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乱世权臣 >

第55章

乱世权臣-第55章

小说: 乱世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十六章 大漠孤烟直() 
待谢神威率军赶到后,这名千夫长很干脆的让亲兵杀了段匹鄯的人,让本部战士投了降。

    谢神威看到浑身是血的谢神策,用大戟顶在这名千夫长的胸口,问到:“汝如此不知死活,敢犯吾西北?”

    那名千夫长低头看着自己胸前的大戟,沉默稍许,抬头道:“彼时各为其主,不得已而为之。”

    谢神威大笑,喝道:“汝既降,如何面对我死去的西北军士?”

    那名千夫长大声答道:“吾部既降,不求生,但求死得其所耳!”

    谢神威还待再问,谢神策却受不这种文到酸腐的对话了,挡开谢神威的大戟,走过来道:“你说的死得其所,是个怎么死法?”

    那名千夫长舒了口气,如此高难度的对话实在是考验他的智商,段部鲜卑汉化最深,然而精通诗书的人也还是极为稀少的,他就算是一族之长,也算不上通达。鲜卑汉化,改变最多的乃是生活习惯——衣食住行方面,文化上的汉化虽然是导致改变的最主要原因,但鲜卑人识字率实在是低,你可以从他们的生活中看到他们受汉族的影响深远,但很少能从语言上看出来。

    开玩笑,能精通诗书的人都跑到王庭任高官了,他们这种中等部落的小庙哪里能留的下那种大菩萨?

    所以刚刚与谢神威的对话实在是尽显了他毕生的才华(鲜卑语与汉语有很大的区别,我查了很多资料,基本上已经失传了)。如果再说下去,他不能保证不会出现常识性的用词错误。这是代表部落投降,已经很不光彩了,如果说话再出丑,别人不受降,那可就是真的会丑到死了。

    于是他恭敬的对谢神策说道:“我部落到如此境地,全是段匹鄯那老匹夫所逼迫,早知是谢屠……谢大帅亲至,我怎敢抵抗?如今我部死者五六,已不能再有动作,惟愿用我所知道的一切,换取我部下儿郎回草原的机会。然而我想要面见谢大帅,亲口的到他的承诺才会说。”

    谢神策笑着说道:“你的部下已经缴械了,此时如同等待屠宰的绵羊,再没有半点威胁,你已经没有谈判的资本了。”

    千夫长答道:“我要面见谢大帅,不见到他我绝不会开口。”

    谢神策看着他的眼睛,很真诚的说道:“你一刻钟不说,我就杀你一百人。”

    “我已经投降了,表示了诚意,你们不能杀俘!”

    谢神威将大戟横在马鞍上,道:“鲜卑人从来没有留下成年男性俘虏的习惯,那我西北军难道就有么?”

    女人可以做奴隶和生孩子,男人能干什么?每顿吃那么多是要造反么?

    谢神策想了想,说道:“我姓谢,谢衣的谢,我可以代表他。”

    那名千夫长陷入了震惊之中。

    眼前的这名年轻人实在不能同谢屠夫联系起来。既然他承认了自己姓谢,那么千夫长很容易的猜到了他的身份,应该就是段匹鄯念念不忘的谢屠的侄子。只是谢屠的侄子能杀掉段务肜,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估计出了洗过脸后能比段务肜漂亮,还有什么比得过那死鬼?

    于是他吃惊的问道:“就是你杀了段务肜?”

    “段务肜是谁?哦,我知道了,杀他的不是我,是我大哥。”

    谢神策指了指马上的谢神威。

    原来是他……千夫长吁了一口气:这还算合理。

    谢神策很明显的捕捉到了千夫长眼中的恍然大悟,很是气愤:老子不就是长的太好看了吗?你就如此质疑我的能力?

    谢神策说道:“我们兄弟可以代表谢家的态度。”

    千夫长想了大概一刻钟,说道:“我需要你的保证,不会杀我部下儿郎。”

    谢神策点了点头,“可以。”

    。。。。。。

    。。。。。。

    此地距铜炉关有七十余里,并不是很远,谢神策完全可以将这一部段部鲜卑骑兵解押到铜炉关在做打算,但是谢神策在听过那名千夫长的话后,便决定将所有八百骑兵一个不动的全部放走了,只留下了现在身边的一名鲜卑少年。

    这名少年就是那名千夫长的大儿子,叫贺楼钮钴禄,那名千夫长是贺楼氏部落的族长,叫贺楼氏(zhi,一声)。这个贺楼氏不是鲜卑老八部中的贺楼氏,只是一个分支,原老八部的贺楼氏早已分裂削弱了,除了他们这一部,还剩下几支极为弱小的部族,在草原上艰难度日。

    贺若缺对谢神策如此相信贺楼氏的话深表疑虑。

    “你居然相信了贺楼氏的话?还把他们全部放走了?你就相信这个少年一定就是贺楼氏的长子?你就不怕贺楼氏把你出卖了?”

