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唐西域少年行 >

第43章

大唐西域少年行-第43章

小说: 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裴忠夫妻二人的关系始终很差,善良、贤惠的姜氏和阴沉沉的裴忠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在生产的时候,抑郁已久的姜氏遇到了难产,拼命诞下婴儿之后,就因血崩撒手人寰了。

    妻子死了之后,抱着婴儿的裴忠毫无悲喜,淡漠得似乎是别人家的事。

    但至此之后,裴忠却一直孤身一人,不曾续弦。

    裴忠的儿子,在老爷子的特别关照下,从小享受裴家小郎君们的待遇,和他们一起读书和玩耍。

    老爷子临终之前,曾拉着裴忠的手说道:“汝之所为,当得起某赐的名字。这么多年也辛苦你了,以后就轻松点吧,守护好某的宝贝孙女一个人就好了。”

    就这样,裴忠带着老爷子嘱托,守护着裴夫人从河东来到了碛西。他的儿子是可以带到身边的,但裴忠坚持将他放在了裴家。

    裴忠来到王家之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改名为王沛忠,以示忠顺新主、不忘旧主。

    当时王正见笑着表示不必改名,但裴忠主意甚坚,顿首不止。王正见也不好拂了裴夫人的面子,就答应了。

    来到王家之后,裴忠或者说王沛忠,一改在裴家的阴森之色,竟日低眉顺眼,甚至不时有些慈眉善目的神态。

    从裴家一起来的奴婢、仆役虽然感觉奇怪,但慑于他昔日之威,也不敢多说什么。

    王家的一众仆人,则只当王沛忠是个烂好人,是在裴家受到排挤了,才作为陪嫁奴仆来到了王家。

    本来从裴家一起陪嫁来的人还准备看他大发神威,在王家大杀四方,却不料裴忠改名为王沛忠之后,居然好像连人也变得不一样了,对来自王家仆役的排挤、嘲讽浑不在意,只是一心一意为裴夫人服务。

    王正见得知王沛忠的大度和忠心之后,甚是赞叹,对他也日益高看一眼。

    天长日久,深得王正见和裴夫人信任的王沛忠就逐渐成为料理家宅之事的大管家。

    而这些年里,王沛忠总是以笑脸迎人,以至于王家新来的奴仆都觉得王管家和善可亲,毫不知他之前在裴家的凶戾之名。

    只有裴夫人知道,在王沛忠堆满笑意的面孔之下,依然蛰伏着怎样一头凶兽。

    这么多年,凶兽一直在沉睡,只是因为裴夫人嫁到王家之后,基本上是顺风顺水,没有什么危险,故凶兽毫无施展的舞台。

    张夫人进入王家内宅之后,王沛忠曾经有所紧张,但王绯出生之后,他又基本恢复了慈祥的神态。

    一直到那个小野种出现的那日,看着被气到疯癫的裴夫人,凶兽才睁开了紧闭多日的双目,开始准备舒展筋骨、亮出獠牙。

    裴夫人深知王沛忠的过往和能力,对他信任有加。

    裴家的商号闻喜堂跟随裴夫人的步伐一路西进,决策者自然是裴家的族长、长老和裴夫人,具体执行的则是裴家最出色的族人和最受信任的奴仆。而在期间居中协调联络的,正是王沛忠。

    正是由于这份深切的信任,裴夫人才将最为机密之事交付王沛忠执行。

    无论是扼杀小野种、还是打压如意居,都由他一手实施。

    不料王沛忠却接连出现失误,碎叶城外本有千载难逢的良机,却未能斩草除根。

    耗费重金打造灯轮、排练歌舞,却还是被如意居给夺了风头,以至于不得不行非常手段,惹下了更大的麻烦。

    纵火之事的余波更是害得自己不得不做出心怀慈悲、贤良温顺的姿态,号召北庭高官的娘子们一起前往西大寺上香祈福。

    “娘子可还是在担忧闻喜堂的生意?”裴夫人的目光让王沛忠有所感觉,他靠近车窗低低问道。

    虽然知道马车里只有裴夫人一个人,但王沛忠的话依然说得十分谨慎。

    裴夫人冷哼了一声,阴阳怪气地回道:“妾身年幼之时,就听闻爷爷赞你胸藏猛兽,可择人而噬、震慑四方。自嫁到王家之后,许久不曾见虎兕出于柙。近年忽有捕猎的机会,却不料猛兽屡屡失手,一败于碎叶、再败于南市,不知汝何以教吾?”

