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唐西域少年行 >

第30章

大唐西域少年行-第30章

小说: 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陇右节度使哥舒翰骑在战马之上,如同万古冰雕一样,冷冷地注视着狼藉一片的战场。

    对于唐军士兵打扫战场的快慢,哥舒翰毫不在意;对于这次遭遇战双方的伤亡比例,亲临一线指挥作战的哥舒翰已经有了直观的印象,并不特别费思量;对于王思礼提出的即刻向长安露布告捷的猴急建议,哥舒翰也自有主张,并不放在心上。

    腊月将尽,哥舒翰为防止临近吐蕃的各守捉因节日松懈战备,故决定率领亲卫牙兵,巡视整个战区。

    一路走来,唐军各据点张弛有度,让哥舒翰十分满意。陇右作为大唐军力最强大的战区之一,士兵气势高昂、训练有素,让深知肩负重担的哥舒翰心里略略踏实了一点。

    哥舒翰知道,这一方面是由于陇右军长期直面吐蕃的巨大压力,在延绵的战争中反复磨砺,如出鞘之利刃、寒气逼人;另一方面,更是得益于王君廓、张忠亮、盖嘉运、皇甫惟明和王忠嗣等历任陇右节度使兢兢业业的操练和打造,才使得陇右军如百炼之镔铁、韧劲十足。

    驻扎在应龙城的神威军为天宝七载(748年)新建,人马将领都是从陇右各军中抽调而来的,运转体制尚不顺畅,本就是哥舒翰此次巡检的重点。

    而神威军兵马使火拔归仁更是个勇猛有余、谋略不足的粗人,故哥舒翰更是不放心。

    没有想到,尚未巡检到应龙城之时,忽遇天降暴雪,延阻了行程。王思礼更是建议哥舒翰就近宿营避避风雪。

    不过,深知应龙城战略地位的哥舒翰坚持继续前进,正好乘风雪肆虐之机,考察神威军的防御状况和军心士气。

    对于任侠江湖多年的哥舒翰而言,这点风雪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麻烦。哥舒翰去年进京觐见圣人的时候,陛下的种种宠遇让四十多岁哥舒翰,在蹉跎多年之后,深切感受到了“机不可失”的迫切感,同时也深深明白了圣人对石堡的志在必得。

    那个时候,哥舒翰由衷庆幸王忠嗣的自我膨胀,给自己创造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若不是王忠嗣恃宠而骄、介入国本之争的话,自己这个突骑施哥舒部出身的夷将,怎么可能熬出头,成为节制一方的封疆大吏。

    在接任陇右节度使的重任之后,哥舒翰立刻将目光放到了高耸入云的石堡之上。

    亲历了王忠嗣事件之后,哥舒翰已经明白,这石堡,不仅仅是圣人心中的一根刺,也更是朝堂角力的局眼所在,一个不慎,自己就可能被斗争双方碾成碎末。

    哥舒翰目前深深认识到,唯一的出路就是迎合圣意、力夺石堡。若能夺堡成功,必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果夺堡失败或者稍有拖延,自己的结局绝对会惨过王忠嗣。

    为了夺取石堡,哥舒翰殚精竭虑,四处寻计问策,终于得到了在西海龙驹岛筑城建军之计。

    应龙城起、神威军立,像一枚楔子,钉入了石堡与吐蕃西线据点之间,切断了双方的联系,可谓在唐蕃陇右一线的争夺中下了一手妙棋。

    筑造应龙城一事,让文韬武略的圣人非常欣赏,在下诏褒奖的同时,给予哥舒翰更大的权限和更多的资源去筹备夺取石堡之战。

    哥舒翰急于去应龙城,还有个原因是要招揽良将。哥舒翰祖上一直是突骑施哥舒部的首领,但从祖父起,就率部族脱离了突骑施汗国,内附唐朝,定居于安西都护府。

    哥舒家族长期以来对唐室忠心耿耿,哥舒翰的父亲哥舒道元更是曾任安西都护府副都护,并娶了于阗国的王女为妻。

    出身不凡的哥舒翰在年轻时,也曾离经叛道,不愿意接受父亲安排好的入仕之途,一心只想做个仗剑走天涯、十步杀一人的游侠。

    哥舒翰虽然性格豪爽、纵情声色,但长期家族的熏陶以及无法选择的天赋技能,都使他特别擅于察言观色和抓住时机。无论是背离家族游荡江湖之际,还是后来遵从父亲遗愿从军之时,哥舒翰都熟稔于交际沟通之道。