    谢神策奇怪的看着他,“我这么做有错么?”

    贺若缺不再理会他。

    谢神策说道:“我当然相信贺楼氏的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么我们赶回去报告消息就是十分紧迫且必然的了,如果他说的是假的,多做些准备又有什么坏处?至于这个娃儿是不是他亲儿子,我才不在乎,不是的话一刀宰了呗。你说放走了那八百贺楼氏骑兵很可惜?不不不,我不这么认为,杀了他们才是可惜。如果真像他说的,他对段匹鄯有着深深的仇恨的话,那么放他回去只会是段匹鄯的麻烦,对我西北是有好处的。就算他能制造的麻烦再小,那也是麻烦,蚊子大腿也有肉啊,我向来是不害怕占小便宜的。就算是大伯,也不会反对我的做法。至于他跑掉后反咬一口,嘿嘿,八百骑兵能算翻得起多大浪花?”

    贺若缺听过谢神策的分析,低着头想了很久。

    谢神策看着贺若缺闻言过后沉默不语的样子,心中十分舒爽:这就是胸有成竹,大势在握天下皆浊我独清的感觉吧?

    然而谢神策一想到今晚的战斗损失后,还是十分心疼愧疚,毕竟一千陌刀军如今只剩下不到三百人,而铁卫居然死了九个!想到近一个月来亲密相处的年轻人冰冷残缺的尸体,谢神策低下了头,毕竟是因为自己计划不周,如果当时不急于求战,或许就不会与贺楼氏遭遇,那自然也不会有伤亡。

    一时间整个队伍都没有声音。

    谢神威拍马上前,淡淡的道:“战阵之上,生死各安天命,你能活下来,不是因为你厉害,而是有更多的人已经死在了你的前面,就像你曾经说过的那句,‘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一样,将军还难免阵前亡呢。”

    谢神策嘴角扯起一道笑意,“只是心有不甘而已。”

    谢神威皱着眉头道:“别笑了,比哭还难看。”

    “就怕不能向大伯交差啊,五千人啊,如今才几天,就剩下这么点了。”

    谢神威脸色平静,说道:“打仗哪里可能不死人呢,今天死了人,可能会有无数孤儿寡母,但也会有很多家庭免于刀兵。让你少看些佛书你不听,现在面对死人心有不忍了?如果大伯要你在西北历练,你就得抛开这些。记住,人的命只有一条,保住了命,才能做更多的事。”

    “我知道的,大哥。”谢神策声音疲惫。

    谢神威不再多言,上前与赵其商议具体行军路线去了。按照计划,后续的补给队伍将在天明前到达铜炉关以东二十里处,从而汇合,算算时间,还有两三个时辰,天就亮了。

    在凌晨,前哨报告,已经与补给队伍联系上了,补给队伍已经派人赶往铜炉关探查情况了。

    在中午十分,一千七百余西北骑兵与陌刀军终于与补给汇合,同时收到铜炉关回报,铜炉关与黄沙关均未陷落。

    谢神策心里舒了一口气。在下午,谢神策终于进了铜炉关,而谢神威在第一时间便找来了几名大夫去了将军府为谢神策包扎伤口,谢神威自己则是与铜炉关守将舒成清议事去了。

    在谢神策的榻前,站着三名铁卫队长,谢神策问道:“死去的,都有哪些人?”

    一名年纪稍大的队长,姓孙,说道:“属下这一队战死三人,张生记、刘国华、钱六。”

    姓吴的队长道:“属下一队战死四人,米三、贾四、祖大冲、费猪儿。”

    姓刘的队长比较年轻,说道:“属下一队战死两人,是一对兄弟,樊二、樊三。”

    谢神策默默地听他们说完,低头不语,不久抬头道:“樊三就是脸上有道疤的那个?”

    刘队长一怔,答道:“是的小侯爷。”

    “费猪儿缺个门牙,钱六喜欢抠鼻子,米三断了一根小指,是左右还是右手来着?应该是左手,他喜欢把左手藏在袖子里。贾四,喜欢念叨他的女儿,经常和樊二说要跟他儿子结娃娃亲,张生记不怎么讲话,刘国华喜欢喝酒,祖大冲当年在山东道捡到过一个女婴,是。。。。。。绿儿?”谢神策苦笑道:“我回去怎么和那丫头说?”

