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乱世权臣 >

第380章

乱世权臣-第380章

小说: 乱世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神策一脸你白痴啊的神色,第一次敢于正面嘲讽老道士,说道:“缇骑中有女人,谢家的侍卫中也有厉害的女人,但是没有这么厉害的,所以是来救我的不是她们。就算是救我的。。。。。。怎么可能就这么点阵仗!再说了,换做是我,有这么厉害的高手,肯定会在她拖住你的时候,留一个人接应。白痴才会单干。”

    老道士微微动怒,然而很快再次嘲讽。谢神策一怔,然后破口大骂。

    老道士自然知道那些人不可能是谢神策的救兵,因为在之前那些人就明显的对晋国表现出了憎恶。而之所以那个女人敢于单枪匹马刺杀他,不是因为他们弄错了目标或者说是没能发现谢神策的阵势身份,而是他们认为,谢神策根本不值得再多花一个人专门伺候。

    “草!当老子战斗力只有五啊!老子就是你解决主要对手之后随意揉捏的软柿子了?竟然连一个小卒子都舍不得浪费在我身上!混蛋!有种别跑单挑啊!”

    谢神策破口大骂。被人忽视的感觉实在不好。

    老道士心情大好。

    慕容端受了重伤,短时间内不可能出现,而且也应当不会有后手——有的话早就使出来了,所以老道士与谢神策不再担心安危。

    将那匹断了四肢苦苦呻吟的马儿杀死,取了一些肉,两人便喝酒吃肉。

    谢神策佩服道:“老神仙真厉害啊,出客栈之前居然还弄到了酒水,你怎么知道这酒水没有下药?”

    老道士笑道:“这是那掌柜开了封,定然没有下药,我灌了两袋,可以放心。”

    谢神策再次感叹,这种雁过拔毛的气度,当真不是什么人都能有的。

    “老神仙,你原来是晋人?”

    “嗯。”

    “西北人?”

    “嗯?”

    “嘿嘿,您说话有西北味道,应该还是铁门关一块的,虽然淡的很,但是我能听出来。您在宇文部住了多年,乡音终究是乡音,改不了。”

    老道士笑笑。他本就是晋人,武学世家,在关外道及冠之时便名动西北,任侠豪气,武功高强,为绿林众人敬仰,于是渐生傲气。这里的绿林,便是指有些名声的马匪,被这样的人敬仰敬佩,年轻时候的独孤清自然是值得骄傲的。

    只是当他及冠之时,一名比他大不了多少的游方和尚轻松击败了他,让他饱尝失败的耻辱。之后十几年,他走遍天下,寻求武道高手,不求战胜,只求有所得,期间踩过人也被人踩过,豪侠之气难改,竟然渐渐的打出了名号,成为了江湖人称道的大侠。

    而立之年,在江湖上算不得老成,但宗师气度不凡,但在这个时候,他却被一个人阴了一道,最终答应为他办一件事。数年之后,诺言兑现,导致了大师兄一家惨死。

    为此他远遁大漠消极避世,收了一个徒弟,细心打磨,想着有一天,这个徒弟能够带着他的气息南下,出他胸中的一口气,一口积郁二十几年的气。

    如谢神策所说,他当然是晋人,乡音也难改,却不见得还以晋人自居。

    二十几年,足够将一个人所有的理想抱负都消磨掉,也足够将一个人对于故土的思念深埋心底,从此不见天日。

    独孤清不是那种近乡情更怯的人,他是浪迹天涯无所依恋的人。他的家族早就在数次大规模的战争与政治、斗争中消亡,他不怨恨谁,也不掩埋那份恨意,只是当初的仇人,若是能碰见,见一个杀一个,如果他知道是谁并且还能认出来的话。

    谢神策试探他,拿家乡作为突破口,实在是用错了地方。

    老道士看着噼里啪啦燃烧的树枝,闻着挺香嚼起来却如同木渣的马肉在烈酒的滋润之下,在胃里化开,突然觉得心中有块许久不曾触及的柔软,跳动了一下。

    近乡情更怯,是真情的流露,而三过家门废墟而不驻足,又需要多大的勇气?

    二十年的时光弹指一挥,当年欢喜忧愁都不再,就能当做什么都没发生?

    独孤清有些惆怅,很像大醉一场。

    谢神策倒光最后一滴酒,倒提起酒囊抖了抖,余光瞥见独孤清懊恼的神色,心中一紧,难道好酒好肉是送别的断头饭?

    谢神策想多了,然而独孤清未必就没有当场将他斩杀的冲动。

    人老了,虽然说很多事情古井不波,但总有些偏执不是?披起古怪一些也是能够理解的不是?

