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乱世权臣 >

第102章

乱世权臣-第102章

小说: 乱世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神策笑了笑,没有接话。

    站起身来,向晋帝行了一礼,谢神策说道:“诸位大人知道黄河决堤问题由来已久了,大晋立国两百年,河患便有一百五十年之久,这么长时间的河患,诸位可知缘由?”

    一名大臣说道:“河沙淤积,致使河床上升,暴雨过后河水暴涨,溢出河道,便导致了河患。”

    谢神策道:“正是如此。”

    “然而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左侍郎大人一捻胡须,问道:“你也说是了,既然是这个原因,你方才为何又要说我等不知缘由?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

    谢神策正色说道:“这是原因,不过乃是直接原因,并非根本原因。”

    晋帝皱起了眉头。

    “何为根本原因?”

    “粮食不够吃。”

    谢神策正声答道。

    “呃。。。。。。”

    不仅是诸位大臣呆住了,晋帝也是一脸茫然。

    粮食不够吃哪里跟河患扯上了关系?

    “无稽之谈。。。。。。”

    左侍郎大人刚刚被谢神策的话一冲,手抖了一抖将胡子扯得生疼。此时一脸轻蔑。

    “就是啊,无稽之谈。”

    “是啊,河患怎么跟粮食扯上关系了?”

    “这两者之间能有什么联系?”

    “。。。。。。”

    诸位大人窃窃私语,就连兵部与羽林卫的将军们也都交头接耳。

    御书房除了晋帝与谢神策以外的十来个人,都对谢神策的话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怀疑。

    谢神策有些无奈。

    这个问题,后世的中学生稍一想就能明白。这个世界,却是没几个人懂得了。

    粮食不够吃,所以大规模开荒,大片良田带来丰收的同时又造成了生态失衡,然后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黄河下游水流平缓泥沙淤积,然后河床上升再连年水患之类。

    这几乎是中学生必备常识了。然而一千多年,用惨痛代价换来的“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这一认识,在这个时候,几乎是没人去想的。

    只有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追求质量的时候,才会有精力去想这方面,才会相到要想这方面。

    现在不过是相当初唐,谁去想啊。

    晋帝皱了皱眉眉头,表示不解,用手虚按了一按,让众人安静,示意谢神策继续说下去。

    谢神策笑了一笑。

    “诸位是否觉得我此言过于滑稽了?”

    “其实不然的。”

    “这两者真的有关系。请允许我花一点点时间为陛下与诸位大人做一个小实验。”

    晋帝点了点头。谢神策随后转身出门。

    谢神策一出门,十来位大晋各部门的大佬就又开始了窃窃私语,有人对谢神策所说的实验颇为好奇,但更多的人尤其是工部的人,还是对谢神策的话持质疑的,他们宁愿相信谢神策是借口出去想办法,而不是真的去准备什么所谓的实验。

    左侍郎大人眯着眼睛捻着胡须安坐不动,心里想道:要是他拿不出什么有说服力的东西,待会儿出去以后可要找外面的公公们打听一下,就算花点小钱也无所谓,这小子刚才在外面到底干了些什么,可别想不出来办法,随便薅了点东西进来搪塞。

    过了一会,左侍郎大人差点就笑出来了。

    说什么来着?

    可别随便薅了点东西来搪塞吧?那小子手里拿着的是什么?

    一把草?

    还带着泥?

    这算什么!

    御花园里随手拔的吧?

    左侍郎大人的眼皮狠狠的抖动了几下:难道自己有未卜先知的本领?

    不一会儿,又进来了几名大内侍卫,手中分别拿着木板、水壶等物,有个侍卫还捧了一把土。

    晋帝的眉头再次皱了皱眉。

    御书房里的诸位大臣们都不明白谢神策的用意。

    谢神策说道:“陛下,其实原因很简单。”

    “大晋西北与西秦绝大部分是以黄河为界的,其中尤以西北为最。西北一地,黄河两岸,与我大晋而言算是贫瘠的,而与西秦而言,又算是比较肥沃的,所以开垦的良田一直很多。”

    “因为产量,也就是每亩土地所生产的粮食实在太低,而西秦人口又持续增长,我大晋西北军也大行屯田,于是开垦的荒地便越来越多了,于是大片的森林变成了沃野。”

    “然而因为开垦的方法以及利用的效率问题,许多开垦出来的田地看似肥沃,其实只能用几年,过不久便废弃了,这就造成了大量荒田。”

    “又因为西北土质的原因,这些沙土一旦没有了庄稼或是草木,随着大雨的冲刷便很容易便会流入河中,而相当一部分就会被河水带到下游。”

