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唐西域少年行 >

第180章

大唐西域少年行-第180章

小说: 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属活字印刷术,王霨已经令素叶居秘密开始研制了。但因王霨的记忆不够精准,素叶居的工匠只是知道大致研究方向,许多细节却还是需要一点点试验和摸索。所以,《经行记》一书,王霨也只能依靠雇人逐字抄录,而不能大规模印刷。

    经历过波澜起伏的怛罗斯大战后,王霨深知盛极必衰大厦将倾,诗文之道难以应付随时可能到来的腥风血雨,故而根本无心钻研。但为了应付科举扬名天下,也不得不稍加用心。

    腊月二十一,长途跋涉抵达长安后,王霨只休息了一天,就在王勇的陪同下,逐一拜会朝堂重臣投送自家诗文。

    为了吸引长安权贵关注碛西,王霨在拜会朝堂重臣时,除了送上《枕戈集》,还附上了杜环的《经行记》。

    苏十三娘本想立即带着王勇和女儿去父公孙大娘,但初到长安,王勇忙碌不堪;又适逢范秋娘报信,说师父琐事缠身。苏十三娘就决定晚两日再回师门。

    王霨最先拜访的是右相李林甫。由于红包里全是白花花沉甸甸的庭州银币,李府守门阍者倒是欢天喜地将名刺和诗文接了进去。

    不出王霨所料,阍者回来后,只淡淡说了句:“阿郎留下了诗文,但因忙于政务,无暇会客,请霨郎君改日再来。”就将王霨打发走了。

    左相陈。希烈倒是对王霨的诗文颇有兴趣。他在外书房接见了王霨,摇头晃脑谈了半天黄老之道和周易玄学。

    好在王霨前世对《老子》《易经》等古籍都有所涉猎,勉强能够和陈。希烈的谈上两句。

    “霨郎君诗文甚佳学问不凡,老夫必将替郎君宣扬一二。以郎君之才,必可高中进士。通过吏部铨选后,不妨选择秘书省。既可随侍圣人左右,还可专心于学问。”临别之时,陈。希烈不忘以提携后进的姿态,指点王霨一二。

    而在王霨眼中,唯唯诺诺贪图享乐的左相,不过是一无德文人罢了。如此之人,无论学问有多精深,却因缺乏担当的风骨,绝不可能成为挽天倾的中流砥柱。

    杨国忠府的阍者眼高于顶,若非红包诱人,王霨的名刺和诗文可能都递不到阍者手里。

    阍者通禀回来后,将诗文扔还给王霨:“阿郎说了,什么歪诗酸文,!请霨郎君自己留着鉴赏吧。”

    对于杨国忠的羞辱,王霨最先感到的不是气恼,而是忧心。

    李林甫虽因王正见背着东宫党的标签,不欲见王霨,却能够不失礼节地收下诗文。而杨国忠却持宠而骄,根本不去考虑合纵连横之道。如此不学无术之徒,若是有朝一日接替李林甫,成为统率百官协调阴阳宰执天下的右相,那么大唐将真的无法避开堕落下坠的黑暗命运了……

    “李林甫如虎,狠毒噬人却能威震山林;杨国忠如猴,上蹿下跳却是自作聪明;至于陈。希烈,不过是只跟风食腐的秃鹫……”心中对当朝三位炙手可热的权贵做出更为清晰直观的判断后,王霨驱马向刑部尚书张均府邸奔去。

    “前面不过是试试水之深浅,下面才是重头戏……”盘算着张均的身份及其与王正见的渊源,王霨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张均张垍兄弟是开元名相张说的儿子。现年五十出头的张均时任刑部尚书,掌天下刑名,位高权重;四十余岁的张垍尚圣人之女宁亲公主,主管翰林院,是深受圣人信任的近臣。两人权势虽稍逊李林甫和杨国忠,却也是朝中各派均无法忽视的一股力量。