    于是谢神策借口吃坏了肚子,跑到一边解决去了。老道士不担心谢神策逃跑或者耍什么花样,只是没了吃喝的胃口。

    一颗大树上,慕容端蜷缩着身体,如同受伤的野猫一般,舔舐伤口。

    她后背上的衣服被独孤清的拂尘绞碎,那块极薄的护心镜早已遍布划痕,她的后背也血肉模糊。当然那块已经作废的护心镜到底还是起了作用,不然后背上的肉必然被拂尘剔净,深可见骨!

    身体扭曲到一个不可思议的程度,慕容端将手后背,把用嘴嚼碎的药草均匀的涂抹到身上,然后拿出一件男人样式的衣服,裹在了身上。这件衣服是她从死去手下那里捡回来的。将腰带系紧,这个一路上不曾皱眉的女子,浑身颤抖。

    脸上的血已经止住了。

    当时刀锋其实并未触及皮肤,更未伤及血肉,只是刀尖将银色面具斩成两半的时候,劲气透过面具,伤到了脸。

    只要注意修养,不出半个月,这张脸就会重新变回原样。

    慕容端轻轻抚摸着脸颊上的那朵小花,靠着树干看着月亮,就这样睡去。

    昏暗的树林里,三十名白巾骑没有骑战马,在林间快速的穿梭。

    “将军,前面有马蹄印,还有马尿的味道。”

    魁梧的中年人走过去,确认了之后,说道:“他们走不远,最多四十里,顺着痕迹追过去,天亮前就能追上!”

    三十名白巾骑沉默回应,于是众人再次前行。

    在后半夜,白巾骑走到了一堆已经熄灭的火堆前。

    “将军,他们已经走了。”

    “将军,发现了血迹,有战斗的痕迹。”

    “将军,有一具马尸。”

    数条信息传来,中年汉子嘴角笑了笑。

    终于追上来了。。。。。。

    两方人发生了打斗,究竟哪一方吃了亏不得而知,然而李镇藩有自己的判断。

    直觉。。。。。。战场上,顶好的士兵不可以有情绪,但必须要有超人一等的直觉。

    没有意料之中的兵分两路,李镇藩朝着没有血迹那一边追了下去。

    。。。。。。

    铁门关中,王解花与王青盐已经两天没有入睡了。

    谢神策还没有回来,派出去的谍子、铁卫都已经回来好几批了,都没有发现谢神策的踪迹。

    她们已经知道谢神策此行是为了杀死宇文邕,她们不同意也不能同意,但是此时已经晚了。

    贺若缺传回来消息,他还在继续追杀宇文邕,大师兄在接到王解花消息之后的第一时间就离开了铁门关,一支三十人左右,谢神威亲自培养出来的谢家嫡系带上了谢神策的秘密武器,在许芦苇的带领下也已经出发。

    “眼里揉不得沙子!就知道除之而后快,除了动刀子,就不会动动脑子么?”

    王青盐很愤怒,他愤怒于谢神策的莽撞,也愤怒于谢神策动手之前居然没有跟她或者她们商量。

    王解花冷冷的看了王青盐一眼。

    对于西北或者是西北军来说,王青盐的作用远远要大于大晋第一美人王解花。王青盐个人能力毋庸置疑,她一手组建起来的商队,如今已经是西北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其重要性自不必多说。

    而王解花呢?

    除了有让男人兴奋到发疯、让女人嫉妒到发狂的容颜,还能有什么?

    貌似对于西北人来说,除了茶余饭后臆想一些小侯爷的私生活,猜测一下那位几乎从未公开场合示人的小侯爷夫人的容貌,就再也没有人能够在她身上扯出更多的话题。

    王解花就是个花瓶,摆在了人人都关心的位置,却用一层帘子遮了起来,不让人看见。

    然而那个位置,那个花瓶,并不能让整个房间熠熠生辉。

    所以也就没有了作用。

    王解花不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是真的不在意。不是朝菌蟪蛄安知鸿与鹄的自我拔高,而是因为她本就是一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濯濯青莲,哪里需要理会冬虫夏草的伤春感时?

    你们与我无关,我自然不会理会。我又于你们何干?需要你们评头论足?

    她只关心一个人一件事。那就是谢神策和他的安危。

    王青盐在平时有着莫大的威望,商业上的运筹帷幄,让她受到了包括祁邝在内的西北军大佬的尊敬,然而在家里,一旦发生了大事,她还是习惯于听王解花怎么说。

    府中一切事物平常,对外称谢神策病倒闭门谢客,对于门外坚持不懈的辱骂不理不睬。

    将实情告知大师兄,请大师兄帮忙,然后将府中的警卫加强一倍,外松内紧。

    紧急秘密哦召回许芦苇,让她带谢神威秘密训练起来的三十精锐接应。同时所有一切正在进行的生意雷打不动。

    王青盐都听她的,甚至就在今天,王青盐还出了趟门,见了两个大商,谈成了一笔生意。

    这不是什么大妇威严,而是只有少数王家人与谢神策才知道的有关王解花的独特品质。

    一种在关键时候总能发挥最佳作用的领袖气质。

    就像此时王青盐可以埋怨发脾气,王解花同样内心翻滚却四平八稳不骄不躁一样。

    谁说王解花只是花瓶?

