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燃情年代 >

第241章

重生燃情年代-第241章

小说: 重生燃情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他和盛文峰一样,只是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他的家族生意和个人经历,还不如盛文峰,顺风顺水的时候可以,一旦遇到了巨大的逆境,温玉春的稚嫩就全方位的显示出来了。

    “先撑一段时间。”温玉春阴沉着脸说:“我来想办法弄钱。对了,你统计一下,还剩多少铺子可以卖。”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395章 要钱最简单() 
723事件前前后后涉及到的层级太高,背后的真相,一般人不可能得知,不过事件的结果却是一件大新闻。

    财政部直接出手,用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手段,解决了一个看似只是商业竞争的问题。看起来,有些蛮不讲理的味道,但最后的结果却是皆大欢喜。

    买了国债的老百姓得利,得到了比想象中要多的回报;国家得利,信誉树立起来了,至少是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信誉树立起来了,老百姓再一次相信,听国家的话不吃亏,跟国家走才是正确的;才繁荣起来的新生金融市场其实也得得利者,所有人都被这个结果敲了当头一棒,耳边有个声音在警告他们:赚钱可以,乱来不行。

    唯一吃亏的,就是那些做空国债的人,换句话讲,这些人都在赌国运,赌国力,赌国家信心。

    把个人的荣华富贵,建立在赌国运的下坡路,衰弱上,从之前几十年,到之后几十年的事实都证明,这绝对是自己取死之道。

    所以当消息传到梁一飞耳朵里的时候,梁一飞虽然微微感到愕然,却并没有太吃惊,或者产生什么像盛文峰那样‘商人的警惕’,财政部用这种手段,他也许事先没有想到,但是两世为人的经验,让他很清楚一点,个人的荣辱,一定是和国家的荣辱捆绑在一起的,顺应大势,也许是事半功倍,也有可能并没有什么好处,但是逆势而动,那绝对没什么好下场。

    这正是做空一时爽,全家火葬场,在自己国家的国土上,做空自己国家的国债,脑子真的是烧得不轻,看起来好像是个商业行为,其实是个很严重的政治问题。

    尤其是像万国这样,全国金融第一家,行业领头羊,国家给了大政策、花了大力气培养起来的金融机构,竟然带头去干,和国家对着干,这跟白眼狼区别也不大了。

    赚钱也好,出来混也好,有些规矩是不能突破的,有些道义还是要讲的,在规矩和道义的体系内,才谈得上所谓的商业原则,才谈得上在商言商。

    “一切自由都是要在一定框架之内的,圣人讲过从心所欲,但后面三个字,是‘不逾矩’,就是这个意思,超越了规矩和底线,这种自由最后带来的只能是混乱。这是大原则。”

    梁一飞顿了顿,对面前再一次像学生一样,拿着一个小本子记录的潘觉说:“落实到现实里,我们的目标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后富,走向共同富裕,手段和原则是勤劳致富、智慧致富,绝对不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然后通过违规操作、违法手段,扰乱市场,去吸干另一部分人的血。”

    这次万国的的确确是违规操作,在市场上搞风搞雨,根本没有足够的保证金。

    上交所发布当日休市前交易作废的通知之后,上交所的魏老总因为监管不力接受处罚,万国的掌门人更是直接被拘留审问,看样子最后结果是要判了,万国内部也进驻了检查组。

    这么大的事,在金融界甚至整个商业界,都引起了轩然大波,所以媒体必然要出声,南江省的这个任务,自然而然也就落到了潘觉的头上。

    这事本身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可以破题入手之处很多,不过潘觉习惯性的找到了梁一飞想先听听他的意见。

    真的是习惯了,事实多次证明,听梁一飞的话是真有好处,即便随着潘觉身份地位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眼界也不断开拓,对于很多事都开始有了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和判断方法,但是他在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前,还是习惯性想听一听梁一飞怎么说。

    对于媒体而言,这是大问题,只有听了梁一飞的意见,潘觉才觉得自己心底更有底一些。

    “潘觉,其实我说的这些话吧,人人都知道,说来说去也都是这些内容。”梁一飞笑笑,说:“你真的要写,还是着重写一写制度问题。”

    “制度问题?”潘觉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心想这事,是能写的吗?

    见潘觉面露紧张,梁一飞知道他会错了意思,他想的制度,和自己说的制度完全不是一回事,于是说:“上面高出这么大的动静,连万国老总都拘了,如果仅仅是为了惩罚,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或者这么说,反正都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那不如在惩罚之余,再达到一些其他的目的。”

    “其他的目的?”这一层就有点深了,潘觉沉吟了片刻,才有点回过神来,说:“我明白了,你说的制度,是金融市场的制度?”

