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唐西域少年行 >

第110章

大唐西域少年行-第110章

小说: 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小事耳,某已记下。贵国可先出兵攻伐库占城,从侧面呼应大军。石国服罪后,我和王都护必为贵国主持公道。”高仙芝对窦忠节的态度要温和不少。

    “谢高节帅,谢王都护。”窦忠节得到了高仙芝的出兵许可后,千恩万谢、喜不自胜。

    “闲闲杂杂说了半天,诸君都忙着表忠心了,征伐方略却没有说出个子丑寅卯来。”高仙芝见众人都已说过,便笑着说道。

    中军大帐里,忽然变得况外安静。岑参笔下一停,抬头望着看似随意谈笑却威风凛凛的高仙芝,又飞快瞥了眼神色严肃的众人,明白。军议最关键的戏肉终于来了。

    “回纥的一万精兵但听高节帅和王都护吩咐,不敢妄言军略。”叶斛王子的话打破了大帐中片刻的沉寂。

    “高节帅让葛逻禄人打谁,我们就上去揍谁,绝不含糊!”谋剌黑山也赶忙说道。

    “黠戛斯人一切皆遵王都护和高节帅的军令,绝不违逆!”李昆郑重说道。

    “沙陀人谨听两位大帅号令。”朱邪骨咄支恭敬地笑道。

    “宁远国的勇士枕戈待旦,随时可以出兵石国库占城。请高节帅下令!”窦忠节最后表态,话里还不忘再提一下库占城。

    “啧啧,诸君怎么又开始表忠心。”高仙芝笑道,似乎很不满各属国如此作为。

    岑参也诧异如此下去军议如何能真的确定方略时,却见对面的封常清扭头向后招了招手,对一个在中军大帐中伺候的安西牙兵低低交代着什么。

    高仙芝此次并没有让别人插话的意思,自顾自接着方才的话继续说道:“不过,既然诸君如此忠诚和谦虚,那就由某先说吧。方才诸位到来之前,某和王都护就简单议了议当前的军情,也大致有了初步的设想。”

    岑参见帐中众人毫不惊讶,想了片刻,才恍然明白:各属国或部族之人都心知肚明,明白高仙芝和王正见肯定已经提前定好了方略,所以才人人都抢着表忠心而丝毫不言如何出兵作战。唯有葛逻禄部的谋剌黑山心太急,抢先提了战后封赏之事,想为本部谋取更大利益,却被高仙芝杀鸡给猴看,训斥了一顿。

    想到此处,岑参想起封常清所说的“人心难测”,忽而又转念想到:那葛逻禄部看起来对高节帅十分敬畏,会不会是谋剌黑山有意跳出来,故意让高节帅训斥呢?好让高节帅借机震慑诸军呢?

    放在之前,岑参敏感而笔直的内心,绝对不会想到这么多弯弯绕的手段和计谋。但和封常清相处久了,他逐渐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在封常清的熏陶下,开始从每个人的利益出发,推测所见所闻。

    岑参正思忖间,中军大帐的帘幕被人掀开,四名安西牙兵,抬着一张巨大的桌子,走了进来。

    一开始岑参有点不解,不明白牙兵们为何要抬着桌子进来。待牙兵从岑参眼前走过时,他才看清楚,牙兵们所抬的是个巨大的沙盘。

    “行军布阵,岂能不知地理。诸君,一起来看看,安西军做的沙盘,能否入眼?”沙盘放定之后,高仙芝站了起来,走到沙盘边,招呼众人道。

    王正见、阿史那旸和各属国之人都站了起来,凑到沙盘之前。

    岑参十分好奇,他在长安时听闻过沙盘,却从未亲眼见过。第一次见到如此硕大的沙盘,他忍不住想过去看看,又担心耽误记录。

    “岑掌书,你去看看节帅如何用兵吧。”对面的封常清一眼就看穿了岑参的心理,笑着挥手道:“某来替你记录。”

第五十八章:济济一堂中军帐 五() 
岑参凑过去之时,高仙芝正拿着一根精雕细琢的竹杖,指着一处由米粒组成的方型道:“此乃碎叶城!”

    岑参定睛细看,才明白沙盘上的城池是由粘黏在一起的米粒所示、山脉是大豆堆积而成、河流用的是缕缕丝线。

    “此乃拓枝城!”高仙芝手臂微动,竹杖在沙盘上指点道:“由碎叶到拓枝城,最适合大军行进的通道就是东西四百余里的素叶水谷地。河谷宽阔平坦,沿途川流不息,利于行军和扎营。而沿途则有两座石国的城池,阿史不来城和俱兰城。”

    说到这里,高仙芝用竹杖指着谋剌黑山笑道:“谋剌叶护,这可是你朝思梦想的城池,不若由贵部前去攻打?”

    谋剌黑山讪笑道:“高节帅,草原骑射,我们葛逻禄人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可这攻城吗,骑惯骏马的儿郎们确实不擅于爬墙啊!”

