗偷’,仲康一定要小心,要注意隐蔽,在没有抓到那人之前,切记不要轻举妄动。而抓到那人以后,仲康便可举火为号,我便去接应你等,然后一起退入断头谷,而如果实在抓不住那人,仲康也要举火为号,我们也要按计划行事,此事甚是难为,不知仲康是否敢为?”

    许褚道:“主公放心,既然不是去踏营,我领十人即可,一定能把那人生擒活捉。”

    见许褚很有信心,林南便道:“人数多少,你自己定夺吧,各营士兵任你挑选。”

    许褚道:“我只从我的营里挑选几人即可。”

    林南道:“那好,那仲康你就先去准备吧。”

    许褚退下以后,林南又吩咐众人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而当两个传令兵回来以后,林南便开始为晚上的袭营做准备了。

    这个夜晚,还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