    在陇右军担任中层军官之时,哥舒翰就有意使出浑身解数,和时任陇右节度使的王忠嗣搭上关系。

    就连王忠嗣帐下那些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年轻牙兵们,哥舒翰都甘愿折节交往,主动放下贵族子弟的身段,陪一群出身不怎么光鲜的牙兵们竟日射猎游宴。

    功夫不负有心人,哥舒翰的认真专营,让他在短短五六年的时间里,就从中低层军官跃升为陇右节度副使,达到了父亲花了大半辈子才实现的官场高度。

    担任陇右节度副使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哥舒翰又适逢其会,一跃成为陇右军节度使,成为哥舒家族官职最高的人。

    哥舒翰常想,若父亲在天有灵的话,一定想不到,当年气他吐血的逆子,居然会改邪归正、重振门楣,成为大唐帝国的一方诸侯。

    当然,哥舒翰的内心十分清楚,自己的陇右节度使之位能否坐稳甚至更进一步,关键在于夺取石堡,稳固圣宠。

    用兵之道,首在择将,有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当年哥舒翰甘愿和牙兵们交往,也并非全是功利之心。不得不说,王忠嗣虽然生性迂腐,却慧眼独具,所选择的牙兵有不少是不可多得的将种。

    王思礼当时便与自己最为投契,哥舒翰担任陇右节度使之后,并直接让王思礼担任自己的牙兵队正,并不断提拔,将之培养为最可信赖的心腹;王思礼之弟王思义一向少言寡语,在王忠嗣下狱之时便卸甲归田了;荔非元礼和荔非守瑜兄弟被同样善于经营的李光弼给拐到朔方军去了,让哥舒翰特别惋惜;而年纪最小的李晟和刘破虏,一个心眼比较死,一个又贪杯误事,之前和自己也都算不上特别的亲密,所以哥舒翰决定先晾一晾二人,将他们下放到了新组建的神威军。

    哥舒翰知道,李晟和刘破虏打仗都很有一套,尤其是李晟,精熟阵法、用兵严谨,有大将之才。但由于二人一直未没有彻底敬服自己,所以哥舒翰不介意先给二人增添点困窘,磨练一下二人的心性,然后再创造合适的时机,彻底收服二人之心。

    用兵之道、虚虚实实,操纵人心之径,亦是虚实相间、杂而用之。哥舒翰虽然故意排挤了李晟和刘破虏,却给二人安排了足够高的军职,并嘱咐王思礼与二人经常保持联络,为将二人收归帐下进行铺垫。

    谁知道冒雪才走了不久,哥舒翰一行就遭遇到一群西海羚。这西海羚乃雪原祥兽,皮轻毛软,所制裘袍为世人所珍。

    哥舒翰对送上门的大礼自然笑纳,指挥牙兵亲卫张弓捕杀的时候,他一边叮嘱牙兵们注意箭法,别毁坏了皮毛;一边在心里盘算着,除了给圣人和贵妃制作皮裘外,是否还有余量给李相国献上一件。

    哥舒翰目前最大的隐忧,除了无法如期攻占石堡之外,就是自身在朝堂上实力太单薄,处于无枝可依的尴尬窘迫之中。

    纵观大唐天下,各方节度使都有自身的依靠和根脚:安禄山先是投靠李林甫,然后费尽心机巴结圣人和贵妃,走的是圣宠之路,已隐然成为能够影响朝堂走向的独立势力;高仙芝身为高句丽后裔,若没有李相国的大力扶持,怎么可能爬到安西节度使的高位;王正见所凭靠的则是太子一系的潜力和太原王氏的底蕴……

