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唐西域少年行 >

第169章

大唐西域少年行-第169章

小说: 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艾布?穆斯里姆开始向西逃窜后,哈基姆等人立即用大食语高呼:“艾布?穆斯里姆逃跑了!艾布?穆斯里姆逃跑了!”

    喊了数声后,哈基姆如离弦之箭,从东北侧抄近路向艾布?穆斯里姆一行追去。

    哈基姆刚发动,忽都鲁的附离亲卫如横行原野的狼群一般,杀向艾布?穆斯里姆。只是,忽都鲁的目光,始终盯着紧紧守卫在总督身边的穆台阿。

    仍在抵抗的呼罗珊骑兵听后,军心动摇,顿时丧失了最后一丝勇气,调头就跑。

    粟特轻骑早已开始小规模逃散,见主心骨呼罗珊骑兵行将溃散,他们不是急于逃跑,就是丢盔弃甲匆匆投降。

    “追击残敌!投降不杀!”大局已定,王正见高声令道。

    北庭轻骑在王勇的率领下,带着黠戛斯部沙陀部沿着小河向西追去。

    谋剌思翰派人拿着玉佩请示了王正见后,也率军跟在黠戛斯骑兵之后,追击溃逃的敌军。

    北庭陌刀手和刀盾兵则在李定邦的带领下,开始打扫战场收拢俘虏。

    “安西健儿,报仇!报仇!”高仙芝骑上战马,如狮怒吼。

    “杀!杀!杀!”血战许久的安西军上下齐声怒吼,他们的眼睛中都燃烧着熊熊怒火。

    席元庆的重骑兵反复涤荡敌阵后,在追逐败军中已无用武之地,就回到营中,拱卫高仙芝和封常清。

    段秀实的轻骑兵带着八千回纥骑兵和一千多拔汗那轻骑,风卷残云般向西追去。一路上但凡有骑在马上不下来的敌人,一律格杀。

    陌刀手和刀盾兵在李嗣业的带领下,开始出营补刀,将尚未死透的敌军彻底解决。

    对于王正见和高仙芝而言,击溃大食叛军,彻底打消大食人对河中的垂涎是西征的根本目的。能否抓到敌帅并不是特别重要。得之,锦上添花;失之,无伤大雅,甚至更佳。

    可对哈基姆而言,艾布?穆斯里姆是呼罗珊骑兵的军魂,斩之可极大削弱叛军的实力,对他是势在必得;对忽都鲁而言,穆台阿欠他一个解释!

    逃亡之时,大食马的卓越性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艾布?穆斯里姆在穆台阿和数百亲卫的扈卫下,越跑越快,很快就将唐军骑兵甩在了身后,眼脱离战场了。

    “杀!”哈基姆一马当先,从北侧跃出,舞动着弯刀,冲向艾布?穆斯里姆一行。

    “你们护卫总督先走,留下一百人随我退敌!”机警的穆台阿催马向右前方一跃,挥刀猛劈,直奔哈基姆的面门。

    哈基姆急忙举刀格挡,两柄同样锋利的长刀撞在一起,将两人的虎口都震得生疼。

    转眼间,穆台阿和哈基姆就斗了数个回合。两人周围,总督亲卫和倭马亚家族的宫廷卫士也战成一团。

    穆台阿天生勇力,一路走来,都是从刀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哈基姆虽然也算勇武,却是依靠自己的家庭出身和机灵的头脑获得了百夫长的职位,武技本就不如赛伊夫丁,更无法和穆台阿相比。