    “算你有自知之明!”高仙芝用竹杖指着阿史不来城道:“俱兰城和阿史不来城卡在突进石国的必由之路,必须拔掉。根据各方情报看,石国在此两城驻守的兵力并不多,应不超过五千人,就由安西军来攻克吧!葛逻禄部负责牵制和骚扰。若有石国援军东来,也由贵部前往阻击。”

    岑参抬头望了眼王正见,见他并无异议,便明白此乃正副两位统帅商议后的结果。

    “石国有南北二重镇。南边自然就是国都拓枝城,北边则是怛罗斯。怛罗斯位于素叶水和药杀水之间,西北均为大碛,控制怛罗斯,大半石国就在掌中了。方才王都护主动请缨,愿在安西军打通素叶水河谷通道后,率北庭兵马北上突击怛罗斯城。”高仙芝望着王正见说道。

    “谨遵高节帅军令!”王正见拱手施礼道。

    “王都护,你为西征副帅,如此说就太客气,某担不起啊。”高仙芝赶忙抓住王正见的双手,制止他行礼。

    “高节帅,军中自有尊卑,岂可不重军令?”王正见双臂稍稍用力,坚持完成了拱手礼。

    王正见坚持施礼的举动,让岑参感觉特别敬佩。作为北庭都护,如此谦卑有礼,安西军和北庭军一定可以配合得亲密无间。

    岑参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王正见身上时,他不曾发现,高仙芝分配北庭军攻打怛罗斯时,北庭副都护阿史那旸温润的脸庞上曾闪过一丝转瞬即逝的恼意。

    “高节帅,我军可否跟随王都护一起前往怛罗斯?”黠戛斯阿热李昆施礼问道。

    “阿热不提,某也正要说呢!”高仙芝面带微笑道:“打通素叶水河谷后,王都护率领北庭军、黠戛斯部和沙陀部,北上怛罗斯城;某则带领安西军、回纥军、葛逻禄部南下拓枝城。”

    “高节帅,敝国该如何配合大军的行动呢?”见诸军都已有了明确的任务,窦忠节焦急地问道。

    “军议过后,奉化王可经叶支城南下归国,提前攻占库占城,打通从南部攻击拓枝城的通道。待我军兵临拓枝城下时,自会请奉化王前来助阵。”

    “诺!小王明日就归国整兵备战。节帅抵达拓枝城之前,我军必已攻克库占城。”窦忠节对于夺回库占城非常积极。

    “诸君,行军方略草定,必有疏漏,还请直言。”高仙芝把玩着竹杖,笑着问道。

    “敢问高节帅,大食叛军既已有介入的迹象,我军该如何应对?”叶斛王子恭敬地问道。

    “王子真乃漠北雄鹰,提前把某下面要说的话给讲出来了!”高仙芝呵呵轻笑。

    岑参听了叶斛的发问,也才意识到。高仙芝在训斥谋剌黑山时,大谈大食叛军的威胁。而此刻商定军略,大食人却被置之一边。

    “诸君可知,西征石国以震慑大食之策,其实是王都护最先提出来,并由阿史那副都护当面奏报给圣人的。”高仙芝高声问道。

    帐中诸人,不管之前是否清楚,此刻都齐刷刷地摇头表示不知。

    “王都护,如何应对大食叛军的介入,还请你来告知诸位吧。”高仙芝将手中的竹杖递了过去。

    岑参本以为王正见还要谦逊推辞,不料他这次毫不犹豫接过了竹杖,沉思片刻后才悠悠说道:“去年九月,某奉圣人旨意攻伐突骑施,李昆阿热、谋剌叶护和朱邪叶护也都领兵出征。决战前夕,犬子在碎叶城南的林中狩猎,却凑巧遇见大食使者和追杀他们的大食叛军。王别将救下来大食使者,并在决战当晚击退了闯进我军欲图劫回使者的大食叛军。那使者的真实身份是大食小公主,她万里东行的目的就是祈求圣人发兵,帮助大食国平定叛乱。某派人护送小公主前往长安觐见圣人的同时,也加派人手收集大食叛乱的消息。”

    “原来某等西征石国的肇因,竟是霨郎君的一番巧遇啊。”叶斛王子趁王正见叙述的间隙,笑着插话道。

    “犬子顽劣,实在令人头疼。”王正见无奈摇了摇头,继续说道:“汇集所收集的情报后,某十分惊愕,一是惊讶于大食叛乱之烈,几有鼎革之势;二是惊讶于大食对河中地的觊觎之心,尤其是大食叛军,竟然和石国勾结甚深,对康国、安国、曹国等昭武九姓也多有控制。”

    “大食立国以来,屡屡侵吞河中,多次威胁敝国上贡、缴税、改宗,贪婪无比、尤为可恨!敝国也曾多次试图联合九姓,共同抵抗大食,惜乎人心不齐,不仅不出兵反抗,还和大食人勾勾搭搭;小王也曾奏请天可汗发兵,但天可汗日理万机,一直顾不上答复敝国。”提起大食,气鼓鼓的窦忠节有满肚子的苦水要倒。