    听着裴夫人的冷嘲热讽,王沛忠微微皱了皱眉头,但神色依旧坦然。

    思虑了片刻,他才不紧不慢地回道:“碎叶之事,怪不可解。仆当日以诱之以游猎、下手于奔马之际,眼见那小野种坠马受伤,几不可救。不料不到半日,小野种居然自行醒来,实在是出乎意料。”

    对于王沛忠的此番解释,裴夫人已听过多遍,故并无任何评论。

    见裴夫人毫无回应,王沛忠继续说道:“至于如意居之事,确实是吾低估了对手。本以为胡旋歌舞足以压过如意居,不料那边居然请了剑舞高手,一曲独舞就压过了百位胡娘。虽然事先准备了不得已的应对手段,但发动之时依然过于匆促,且忽略了昨晚的风势,致使事情闹得有点大了。”

    “闹得有点大了?!”裴夫人气呼呼地扯开了车窗帘幕,压低声音怒喝道:“死伤数百人,以至于满城皆惊;数十小郎君、小娘子险些葬身火海,牵涉近半北庭高官;火灾之事沸沸扬扬,郎君北庭都护的位置都可能不稳。这就是你说的‘闹得有点大了’!!”

    面对裴夫人的愤怒,王沛忠并无任何惊慌,他缓慢而坚定地答道:“在下这条命是裴家救的,这一辈子也只忠心于裴家。当年老主人将守护娘子的职责托付给我,我就一定会竭尽全力保护好娘子,至于其他人的生死和官位,都和在下毫无关联。”

    王沛忠语调平淡却坚若金石的话让裴夫人心头微震,怒气也消了不少。

    她想起了王沛忠这么多年来的辛苦和忠诚,轻轻叹了口气:“庭州上下皆知别将王勇是和小野种须臾不离的头号忠犬,但有谁知道,某之裴忠更胜那王勇万分!”

    “娘子谬赞了!”王沛忠听出了裴夫人语气中的和缓,但并没有表现出受宠若惊的姿态,而是继续就事论事道:“平心而论,那王勇确实难缠。说起来惭愧,在下查寻了许久,也始终没有搞明白,他是阿郎从哪里物色到的。看起身手和用兵,不像是亡命之徒,应当是行伍出身。但北庭、安西军中之前都没有这样的人物。吾费尽心思,才绕开了杜判官查到王勇的户籍,上面只简简单单记录着‘营州人士,自幼失怙,不知父母何人。后为长征健儿,来北庭’。这王勇谨慎细致,看护那小野种特别上心,很少露出破绽,实在不好对付。碎叶城的时候,若不是巧遇密林中有人打斗,在下也没有机会将那小野种摔下马。当然,最后还是功亏一篑,辜负了娘子的嘱托。”

    “那这场火烧得还不错,将那忠犬的脊梁砸伤了,十天半个月骑不了马,实在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啊!”裴夫人转怒为喜,咯咯笑道,对火灾之事的看法悄然一变。

    “这确实是意外之喜,所以昨夜在下一直在反复思量,要抓紧利用好这个时机。恰逢地点之事也有了些眉目,所以才建议娘子赴西大寺走一趟。”王沛忠低低回道。

    “是否真的合适,还是到了西大寺再说吧,终究要眼见为实啊。”裴夫人手指轻叩车窗,轻轻说道:“火灾之事,首尾也要清理干净啊,莫要授人以柄,也不要让郎君生疑。”

    “娘子放心!在下已经打探清楚,如意居确实请了位剑术高明的女剑客坐镇,负责动手的四人已经全被她斩杀,尸体就在法曹官署的仵作房内。不过这四人都是商队从河西灵州附近招募的漠北马匪,来到庭州之后一直在城外藏匿,不曾被任何人见过。马匪们也并不知道是我们招募了他们,因而绝对不会牵扯到闻喜堂。”王沛忠做事之缜密,在三言两语之中就展现无遗。

第二十九章:袅袅云烟香明暗 下() 
“官府这边容易处置,没有确凿的证据谁也不敢动闻喜堂。可如意居那边不好糊弄吧,他们也不需要证据,只要认定是闻喜堂做的,就会不择手段出手啊!”裴夫人的忧虑稍稍缓解,但并未完全释怀。

    “此事在下也盘算了半天。如意居的反击是必然的,只是不知会采用什么手段。若是暗招,还请娘子允许在下加派人手,加强对内宅和珪郎君的保护;若是明招,那闻喜堂只能接着了,并无可躲闪的空间。”这些问题王沛忠显然已经思考良久了。

    “保护珪儿的人手一定要加强,多多益善。”涉及到自家心头宝贝的人身安全,裴夫人向来不遗余力:“本来只是想打压如意居的风头,让它知道闻喜堂才是庭州南市的翘楚。现在眼看着要演变成双方的直接对抗了,实在有点猝不及防啊!”

    “娘子,在下心中有一点愚见,或可暂缓如意居的反击……”

    马车快要到达内城内南门的时候,整个车队已经由原来的四辆马车,变成了五十余辆马车。

    北庭都护府各级官僚的夫人们都得到了裴夫人前往西大寺为火灾伤亡民众上香祈福的通知,自然不敢怠慢,纷纷起了个大早,在连通内南门和都护府府衙的府街上守候,逐次按序加入裴夫人一行的车队。

    整个车队迅速变成了一只庞大队伍,单单守护各辆马车的武士、家仆就有四五百骑。

    马嘶人喊之际,裴夫人和王沛忠的对话逐渐被淹没在车队奔驰所带起的浮尘之中,依稀只听见裴夫人说了句:“既然你已经安排妥当了,那就这么做吧。”