    面对如疯牛般拼死相博的穆台阿,哈基姆顶了三十余回合后,就感到右臂发麻气力不支。

    哈基姆所率领的宫廷卫士,平时里的训练还算刻苦,却基本没有经历过血战恶战,和经常陪艾布?穆斯里姆上战场的亲卫不可同日而语。

    宫廷卫士人数虽然占优,却抵不过困兽犹斗的亲卫们。一会儿功夫,他们就被对方压制的节节败退。

    “倭马亚家族的走狗,你们永远也不可能战胜我们!”穆台阿瞅准空隙,一刀直奔哈基姆的咽喉。

    “当啷”一声,一把长矛直刺而来,撞开了穆台阿必中的一刀。

    “谁敢拦我!死!”杀得性起的穆台阿手腕一拧,长刀顺着矛杆就要向前推。可他一抬眼,不禁浑身一哆嗦,志在必得的刀锋也停了下来。

    “穆台阿,你为什么要出卖我们突骑施人!”忽都鲁怒火冲天。在他身后,一千附离亲卫弯弓搭箭蓄势待发。

    “忽都鲁特勤,你怎么在这里?”穆台阿结结巴巴问道。

    “早知如此,你当初又何必屡次三番救我!”穆台阿的慌张让忽都鲁心痛欲碎。他想起和穆台阿一同经历过的风风雨雨,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我……我……”口拙的穆台阿心神大乱,不知该如何面对忽都鲁如刀的质问。

    “死!”哈基姆见穆台阿恍恍惚惚,立即趁机挥刀杀去。

第七十六章:鸣镝倒戈余波淼(七)() 
“滚一边去!”忽都鲁长矛横扫,直接将哈基姆的长刀磕飞。

    “你!”哈基姆勃然大怒,正要发作。可迎接他的,却是锋利的矛尖和千支箭镞。

    “这是我和穆台阿的私事,你们让开!”忽都鲁威严地冷喝道。在一瞬间,穆台阿仿佛看到了传说中的“顶牛者”苏禄可汗。

    哈基姆望了眼阵型整齐的附离军,讪讪带兵退后。总督亲卫则急忙聚拢在穆台阿身后,准备与突骑施人搏杀。

    “忽都鲁特勤,请你原谅。无论如何,我首先是一名忠诚的呼罗珊人,然后才是你的朋友。许多事,我也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穆台阿说完,不待忽都鲁回应,就挥刀砍去。

    忽都鲁一惊,长矛急忙向上一挡,磕开长刀,然后旋即向前刺去。这套先防后攻的动作,忽都鲁从小就在移拔可汗的教导下,练得烂熟。

    忽都鲁本以为以穆台阿的武勇,自己的突刺肯定会被其拦下。可长矛一路刺去,毫无阻碍,直接刺破了穆台阿的胸甲。

    “啊!”忽都鲁大惊,连忙抽出长矛。矛尖之上,血色妖艳。

    “忽都鲁特勤,这算是我的赎罪吧。以后,你就不必当我是朋友了。”穆台阿费力地说道,鲜血汩汩向外流。

    忽都鲁对天长叹一声,放回长矛,抽出弯刀。

    总督亲卫急忙挥刀向前,却被大口喘气的穆台阿给制止了。

    忽都鲁一刀闪过,从自己铠甲下的衣袍上斩去一角。他冷冷地将丝袍扔给穆台阿,用汉语低低说道:“割袍断义恩断义绝!”

    穆台阿费力地抓住丝袍,茫然不解。忽都鲁深深吸了口气,用大食语冰冷地说道:“把伤口包扎好你就离开吧。自此之后,但愿我们永不相见!”

    哈基姆正犹豫着是否应等忽都鲁走后,斩杀穆台阿等人,却听忽都鲁说道:“你们与大食叛军的瓜葛,我绝不插手。你若去追艾布穆斯里姆,突骑施人绝不阻拦。但穆台阿是我的,你们谁也不许动他!”

