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乱世权臣 >

第130章

乱世权臣-第130章

小说: 乱世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神策忍着屠村的冲动,强迫自己不回头的走了。

    就像跟贺若缺之前说的一样,读书是有好处的。有些人没读过书,不知道什么是伦理,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也不知道什么是对错,所以一旦被逼狠了,就真的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而且做得理直气壮,做得义无反顾。

    杀一个人解决不了问题,就算是杀了一个村庄的人,也不能改变事实。

    司马瑜曾经问他可愿匡扶天下学道,谢神策没有回应,如今想来,不是不屑,而是不敢。

    人还是知道的多一些,才知道世界的广阔,才知道宇宙的深邃,才知道人生的无垠,也就能知道人本身的渺小,也就能心有敬畏。

    他在那晚抱着彩衣说过一句康德的话,人越是思考,就越是有敬畏之心。越是能正视自己,就越是能活出自己,活的有价值。

    而这个庄子里的人,他们。。。。。。错了么?他们有错么?他们没错么?

    民智。。。。。。

    这样的状况在路上不止一次遇到。

    贺若缺也最终没能忍住杀意。在一座山中,在受到了热情的招待之后,在谢神策等人离开了那个山村之后,贺若缺孤身返回,将全村五十三口人全部杀尽。因为他看到了在村子祠堂里堆得一具具的赤、裸的尸体,有些尸体上面还有牙印。

    谢神策等到浑身是血的贺若缺之后,叹了一口气。

    在谢神策等人赶到晋州城的时候,郭费已经按照谢神策之前的吩咐准备好了各种雨具和船舶小舟。晋州城的城墙也已经修好了。

    谢神策在第二天见了郭费。郭费对谢神策很是恭敬。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兑现之前跟羽花亭打的赌。

    “郭将军,我让你招募的五百匠人与三百民夫,准备的怎么样了?”

    郭费抱拳道:“早已安排停当,只等提督大人调用。”

    谢神策笑了笑,说道:“好,进山伐木。”

    “呃?”

    “嗯,准备水淹晋州城吧。”

    郭费愣了一下,然后突然大笑道:“提督大人是想学关云长水淹七军吧?”

    谢神策不以为意,“有些类似,但也不一样,这场大雨,估摸着就快停了,要不了几天,慕容城应该就会卷土重来的,到时候。。。。。。城下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地。不过本提督首先必须确定一点,这晋州城的城墙,能不能阻隔洪水。”

    郭费挠了挠头,说道:“这个末将就不知道了。不过如果要避免可能出现的以意外,末将倒是觉得,可以在天晴之后将城内的百姓迁到太行山上去。且夯实加高晋州城的北面。。。。。。”

    “百姓必须迁,但是加高地势什么的,就算了,工程量太大,而且就算能完成,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做的明显了,反而会露出破绽。对了,之前羽花亭跟我提到过,慕容城军中有高人?这是怎么回事?”

    郭费呼出一口气说道:“确实如此,对方军中应该是有着智囊的。而且与以往不一样,这次的智囊,貌似并不会过多的干涉慕容城的军事,因为慕容城的风格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倒是这人,很会设计,从大晋偷师了不少东西。比如投石机,比如搭浮桥,甚至是我大晋军中的步兵战法小三才阵,也被学了去。”

    谢神策想了想说道:“投石机这种东西并不是多么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小三才阵也不是秘密,但是搭浮桥。。。。。。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他用了多长时间?”

    “一夜。准确的说,是准备了两天,然后夜间搭成。”

    谢神策突然笑道:“郭将军,你们北方军是不是惹到了什么不该惹的人了?”

    郭费被谢神策这突然地疑问弄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得罪人?末将。。。。。。没有啊,也没怎么听说啊,不该得罪的人,提督大人,说句自负的话,除了有数的几个家族,还有北方军的最不了的人?”

    谢神策听到郭费这样的回答,就知道对方显然没有明白自己说话的重点。谢神策所说的不该得罪的人,就是指一些小肚鸡肠,报复心又极强的有一些真本事的人,而且也一定是军中的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郭费与羽花亭所说的“高人”教给幽州军的一些东西,都是大晋军中特有的,而其中最明显的一点,甚至不是投石车这种大型的远程攻击武器,而是搭浮桥。这涉及到水文地理,以及流速测量,乃至水位高低,这些数据的获得就尤为不易。不要说是鱼池子的功劳,要是这样说的话,缇骑就能挥出全天下的地图了。

    目前这项技术,就只掌握在军中,或者是工部的手中。

    这年头,修桥铺路都是要经过官府批文的,施工也是由官府操办的。就算是大户人家修路,也只是出工钱,出劳力,技术层面的东西,还都在官府手中。因为一般地方用不上这等本事,所以除了官府,就只有军中有专门的人才了。

