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乱世权臣 >

第372章

乱世权臣-第372章

小说: 乱世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祁邝与廖奏章对视一眼,然后闭起了眼睛。兀颜华与张博尧领头的将军们继续对谢神策喝骂,尽管谢神策听不到。

    他们也不一定要谢神策能够听见,只要姜起听见,然后对谢神策施压就好了。谢神策打了他们的脸,他们不可能直接打回去,因为那是对谢衣的不敬。

    但是他们必须做出反应。让谢神策在西北感受到压力,寸步难行,就是他们希望看到的。

    听着辱骂,姜起觉得自己早已被西北黄沙狂风吹粗糙、吹黑的脸,变得滚烫。

    谢神策说的没错,他做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无愧于大晋,也就根本谈不上愧对西北军。张博尧所说的因为谢神策致使西北压力过大,姜起赞同,但他更加同意谢神策说的,扛不住压力,是因为已经老了。

    若是在以前,谢神策或者别的人任何人说起他们这些人已经老了,看姜起不第一个拎刀子找他喝茶聊?但是今晚谢神策近乎自然而然的说出“你们老了”的时候,姜起有一瞬间的失神。

    老了么?

    不老。

    然而真的不老?

    似乎。。。。。。也许。。。。。。是老了吧。

    姜起突然觉得下面很吵。

    十几年了,谢衣不再西北,他已经习惯了替谢衣给西北拿主意,所以他比谢衣更像西北军的大帅。他更有威严,更严谨,更具有一个将军或者元帅所应该具有的一切品质。他对下面的人——哪怕是与他只差了半级私下甚至比他大了半个辈份的祁邝等人——的时候,都习惯了他们先说,先吵,然后统一意见,最后由他拿主意。

    以前的时候,怎么觉得看他们吵来吵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呢?以前怎么觉得他们争吵的声音不够大就体现不出自己最后拍板的威严呢?以前怎么就觉得这些人骂人四个字四个字的是附庸风雅不够粗暴直接呢?

    姜起很烦,厌烦。

    他从来没有像一刻这样,觉得这些人说话的声音太大,觉得他们说话粗俗,觉得他们虚伪,觉得他们软弱,觉得他们。。。。。。老了。

    他知道谢神策说的那番话是对的。有的人,他们的子孙虽然能骑烈马腕长弓,但终究是在向江南的世家子弟靠拢。

    他们惧怕上战场,他们喜欢、吟诗作赋,他们喜欢流连于青楼妓馆,他们喜欢穿长袍,喜欢佩长剑而不是佩刀,出门还喜欢带着侍女。。。。。。

    谢神威是军人,姜起很喜欢。就是一贯被人诟病阴狠毒辣的谢神策,也是经历过死生一线的阵战、并且获得最终胜利的人,而那些将种子弟呢?

    有谁是砍下了超过十个鲜卑人头颅的?不,不说十个,五个,五个的有没有?

    三个的呢?

    除了自己自幼与众不同的儿子,还有谁能做到?

    姜起很恼火。

    我的儿子都能够做到,你们的为什么就不行?!

    或许是姜若需为他长了脸,姜起觉得自己应当瞧不起那些脸红脖子粗的人。

    “够了!”

    一声大吼,中军帐中安静了下来。

    全场鸦雀无声,前一刻还在怒骂的人此刻面面相觑。

    祁邝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姜帅。。。。。。”

    “闭嘴!”

    姜起再次大怒。

    开口就被吼住的人脸上无光,眼中尽是怒火。

    “还嫌不够丢人吗?”

    姜起指着全场,没有放过一个人。

    “骂骂骂,就知道骂!吵吵吵,就知道吵!除了动嘴皮子你们还能做什么?”

    “抄刀子砍人啊!这不是二十年前你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么?”

    “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快意恩仇,敢于亮刀子不是你们一贯的血性吗?怎么今天就只知道说,不知道动手了?”

    姜起的手指指过众人,引起一片愤怒。

    谁不是尸山血海里过来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们能够活到今天,不是因为袍泽把后背都给了他们,而是因为他们将那些敢杀死自己袍泽的人全部杀死了。

    所以他们谁是真正意义的懦夫?他们都是英雄。

    然而今天,英雄们被认为是懦夫。

    于是有人准备说话。

    “我。。。。。。”

    “你什么?”姜起再次打断。

    “你们是前辈,有人是他的叔伯,有人甚至是他的爷爷辈吧?但是你们,刚刚他说话的时候,有谁出声反对了?刚刚你们有谁指着他的鼻子骂了?”

    “你们都没说话!”

    “所以就像他说的,你们已经。。。。。。老了。”

    “你们躺在以前的功劳簿上,夸耀着以前的功绩,享受着后辈的敬畏。偶尔披上铠甲还是为了参加庆典。有谁告诉我,你们进出军营的次数,是比我多的?不说多了,有谁是我的八成?兀颜老将军,你有么?廖将军,你有么?还是你祁大将军?”