    哈基姆瞥了眼穆台阿,又向西望了望,就挥鞭催马,急忙向西奔去。

    穆台阿草草包扎一下胸前的伤口,对忽都鲁点头致意后,匆忙带着亲卫们追赶艾布穆斯里姆去了。他虽然为失去忽都鲁这么一个朋友而伤感,却更在意总督的安危。

    穆台阿离去后,忽都鲁默默注视着满天星斗,忽然感到一阵入骨的疲惫和孤独。

    星耀沙场风散血腥。

    王霨骑在赤炎骅上,跟随父亲,跃过小河,前往安西军大营拜见高仙芝。

    放眼望去,原野上到处都是战马和士卒的尸体。或鲜红或暗紫的血液,缓缓汇集在一起,流入到小河之中。清澈的河水随之变得胭红。

    苏十三娘和同罗蒲丽早已见惯了生死,可十几万人搏杀的宏大战场,还是将她们深深震撼了。

    “师父,你可曾见过如此壮阔而血腥的场面?长安城坊间楼上街头巷尾的厮杀与之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苏十三娘暗暗叹道,深感随军西征不虚此行。

    “当个马匪实在没前途,要报仇雪恨,必须依靠军队!”同罗蒲丽盯着远处的鹘鹰旗,摸出腰间的金鹘令,随手将它扔进了血红的小河里。

    “赛伊夫丁,逆贼经此大败,应当覆亡在即了吧?”艾妮塞低着头,不敢看地上的尸体。

    “公主殿下,此战过后,叛军元气大伤,肯定无力进攻大马士革。但阿拔斯手下还有不少兵马,恐怕一时还不会放弃

    (本章未完,请翻页)抵抗。”赛伊夫丁不如艾妮塞那般乐观。

    “没事,有大唐在,叛军肯定会灭亡!”小公主挥动粉拳,自信满满。

    赛伊夫丁望了眼残破不堪的安西军大营,暗自苦笑。

    “霨弟,实在是太华丽了!千军万马的冲杀,确实比马球比赛壮观多了!”阿史那霄云兴奋地感慨道,对扑鼻的血腥毫不在意。

    “霄云姐姐,马球比赛只是对战争的模拟,如何能够和真正的战场相比呢?”王霨笑道。

    “姐姐,可惜你只能远观了。”阿史那雯霞讽刺道。

    “那又如何!我看王都护和杜判官始终都不需要上阵杀敌。他们能做到的,我为何不能?”阿史那霄云针锋相对地回道。

    阿史那雯霞还要反驳,不经意看见阿伊腾格娜明亮的双眸,心中一动,低头不语。

    王霨见阿史那雯霞不再争吵,遂放下心来。他望着西方遥遥传来的追逐声和厮杀声,感到心头一松。

    穿越大半年来,王霨始终以扭转怛罗斯之战为首要目标。中间几经周折,穿越者的力量终于战胜了沉重的历史惯性,大唐的轨迹因此而深深改变。

    可是,放松的感觉只停留了一刹那,王霨就想到了更为沉重和黑暗的挑战。他明白,自己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想到这里,王霨看了一眼身边的众人:“谁会陪着我一起走到最后呢?真希望所有人都能永远在一起。”

    可是,他知道,风来风往云聚云散,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很快,阿伊腾格娜就可能会离开了……

    王霨遐想之时,一行人已来到安西军大营北门附近。

    “王都护,别来无恙!”高仙芝从辕门走出,抢先拱手施礼道。

    “高节帅,别来无恙!”王正见连忙翻身下马,笑着回礼道。

    两人的身姿和神态,和五月初九碎叶城南军议之时,别无二致。

    可两人身上满满的血斑和征尘,却让一句再平常不过的“别来无恙”,听起来恍若隔世……

    十余日后,长安城中。李林甫坐在书房软榻之上,对照着摊在案几上的巨大地图,细心翻看高仙芝和王正见联名合署的奏章。

    “大食叛军的主帅上蹿下跳地折腾,倒是有点计谋。”看完之后,李林甫将奏章重重撂在地图上,幽幽叹道:“可惜了,本以为能再抬举一番高仙芝,压制王正见笼络西北各节度使,不料竟然让北庭军抢了首功。还好,阿史那旸的功劳不小,倒是可以做些文章。有高力士在,这等军情隐瞒不得,还是先进宫,让圣人欢喜吧。”

    李林甫的车驾尚未抵达宫禁,东宫之中,太子李亨已经得知了西征石国的详细经过。

    “老贼,你也有失算的时候!”密室之内,李亨哈哈大笑:“你费尽心机为高仙芝争夺主帅之位,授意他拼命抢占首功。可是,最后却是安西军被围困,北庭军救之于水火之中,实在太妙了!”

