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乱世权臣 >

第155章

乱世权臣-第155章

小说: 乱世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神策手指敲击着桌面说道:“。。。。。。司马弼垄断了北方军,让整个北方军的提拔录用废除这一整套的系统都取决于大将军府,没有沧州的军令,谁也不能往里面塞人,就是陛下也需要斟酌,何况是一般的世家大族?”

    周锦棉接下话道:“所以表示了赞同与默认的那些人或者集团,内心其实是抱着让家族子弟进讲武堂镀金,成为正儿八经的天子门生,然后就好混资历掌权等等。又因为最近两年,大晋打了两场战争,西北大获全胜,北方则是先败后胜,这让几乎是所有的人都自以为看清了谁才是大晋强军。而两次战争都因为有提督大人您的介入而胜利,所以一些人难免的就会产生“从司马不如从谢”的感觉,所以很多人都在潜意识里以为晋帝会对北方进行一些调整。而为了能早早的站队捞油水,相当多的人在心里其实还是很欢迎讲武堂的。”

    谢神策对于周锦棉的夸赞微微一笑,这不是自满矫情,只是在客观的分析一些情况,谢神策示意周锦棉继续往下说。

    “固然,这样的状况——大部分人表现出来的或未表现出来的热情,是肯定不能持续多久的。”

    谢神策点了点头,因为是在初期,晋帝并没有将打算全盘托出,许多人还在错觉之中。要是一开始人们就知道了讲武堂是为了从百姓中选拔人才,从他们手中夺权的话,谁还会支持?如果是那样的话,晋帝招来的就不是如今这样看似美好的局面,而是贵族们疯狂的反对以及破坏了。

    之后两人又商量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周锦棉自从被谢神策“解开”心结之后,对于谢神策之前秘密与晋帝商量的讲武堂一事非常上心,关于讲武堂的事,几乎是亲力亲为,很是有废寝忘食的劲头。因此,讲武堂一旦被晋帝提起,对于朝中的反应,周锦棉一直在密切关注。

    基于这种情况,谢神策对于讲武堂一事的关注就没有那么密切了。如今在户部的主持下,北方的情况包括春耕以及赈灾都结束了,灾后重建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北方的战事他更是完全撒手了,缇骑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自身建设上。所以谢神策目前只有两件事情在做,一件是交给谢老三的秘密任务,另一件就是处理司马家兄弟的事情。

    在杨总司与他的秘密调查下,谢神策已经将整个事情有计划地铺展开来了,如今要做的,就是等待了。眼看大姐成亲在即,谢神策在心里冷眼旁观:看你能忍到几时!

    在二月十三日,也就是距离谢神裴与司马檀完婚只有十天的时候,又一件大事发生了。

    齐王上书晋帝,弹劾当朝柱国大将军司马弼三条叛国罪。

    毫无征兆的,就像是往一锅沸油中倒入了一瓢冷水,朝堂顿时炸开了。

    娘咧!这还得了?!

    司马弼叛国?

    大晋要亡国了吗?

    齐王是失心疯了吗?

    皇后娘娘在哪儿呢?

    皇帝陛下要怎么做?

    司马大将会怎么做?

    我们该怎么做?

    一时间朝堂上人心惶惶。

    齐王的出手实在是太突然,而且太过震撼人心。

    谁也没有想到,齐王会对自己的亲舅舅、一直以来自己最强大的后盾、当朝第一武勋世家家长——司马弼突然出了这么一手。

    叛国罪啊。。。。。。

    要是诛灭九族的话,岂不是连皇后娘娘也要杀?岂不是连晋帝都要连坐?要是罪名成立了,那齐王他自己是不是也要上断头台?

    外甥弹劾舅舅,要诛其九族。。。。。。是大义灭亲么?

    还是。。。。。。自掘坟墓?

    别忘了司马弼可是手握三十万边军的大将军,虽然之前对燕国的战争输了一些。。。。。。不过从目前来看,之前司马弼的输,哪里能算得上输?分明就是故意的嘛!

    齐王弹劾司马弼的三项叛国罪如下:

    司马弼派遣边军袭击缇骑,隐瞒军情,致使燕人突入,大晋失地数百里。

    司马弼为隐瞒军情,放纵燕人犯境,设计将已发现军情的一营游骑兵送入燕军包围,数百人仅一人生还。

    司马弼私下与鱼池子交易,以战俘换钱粮,私自扩军,且与蜂房、二里人组织有接触。

    齐王将这三条罪状当朝宣读完毕之后,朝堂上安静了好一阵子,落针可闻。

    然后就爆发出了阵阵的惊呼与尖叫,几乎将含元殿大殿的屋顶给掀掉。九成的大臣丝毫没有顾及到朝堂礼仪,惊慌、愤怒、质疑、喝骂,不一而足。

    晋帝的脸色倒是没有多少人注意了。

    绝大多数人都在惊慌失措,或辩解或推诿或痛哭流涕的作担保,只有极少的人保持了冷静。

    那些人是齐王党的一部分坚定支持者。

    这件事情最终被晋帝强行压制下来了,严令敢有胡言乱语者,一律杀无赦。这一天的早朝,直到晋帝招来了谢神策,让他将缇骑洒遍晋都,众朝臣才得以下朝。之后晋帝留下了一些人,御书房议事。