    “其实我是不赞成与宇文部谈判的,但是你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同意了。实际上他谢神策也同意,但是他的态度远没有你们这么积极。”

    “一个拓跋部你们就顶不住了。不要说抽掉了数万将士,我西北势力大降之类的借口。我只知道,当年在函谷关的时候,我们五千人就拖住了白颜的大白鱼,让数万秦军不敢动弹。在西河口,我们八千残军,拖住了两万段部骑兵,整整十天!”

    “如今我们手中有十万雄兵,居然还要和别人联手才敢言胜。。。。。。我们真的老了么?”

    “诸位好好想想吧。”

    姜起说完,正起铠甲,扶了扶头盔,大步走出中军帐。

    姜起走了,中军帐中仍然很久没人说话。

    第一遍鼓声响起,士兵们起床操演。

    有人说道:“姜帅也太偏袒他了。。。。。。”

    “就是,说的我们如此不堪?”

    “叔伯们可不要被吓住了,呵呵。。。。。。”

    三两个人说话,然后没有人回应。

    本以为会获得响应的人愕然,他们没想到居然没有人附和,更岂的是,有人居然很奇怪的看着他们。

    这种奇怪的眼神然他们心里发毛,自忖没有说错话的他们讪讪的闭上了嘴,心里犹自打鼓不停。

    鼓声咚咚,像是敲在了心脉上。鼓槌落下,每一下都能让人心神震荡。起床的鼓声他们不会陌生,就是今天听起来有些沉闷。

    三通鼓毕,士兵们集结,开始操演。

    没人说话,有人脸上的汗渐渐干了,有人非但没有干,反而连后背都湿透了。

    士兵们开始呐喊,有马蹄声响起,那是在演练步骑兵攻防。

    终于,祁邝往前走了一步。

    “走吧,就要开始了。我倒想看看,那个年轻人,能说出些什么来。”

    说完,带头离开。

    他之后,是廖奏章,接着是张博尧等人,反应过来的人,连忙跟上。

    有人开了口,这个人的分量又足够重,于是气氛似乎就变得轻松了。

    “就是,看看他能说出什么来。”

    “说的太差,我不保证不会当场起哄。”

    “呵呵,他就是横,也得有资本。。。。。。”

    “且看他怎么出丑吧。”

    人们小声的说着,刻意压低的声音透露出他们的放松。不复之前的压抑,有的人甚至还笑了出来。

    操演结束,士兵们开始进餐。又过得一个时辰,太阳高升,三千临亲卫开始集结,在扈从的帮助下披甲上马,执枪,挎刀,悬弓,每人一个箭袋,袋中有箭矢三十支。投枪手掷斧手背后还背有短矛短斧各五。

    “呵,我倒要见识见识,这位已经被吹上天了的小侯爷,是何等的英姿伟岸。”

    “倒不是说多么英雄,据说没有世子一半的霸气,长得漂亮得很。”

    “哦?漂亮?能比得过樊锦楼的花魁?”

    “哈哈哈哈。。。。。。”

    “别笑了,让张若虚听到就不好了,还有鱼凫营那边的,据说有几个是打过葫芦腹山之战的。”

    “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能打,换成我们一样能打!他们知道小侯爷厉害,我们不知道,自然是要说的。想让我闭嘴,那就让我也知道,咱们这个新来的小侯爷,是真正的牛人嘛。”

    “可不是。。。。。。”

    进入大校场之前,这三千骑兵中,仍然不乏有人调侃谢神策。而挑起话题的,乃是七名都尉中的两人,孪生兄弟张正与张错。

    看来不仅是西北军的大佬们不看好谢神策,就是临亲卫中的很多人,同样都不看好谢神策。

    鼓声再起,三千人入场。

    马儿无声,整个入场就只听见盔甲与刀枪的响声,整个大校场一片压抑。

    似乎是承受不了这种气氛,太阳躲到云中去了。

    三千临亲卫分成两队,扮演敌我双方,演练夺旗。

    尘土飞扬,站在检阅台上的西北军大佬们很难看清楚场中具体的动向,之间白袍与黑袍交错,不多时沾了灰的双方看起来就差不多是一个颜色了。

    人冲马突,眼花缭乱的进攻与坚若铁石的防守让谢神策大开眼界。

    他不是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在晋州城,在晋城,在黄河滩,他都经历过。然而这时第一次站在高台上,将双方的攻防看的清清楚楚,于是自然有把握全局的优越感。

    谢神策很享受这种感觉,于是觉得浑身血液涌动,他有些按耐不住了。

    鼓声罢,黑袍夺旗,白袍惜败。

    谢神策不像身后的大佬们那样,整个过程点评不止,他自然看出了黑袍一方计策的亮点,也看出了白袍的坚韧,但他不会引经据典加以分析。他只是觉得那样很合理。

    廖奏章说道:“小侯爷以为如何?”