    “恭喜殿下!此役过后,各地节帅应当不会再急于投靠李相。殿下无忧矣!”李静忠谄媚地祝贺道。

    “高枕无忧还差得远,不过至少是出了口恶气。”李亨格外兴奋。“王正见之前不显山不露水,无论是主帅之位还是行军路线都处处退让。现在看来,以退为进的他却能在关键时刻抓住战机,一举斩获首功。如此用兵,竟不亚于其族兄王忠嗣!”

    “殿下,可那王正见在战后并无任何密信传来。我的消息,还是通过王元宝如意居的飞鸽,从碎叶城

    (本章未完,请翻页)一程程传来的。”面容丑陋的李静忠小声提醒道。

    “哼!不识抬举的东西!”李亨的黑脸黯淡下来:“此刻某在边镇唯有他可依靠,只能任由他耍性子。可终有一日,某会让他后悔的!他心中的隐秘,某一清二楚!”

    梨园内,正在吹奏横笛的李隆基接过高力士递上的奏章后,放下玉笛,一目十行地浏览起来。

    “好!”李隆基举起奏章,龙颜大悦:“西征大胜,石国正王授首,大食叛军惨败西逃。大唐煌煌之威,远照极西!”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娇媚的贵妃肃拜行礼,祝贺掌控天下的帝王。贵妃身后的杨氏姐妹和杨銛杨锜杨钊等人纷纷跪倒在地,恭贺天子。

    “同喜同喜!”喜不自胜的李隆基握着杨玉环的柔荑,呵呵大笑:“众位爱卿平身。”

    “陛下,如此大功,如何封赏安西北庭将士,还得早请李相陈相商议。”高力士低声提醒道。

    “不急!不急!”李隆基笑着否定了高力士的提议:“哥舒翰那边也快有消息了,等陇右军的捷报来了后,开大朝会一起商议。”

    “老奴糊涂了!”高力士连忙自责道:“喜上加喜,才能映衬陛下的龙威。”

    站在杨氏姐妹身后的杨钊,见圣人如此喜悦,低头暗叹道:“我费了诸多手段,好容易将州县财货集于左藏。圣人观之,不过夸赞几句。高仙芝和王正见,不过战胜了个不知名的西狄小国,却引来圣人如此赞许,实在可气。看来日后我也得在边将身上用用心思了,只是各地的节度使们,我该拉拢谁呢?……”

    杨钊正在遐思,忽觉掌心被人挠了挠,酥痒难耐。他不用抬头,便知是虢国夫人杨玉瑶。

    “一会儿有得忙了!”欲念被挑起的杨钊心中美滋滋的,再也顾不上盘点什么边镇武将了……

    玉笛悠悠琵琶铮铮。梨园歌舞未休,石堡山风尚寒。

    狭窄的山道上,唐军将士正顶着咆哮不休的山风和无穷无尽的滚木礌石,艰难地攀爬。

    木石携带着巨力,萧萧而落,不时有士卒被滚木击中,倒在了前进路上;还有的士卒被礌石砸翻,从山路上摔落,掉到一旁深涧之中,尸骨无存。

    狭窄的山路上,暗红色的鲜血如小溪一般流淌而下,尚未流到山脚,就凝固成一道道褐色痕迹,然后被人踩踏得无影无踪。

    “节帅,吐蕃守军的守城器械充足,我军伤亡太大!才攻了半日,连石堡的墙壁都未看见,就已死伤三四千人。是不是让高秀岩和张守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