    能担任节度使的,都各有通天的门路和坚实的靠山。哥舒翰现在的问题在于,圣宠尚不深、靠山全然无。诸多势力,自己该投靠谁呢?哥舒翰为此反复计较……

    正计较间,忽然一骑冒雪而来,挥刀突袭哥舒翰。哥舒翰虽然年齿渐长,但当年闯荡江湖时练就的一身功力尚在,从军以来更是勤练不缀。因此,对于风雪中的突然袭击,哥舒翰的反应居然比忙于射猎的牙兵还要快上一分。

    出乎哥舒翰预料的是,袭击自己的人,居然就是此行的招揽重点——神威军骑兵团校尉李晟。

    哥舒翰通过各方打探,知道李晟对王忠嗣忠心耿耿,对王忠嗣贬职一事心结未去。哥舒翰弄清李晟误袭自己的原委之后,便趁机针对李晟的心结,讲了番劝解之语,希望能借机突破李晟的心防,将其彻底收入麾下。

第二十三章:风雪卷动天下兵 下() 
不料引导李晟之事尚未完结,突然发现吐蕃军再次借冰雪的掩护准备偷袭应龙城。

    面对来敌,哥舒翰豪兴大发,亲自指挥李晟的骑兵团以及应龙城中的援军,对偷袭而来的吐蕃军队展开了反偷袭,一举杀伤了数百吐蕃军队,击溃了来犯之敌。

    战胜之后,士兵们气势如虹,兴高采烈地打扫着战场,期待着因军功而来的赏赐。而哥舒翰则知道,这样小规模的战斗,不过是大战之前反复出现摩擦而已。

    哥舒翰和吐蕃的将军们,都感受到了大战即将来临的紧张气氛,也都在不断进行小规模的试探和布局,欲图为未来的大战奠定胜机。而西海龙驹岛上的应龙城,就成了大战前的风暴眼。

    对这样小规模的厮杀和胜利,哥舒翰根本没有兴趣派人去长安露布告捷,他最多只会让判官们写篇简单的奏折上报政事堂。

    因为哥舒翰知道,圣人对这样的胜利毫不关心,这万里的冰封和漫天的飞雪,根本不是圣人所关注和留意的。圣人的棋盘上,目前最重要的一个点,便是那座被吐蕃占据的石堡。这关乎圣人的脸面和功业,决不能有失。

    而王忠嗣自恃和圣人有近乎父子之情、和太子有超乎兄弟之谊,居然逆鳞而行,对圣人攻伐石堡的战略推三阻四,欲示恩众将士,实在是咎由自取。

    哥舒翰隔着无穷无尽的风雪,想象着距离应龙城不远的日月山上,那座被吐蕃军队牢牢掌控于手中的石堡城,双目中闪烁着渴求与**。

    哥舒翰的思绪飘得很远,他已经在设想,石堡之战过后,一定要亲自进京献俘报捷,然后借机认真窥测中枢这潭深水的动向。

    哥舒翰的身后,王思礼、李晟和刘破虏等一干陇右将领各怀心事,勒马矗立在风雪之中,宛如一群武士雕塑。

    神威军和吐蕃军在暴风雪中接战之时,长安龙首原上,凛冽的冬日寒风,都无法阻挡大明宫紫宸殿内的热烈气氛。

    主掌天下三十多年的圣人兴奋地拍案而起,对一干重臣说道:“政事堂即刻拟诏,同意哥舒翰所拟军略,令其在春夏之时,择机行事,攻取石堡!再拟一条诏书,令河西节度使安思顺、河东节度副使韩休琳三个月内各选派一万精兵赴陇右协助哥舒翰夺取石堡!令奉信王李献忠(即铁勒同罗部首领阿布思)率其部的一万骑兵三个月内赶赴陇右,听哥舒翰节制!哥舒翰要兵,朕给他!哥舒翰要钱,朕给他!哥舒翰要粮,朕给他!朕只要他一件事,那就是务必在年内夺回石堡!”