    晋都的气氛陡然一下便紧张起来。就是普通人也能感觉得到。

    一队队鸳鸯服鸳鸯刀浑身黑色劲装的缇骑司使与黑塔一般的覆面直。刀黑甲卫在晋都的大街小巷来回奔驰,城卫军与羽林骑快速的接防换防,这些让身处其中的京都百姓还以为是秦人突然打到晋都了。

    当天中午,一队队甲胄森严的羽林骑与缇骑黑甲卫就进入了大学士府,将司马家一众亲属全部逮捕,包括在太学的司马瑜。

    当天下午,城门紧闭,任何人不得出入,除了缇骑与御林军的信鸽,任何敢有私自收放信鸽的,立斩不赦。

    当天晚上,晋都恢复了二十余年未实行过的宵禁。

    当天晚上,晋帝留宿御书房,皇后娘娘数次求见都被大内侍卫阻拦在外,与皇后娘娘在一起的,还有抱着刚满月不久的晋阳公主。

    当天晚上,谢家的五个男人在老太傅的书房一直做到了后半夜。

    之后一连三天,谢神策都住在了缇骑司。

    朝中引起的动荡并未波及到底层百姓,就算是一般的胥吏,生活上也只是因为宵禁等类似于战时的措施少了许多乐趣,至于黄晶河畔的游船画舫与青楼,则是新年刚过又一下子进入了冬天。

    这几天,刑部成了菜市口与烟花巷,白天一派喧嚣,晚上通宵达旦,诸多刑部人员都熬出了黑眼圈。这样的场景,在其他五部也上演着,虽然不至于此,但也好不了多少。

    因为,这是件大事啊!

    刑部忙是一定的,其他五部。。。。。。都在努力的因此整理档案,争取与司马弼撇开关系或者是为司马弼洗清罪名。而其中最繁忙的,除了刑部,无疑就是兵部与户部。谢衣与谢裳两兄弟,则是这两部最繁忙的人。司马弼遥领兵部尚书,如今兵部的实际掌权人是谢衣,虽然平时他很少过问事务,但是在右侍郎因为司马弼的关系被软禁在家的档口,他不得不挑起大梁。而谢裳则因为是谢神策父亲的缘故,被户部尚书“委以重任”了。

    谢神策的缇骑司,此时真正的像是一台机器一般,恐怖的运转了起来。谢神策的提督处那栋简陋的两层小楼院子,这三天成了缇骑司人流量最大的地方。

    飞快的批阅公。文,飞快的下达命令,然后缇骑毫无停顿的执行,往返于缇骑司皇宫之间,或者是从晋都洒向大晋各地。

    而在短短的四五天后,兵部的调令就下到了河南道、山东道与山西道,近十万边军开始大调动,陈列在黄河北岸与太行山诸山口关隘。且关外道的西北军也已经开始集结。

    这样的气氛一直持续到了二月底,直到八百里加急的圣旨送到了沧州,然后又带回了沧州司马弼的亲笔信。

    如此局势,谢神裴与司马檀的婚事自然无法继续。

    一时间谢家人脸上都见不到了笑容,就算是谢神威偶尔带着晋阳公主与小谢椽回威侯府,也听不见笑声。

    在二月底的一天,谢神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威侯府,然后立即进了老太傅的书房,直到深夜才回到自己的小院子。

    彩衣为谢神策打了热水,谢神策浑身泡在温热的水里,没过多久就睡着了。

    熟睡中,谢神策发觉有人推他,发现是彩衣,水还是温热的,想必是彩衣在他睡着了的时候加了热水,于是谢神策起身穿衣,抱着彩衣回到了房间,然后很快的沉沉睡去。

    第二天,谢神策一直睡到了下午才醒来。

    起床之后发现彩衣仍旧在怀里,正目不转睛的看着他。

    “什么时候了”

    “少爷,已经下午了。。。。。。”

    “你怎么也不起来?”

    谢神策捏了捏彩衣的脸蛋。

    彩衣轻声说道:“少爷没起床,三叔来过一次,我让三叔在外面看着,不要让人打搅少爷休息。”

    “我问的是你怎么没起床。”

    彩衣断断续续的说道:“奴、奴婢也不想起床。。。。。。好久没见到少爷了。”

    谢神策笑道:“只是一天而已,前天下午不还回来了吗?”

    彩衣不做声了,谢神策将他往怀里抱了抱,然后用下巴低着她的额头,说道:“那就再睡一会儿。”

    彩衣往谢神策怀里拱了拱,微不可查的嗯了一声。

    (ps:嗯哼,拜年~~~诸位都得了不少压岁钱吧?有没有谁像我一样惨的呢?