    “差不多吧。”梁一飞笑笑:“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嘛,惩前是有了,怎么毖后呢?当然是出台相关的规定规则法律条文,从制度上,避免类似的事情在发生。上次王自卫不也说了嘛,这几年金融市场发展太快,但是金融市场的很多事物,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人还在观望和尝试,所以暂时没有完善的立法跟上,目前金融市场乱象频发,国家当然是希望金融稳定的,正好可以借着这次机会,出台一些相关法律法规。”

    顿了顿,笑道:“你是知名财经人,著名记者,完全可以站出来呼吁呼吁嘛,说到底,法规法制建设是一个永无止尽的过程,一直在路上,始终前行,但没有尽头,你讲这些话肯定不会错。”

    “一直在路上,始终前行,没有尽头?”潘觉觉得这句话真不错,特别适合目前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顺手就记在了小本子上。

    “还有啊,我说你现在假假也是个副总编了,能不能不要有什么都来问我的意见?”梁一飞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我也是企业家,这些话你说可以,我说就不合适了。”

    “自然是我说的,都是我说的。”潘觉扶着眼睛嘿嘿笑了起来。

    “对了,听说省报的主编要退了,你要是想朝上走一走,需要什么帮助的话,直接跟我讲。”梁一飞又笑道:“不管怎么讲,你也是我的顾问嘛。”

    潘觉眼睛微微一亮,犹豫了片刻,说:“大概要点钱。”

    “要别的不好办,要钱,最简单。”梁一飞道。

第396章 最大公约数() 
梁一飞从出道开始,就始终面临着一个问题:钱。

    或者说,钱始终不够用。

    出点子赚了几万块钱,立刻全部投入了学校,学校赚了几十万,全部投入了岚韵湖,岚韵湖和认购证赚了几百万,一眨呀就砸进了保健品,如今保健品可算是稳定的大量产出了,可他花钱的手笔也更大,动辄千万规模,一出手就是几十个厂子一起买。

    所以他的钱总是不太够用。

    不过必须看到的一点是,梁一飞的钱不够用,是建立在花钱的层次不断的提高的前提上的,从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到千万。

    梁一飞天天习惯性的把自己位置摆的很低,但是事实上,就目前国内的私营经济大环境而言,他这样能够完全掌控旗下所有公司的所有权、处置权,动辄花费上千万资金的老板,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走进了全国一线的私营企业家行业。

    比他有钱的,有,但不多,而这些人当中,能够真正完全掌控住企业,没有一丝儿隐患的,少之又少。

    改革开放至今,他已经可以勉强跨进全国最有钱的一批私营企业家行列,只不过这个大时代发展的太快,车轮转的晃花了人的眼,一流富豪的门槛变化的太快,提升的太迅速,进入一流对于一个穿越者而言问题不大,但怎么保持住一流,再力争上游,这才是考验。

    无论如何,像潘觉这样个人消费,在机关里晋级需要走门路的钱,对于梁一飞而言,也真的就只是一笔可以忽略不计的小钱了。

    梁一飞有时候想想,自己其实是个挺俗的人,穿越一开始赚钱是为了生活的更好,没多久就立下了大志向,说什么钱只是一个数字,实现上辈子不敢想象的人生理想才是毕生追逐目标之类的话,其中未必没有自我装逼自我陶醉的成份。

    赚钱,说到底还是为了花钱时候的快感,用钱来保证自己可以做想做的事,至少,这是赚钱的几个重要目的之一。

    吃好吃的,玩好玩的,住大房子,跟各路极有个性的漂亮妞暧昧着,享受那种掌控一切的权力感,看着一些事情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甚至是纯粹图开心,装逼打脸……这些都需要钱。

    比如给了潘觉一张卡之后,他今天要谈的事,也是个要砸钱的项目。

    而且,如果不是先知,他并不知道这笔钱砸下去能不能有收益,甚至就是有了先知,也未必敢保证,一切都在预计之中。

    毕竟现实的生活不是电脑游戏或者电子程序,只要输入了正确的变量,就一定会产生想要的结果,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点儿操作上的失误,乃至一些说不清的运气倒霉事发生,都可能带来结果的截然相反。