    谢神策此时可以肯定的是,北方军中有匠人被掳走,或者说是投靠了燕国。

    只是目前还在下雨,也无从进行调查了。

    (ps:明天有是新的一个月了,安啦安啦

    有喜欢的还请收藏支持~。~)

第一百七十七章 龙虎斗() 
于是在紧张的环境中,郭费派遣军士带路,在八月二十二日,将谢神策带到了滹沱河上游十五里处。

    这里乃是一道天然的蓄水池,如同一只葫芦。因为两岸山高壁险,极易存水,只需要将“葫芦嘴”填上,蓄满水,到时候再拉开,下方二十余里的河道都将陷入“溢水”的状况。

    然而这样的“放水”,对下面的晋州城影响又不会太大。如果是以前,在晋州城城墙完好的情况下,即便是十三年前的大洪水也不会对城内的居民造成多大的危害。

    不说城墙的厚度与严实,但就是晋州城在建城的时候,设计者就考虑过了作为军镇晋州城的防御问题,可以说是面面俱到。这里面就包括了防御上游洪水。晋州城的西面临山而北面临河,加之地势较北岸要高,乃是一座易守难攻的要塞,且夏秋防涝,加上城内排水良好,所以即便是滹沱河以南的大部分区域都变成了一片汪洋,晋州城内虽然泥泞,但并不存水。

    这也有利于雨后瘟疫的防治。谢神策这样想道。

    当然,蓄水再放水的方法,对绝除晋州城外的大部分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一来,在连续十几天的暴雨之后,滹沱河水位也是上涨了不少的,即便是在上游十五里人称“漏勺子”的天然蓄水池蓄水,也是不容易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上到没有多大的难题,就是时间上需要抓紧。

    二则,滹沱河乃是华北平原——也就是河北道内除海河以外最大的一条河流(海河支流),一般雨季自身泄洪能力尚且堪忧,要是在雨后洪峰前后再蓄水泄洪,必将加重下游的水灾。

    这个主意在从沧州西来的一路上,其实被谢神策多次的否决了。

    本来这场正好赶在秋收前的大雨就已经让河西郡上数十万人民不聊生,发生人吃人的惨状了,要是再雪上加霜的话。。。。。。不仅有逼民造反的可能,最主要的,还是会让中下游多死上十几

    万人。

    还有灾后的重建工作,瘟疫防御啦,房屋重建啦,山田清淤啦,恢复农业啦,迁徙人口啦,等等等等。

    但是最终谢神策还是决定,淹!

    不是因为死多少人对他而言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他是见过人吃人的惨状的,也是第一次有为这些人做些什么的想法的,但是。。。。。。

    能怎么样呢?

    如果燕军攻下了晋州,那么北方军的防线,就变成了一个筛子。燕军之后不仅可以将滹沱河一线的要塞各个击破,最主要的还是可以从晋州南下,长驱直入,将整个河北道都扯进战火之中。然后是山西道,山东道,然后是淮扬道,不,然后就是晋阳。。。。。。

    这才是谢神策担心的事情。

    所以在沿路经过州县的时候,谢神策都会让本地的缇骑将一些早就写好的救灾条目交到州郡长官手中,让他们早作准备。

    尽人事,听天命吧。

    只希望真的能少死一些人。

    其实,若不是谢神策陡然发现司马弼有二心的话,谢神策真的不会出此下策,大可以耗下去嘛,反正大晋有钱有粮有人。。。。。。

    但是,不放心啊。

    谁知道是不是司马弼真的只是想麻痹谢家以及晋帝,才向谢家提亲的呢?谁知道他的真实意图是想造反呢,还是背叛呢?

    谢神策早已将自己的发现秘密的通过淮商与缇骑的通道将这个发现与猜想送往威侯府与缇骑司了,顺便将一些自己担心的事情也说了出来。

    这些担忧,相信周锦棉以及谢裳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向晋帝以及朝臣们发出暗示。然后,为自己水淹晋州,给晋都的一些人做好心理准备。

    当然,灾后救助、重建这一块,淮商完全可以分一大块的蛋糕。即便是晋州丢了,河北道陷入战乱,让淮商早早做好准备,囤积物资,也是有利的。何况今年的雨不小,黄河那一段。。。。。。赈灾什么的,都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谢神策勘察了漏勺子的地势,然后果断的下令伐木蓄水。

