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乱世权臣 >

第229章

乱世权臣-第229章

小说: 乱世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百大白鱼骑兵被压缩在狭窄的河滩上,松软的沙子使得他们根本组织不起来有效的冲击。

    没有足够的距离,在松软的地面上,骑兵还不如步兵。

    双方的箭矢早就用光了,此时距离又近,骑兵甚至成了累赘。

    那可是大白鱼骑兵啊!在以往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投入战场,都是能够决定胜负走向的!

    现在却成了累赘。。。。。。

    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不仅是大白鱼骑兵本身接受不了,就是整个秦军都接受不了。

    原本庇佑我们的战神,现在居然沦落到这样的境地了?

    小排撞上了浮桥。铁质的尖头使排首下沉,在撞上浮桥的时候,插到了浮桥下面,火油与火炭泼洒出来,沾上了秦军的浮桥,然后迅速燃烧。

    谢神策看着浓烟飘过来的方向,心里却有些淡淡的遗憾。

    要是希腊火就更好了。。。。。。

    与此同时,晋军开始向前压迫秦军的生存空间。

    白良玉与徐欢大声疾呼,整军迎战,他们已经看明白了,蜂房的计划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晋人早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自己的处境前所未有的艰难。

    可惜啊,南边还有数万士兵,不然的话,谢衣怎么敢来捋虎须。

    然而且但是,他们不分兵,晋军也同样不会分兵,这样想来,结果还是一样的。

    于是不管怎么样,此时已经到了秦军生死存亡的关头了。在白良玉与徐欢的带领下,秦军也发动了疯狂的反扑。

    不久,两军还在激烈交战,第一座浮桥被烧毁了,十余名来不及上岸与撤回的大白鱼骑兵落入了水中,经过奋力抢救除了三四个人以及战马被冲到了下游之外,其余的人都获救了。

    小排上的燃料还在燃烧,突破了第一道浮桥之后,继续往下,撞到了第二道浮桥上。在两军连天的喊杀中,第二道浮桥很快也被烧毁了。

    此时,还有十余条小排,撞上了第三道浮桥。然后在这里遇到了阻碍。

    第三道浮桥上有秦军士兵,他们用长杆将几只小排抵在了浮桥前,只要再过片刻,小排上的火油将小排烧穿,小排自然会沉底。

    但是,河水是流动的,秦军士兵虽然将小排抵住了,却控制不了小排的方向,因此一些小排在被抵住之后,摇晃了几下,摆脱了控制,继续往下。

    第三道浮桥终究还是被烧毁了,落水的秦军一人一个羊皮球,顺着河水往下飘。

    至此,小排全部沉底。

    秦军趁机加紧运兵。

    东岸的秦军已经出现了颓势。在被连续打击两次之后,秦军即便是能在绝境之中爆发超常的战斗力,那也坚持不了多久。

    一鼓作气,二而衰,三而竭。

    攻势一方尚且如此,劣势的防守一方能怎么样呢?

    秦军有素的训练使得他们不会兵败如山倒,但疲态既现便无可挽回。

    这是失败的前兆。

    白良玉与徐欢生出了深深的无力感。

    能将骄傲的秦军连同大白鱼骑兵逼到这个份上,晋军足以自傲了。

    谢衣不会放过一丝一毫占便宜的机会,所以当便宜积累的够多的时候,就能兑换一个大的。

    谢衣觉得兑换的时候到了。

    于是他下令,全军压上。

    谢神策带着两百黑甲卫撤出了战场。

    重骑兵本来就是消耗品,一旦失去了速度惯性优势,重骑兵比此时的大白鱼骑兵还要累赘。

    谢神策自然不愿意黑甲卫成为累赘,所以他带着黑甲卫离开了战圈。

    然后将队伍拉到一个合适的高度与角度,向着秦军的侧面横扫而来。

    犹如一个技艺高超的厨师,用一把锋利的刀子,将窄窄的一片肉切的更窄。

    黑甲卫重骑就是那把刀,秦军就是那块肉。

    谢神策身穿两层铠甲,手持汉刀,在黑甲卫之中驰骋,所到之处,人仰马翻。

    张寇之曾经在《诸军事》中提到过,重骑一出,再无敌手。

    谢神策此时真正的感受到了这句话中浓浓的血腥味。

    同时又有一种难言的兴奋。

    或许是最近有些压抑?

    谢神策不知道,但就是感觉此时无比的快意。

    打败这支秦军,杀了白良玉与徐欢,秦国必将衰退十年不止!

    那么谢神策就有时间与精力将那个叛徒除掉。

    。。。。。。郑克明不死,谢神策心不安。

    秦军仿佛是被犁过了一遍,河滩上变得一片血红。

    “呼哧”“呼哧”。。。。。。

    粗重的喘息从人与马的口鼻传出来,带走大量的力气与精神。

    黑甲卫重骑还有一百二。

    已经迂回远离战圈的谢神策注视着战场。

    秦军已经全线崩溃了。

    这样的话。。。。。。只要将那两座浮桥毁掉,这一仗应该是没有悬念了。

    谢神策这样想着,于是上游又飘下来二十多只小排。

    小排。。。。。。当然不会只有一波了!

