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乱世权臣 >

第92章

乱世权臣-第92章

小说: 乱世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神策笑了笑,然后回头道:“加一倍人手戒严,防止出现任何纰漏。”

    待谢神策上了车,对车中的人说道:“老杨,人都安排好了么?”

    车中的人正是杨总司。

    杨总司回答道:“回提督大人,所有人质都已经带到了军营,由我们的人看管,所有的嫌疑对象,除了已经抓起来的,没抓起来的,也都派了人轮流监视,一有情况就可以随时抓捕。

    谢神策点了点头。

    然后谢神策回了刺史府。此时的刺史府已经真正成了钦差行辕。刺史大人都被抓起来了,府里的丫鬟小厮们也都战战兢兢,生怕惹恼了在府中来回巡视的覆甲军士。

    具体的细节谢神策已经拟定了,若非是拟定了细节,谢神策也断不会下令抓人。这几天,便算作是一个发酵期,好让各方都抽出视线关注一下,顺便在民间也造造声势。

    蔡家在民间的声望总体还是不错的,盘踞太湖的百年世家怎么可能在自己的老窝名声狼藉呢?

    其实在太湖,蔡家当得起首善之名,毕竟是自己的根基所在,太湖一半的蔡姓都是可以划入蔡家族谱的,所以蔡家在民意方面还是极为重视的。

    而在最近二十年,蔡家的声誉却出现了极大地损害,蔡家至少不会像在以前一样收人尊崇了。而这一切都归于蔡家老太爷将太湖带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

    蔡家在降晋失势后,实力明显剧降。蔡庸在这二十年里,为了挽回蔡家的颓势,可谓是拼尽了全力的扩充实力,所以难免就对无锡百姓有所侵犯。其中尤以最近几年为最甚。

    对蔡家而言,这些侵犯可能不值一提,也许就是上百两银子的田地这种芝麻大小的事情,但是对底层百姓来说,这就是毁家灭户的大难了,比如那名正直的秀才张少可,他的遗孀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出卖色相。

    同时蔡家家主蔡庸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方式也为几个儿子效仿,争当净街虎,蔡庸平时也并不在意,于是蔡家的恶名便渐渐传开了。

    所以蔡家的声望一时间便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对于这一点,谢神策还是归结为教育问题。要知道在二十年前,蔡庸在兄弟之中是排行老二的,蔡家老太爷着力培养的继承人是蔡家老大。对于这种兄弟极多的家族来说,要想专心培养一名继承人,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其他继承人变成只知吃喝玩乐的浪荡二世祖。所以从才学上来讲,蔡庸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然而二十年前,蔡家宗家一脉被谢衣全部杀完,蔡庸在无奈同时也是机缘之下接手了残破不堪的蔡家,完成了一个二世祖到家主的逆袭,只是。。。。。。就像现在看到的这样,蔡家虽然重新站起来了,但是蔡家的根基却被蔡庸近乎杀鸡取卵的方式摧毁的差不多了。不然也不至于被当年的马仔顾家逼到那种尴尬的境地。

    所以蔡家即便未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也是到了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的程度。

    所以,在谢神策有意的渲染之下,蔡家的诸般恶行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就传到了苏州、常熟乃至常州。

    于是蔡家的民间声望瞬间跌破历史最低点,并且持续下跌。

    当然,败坏名声这种事情,在谢神策的授意下,缇骑早就在不露痕迹在做了。

    “哎,你听说了么?蔡家啊,就是那个太湖蔡家,原来是假仁假义,听说。。。。。。”

    “嗨,你消息都落后了,最新消息,去年码头离奇死去的两名船老大就是蔡家派杀手杀害的,当时。。。。。。”

    “我呸,就这还最新消息,五年前的那桩沉尸案,就是蔡家做的,当时。。。。。。”

    “别嗷嗷叫了,你们的消息都是上个月的了!我有最新消息,无锡太湖帮最厉害的是谁?长蛇呀!长蛇的背后靠山是谁?对!你猜对了,就是蔡家!。。。。。。”

    “都是一群乱嚼舌头根子的穷逼,你们知道什么,我家婆娘的三叔公家的小儿子,就在衙门当值,据可靠消息,长蛇根本就是蔡家的!长蛇的大头目就是蔡家五虎的老三蔡康!。。。。。。”

    。。。。。。

    轰轰烈烈的大审判就要到来了。这件事在最短的时间里变成了一件皇帝陛下为民做主、清除奸邪、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的好事。

    是以万民期待。

    开审这天,无锡城中万人空巷,刺史衙门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谢神策身穿一身黑色提督服,右手是现任无锡别驾孔杰第,左手是太湖水师总兵吴淼,谢神策居中做好后,孔杰第一拍惊堂木,全场肃静。

    “带人犯!”