    稍后还有~。~)

第二百一十二章 让我说完呐() 
八百里加急发往沧州的圣旨终于有了回应,一封司马弼的亲笔信送回了帝都,在二月二十九的中午,摆到了晋帝的御书房。

    北方军在二月份的时候已经收复了全部的国土,而且在追击燕军的过程中俘获了大量的粮马匹与牛羊,以及其他辎重无数。

    北方的战争已经基本结束,太子也已经准备要南归了。

    而就在二月二十四的那一天,一封来自晋都的八百里加急圣旨到了沧州大营,到了大将军府,到了司马弼的书案上。

    之后太子被软禁在了行辕,北方军开始收缩,然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之后司马弼准备南下。

    放在晋帝书桌上的那封信,就只有一行字。

    “伏唯圣上,臣司马弼即日南下。”

    这封信让晋帝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司马弼要会晋都,实在是太好了。

    要不然的话,很可能就是内战了。

    如果内战。。。。。。太子很可能就会死,然后大晋河北道就会分裂出去,然后就是燕人南下,然后秦人。。。。。。

    都不用多想,晋帝就知道自己很可能就会是田家江山的最后一个皇帝。

    司马弼的这封信让晋帝放下了久悬不下的心。在感到一丝庆幸之后,晋帝又生出了些莫名的感激。

    于是当晚,晋帝去了皇后娘娘的永春。宫,向皇后娘娘道歉(当然是只有两个人的时候),取得了皇后娘娘的原谅,然后二人和好如初不提。

    这件事情稳下来了,于是在三月初一,谢神策与谢家人一起北上,回谢家祖地祭祖。

    谢神策在三月初四到了谢家祖地阳州城。当晚就住在了祖屋里。

    阳州城是谢家的祖地,也是谢家的封地。老太傅致仕以后晋帝下旨,为彰显老太傅近数十年的功绩,因此特将阳州城赐予谢家,供老太傅颐养天年。

    晋帝的圣旨,按照实际情况来说,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因为阳州城实际上早就等同于是谢家的了。谢家是阳州城大姓,有近半人口姓谢,除了赋税,其他的一切事务,都由谢家的人在操控。如今阳州城的刺史,就是谢家的一个远方偏支。

    老太傅的回乡祭祖是阳州城的大事,当晚阳州城都处于一片欢庆的海洋。

    谢神策带着彩衣便装来到了阳州城有名的夜市,闲逛起来。

    找了一家比较干净的店面,谢神策与彩衣到二楼坐下,然后让小二随意的上了几份特色小吃,待得吃食摆上,谢神策就与彩衣慢慢的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听周围人的说话。

    比较近的一桌是四个中年人,看样子倒是富商,点的一桌子酒菜比谢神策这一桌要贵上十倍不止,应该算是二楼之上最为豪奢的了,因此说话声也大,神色也满足。

    彩衣听得他们大声的评论阳州城的某某花魁某某清倌,皱了皱鼻子,下意识的咬碗里的吃食也用力了几分。

    谢神策看着她的样子,轻轻的笑了笑,继续津津有味的听着他们说着各自的“雅事”。

    不久的,几人的话题就回到了谢家的身上。

    一人说道:“要说我阳州城的特色,其实都不是你们说的什么景什么食,而是人!谁人?当然是谢家人!都是老阳州,这话你们得承认!”

    旁边的一名富态的说道:“那是!这话实在!我阳州是比不得苏州有钱,比不得沧州有军,但是我阳州人有人啊!数数,光是谢家一家当朝就出了多少大人物?满门尽朱紫啊!不说老太傅大爷二爷了,就是驸马与提督大人,那也是大晋数一数二的人啊!”

    他们这一说,坐在主位的一名清瘦中年人微微闭目,摇头一笑。

    下首的一人见状马上说道:“谢兄也是谢家人,看谢老哥这神情,定是会得了诸位大人的面啊,说出来也让我们大伙儿听听,好跟着沾沾福气啊。”

    其余二人马上恭维,要中年人说一说谢家诸位大人物的丰姿,要敬仰一番。

    那中年人的财富未必是四人当中最多的,但是如今的地位,却是最高的,听的此言,他微微整了整袖子,然后淡淡的笑了一下,做足了势,才慢慢说道:“愚兄在我谢家也不过是一偏远旁支罢了,算不得什么,然而今日,却是有幸见到了太傅他老人家。”

    中年人说罢微微一顿,然后双手抱拳,微微向左上拱了拱,眼神飘渺,仿佛沉浸其中。

    旁边的人看着他的神情,也下意识的抱拳拱手,还微微点了点头,仿佛是被感染了,就像是他们亲眼见到了一般。

    “太傅他老人家精神好哇,不愧是两朝帝师,愚兄。。。。。。呵呵,说实话,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