    “上游水流湍急,船行不易,泥沙无法停留,而下游却是平缓的,所以泥沙便会沉积下来,然后,便是诸位大人所说的河患了。”

    谢神策一段话说完,有人面露恍然之色,有人仍旧带着疑问。

    左侍郎大人嗤笑道:“区区泥沙,能有多少,危言耸听。”

    晋帝饶有兴趣的笑了笑。

    谢神策扫视了一眼现场,见还是有很多人将信将疑,于是说道:“陛下,诸位大人,请看。”

    谢神策让一名侍卫将木板倾斜。

    “这便是西北河道。”

    接着指了指地面,“这就是下游的河道。”

    然后将手中的那颗草放在了倾斜的木板中间,然后让一名侍卫在草上浇水。

    水顺着草茎渗入泥土,微黑的沙土顺着木板流了下来,滑下木板后,在地面积了一小堆。不久,留下来的水便清了,再也没有泥水流下来,然后积下来的微黑的泥水也被冲干淡了许多。

    “这就是没有荒田,但是有草木植被覆盖的西北。”

    然后谢神策让那名手捧泥土的侍卫将泥土放在了倾斜的木板上,照旧做了一遍。

    地上很快就积了一大片污泥水。而木板上只剩下很小一部分的泥块了。谢神策指着木板与地面说道:“这便是现在的西北与现在的下游河道。”

    “原来如此。”

    晋帝皱着的剑眉松开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凤之这一番讲解,当真另辟蹊径,发人深省。有你祖父风范,不错不错。”

    谢神策拱手道:“陛下谬赞了。”

    这下子即便是军方的几名大佬都明白了。

    左侍郎大人依旧四平八稳的捻着胡子。

    “陛下,即便是如提督大人所说的,是因为粮食不够吃引起的那个。。。。。。那个泥沙、沉积,但是雨水能带下来的泥沙能有多少呢?提督大人这话实在是有些牵强了。”

    这边左侍郎大人说过后,有几名官员也若有所思的低下了头。

    谢神策笑道:“非也非也,侍郎大人此言实在是大错特错了。敢问侍郎大人,一把泥土中,是沙多还是石多?”

    “沙多。”

    “一座山中,是沙多还是石多?”

    “石多。”

    “西北是沙多还是石多?”

    “这个差不多吧。”

    “水能冲的下来沙还是石?”

    “石、呃,沙!”

    “西北大还是黄河大?”

    “自然是西北大了。”

    “我问完了。”

    “嗯,嗯?”

    左侍郎大人诧异了一下。

    然后就听见皇帝大笑着“啪啪”的鼓起了掌。

    “凤之好灵敏的头脑啊!说得好!朕,很高兴!”

    皇帝说完以后,兵部以及羽林卫的三名大佬率先反应过来,跟着皇帝一起笑了起来。

    随后几名大人也反应了过来,最后再是工部的人。

    只不过工部的人脸上不怎么好看罢了。

    西北那么大,开垦的田地那么多,废弃的荒田那么多,那么流入黄河的泥沙就多了啊。即便开始的时候很少,积少成多也就成了大、麻烦。

    谢神策对着晋帝弯腰一礼,笑而不语。

    你看,很简单的事情嘛。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丢过来丢过去() 
解释原因而已。很简单的事情。

    然而修理河工,又绝不简单。

    谁都知道,要不是大晋每年花费上百万两银子修河工,这么多年边疆绝不会平静,大晋绝对不会是采取相对保守的姿态面对周边诸国。

    谢神策当然知道,原来的那个世界的北宋,黄河决堤造成了多大的危害,黄泛区,又造成了多少灾民。

    所以谢神策不介意甚至是愿意在这个时候就让统治阶层意识到黄河中上游的大规模破坏会造成什么样的破坏。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何况,谢神策的重点,不仅仅是于此。

    粮食不够吃,主要在西秦,所以下游河堤不保的这笔账大可以算在秦国人头上。但是粮食不够吃的又不只有秦国一个,西北也不够啊!