    任谁也能想到仅仅凭借这三十余只小排不可能烧毁秦军五座浮桥。

    所以第二波满载火油燃料的小排又来了。

    而实际上,谢神策为秦军准备了三波。如果有需要的话,谢神策也会让它们出现。

    答案是需要的。

    谢神策能想到需要更多的小排来烧桥,秦军在发现有第一波之后,自然会防着第二波。

    所以第二波的战果就不像第一波那么好了。

    甚至是这座浮桥都没能烧断。

    于是第三波小排紧接着又顺流而下了。

    西岸的秦军将领脸色阴沉。

    还没完没了了!

    第四座浮桥虽然没有被烧断,但也快了,不适合继续运兵,此时第五座浮桥也已经停止运兵了。

    实际上在第四座浮桥被小排点燃的时候,秦军就已经将浮桥全部放弃了。抵抗只是为第五座浮桥上的士兵争取时间。运完最后一队骑兵,第五座桥上空无一人。

    再没有抵抗,小排轻而易举的烧毁了第四座浮桥,然后又把第五座浮桥烧毁。

    此时,东岸的秦军真正成了一只孤军。

    然而秦军依靠五座浮桥,也向东岸运送了四百名大白鱼骑兵。

    败局已定,于是秦军开始撤退。

    不,不是撤退,说逃跑更合适一些。

    合在一起的一千名大白鱼骑兵护送着白良玉与徐欢向南逃去。

    此役,至此结束,以晋军大胜、秦军大败而告终。

    谢神策收拢缇骑,包括之前没有冲锋的十余名轻骑兵,黑甲卫最终还有一百三十多名。损失过半。

    谢衣无法继续追击,两万秦军败兵在大范围的溃逃,光是接收俘虏就需要大量时间。

    而这个时候,恰恰也是追击秦军的最佳时机。

    谢衣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个或许再也不会出现的机会溜走。

    不是无心,是真的无力。

    逃走的一千秦军是大白鱼骑兵!

    没有三千以上的精骑或者是一千黑甲卫重骑,谁敢随便追?

    谢神策望着白良玉与徐欢逃走的方向,微微苦笑。

    大白鱼骑兵就是大白鱼骑兵哦,就连逃跑都这么霸气,让人生不出追击这样大胆的想法。

    有这想法也不敢做。

    一千大白鱼骑兵,在这种开阔的地形,就是正面遇上一万步兵——除陌刀军以外——都具有绝对的优势。

    虽然不敢追击,但是谢神策还是痛快的大笑了好多声。

    总算是一雪前耻了!

    跟着谢神策一起大笑的,还有一百多名黑甲卫。

    然后是全部的晋军。

    笑过之后,谢神策带领缇骑帮助谢衣尽量的多收秦军俘虏。

    南边的事情,交给南边的人去办吧,谢神策已经管不了了。

    (ps:回到学校了,今晚两更!)

第三百零四章 各有喜乐() 
秦军败了,败得彻底。≧頂點小說,

    南逃的以前大白鱼骑兵欲要冲破南边晋军的防守,与被牵制的四万大军汇合。却不想中途中了西北军的埋伏,一场大战,大白鱼骑兵损失近半,最终突围,“顺利”会师。

    在不久之后,晋军带着五千秦军俘虏回到运城,西北军也收缩了防线,秦军退守风陵渡。

    在张镇河滩一战以及那场伏击战之后,秦晋两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晋军全线占优,秦军则是一蹶不振。

    终于在六月,秦军全线撤退,由风陵渡撤回了秦国国内。秦军一走,晋军随即接过,晋国沦陷的领土全部收复。

    至此,这场打了近一年的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当然,这是战场上的结束,对于那些政客而言,战争不仅仅局限在战场,诸如谈判桌之类的,是战场的延续,同样是战争的一部分。

    大晋举国欢庆。晋帝在得知秦军全线撤军之后,当晚大醉一场,险些大赦天下。

    事实上,河滩一战与伏击战大胜,缇骑将消息传到晋都之后,晋帝就曾经醉过一次。只不过那次是偷偷摸摸的,这一次秦军战败通告天下,晋帝醉的光明正大。

    此战之后,晋国一举巩固了天下第一的地位,诸国朝贺,纳贡称臣,一时间重振往日雄风,宰割天下,舍我其谁。

    谢衣加柱国,赏赐金银无数。

    至此,谢家的声威,达到了顶峰,在晋人眼中,谢家第一次在军中能有与司马家同等的地位。

    谁都知道,谢大帅是在危机关头临危受命,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与宿敌秦国结结实实大战了一场,十万秦军,灭其半于一役,大振晋**威,大振晋国国威,大涨了晋人颜面。

    吾皇万岁,跟司马家最近几年皮不溜弛的战绩比起来,这才是我大晋应有的丰姿!