第四百八十六章 最好的战书() 
门外叫骂不休的公子哥二世祖们不知道此时门内主事的是王解花而不是王青盐,恐怕他们的父辈都是这么认为。理所当然的,如果整个西北都知道了谢神策失踪,估计也会以为此时能够有条不紊发布一条条命令的人是王青盐,而那个据说貌若天仙的小侯爷夫人,估计在以泪洗面。

    谢神策小的时候在王青盐王解花面前就一直处于表面上的优势,实际上的劣势,虽然其中少不了谢神策有意相让的成分,但从王胖子王钟以及滁州城的纨绔们屡屡被谢神策戏耍来看,要想占谢神策的便宜,其实真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远远谈不上运筹帷幄的王解花此时虽然能够大抵镇定,保持风范,但内心也着实焦急。

    大师兄在离开之前说宇文邕有一个恐怖的师傅,就是他也不能直言胜之,担心谢神策很可能已经落入了他的手中,事情就难办了。

    然而就贺若缺传回来的消息看,他在追杀宇文邕,并没有提到老道士的事情,那么就只有两个可能。

    老道士抓走了谢神策,就在宇文邕的队伍中。老道士抓走了谢神策,已经单独逃走,贺若缺还被蒙在鼓里。

    王解花的右眼皮一直在跳,她自然宁愿相信是第一种可能,却不得不做好第二可能的准备,因为如果是带着人质被追杀的话,实在是对不起谢神策将宇文邕引为大敌的“知遇之恩”。

    所以在王解花的心中,其实已经相信,这次谢神策被抓,就是宇文邕极有心机的请君入瓮,愿者上钩。

    换句话说,就是谢神策上当了。偷鸡不成反被狗咬。

    于是王解花安静的焦急着。

    谢神策与老道士在夜间赶路,没有时间去想这些,等到凌晨老道士让他休息半个时辰的时候,他更是直接呼呼大睡。

    不远处的山林有一群鸟惊起,老道士一脚踢醒谢神策,继续赶路。

    追兵上来了。

    谢神策高兴了。因为这一次很可能真的是晋国的追兵。

    李镇藩最终没能在一天之内赶上谢神策,因为那座山和那片树林拦住了去路,马匹的优势无法发挥,反而成了累赘,在舍弃了战马之后,速度降下来很多。

    然而即便如此,三十人也以极快的速度在林中穿梭,并根据老谍子的经验,一路尾随不曾有过差错,因此距离老道士与谢神策越来越近。

    李镇藩不在意他的身后是不是有人尾随。因为他不怕。哪个受伤的人在三十支轻弩的齐射哦下还有生存的理由?就算是能生俘谢神策的人都不行。

    是的,李阎王知道谢神策被人捉住了。

    这并不意味着李阎王得到了信息,或者说刚来西北半年的他能够手眼通天掌握黑水郡边关的风吹草动,只是因为他是谢神策的师傅。

    客栈的伙计将两个人的相貌都说了一遍,看着谢神策长大的李阎王自然心有所感,便觉得隐有不妙。再联系一下最近宇文邕将要返回宇文部的消息,以李阎王对这个徒弟的了解,如果他知道宇文邕绝对不是一个简单角色的话,必然会找机会下杀手。

    诚然大师兄很了解谢神策,王鼎谢韫都很了解谢神策,但是作为老师或者是传道者,他们都不如李阎王了解的深。因为李阎王教谢神策练刀,最能见识到谢神策阴狠凶残的一面。

    这一点,老尚书是不忍将谢神策的这点锐气打磨掉,老禅师则是看破不说破,劝过两次之后无果之后一切随缘。

    李阎王知道谢神策这么心细如发的人一定会发现宇文邕的不凡,于是也就直接肯定了谢神策会不顾一切的要杀死他。

    当然,只凭借着这两点,李阎王还是无法确定就是谢神策。能让他庆幸自己没有错过并且坚持不顾疲惫的在树林里疾驰一夜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那半个面具。

    那半个面具上有细微的痕迹。

    救我,谢。

    谢不是谢谢,而是姓氏,那么这人无疑是谢神策了。

    只是,李阎王不解。。。。。。既然被活捉了,那就说明这是一个陷阱啊。

    明知是陷阱,为什么要还要跳进来呢?

    李阎王不知道谢神策在西北军的四面树敌的近况,一方面是倒马关离铁门关够远,另一方面是李阎王自身并不能获得足够偶的信息。能够判断出前面的人可能是谢神策,也只是侥幸而已。

    如果不是谢神策,李阎王应该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触碰那个数息之内连杀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