    孙队长说道:“我等护卫小侯爷不周,以致小侯爷受伤,愿听责罚。”

    谢神策挥了挥手,道:“你们下去吧,有大伯来信了在通知我。”

    待铁卫出了房间,谢神策走到桌子旁坐下,喝了一口茶。

    这三十名铁卫每一个人他都记得,就像他之前所说的,他能够清楚的说出每一个人的特点、爱做的事和爱说的话。事实上谢神策在前往铜炉关这一路上就知道了都有哪些人因为他而死去,之前是因为实在疲劳而没有过问,刚才也只是想确认,那些人是真的已经离自己而去了。

    他说的那些话,没有什么收买人心之类的用意,他就是想说,想说出来让人听听,他谢神策记得他们。想到自己曾经调侃十六岁的米三会娶不到媳妇,如今米三就真娶不到媳妇了,谢神策心中就堵得慌,谢神策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威侯府小院子里那个身世凄惨的傻姑娘。

    打仗是要死人的。这句话是周星驰说的?哪部电影来着?

    谢神策记不清了。

    谢神策出了将军府,来到了城门上,看到了北方有数道狼烟升起,扶摇直上。

第七十七章 腌菜烩豆腐() 
烽火警讯,说明大晋与段部鲜卑的战争正式开始了。

    只要有敌情,出现了一定规模或者是犯境一定深度的话,边境的烽火台便会燃烧湿狼粪和湿松枝成烽火以传递讯息。

    而实际上这次的烽火预警并不及时,甚至是比实际情况要推迟了三天,只是这种推迟并非失职,可以说是在西北军乃至晋国上层的指示下有意滞后的。

    在晋国北疆,让人最印象深刻的景观并不是成群结队的士兵,也不是壮阔雄浑的城墙,而是矗立在高山上孤单的烽火台,这些烽火台不仅可以传递警讯,甚至可以简单传达一些数据,比如敌军人数,进犯方向等。但如果要再详细的话,就要用雄鹰传书了,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军情,就快马加鞭。之所以是要用雄鹰,是因为信鸽这种飞禽在西北容易出纰漏,离地面低容易被哨骑射杀,也容易被老鹰之类的猛禽捕食。

    谢神策看着一道道黑烟扶摇直上,伴着落日,不禁想到了一句诗,张口便吟诵了出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好诗好诗!小侯爷果然好文采!”

    谢神策回头一看,原来是谢神威与舒成清两人来了。

    谢神策忙道:“舒将军谬赞了。”

    舒成清与步六孤乞延的猛将形象不同,是一副书生面孔,身子干瘦,谢神策想幸好是他骨架够大,否则还真撑不起这副盔甲来。

    舒成清赶紧客气,三人走下城墙,边走边聊。舒成清是地道的西北人,操着一口浓浓的西北腔,说起话来却是一副秀才调调,让谢神策觉得有些别扭,舒成清大概是看出了谢神策的不自然,解释说道:“小侯爷莫怪老舒说话奇怪啊。这是自小养成的,改不了了。”

    谢神策道:“哪里哪里,西北腔也别有一番风趣。”

    舒成清笑着说道:“老舒是老西北人,地地道道的西北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自从三十年前先帝迁关中人口万户到西北后,近二十多年陛下为巩固西北,先后又迁了十万百姓入河套,西北的人口比例发生了极大地改变,变成了由三大部为主,汉化胡人,老西北人和新西北人这三个部分。其中汉化胡人占了一小部分,老西北人正在减少,新西北人正在增多。从关中迁来的以及通婚的后代都叫新西北人,因此新西北人数量最多。小侯爷看到的、听到的操着西北腔的人,其实大部分都是新西北人。像老舒这样的地道老西北,已经不多了。难的的是老舒的妻子岳丈,都是老西北,因此老舒家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老西北。”

    舒成清笑了笑,接着说道:“老舒家从来就是当兵的,太祖是,曾祖是,祖父是,父亲也是,三代都死在了大晋的边关。所以父亲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哇,就想让老舒多识几个字,有点文化,用来冲一冲家中的血孽,好让老人有个善终,最好后辈能考出个科举来,然后住进京都的大房子。所以老舒小的时候就整天抱着《诗经》、《尚书》来背,现在都还记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些都不懂,只明白一句话,那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人都喜欢美人,不光是君子,老丘八也是喜欢的嘛。那时候就明白了这一句。大约是老舒实在太笨,读书也不行,后来父亲大人终究还是死在了边关,就在铜炉关外三十里,三百人的游骑兵中队被围歼,都被蛮子割了脑袋,堆成了一座京观。所以后来就觉得读书应该是没什么用的,就投了军。然而可能还是因为识字,最后反倒被提拔了,当兵官也越来越大,终究还是悟到了读书是有用的。然后也明白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大概是因为砍过人也被人砍过,救过人也被人救过,就渐渐明白了什么叫‘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只是至今还不知道能不能与我家的婆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了。”

    谢神策其实很想说“修我戈矛”与“与子同仇”其实是两句,但不知为何没有说出口,反而觉得此时连读才是最正确的。

    “世子与小侯爷莫要嫌老舒啰嗦,老六(步六孤乞延)他们都不喜欢老舒啰嗦,也亏得是世子与小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