    缇骑孔武有力的声音在大殿上回响。

    谢神策是缇骑司提督,又是上奏折弹劾蔡家的人,是以这主审并不是谢神策来做,而是由无锡别驾孔杰第担任,所以此时是他拍的惊堂木。

    此时正是九月份,无锡在太湖边上也不见有多凉快,今天偏生还是烈日当空,谢神策穿着一身吸热的黑色提督服,外表看上去颇具视觉冲击力,在来的路上也受到了无数少女少妇的高声欢迎,但此时一坐下来,便觉得内里已经全部汗湿了,丝质的内衣贴在背上胸前十分的不舒服。但是今天乃是开堂第一天,谢神策不得不来。

    以后几天还是跟花花躲在后堂吃着刨冰偷听比较好。。。。。。

    不久,军士带上了蔡家父子。蔡家父子约是被关押时间太久,脸色很是苍白,本来干净的衣衫在从监牢到刺史衙门的这一路上,被百姓的臭鸡蛋与白菜帮子砸的一片狼藉。谢神策隔着多远便闻到了一股臭味。

    谢神策扭过头在孔杰第的耳边说了几句话,孔杰第笑道:“提督大人果真仁义,也罢,蔡家毕竟是大族,如此也有辱斯文。”

    孔杰第一挥手,说道:“带下去,沐浴干净了再带上来!”

    于是军士将二人带下去,冲洗了一下换了套衣衫又带了上来。

    军士将二人按跪下,孔杰第一拍惊堂木,喝道:“人犯可认罪?”

    蔡康冷笑道:“我蔡家何罪?何人告我?有何证据?人证物证又何在?倒是坐上的提督大人,将我父子二人无罪关押近一月,敢问上官,这可算罪?”

    孔杰第喝道:“大胆人犯,还敢狡辩!提督大人弹劾你的十大罪状,乃是陛下亲旨,要查你蔡家一门,今日便让你心服口服!来啊!带人证!”

    当蔡庸看到人证之后,大吃一惊,顿时有些乱了方寸。

    因为人证就是无锡刺史戴同开。

    其实当蔡庸看到堂上所坐之人没有戴同开的时候,心里就有些打鼓,本来还安慰自己是戴同开身体不适或者是为了避嫌不在,却万万没想到会在此时看到他,而且与自己同样身着囚服!

    随后的进程就变得顺利了起来。

    刺史衙门对蔡家的审讯持续了十三天,几乎是每天审一项罪名,谢神策在第一天过后便不再来了,只在重要的税银以及故国问题的审讯上才会露面。

    行贿。蔡家家主蔡庸于正隆多少年行贿某人多少两白银,其白银用于何处,再多少年行贿某人多少两白银。。。。。。等等,证据确凿,蔡家辩无可辩。

    买、官。蔡家与某年用多少银子为家中子弟谋取什么官职,具体细节如何,上任以后考核功绩如何。。。。。。证据确凿,蔡家无法否认。

    巧取豪夺。蔡家某年月为某块地而害死某人,然后通过谁的手将那块地拿到,手续俱在,被害人的亡妻痛陈遭遇。。。。。。证据确凿,蔡家无法抵赖。

    。。。。。。

    总共十大罪状,连同人证以及物证,全部列在了大堂上:账本、往来书信、签发的文书、百姓的状纸。。。。。。全部齐全。

    而审案的全部过程,都是在刺史衙门的大堂上进行的。刺史府大堂开放了半个月,任由百姓参观全部经过。

    整个江南郡乃至淮扬道都疯了,在刺史衙门前每天都有人为了争夺一个好的观看位置而大打出手,要不是刺史衙门门前不准宿营,还真有人就搭帐篷打地铺了,要不是有黑衣鸳鸯刀的“杀神”们镇着,刺史衙门早就被掀翻了。

    无锡好歹是州城,百姓的素质好歹要高一些,就算是争吵也不会真的出人命,因此在审案期间倒也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而蔡家父子在经过最初几天的挣扎过后,便是再也没能反抗了。

    然而在审案期间,谢神策一直担心的事情却没有发生。

    齐王那边。。。。。。似乎太过安静了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泛舟() 
谢神策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没有发生。

    也因为没有发生,谢神策觉得有理由更担心。

    谁也不知道齐王的蛰伏意味着什么,会不会隐藏着更大程度的反扑。

    半个月后,蔡家的案子便审完了。蔡庸与蔡家三个儿子犯罪最重,一家四口十日后于菜市口问斩,其余人等发配西北。

    出乎意料的结果。

    原本准备的更深层次的证据反而根本没有用上。张家在过程之中只是简单的露了个脸,锦上添花而已,根本说不上是预料之中的雪中送炭。

    这让谢神策有种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的感觉。

    不过。。。。。。也正是这样才有挑战性啊。

    万一随随便便就达到了目的,岂不是太过无趣了些?