    更为重要的是,宁亲公主与太子李亨乃一母同胞的亲兄妹,均为杨贵嫔所生。

    当年圣人为东宫时,适逢太平公主利用唐睿宗性格软弱顾念兄妹之情的弱点,肆意安插亲信,操控朝堂大权。太平公主炽热的权欲,与李隆基发生了直接冲突,姑侄二人暗斗不休。

    时太平公主党羽众多,占据上风。但是,李隆基在推翻韦后的唐隆政变中表现出的英武果决让她甚是忌惮,为了监控李隆基的一言一行,太平公主在东宫中密布眼线。

    杨贵嫔怀上李亨时,李隆基畏惧太平公主搬弄是非,谗讽他内多嬖宠,于是与心腹张说密谋,要将此胎堕去。

    张说劝圣人“龙种岂可轻堕。”李隆基那时只顾保全自身,不听劝告,反令张说寻堕胎药。

    张说抓了几服安胎药剂,假说是堕胎之药,交给圣人。李隆基避开太平公主的耳目,夜间亲自煎药,喂杨贵嫔喝下。谁知过了一夜一日,却毫无动静。

    不得已,李隆基再次熬夜煎药。因熬不过辛苦,伏案小憩。却梦见神人覆鼎倒药。李隆基醒后告知张说,张说连赞此梦大吉,并托之以天命,方才打消了圣人堕胎的念头。

    因此,杨贵嫔特别感念张说保全李亨的恩德。后她又生了宁亲公主,便恳请李隆基将公主许配给张说之子张垍。

    张均张垍兄弟,可以说与王忠嗣一般,是李亨天然的盟友。不过,天宝五载韦坚案后,张氏兄弟为了明哲保身,与李亨的来往也少了许多。

    当年东宫人才济济之时,王正见与张均张垍也算投契。故而,王霨上京之时,王正见特意写了封亲笔信,要他务必带给张氏兄弟。

    王霨抵达张均府邸时,恰逢张垍也在。兄弟二人便在内书房一同接见了王霨。

    张均读了王正见的书信后,脸上有股诡异的神情一闪而过。不过,他很快就调整过来,就书信交给张垍,并笑叹道:“舐犊情深亦英豪!”

    张垍读了书信后,并未多言,就直接开始翻的诗文。执掌翰林院的他,见过李白等文采风流之士,极喜锦绣诗文。对于《枕戈集》中诗文,张垍甚是欣赏,直夸王霨有甘罗元嘉之才。

    张均倒是更喜欢杜环的《经行记》,翻阅数页后,连连感慨天下四海之大异国列邦之奇,令人叹为观止。

    寒暄数句后,张均开门见山表示,自己与王正见甚是投缘,必将按照故友所托,助王霨一臂之力。他还特意叮嘱王霨,明春科举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达奚珣,自己肯定会在适宜之时交代达奚珣,但王霨最好也要提前打点一二。

    张垍更是拍着胸脯承诺,会将《枕戈集》和《经行记》带入宫中,献给圣人参阅。

    张垍还提醒道,凭王霨的文采风流,考个状元也不过是探囊取物轻而易举。不过,李林甫的孙子李仁之和杨国忠的长子杨暄都会参加此次大比,所以不敢确保王霨一定能够取得头名,但前五甲应当无忧。

    张氏兄弟如关怀子侄般的热枕,让王霨愈发确定,在客栈遇到建宁王李倓,绝非意外。

    果然,临别之时,张均委婉提醒道:“霨郎君,虽说朝廷规制,明令外臣不得交接东宫,可皇孙却不在此列。听闻汝在西郊客栈,曾偶遇建宁王并得其相助。于情于理,霨郎君都应登门拜访。”

    “多谢张尚书指点,某正有此意!”王霨明白,该来终究会来。

    王霨带着建宁王所赠的名刺,来到了位于兴宁坊的百孙院。望着美轮美奂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王霨心中想到的,却是硕大而精致的鸟笼。

    大唐贞观年间,君臣间曾有“封建”与“郡县”之争,太宗一度考虑分封诸皇子于天下要冲之地。

    后太宗虽罢封建之心,但却建立了完善的皇子封地规制:除太子外,诸皇子封王后,皆有封地,成年后,也必须离京赴封地居住。

    待圣人即位后,顾念棠棣情深,遂在兴庆宫修建花萼相辉楼,多令兄弟们留在长安相伴。

    待皇子渐长,不便长居于宫中。圣人却并未令皇子就藩,而是在长安城东北角大明宫以南的永福坊大兴土木,修十六王宅,以供诸皇子起居。从此,皇子不离京,遂成朝堂惯例。

    <;dd id=";foottips";>;<;/dd>;<;dd css=";tags";>;<;b>;tags:<;/b>;<;/dd>;

第七十九章:西市暗涌火锅香(五)() 
后因皇家子嗣繁衍渐多,圣人又在紧邻永福坊的兴宁坊建百孙院,供众皇孙居住。 。

    “李隆基以政变得天下,深知凤子龙孙在谋权篡位上的强烈**和巨大号召力,对自己兄弟子孙的防范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王霨暗叹道:“不过,在皇权独尊的时代,天家本就如此冷酷无情。若要解开死结,唯有进行彻底的制度变革……”

    带着对中国传统皇权体制的深沉思考,王霨将李倓的名刺交给阍者。

    建宁王显然料到王霨会登门拜访,故而对手下早有交待。阍者一,并未进去通传,就直接领着王霨向宅内走去。

    正在校场上射箭的李倓见到王霨后,分外热情。他不由分说,拉着王霨就要比试一番箭法。

    王霨在马璘指点下苦练数年弓箭,已有小成。虽不敢与高仙桂媲美,却足以傲视绝大多数同龄人。

    在建宁王面前,王霨既未刻意表现也未特意谦让,而是守着一颗平常心,拿出日常练习的劲头,弯弓射箭。

    五十步远的箭靶,王霨连发十矢,箭箭上靶,中红心者六。年长数岁的建宁王则略强一点,多一矢中红心。

    比完箭法,建宁王才开始翻阅《枕戈集》和《经行记》。王霨的边塞文思和杜环的异国游历,均让李倓大开眼界赞不绝口。

    李倓大包大揽,说会在宗室子弟中广为宣扬这两本书。同时,他还关切地询问,素叶居的新店何时开张?王准和李仁之可曾有报复之举?