    在谢家暗中的推波助澜之下,民间掀起了一股“谢热”,所有男人女人,姓谢的不姓谢的,有钱的没钱的,识字的不识字的,都在谈论谢家,都在想方设法的与谢家攀亲戚。

    我是谢家人我骄傲!

    我是谢家亲戚我也骄傲!

    甚至是我是晋都人我骄傲、我是河南道人我骄傲等都出来了。

    在举国甚至是整个天下都在谈论谢家以及谢衣的时候,很多人下意识的忽略了一个人的存在。

    谢神策。

    所有谢大帅打破白良玉、谢大帅打破徐欢的故事版本中,都没有出现谢神策的名字。

    谢神策把自己从运城大战中抹去了,所以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但是绝大部分人不知道,也就代表着有极小一部分人知道的。

    这些人有人恐惧,有人欣喜,有人怨恨,也有人。。。。。。愧疚。

    晋帝无疑就是最愧疚的一个。

    于是在六月中旬的一天,晋帝在御花园赐宴谢神策,同行的还有王解花。

    六月的天气,晋都已经颇为炎热了,大街小巷有冰窖的都开始陆续的使用存冰了,一些幽静的水井周围也是一天到晚湿漉漉的。

    此时的御花园犹如春天,阴凉的树影下,晋帝与皇后娘娘以及齐王晋阳公主还有谢神策夫妻二人正在桌上。

    或许是为了补偿谢神策,今天中午的御宴很是丰盛。

    谢神策甚至看到了一盆白鱼。

    这简直与晋帝一贯的俭省形成了极端。

    如果不是谢神策知道这仅仅一场家宴的话,就该考虑晋帝这么大方,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了。

    晋帝指着那盆白鱼羹说道:“这是秦国最有名,也最常见的白鱼,凤之多吃些。为了保证这道菜的口感,朕让晋商八百里加急,从购买到运输,都用瓷器装盛,就是水,用的都是秦国那条河的水。在昨天运到晋都,这些鱼还活蹦乱跳,故此今天的白鱼,乃是最新鲜的!”

    “这是朕专门为你准备的,凤之该多吃一些才是。”

    谢神策连忙谢恩,说道:“陛下厚爱,臣微薄之功,受之有愧,惶恐惶恐。”

    皇后娘娘笑着说道:“凤之你不知道,陛下为了给你庆功,可是花了不少的心思呢!就说这道白鱼羹,是陛下一月之前就吩咐准备的。当时陛下还说,凤之为大晋立此大功,打败了大白鱼骑兵,那就一定要用白鱼佐酒呢。”

    谢神策再次谢恩,王解花说道:“这白鱼从秦国运送至晋都,可真不容易。期间为了保证白鱼能够像是在河中一样,就连温度也要做到与那条河相差无几,臣听说,晚上甚至是只要人**贴着瓷瓶,以身体的温度温养瓶中的水,才能保证白鱼的活泼。”

    晋帝与皇后娘娘大笑,赞叹道:“不愧为淮扬之花,果然博闻强识。”

    谢神策也跟着一起附和。这个段子他也只知道的,不仅如此,他知道的还更为细致。

    **以体温温养水的,其实是七八岁的未有月事的少女。而且是十名,年龄依次相差三十六天。入夜之后每个时辰换一对。

    晋帝为这道菜下了功夫,但谢神策更知道晋商为了凑足这十名少女,不惜利用一些手段,让三户人家破产,然后买了三名少女,以备其需。

    所以谢神策只吃了一口。

    所以晋帝才让他多吃点。

    晋帝以为谢神策是不好意思多吃,才将自己弄这道菜的“苦心”说了出来。

    而谢神策之所以不愿意多吃,是因为他总能想到那些小女孩痛苦的神情。

    那些女孩在运送一次白鱼之后,便会被转手卖到妓院或者是送入宫中。

    每次的女孩只用一遍,这也是晋人吃一道白鱼羹要花费三百两银子缘由。

    在秦国最普通的白鱼,晋人想要吃到新鲜的,就得天价。

    谢神策相信晋帝一定不回去追究,是什么人、多少人用体温温养水的,更不会管那些人之后的命运。

    皇帝常年节俭,体恤臣子,偶尔摆道宴奢侈一下有什么关系?

    就算不是赐宴,难道就不能吃了?

    我是皇帝!

    谢神策心中微微酸涩。

    谢神策这样想着,那边王解花将晋帝与皇后娘娘逗的笑声不断,当王解花说到晋帝将来吃白鱼将不会再如此麻烦,直接饮马长安的时候,晋帝笑的更是开心了。

    御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