    “圣人之所以不答复贵国,是因为吐蕃占了小勃律,正欲出兵北上河中;突骑施人蠢蠢欲动,欲图独霸河中。此乃心腹之患,不能不除。高节帅前年远征小勃律,遏制了吐蕃;去年移拔可汗又自取灭亡。圣人才腾出手,准备回击大食。”王正见先解释了一番,才继续说道:“惊愕之余,某在班师回庭州的路上,和杜判官等人反复思索、不断推演,才想出了征伐石国的初步方略。元日大朝会时,阿史那副都护亲自赶赴长安,向圣人和政事堂详细奏报了此事。经政事堂完善、圣人首肯之后,才有如今吾等齐聚中军大帐共商军议之盛事。”

    听了王正见简明扼要的描述,岑参才明白了西征石国的来龙去脉,也对王正见的卓越才识有了更深的印象。

    “某唠叨半天,其实是想告知诸君,适才高节帅所定的分兵两路,同时攻伐拓枝城和怛罗斯之策,本就是为应对大食叛军介入而量身打造的。因为从圣人到安西、北庭诸将皆知,十万大军西征,意不在石国,而在大食也!”

    不待众人接话,王正见就拿起竹杖指着沙盘道:“据各方打探而知,大食国内战正酣,叛军主力皆在大食名城巴格达一带。留守在木鹿城的大食军大致在一万人上下,全是最精锐的呼罗珊骑兵。当前,木鹿城的呼罗珊骑兵已在大将齐雅德的率领下,进入昭武九姓之地,但隐匿在何处,不得而知。某推测,无外乎三个地方,北则怛罗斯、中则拓枝城、南则飒秣建。”

    “敢问王都护,为何如此确定大食军可能隐藏在此三处城池?”目光随着竹杖在沙盘上游移的朱邪骨咄支问道。

    “朱邪叶护问得好!”王正见中气十足地回道:“某之所以如此推测,一是因为昭武九姓中,石国、康国和大食叛军牵连最深;二是因为曾听多位行商提起,怛罗斯城中的大食商队多得出奇,某怀疑那是大食叛军所扮,怛罗斯周围或许有大食叛军的秘密驻地;三是因为二月初,大食叛军曾派了百余人的斥候潜入庭州城,已刺探到我军即将征伐石国。留守木鹿的大食叛军有一万余人,加上可能征发的吐火罗、粟特和突骑施残部等仆从军,某估计,这支大食军可能有三、四万余人。如此规模的军队,要想隐匿行踪,离不开昭武九姓人的支持,因而拓枝城和飒秣建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大食叛军知道我军的目标是石国,他们既然已经摆出介入此战的态势,就肯定会来石国助阵,或潜伏于拓枝城、或隐匿于怛罗斯。”

    “故而,我军就针锋相对,兵分两路,同时打击拓枝城和怛罗斯。这样,无论这支大食叛军隐匿在何处,都可以将它逼出来!”李昆已经领会到了王正见和高仙芝分兵征伐的设想。

    “李昆阿热所言甚是!”王正见点头说道:“齐雅德所率的这支军队人数约在三、四万之间,我军进攻怛罗斯方向的北庭军、黠戛斯军和沙陀军也各有一万人,完全不惧;进攻拓枝城方向的安西军一万五千人、葛逻禄部两万人、回纥军一万人,再加上宁远国的两万士卒,共有六万五千人,更是能以雷霆之势,击溃齐雅德。”

第五十八章:济济一堂中军帐 六() 
“王都护,石国那边还有三到四万人的军队。”窦忠节小声提醒道。

    “多谢奉化王提醒!”王正见笑道:“石国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放弃国都的。因此,这四万石**,大部应该盘踞在拓枝城。故而高节帅南下攻击拓枝城的所率士卒,要多于北上怛罗斯的军队。”

    “老窦,石国的军队,如果真有四万,估计也是两万辅兵、一万步兵、一万轻骑,和你的两万士卒半斤八两,还不够我们葛逻禄的两万精骑塞牙缝呢!”谋剌黑山嘲笑窦忠节的无用和胆小。

    “料敌从宽,总是没有错的。”王正见替窦忠节拦住了谋剌黑山的嘲讽,继续挥杖在沙盘上指点道:“击溃石国,并非难事;击退齐雅德部,一切顺利的话,问题也不大。但至此征讨石国的最大考验,却并非这两只军队。”

    “王都护,已经回返木鹿的呼罗珊骑兵有多少人马?”朱邪骨咄支的双目之中精光四射。

    “呼罗珊总督艾布?穆斯里姆已将麾下三万精骑,全部从巴格达撤回到木鹿。”

    “三万骑兵,不难对付吧,我军可是有十万精兵啊!”谋剌黑山满不在乎地说道。

    “谋剌叶护,艾布?穆斯里姆在呼罗珊和吐火罗等地的的号召力,绝非齐雅德可比。某推测,如果他下狠心威逼利诱,有可能再征调七到八万人的仆从军,甚至更多。”进入中军大帐以来一直不曾说话的阿史那旸在谋剌黑山身后幽幽说道。

    “十万大食叛军?”岑参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诸君勿忧!”王正见发现众人面色一变后,淡定地说道:“艾布?穆斯里姆虽来势汹汹,但他却有两处致命缺陷。一是急匆匆千里回师,不若我军准备充分。二是为了救石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