    得知火锅店定在腊月二十三开张后,李倓拍着胸脯保证,不仅自己一定会去捧场,他还会鼓动哥哥广平王李豫一并前去……

    因身份不便,阿伊腾格娜并未一同拜会朝堂诸公。听王霨简略讲了投文的过程后,阿伊腾格娜面有忧色道:“小郎君,我本以为碛西诸部间的明争暗斗,已经算得上曲折复杂了。可与长安城中的变幻莫测的风云比,却还是简单多了。”

    “权力格局如同西市的商铺;位置是至关重要的一切。离中心越近的商铺越值钱,可相应的较量也就越激烈。”王霨化用美剧《纸牌屋》中的名言,言简意赅地阐述了权力的分布规律。

    “长安城乃天子与中枢所在,自然也就是权力最集中的地方。小郎君不顾都护反对,坚决进京,想来并非只是为了区区科举,更是为了介入朝堂争斗,进而一展胸中之志吧?”阿伊腾格娜低声推测道。

    穿越以来,为了尽量避免蝴蝶效应,也为了不给任何亲近的人增添心理压力,王霨从未将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和志向告诉任何人。可阿伊腾格娜与他朝夕相处,多少还是能猜出点端倪。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果然还是伊月知我!”王霨心中甚是感动。

    阿伊腾格娜脸色微红,低头呢喃道:“小郎君说的是什么混话!我生于边荒蛮夷之地,岂能与富贵温柔乡中的黛玉等诸美相比……”

    “是某口误!伊月莫怪!”见阿伊腾格娜神情扭捏,王霨才恍然意识到,自己不留神用了《红楼梦》中的名句。

    给阿伊腾格娜讲完《哈利?波特》系列后,王霨怕她沉迷于“西方奇幻”,正在给她讲明清,以平衡“中学”与“西学”。

    不远不近扈卫在阿伊腾格娜身旁的突骑施附离军百夫长巴库特,见郡主与王霨形容亲密谈笑无忌。满心不乐意,却也无计可施。

    怛罗斯大战后,忽都鲁力劝妹妹留在河中,却被阿伊腾格娜拒绝。无奈之下,忽都鲁向王霨提出,要派一百名附离亲卫跟随妹妹去庭州。

    王霨与王正见商量后,同意了忽都鲁的要求。待回到庭州后,经阿伊腾格娜许可,王霨将一百名附离亲卫混入素叶居的伙计之中,以避人耳目。

    而负责统率百名附离亲卫的,正是在素叶水畔救过忽都鲁一命的巴库特。

    巴库特很想留在怛罗斯城带兵征伐四方复兴突骑施部,对远去庭州保护郡主毫无兴趣。

    可他明白,忽都鲁特勤最信任的人唯有苏鲁克和自己。而苏鲁克的见识和能力远在自己之上,更适宜留在怛罗斯辅佐特勤。因此,巴库特虽然满心不情愿,也只能千里迢迢护卫着郡主,来到庭州。

    在巴库特心中,郡主之所以离开特勤,十之八。九是被北庭的小坏蛋蛊惑了。所以,他一直瞧王霨不顺眼。平时里也只听郡主吩咐,根本不理睬王霨。

    巴库特有心暗中教训教训小郎君,可他来到庭州后,发现素叶居里卧虎藏龙,北庭都护府中更是猛将如云。

    面对王勇马璘苏十三娘和同罗蒲丽等人,巴库特都无信心能够战胜对方。就连小坏蛋也是日日苦练骑射和横刀,进步飞速。

    巴库特掂量再三,觉得自己还是老老实实照顾好郡主算了。此次郡主跟随王霨进京,巴库特也带着百名附离亲卫,混在素叶镖局武士之中,一同前来。

    其实,怛罗斯大战后,庭州风平浪静,并无任何险情;阿伊腾格娜被敕封为真珠郡主后,更是轻易不会有生命危险;更兼素叶居这边也不怎么使唤附离亲卫。因此,巴库特和手下们经常无所事事闲的发慌。

    为了避免附离亲卫乱生是非,阿伊腾格娜主动向王霨提出,将一百名附离亲卫分成两队,轮流加入素叶镖局之中,参与打击马匪护送商旅的行动。

    最初,巴库特和附离亲卫对此颇有怨念。因为素叶镖局的武士,均为安西北庭的退役士卒。不少人曾多次与突骑施人明刀明枪较量过,更有人围攻过碎叶城。

    阿伊腾格娜亲自和附离亲卫一一谈心,交待他们分清国战与私仇,叮嘱附离亲卫要尊重素叶居武士,不得主动挑衅。更重要的是,阿伊腾格娜期望他们抓住机会,多学唐军战法战技。

    附离亲卫本就是突骑施部里千里挑一的勇士,弓马娴熟作战勇猛。被郡主反复叮嘱后,附离亲卫勤勤恳恳尽心尽责地配合素叶镖局的行动,很快就和素叶居的北庭安西老兵打成一片。

    见手下的附离军士卒与唐人武士愈发融洽,巴库特心中喜忧参半。他偶尔也会思索,在与唐人如何相处一事上,特勤和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