    不过,看到眼前这个全国第一甜妞大眼睛里流露出的掩饰不住的感激和喜悦,梁一飞虽然对她没什么其他想法,但作为一个男人,其实虚荣心也是得到了极大满足的。

    人活着嘛,一求保暖安全这些生理必须的要求,二求精神享受,正面的譬如追求伟大理想,负面的譬如虚荣,都是享受。

    只是随着钱越来越多,对于保暖之类的生理追求档次会越来越高,从红烧肉,变成蜂蜜炖熊掌,对于理想的追求,也从小企业变成世界级伟大企业,至于虚荣,当初普通女职员的崇拜目光就能喂饱,而现在,自然要上升到全国知名的女红星。

    人类的进步,大约也就是这么不断的提高享受和需求的上限而带来的。

    除了杨玉莹,冯刚的太大,也让梁一飞有些无耻的微醺。

    毕竟这是后世国内顶级的大导演,以上辈子自己混到最好阶段的水准,看到对方,大约也是要客客气气,甚至带着三分恭敬,叫一声冯老师。

    这辈子,反过来,最初见面,冯刚对自己客客气气,带着几分恭敬;这次见面,还是客客气气和恭敬,但又多出了三分的讨好和巴结。

    不是什么老板都可以随手砸出来五百万借给别人,也并不是什么老白都能随手拿出五百万来拍电影的。

    “本来的意思,是盛老板出钱,我找人,不过我想了想,盛老板是个场面人,电影最后要是真赚钱了,他肯定带着我分,那我就不好意思一毛不拔了,总共的投资预算是一千万,我和他一人一半。”

    冯刚才下飞机,梁一飞回来的路上就把话讲得很清楚了。

    一千万这个数字,把冯刚镇住了。

    这还远远不是后世一部电影动辄几个亿的投资的时代,且不说通货膨胀钱不值钱,光是后世拍电影里面的各种猫腻,各种见不得光的**,以及一些大牌的天价费用,即便是几个亿的投资,真正用在拍电影上的,也没多少钱。

    而在当前,国内电影,一千万的投资,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梁一飞不懂电影,至少是不懂电影操作的,才会找他冯刚,而那位盛老板,想必也不太懂,那么这笔钱,自然就由他冯刚来运作。

    好莱坞的确有专业的制作人、导演分工制度,导演能做的只是指导拍摄而已,但大陆不一样。

    在震惊之余,冯刚也很坦诚的说:“一千万太多了,拍个电影,用不到这么多钱。”

    杨玉莹一愣,还有嫌钱多的导演?

    梁一飞却是笑了起来,说:“大刚啊,你这担心什么呢?”

    冯刚嘿嘿一笑,他是希望有大投资,但是呢,这是有区别的。

    打个比方,一部电影票房1000万,投资方分红到手400万,那么如果当初投资只有三四百万,投资方虽然没赚钱,却也不会有太大的反弹,毕竟没亏;可如果当初投资了八百一千万,那投资方的心态可能就不一样了。

    钱不是越多越好,冯刚也没底气保证每一部戏都能赚,钱控制在一个投资方最起码不会亏大发了的程度,他这个导演,才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好处。

    最大公约数。

    因为这一次,梁一飞看了刘震云和王硕的本子之后,毫不犹豫的放弃了。

    没有好本子做保障,冯刚实在不确定自己能拍出来好东西。

    为啥他把王硕称呼为北斗星,这不光是拍马屁,而是拿着王硕的本子,的确给他指引了拍片的方向。

    

第397章 人贵自知() 
对于武林高手而言,武器是有神的,对于厨艺高手而言,炊具是有神的,对于艺术家而言,歌曲舞蹈本身是有神的。

    对于导演而言,剧本是有‘神’的,这个神不是讲剧本自己会跳起来说句话跳个舞嘻嘻哈哈变成活的,而是指剧本的内容有它独特的特点、特质和味道。

    比如王硕写的东西,就带着一股子看穿一切的嬉笑怒骂和无所谓一切的混不吝,刘正云写得本子,讽刺的味道就会淡一些,哪怕是极为讽刺荒诞的人物和剧情,也往往会从表面去分析后面的深层次原因,有那么丝思考。

    就像声线不同的歌手适合唱不同的歌,文风不同的作家适合写不同的文章一样,导演和剧本之间也有相互的匹配度。

    冯刚这几年下来,就发现拍王硕的本子最顺手,刘正云的也还行,所以经常跟他两混一块,王硕文采好,可文章小说这种传播方式终究比不上电影电视,很快也发现他的本子,冯刚特别能拍出那种味道,双方的关系也就越来越近。

    这次梁一飞投钱,却不准备用王、刘的本子,冯刚心里不是很有底。

    “我给你写个本子吧。”梁一飞笑起来说:“不过,就一个大致的东西,里面有部分对话什么的,还得你来填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