    你知道因为上游的破坏造成了下游的泛滥,下游的泛滥又将整个国家拖住,让国家停滞不前,那么你就没有理由再让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了。所以,西北的粮食,是不是应该由国家来负担?西北的漕运,是不是要重新开启?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座的都不是傻瓜,即便是被谢神策新颖的解释说服了,稍一想,也就会联想到后续的事情。

    户部的两位大佬在笑过之对视了一眼,均看出了对方眼中的震惊。

    谢神策的直接目的就是这个了。西北,一直是大晋边疆的重中之重,其重要程度,在近五到十年已经堪比北方了。谢神策的预计就是,在将来的五到十年,大晋的重点还是在北方,但如果能顺利解决北方燕国的问题,大晋要想发动统一战争,那西北就是最重要的发力点。

    所以谢神策想要西北保存实力。

    这不光是因为西北是谢衣的嫡系,谢家想要累积政治筹码,而且也是实实在在的为了将来。

    前一点,无人会否认,后一点,无人敢否认。

    然而左侍郎大人还是心有不甘,他想看看皇帝有没有被说动,有没有下决心。

    知道和理解是两回事,理解和做不做又是两回事。

    “提督大人既然说根源在上游,那么,不知提督大人有什么办法解决啊?河工关系千万百姓,提督大人若是能彻底解决了,天下人都会感谢你。”

    谢神策摇了摇头,说道:“太难。”

    “哦?”

    “而且耗时太长。”

    晋帝挥了挥手说道:“但说无妨。”

    谢神策拱手道:“说来不过是两手准备。第一手,自然还是如现在做的这般,加高河堤,清理河道,疏浚支流,以提高黄河的排洪能力,这只是权宜之计。第二手嘛,便是长久之计,要做的就是在上游临河区栽种根系发达的植物,以做固土只用。然而前一项费工费钱,见效快却只是治标,后一项不怎么浪费钱粮,但耗时长,见效慢,不过治本。”

    左侍郎大人预感到了不妙。

    晋帝陷入了沉思。

    看来也是有些犹豫啊。。。。。。谢神策在心里想道。于是他准备再加一把火,让晋帝下决心。

    “陛下乃是中兴之主,天选之人,大晋将来必将千秋一统,成数百年来未竟之霸业。因此臣以为,河工一事在长远不在当下,功在千秋不在一时,所以,陛下,臣以为,上游必须修!而且是尽快修!感请陛下将此定为国策,造福大晋江山万万年!”

    说罢谢神策一掀下摆,伏跪于地上。

    左侍郎大人叹了一口气。

    这就没辙了。谁也不会再大一统上、在天下百姓子孙后代的问题上与晋帝意见相左。

    晋帝最想的事情不就是名垂千古完成统一大业么?修好河工,仅此一项,晋帝就可以超过两百年来田家所有死去的皇帝,他田启就必然会在史书上留下重重的一笔!将来黄河两岸靠水吃水的所有人都要感念他的恩德。

    谢神策这一记马屁,拍的真是出神入化了。

    晋帝略一沉思,便笑道:“准!”

    谢神策谢恩,然后晋帝再次赐座,谢神策坐下后,侍卫们收拾了地面,接着便展开了下一个问题。

    此后一直到御书房内的诸位大臣走完,谢神策也没有再说一句话。

    当然晋帝也没有再提问他,在座的诸位大人也很有默契的将谢神策遗忘了。

    待御书房内的大臣们散去之后,晋帝伸了伸懒腰,然后让小太监拿了块热毛巾敷了敷脸,与谢神策喝了一碗热汤,眯眼休息了不到一刻钟,在小太监轻声的呼唤声中醒来,便开始听谢神策单独汇报工作。

    “这一次的下江南,所见问题颇多。。。。。。州官太富,有兵权的不仅富,而且强。。。。。。河南一带还算好,山东道境内便不怎么样了。十一月,还有流民,马匪也不怎么安生。。。。。。淮扬道富商极多,陛下以仁义礼智信治天下,因此义商施粥之类的还是很多的,然而需要注意的,也有一些,比如借官府之手钻空子的,也有为富不仁的。。。。。。江南郡经过蔡案之后,风气大改,新上任的官员也都勤恳,能维持住局面,不过最终如何还要再看看。。。。。。这便是臣看到的所有事情了。”

    谢神策说了大半个时辰,口干舌燥,小太监中途续了两次水。

    晋帝一直在听,也有笔录,待得谢神策说完,晋帝点了点头,算作是听过了。

    谢神策知道有些事情晋帝心中早有定计,只不过是需要有人来说服自己而已,所以在有些事情上,比如谢神策毫不隐晦的说出了在淮扬道有人贪赃枉法有人官商勾结牟取暴利的,都是顺着晋帝的心意说的。

    这些事情跟王家都是沾边极少的,即便是晋帝有意向动一动,也只是对王家的敲打,动不了根本。

    谢神策知道这些事情瞒不了晋帝,缇骑司先行回来的人早已将情况写成了文书,晋帝要想知道情况,随时都可以查看,所以在这些事情上,谢神策不会说谎,只是分轻重缓急的随便捡了一些出来。

    晋帝挥手让起居郎退下,现在御书房中就只有晋帝与谢神策两个人了。

    “伤怎么样了?”

    谢神策淡淡笑道:“已经快好了,只是骨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