    圣人激昂的声音在广阔的大殿内回荡,亢红的脸上满是和年龄不相称的激动!

    天子之言,不怒而威,太子李亨、右相李林甫、左相陈。希烈、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和北庭副都护阿史那旸等人皆跪倒在地,拜服在这无边的权威之中。

    大唐长安大明宫,元日大朝之后的朝议终于结束,出席议政的重臣们三两成群步出了丹凤门,整个大唐新一年的主要征伐战略,就在此时此刻定了下来。大唐的战争机器也随即开始运转,天宝八载的战略重心就是陇右和河中!

    此刻,河中之地的素叶水河谷内,从东到西,都飘洒着纷纷扬扬的小雪。

    素叶水河谷的东头,正是战火刚刚熄灭不久的碎叶城,城池内的断壁残垣尚未完全清理干净,只有城东南角的大云寺,经过唐军的修葺之后,在小雪中显得格外宁静宜人。

    寺内浮屠的飞檐角楼,一盏盏清脆的铜铃在风雪中叮当作响,将浮屠衬托的分外清新俊秀。

    碎叶城外,葛逻禄叶护谋剌黑山正在牙帐内和刚刚赶来的长子谋剌逻多开怀畅饮。

    碎叶大战之后,谋剌黑山并未带兵返回金山附近的老巢,而是一直率军驻扎在碎叶城外。

    哪怕北庭节度使王正见已经承诺他,会上奏圣人将碎叶城赐予葛逻禄部作为大牙所在地。谋剌黑山依然嘿然憨笑,却不提撤兵之事,反而派人给驻守在金山大营的长子谋剌逻多送信,要求他带两万精壮族人尽快赶到素叶水河谷。

    谋剌黑山虽然行事粗鄙,却并不傻;他的头脑很简单,却也很有效,他就认定一件事:没有吃到嘴里的肉就还不是自己的。

    面对着河中之地最雄伟的城池,看着素叶水河谷东段肥沃的草场,谋剌黑山做梦都垂涎三尺。

    虽然不得不将素叶水北岸的草场分割给沙陀人一部分,但再多的草场也无法和碎叶城相比。拥有了碎叶城,葛逻禄部的游牧范围就从金山南麓和弓月城一带向西南延拓近千里,拥有这么一条土地肥美的草场和两座河中大城,足以让葛逻禄部继承突骑施人的遗产,成为河中之地的最大势力,他日仿效回纥人独立开牙建国也未可知啊!

    怀着这样的美好憧憬,谋剌黑山死活赖在碎叶城外不走。

    “既然天可汗尚未正式下旨将碎叶城赐予葛逻禄,那我的牙帐就绝不会搬进碎叶城,但某也绝不会远离碎叶城,一定要此地等到天可汗的诏书!”谋剌黑山想起自己当时对王正见说的话,不由一阵阵暗爽,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聪明、太机智了!让出身太原王氏的王都护都无可奈何!

    长子的到来,更是让谋剌黑山心花怒放。别人都夸他的次子清秀聪明,可谋剌黑山却总是看次子不顺眼,尤其不喜他说话吞吞吐吐的样子!

    次子的做派和眼神,总让他想起那个早已死去的女人,虽然**被自己所征服,却总是用一种冷漠乃至鄙视的眼光看着自己。

    每每想到这里,谋剌黑山都想找个由头把次子鞭打一顿。而他之前,也经常是这么做的。

    可碎叶一战,次子不知道用了什么**药,让北庭节度使王正见对他青眼有加。这让谋剌黑山有所忌惮,不太敢轻易鞭打次子,毕竟葛逻禄部只是大唐帝国的一个附属部族,目前绝对没有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