    骑士策马小跑、车队行进飞速,一转眼马车就通过了内南门,带起的一路烟尘也很快就稀薄了,可那股浓郁的阴谋气息,却久久不曾消散,笼罩着对此一无所知的小郎君……

    如长蛇一样的车队出了内南门之后,就右转向西,上到横街之上。

    路上的行人被车队的行踪惊动,纷纷驻足观看。

    混在人群中的闻喜堂伙计则不停地高喊着:“裴夫人慈悲,前往西大寺为死伤者焚香祈福!”一时之间,赞誉裴夫人之词鹊起。

    坐在第三辆马车内的崔夫人透过车马喧嚣之声,听着街头路边的赞誉之词,脸上冷冷一笑:“这裴娘子的心机和手段可真不少!不放过任何沽名钓誉的机会,不知内情的人,还真以为这头母老虎是个吃斋念佛的大善人呢!”

    三位夫人的随行丫鬟都在第四辆马车里,所以她说起话来也无所顾忌:“霨儿屡屡身涉险地,实在令人忧心得紧,我得盯紧这母老虎得一举一动,小心她再暗害霨儿。如果霨儿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他们交待啊……”

    车队一路向西,很快就到了庭州城的西门。出了西门继续直行,不过一里多的行程,车队停了下来。崔夫人扶着从后面赶上来的贴身丫鬟绒雪的手,走下了马车。

    崔夫人抬头一看,眼前是座坐北朝南、雄伟庄严的寺院。寺院山门上高悬一牌匾,上书“应运大宁寺”五个大字。

    崔夫人自来庭州之后,也来这寺院焚香祈福过,对西大寺略有了解。

    这“应运大宁寺”,建成于一百多年前的贞观十四年(640年),据闻是大将侯君集破高昌、定天山、立庭州之后,在原有寺庙基础上扩建而成。

    由于其位置在庭州城郭之西,庭州百姓多称之为“西大寺”。

    碛西之地交汇东西,本就是佛法昌盛之地,不少中原高僧也常西行拜佛求经,因此这西大寺的香火甚是繁盛。

    庭州上下,无论是披金挂紫的高官贵妇、还是引车卖浆的贩夫走卒,都会在年节之时、遇难之际前来上柱香,乞求佛祖的庇佑。

    西大寺的主持一大早就得到裴夫人等北庭贵妇们前来上香的消息,急忙召集满寺僧众清洗打扫,提前拒绝了不相干的香客,早早守在山门之前,等候裴夫人一行。

    崔夫人虽非虔诚礼佛之信女,但因心中有所忧念,故也在西大寺许有长明灯,并隔三差五前来前来拜佛,和西大寺上下也算相熟。

    她一边心不在焉地向主持行了个肃拜之礼,随着人群跨过山门望寺内走,一边仔细琢磨裴夫人此举的用意。

    崔夫人知道裴夫人心机深沉,但有举措多有深意,不会那么简单。

    她在马车上已经思索一路了,裴夫人号召满城贵妇来西大寺祈福之事,沽名钓誉自然是题中之意,但是否还有其他用意,崔夫人思量半天,依然毫无头绪。

    正迷茫间,崔夫人忽然感觉有人从后面轻轻扯了扯她的肩上的半臂。

    她回头一看,发现是阿史那副都护的侧室阿史德夫人。由于王正见和阿史那旸两人交往甚密,崔夫人之前也见过阿史德夫人数次。

    但在之前的印象中,这个出身突厥贵族家庭的阿史德夫人孤僻得很,人前很少说话。也不知道是生性如此,还是因为口齿不清的缘故。

    不过见了阿史那雯霞之后,崔夫人想有其母必有其女,阿史那雯霞如此阴郁,想来是受阿史德夫人影响之故。

    阿史那旸的正室李夫人是贵不可言的大唐宗室,身份自然不是阿史德夫人可以相比的。故阿史德夫人以及阿史那雯霞在家里的存在感都很低。阿史那家的风头,似乎都被明艳如彤云的阿史那霄云给占尽了。

    崔夫人和阿史德夫人算不上什么亲密知己,两人这么多年也没有完整地说过几句话。

    不过昨晚王霨冲进火场救出了阿史那雯霞,并因此负伤昏迷之后,阿史德夫人就对崔夫人表示得特别亲热,想来是感恩的缘故。

    “姐姐有何事?”崔夫人怕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低低问道。

    “不知霨郎君好点了没有?”阿史德夫人话还没有说完,脸就红了。

    “已经苏醒过来,医师说无大碍了,静养几日即可。”

    “那就好!都怪雯霞太调皮……”阿史德夫人喃喃说了几句之后,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正好此时主持开始引领裴夫人一行前去参拜,把窘迫之中的阿史德夫人解救了出来。她再次用眼神表示了对崔夫人的谢意,然后就和崔夫人分散开了。

    崔夫人虽然是北庭都护王正见的家眷,但由于其非正室,故并没有走在队伍的最前列,而是跟随着前面一众北庭高官的正妻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