    在八月二十三这天,雨终于停了。

    然后便是炙热的阳光。

    在两天后,地面已经被烘干了,晋军搭好了浮桥,向北岸的燕军发动了反攻。

    郭费在北岸摆开了阵势,然后向退后了十里的幽州军发出了集体嘲讽。

    盛怒之下的慕容城点起了六千幽州铁骑向郭费发动了猛攻。

    五千重装步兵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口袋,当然这个“巨大”,在几乎是铺天盖地的幽州骑兵面前,还不足以包围其二分之一。在幽州铁骑如潮似海的攻势之下,晋州军摇摇欲坠,却始终不不倒。

    这一战,郭费死守不退,不惜杀敌一千自损一千的打法,甚至是让慕容城以为是双方的决战提前到来了。待得晋州军身后源源不断上来的一千弓箭手以及两千生力军陆续的投入了战场,郭费才堪堪将阵脚稳住。不过要说主动反攻,那还为时尚早。

    晋州城又陆续的吐出了一支骑兵,人数不到两千,一千七八的样子,这时候也过了河。

    郭费的中军变幻阵势,步兵有序的后撤,然后骑兵突出。

    领军的乃是贺若缺。

    慕容城在中军,听着“千里眼”(目力极好,战场上对敌军军事调动的侦测者)的报告,嘴角扯出了一丝冷笑。

    区区不到两千人,就以为能决定战局了吗?

    随后燕军牛角号响起,中军集结起一支一千三百人的骑兵,缓缓的朝着战场的西边移动过去。

    这支集结起来的骑兵,皆是黑布裹黑甲,正是慕容城自领的亲军,黑浮都。

    步战几乎无敌的黑浮都,在回归了骑兵本色之后,只会更加的恐怖。

    贺若缺当然注意到了那支黑色的骑兵的动作。

    说实话,黑浮都武装的程度上,已经十分接近缇骑司的黑甲卫了。只不过在装备的精良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真实战斗力么。。。。。。

    没打过,不知道。

    贺若缺跃跃欲试。

    随即,一千七百骑兵轻而易举的凿穿了燕军早已疲惫不堪的一千骑左右的右翼,与慕容城和黑浮都狠狠的撞在了一起。

    晋军骑兵的马刀与幽州军的弯刀碰出火花,战马与战马的相撞将马背上的人抛上天空,有些战士在坠马后脚仍然绊在马镫上最后被拖出一道猩红,有的战士用损失肢体的代价换来了敌军的生命,有些人则在第一时间就被斩下马然后被踏成了肉泥。

    一蓬蓬的鲜血从敌军的身上溅出,激射在自己的,或者是战友的铠甲上,自己的身上,或挂着碎肉,满是鲜血。

    两支骑兵陷入了胶着。

    贺若缺与慕容城带着各自的精锐在奋力拼杀,争取在倒下之前将对方先打倒。

    其实以黑浮都的实力,对付一般的北方军骑兵,即便是人数上少一些,只要差距在四分之一以内,像这种毫不花哨的硬仗,不说摧枯拉朽,稳稳的压人一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是今天,他们遇到的不是一般的晋军骑兵。

    这一千七百人中,有六百象牙军。

    北方军除了为数不多的陌刀军不常出动以外,就数司马弼的嫡系象牙军为最了。这支人只有一万人的象牙军中,四千重骑兵与六千轻骑兵,即便是面对燕国皇族金帐骑兵的时候,也不落于下风。

    而这支一千七百人的骑兵中,就有六百!

    实际上在晋州城,还有四百。

    象牙军,此时在晋州有一千,剩下的全部在沧州。

    然而这一千象牙军,即便是全部投入到战场上,恐怕效果也不会好多少。

    由象牙军的一名校尉统领这六百象牙军充当矛尖,之后的才是贺若缺带领的一千一百名骑兵。

    因为以强带弱的效果明显激发了晋州骑兵的战斗**,所以即便是伤亡更惨重一些,晋军也丝毫不让。

    这个时候,杀的浑身是血的贺若缺与手提双锤的慕容城,相遇了。

    大枪挥出一道血线便向着慕容城的胸前刺了过去。

    慕容城左手撩开大枪,右手拎锤,借着战马前冲的惯性,当头便是一锤。贺若缺抽身回枪,架住了慕容城的大锤。

    双臂猛然下沉,贺若缺顿感吃力。

    慕容城一锤之力,竟至如此。

    大喝一声,贺若缺荡开战锤,朝着慕容城的后心又是一枪、刺出。

    躲过滴血的大枪,慕容城重视起这名晋军来。

    “报上名来!”

    慕容城觉得有必要知道他的名字,虽然他就要死了。

    “你家爷爷!”回答的是贺若缺的大笑。

    慕容城拔转马头,朝着贺若缺的背影追了过去。

    两人再度交错在一起。

    大枪抡下,被双锤举起架住,然后刁钻的枪尖从意想不到的角度探到了马腹,再度被一只大锤隔开。有黑浮都想要帮忙,却被贺若缺顺势一枪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