    “很好。”

    “如何好法?”

    “合理。”

    “不错,打法不拘一格,只讲究合理有效。”

    众人有些不解,为什么廖奏章首先发难,却说出了赞扬的话?

    廖奏章冷笑道:“小侯爷数次挽救我大晋于危亡,有能够看出此中真谛,果真不凡。”

    姜起心中微微示警。

    有人嘴角翘起,似乎很是欢喜。

    谢神策微微笑着,看起来好像对廖奏章说的赞扬很害羞。

    “既然如此。。。。。。本将请求与小侯爷各率三百军,斩将夺旗!”

    高台上一片哗然。

    廖奏章的声音不小,不光是检阅台上的人听见了,台下的人也听见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很快整个大校场都知道了。

    于是有人起哄,大声叫喊,要两人比试。

    检阅台上所有人都看着谢神策。

    “廖将军说笑了,小侯爷金贵,磕了碰了谁担待得起?”

    “廖将军征战沙场多年,有些欺负人了。”

    “胜之不武,还是收回这句话吧。”

    “小侯爷可不要应战,待会儿受了伤可怎么检阅?”

    “呵,好不容易骂过来的检阅,可别因为一时意气错过了。。。。。。”

    谢神策不理会他们的说话,半晌无语,等到下面“战战战”的呼喊达到顶峰了,才犹豫的冒出一句话。

    “那就。。。。。。战一场?”

    廖奏章一怔,随即狞笑道:“小侯爷,本将可不会手下留情的;更不会放水。若真是磕着碰着小侯爷了,可莫要见怪。”

    谢神策略微严肃的说道:“愿立军令状。”

    廖奏章又是一怔,看着谢神策微微紧绷的脸,觉得自己似乎算错了什么。

第四百七十八章 孬种们;杀() 
张正与张错驻马在前,他们能够听见廖奏章过分到不能算是过分——简直就是挑衅的请求,于是最先起哄。@頂@点@小@说,x。

    廖奏章不是他们的直属上司,但这位三十出头的西北军名将,却是带领他们打过数次漂亮的战役,于是他们佩服廖奏章。

    他们佩服廖奏章,却对谢神策冷嘲热讽,于是理所当然的等着谢神策出丑。

    “我敢说,他会借故推掉。”

    “说不定也许是借坡下驴呢?”

    “你去牵头驴么?要真是。。。。。。那可就好看了,侮辱长辈在先,被人打到脸上了却不敢还回去,今天过后西北还有他的立锥之地么?”

    “答应了可是更难看。”

    “我倒情愿这位数次立下大功的小侯爷,能够干脆的应战,就算是输了,被廖将军踩在脚下,踩进泥里也好。总能让他认清现实。我西北军不是小鱼小虾,他要横着充螃蟹,也得有八爪子两鳌不是?”

    “这么说,他要是敢应战,我就佩服他一点点了。。。。。。”

    兄弟两毫不顾忌的笑谈,自然是传到了周围人的耳中。西北军军纪威严,平常检阅断然不敢随意说话,但此时他们刚刚经历过演练,需要休整,于是这段时间倒也没有人“煞风景”的禁止说话。

    前排的都尉们也说了起来,大多是对谢神策悲观的论调。有人搬出了谢神策之前的例子说事,然而论证之下,对于人数在一千以内的小规模冲突,谢神策要打赢廖奏章,可能性不说不存在,但几乎可以忽略。

    姜若需没有说话,同时他身边的一名都尉也没有加入到其他五个人的讨论之中。

    名叫典承畴的都尉身材十分高大,骑在马上双腿垂直几能触地。所幸有甲子号的西北大马供其乘骑,不然两百多斤的体重加上三四十来斤的盔甲武器,一般的战马根本难以负荷。

    场下的呼声越来越高,上面还是没有传来谢神策应战的消息,姜若需微微侧脸,对着典承畴说道:“承畴,你以为,小侯爷有几分胜算?”

    典承畴不假思索的说道:“最多三分。”

    他不与其他人说话,其他人也不与他说话,而他又单是应了姜若需,可见得众人之间泾渭分明。

    尿不到一个壶里自然说不到一块儿。

    “某不是说小侯爷对上廖将军就一定会输。只是千人以内的战役,廖将军无一败绩。这一点,与他那个相貌跟战力颠倒过来的侄子廖长歌不一样,廖将军厉害,是真的能打。”

    “如是野战,以五百对五百,小侯爷不一定会输,但如今在大校场,小侯爷必败无疑。”

    姜若需叹了口气,说道:“连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