    蔡家的案子结了,皇帝给的任务也算完成了一些。至少江南郡的官场已经清理出了一大批人来,这些空出来的位置,就是皇帝想要的。

    可惜还是没钓出大鱼。

    谢神策还得等圣旨。

    于是在九月将尽的一天,百无聊赖的王解花拉着谢神策游湖泛舟了。当然随行缇骑也不在少数。

    谢神策与王解花做着乌篷船,乌山与谢堤摇桨,晃晃悠悠的从浅水区往深水区驶去。

    钓鱼。

    这是谢神策最喜欢的水上“运动”。

    王解花也就陪着他。其实王解花到底还是个姑娘性子,虽然文静大方,但好歹还有着纯真童趣,因此若非是谢神策,她是决然不会这么耐心的。

    虽然也是逼着谢神策作了首悲秋的诗,谢神策也就随便抄袭了首应付。他现在知道自己原本以为不错的才情到了古代,实在算不得什么。后世能做个平仄对仗,大体文通字顺的就能算是个好诗了,但是在这个时候,即便是武夫当国、文气不盛,谢神策的三板斧也是看不过去的。

    自从在去年被林家小姐质问过后,谢神策便打定主意,以后不到万不得已不作诗,就算要作诗了,也必须是抄袭。

    反正你们不知道李杜,更不知苏辛。

    所以在谢神策被逼着吟了一首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后,虽然被王解花断为不合情景,埋怨道怎么把悲秋作成了大气,但也算是应付过去了。

    谢神策钓起了几条鱼后,王解花便睡意朦胧了。俗话说春困秋乏夏盹冬眠,此时正是下午,王解花本是想与谢神策游湖,不想谢神策着实酷爱钓鱼,只是陪着她说话,所以很快的,王解花便要睡着了。

    谢神策见她摇摇欲坠,便吩咐乌山回去了。

    经过一片芦苇荡的时候,起了一阵风,于是一片芦花飞扬,远处几只水鸟低掠而过,有衔着鱼儿的鸬鹚游过。

    谢神策叫醒了王解花,王解花一时间心情大好。

    于是谢神策唱起了歌。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芦花香两岸。。。。。。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嘻嘻,二哥哥唱的什么调?不伦不类,却有一番风味?”

    谢神策笑道:“胡诌的,这回应景了吧?”

    王解花嘻嘻笑道:“应景是应景了,只是总感觉还有余味一般。”

    “那给你唱个北方的,说的是北燕北方的一条河,叫乌苏里江,是黑水河的一条支流。”

    “好啊,我听着。”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船儿满江鱼满仓。。。。。。”

    “这首倒是要比上一首有地域上的调调,可惜这种调调我都是从未听过的,而且,北燕黑水河。。。。。。不是相当贫瘠吗?怎么到了二哥哥的歌词里却变得这么美好了呢?”

    谢神策一时间答不上来了。

    兴奋过了头不是?

    得自圆其说啊。

    于是谢神策就准备为王解花解释一番。

    就在王解花准备听谢神策的解释的时候,变故突生。

    谢神策往前一探,便将王解花按倒在了船舱中,顺便滚进了船篷里。两人刚才坐着的地方,已经“嘟嘟嘟”的插上了好几支弩箭。

    “敌袭!”

    乌山在谢神策扑到王解花的一瞬间便喊了出来。

    谢堤在谢神策与王解花滚进舱的时候便从船板里扯出一面盾牌,也滚进了船舱中,护卫在谢神策面前,将盾牌树在弩箭射过来的地方。

    在乌山喊出声音后,一道黑色的烟火便带着凄厉的声音升上了天空。

    在这道信号升上天空的同时,又有十余支弩箭射了过来,钉在船篷和舱壁上通通作响。有几支还射穿了竹篾做的舱壁。

    随即芦苇荡冒出道道黑烟,黑烟瞬很快成火苗,干燥的芦苇瞬间噼里啪啦燃烧起来。

    几条渔船赶忙凑了过来,掩护着谢神策的蓬船往深水区撤退。

    秋天的芦苇已经成熟了,近岸的大片苇田已经收割完毕了,这便的芦苇荡离岸边比较远,所以一时间还没有收割到这边来,刺客便是在此处,发动了袭击。

    只要脱离这片苇田,便会有缇骑司的船只到来,中型战船也就能很快的赶到,并且发挥作用,到时候就能将这帮杀手一网打尽。

    谢神策将王解花护在身下,暗道难道是二里人的刺客?

    这个时机选择的真是巧妙,恐怕也是临时起意,堪称神来之笔。

    谢神策一边想着一边透过弩箭射出的小孔偷看身后的状况,然而视线本就狭窄,又被几条小船挡住了,所以看不到什么状况。

    然后谢神策感觉到船底一震。

    谢神策心中大骇。他可是熟读《水浒》的人,知道高俅是怎么被抓住的!

    有人在凿船底。

    乌山双手持刀,一边拨开弩箭一边喊到:“快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