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燃情年代 >

第271章

重生燃情年代-第271章

小说: 重生燃情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雅虎不同的是,亚马逊当前的规模很小,核心人员只有杰夫和他的太太,以及几个技术员。

    孙达威并没有一开始就道明来意,而是以华裔留学生的身份,表示对于亚马逊的‘线上线下’结合模式非常感兴趣,几乎就是把梁一飞和他说的那番关于互联网的话原原本本搬了过去。

    没想到这些话让杰夫大大的生气了知己之感………在这之前,他创办亚马逊,并不完全受到肯定,甚至有人认为,互联网是信息集合体,用来卖书,根本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更像是一种倒退:那干脆开个实体书店就是了。

    还涉及到物流,这么现实的行为,似乎和互联网背道而驰。

    他没想到,一个来自落后东方的年轻人,居然有如此深刻的见解,最棒的是,这些见解和他的如出一辙。

    谈得十分融洽,可此时,孙达威却在心里打起鼓来。

    聊天之间,他发现,杰夫和当初的杨之远他们不一样,杨之远是穷学生创业,最初是需要天使投资的,而杰夫自己就是个富豪,在创办亚马逊之前,他和友人一起组建了世界上最先进、最成功的套头基金交易管理公司,曾经一度是该公司最年轻的资深副总裁。

    亚马逊起步的30万美金,完全就是他自掏腰包。

    换句话讲,他不缺钱。

    可来都来了,又聊得这么开心,总不能问都不问一声就灰溜溜滚蛋,于是,孙达威很有技巧的,提出了真实的来意。

    “来自中国的投资?”杰夫摸着已经开始朝后褪去的发际线,奇怪的问:“中国人似乎似乎并不懂互联网。”

    孙达威敢一个人去找梁一飞要投资,说明这人也是有几把刷子的,嘴皮子功夫比较厉害,一咬牙,脸上带着一副崇高的神情,说:“杰夫,我必须向你承认,我和你说的那些话,正是我的老板对我说的,也是我的老板,让我来找你,他觉得,你所从事的,是人类未来最伟大的事业之一,将会改变成千上万人的命运,甚至改变商品的交易模式!他十分想亲身见证,甚至加入到这个过程中来!”

    曾经做过套头公司的杰夫并不是个无脑单纯的人,但是这些话,却说道了他的心底里。

    “哈哈,我也这么认为,看起来,我和你老板一定有共同语言。”

    “可是……”孙达威呵呵一笑,说:“我不知道,亚马逊是否还愿意接受投资,或者说,是否愿意接受中国人的投资。”

    “为什么不呢?!我都要为了钱着急的掉光头发了!达威,你的老板一定清楚,这种线上线下结合起来的模式,简直就是在烧钱!可我又实在不愿意和那些在初始阶段,就要我30%甚至更多股份的该死的投资人打交道。”

    杰夫看了看他的太太,说:“格蕾亚,一个来自东方又十分理解我的投资人,似乎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

    “但愿他不要过于贪婪,当然,也不能太贫穷,毕竟我们不是缺几万十几万美金的大学生。”杰夫的太太微笑道,然后问孙达威;“您刚才强调,中国人的投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中国人的投资?”

    “嗯……我有一个朋友认为……”孙达威把杨之远的那些话转述了一遍。

    杰夫太太想了想,说:“似乎有些道理,但是却不是很充分的道理。”

    “这帮蠢货,哈哈!”杰夫却忽然笑了起来,得意洋洋得说:“难道他们不知道,中国有12亿人口吗?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人经常买书,就比小半个欧洲的市场还要大!资本家是没有国界的,这点道理都不懂吗?哈哈哈,真是蠢货!哦不不,戴维,我不是说你的朋友是蠢货。”

第451章 贝佐斯太太() 
西方有一句谚语:蠢货用耳朵,聪明人用脚。意思是说,愚蠢的人往往根据听到的做决定,而聪明的人则迈开腿,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实地考察一番,弄清楚真相。

    东方也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性和智慧总有想通之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

    杰夫贝作斯夫妻两人,尤其是杰夫本人,和孙达威聊得甚欢,也非常欢迎一个来自中国的‘资本家’投资亚马逊。但是,这一切仅仅建立在一个意向之上,具体可行与否,怎么去行事?这都要详谈。

    既然是详谈,那就必须找能做主的人来谈,孙达威既然代表了梁一飞来亚马逊进行过考察,亚马逊方面,要求也去中国拜访梁一飞。

    有意思的是,来的不是杰夫贝作斯本人,而是他的太太,麦肯锡贝作斯。

    “他太太过来?”电话里,梁一飞的语气有些不解和疑问。

    大约是由于中国有淘宝的缘故,所以,中国人对于亚马逊这个世界互联网巨头的熟悉程度,远远不如其他几个同层级大公司,梁一飞也仅限于知道亚马逊的有限信息,主要还是杰夫贝作斯本人和亚马逊的一些重要事迹。

    可对于这位光头大佬的老婆,梁一飞的确一无所知。

    每个成功的男人身后都有一个杰出的女性,而这个女性如果不是有某种极为特别之处,反而很少被公众所知。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梁一飞能知道于闵红的老婆,还是因为他的确怕老婆,知道扎克伯格的老婆,主要是因为觉得万万想不到居然找了这么丑的一个老婆,至少在中国人的眼里是这样的,最著名的刘强栋的老婆自己就是国内第一代网红。

    这些想法当然都是极端错误的,可凭良心讲,就是如此。

    至于杰夫贝作斯的老婆,梁一飞一无所知。

    只听说回老家装逼散财带上老婆的,没听讲派人去考察派老婆去的。

    “贝作斯太太是贝作斯先生的第一助手,是个很有深度和聪明的女人,甚至……”电话那头,孙达威犹豫了一下,说:“甚至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贝作斯太太才是决定者。”

    “你这种感觉是怎么来的?”梁一飞并非不相信孙达威,只是,如果孙达威讲得是真的,那么这位贝作斯太太就十分的重要,足够引起十二分重视,对她的接待和交流,也应该对症下药。

    孙达威说:“我们聊天的过程中,贝作斯太太始终很安静的陪在一边,话不多,但绝不是陪衬或者花瓶,往往在几个关键的点上,她会开口,而且我后来仔细想过,她的几次开口,都是对贝作斯先生的补充和提醒。”

    “他们夫妻间的关系怎么样?”梁一飞问。

    “我调查过,他们都是华尔街出身,在一次金融会议上认识的,当初贝作斯先生辞去高管创立亚马逊,很多人不理解,唯独贝作斯太太十分支持贝作斯先生,而贝作斯先生也十分的尊重他的太太……”

    电话那头,孙达威说着,忽然噗嗤笑了一声,显得很不严肃。

    不等梁一飞问,他就微笑着说:“对不起,不过我想到他们俩……校长,这个话对他们不太礼貌,但是我真觉得,他们两长得十分有夫妻相,容貌都有些搞笑,像是一对笑星。”

    “至少比长相严肃的要好。”梁一飞也笑了起来,孙达威还真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老外一般不会对别人的长相评头论足,明星除外,但是中国人却有这些八卦的心思,哪怕是像孙达威这样的留洋派,梁一飞这样的所谓成功人士,都有比较庸俗的一面。

    开了个小玩笑,孙达威正了正口气,接着说:“如果把亚马逊比作一条船,贝作斯先生是带领航船前进的船长,那么贝作斯夫人,我觉得,更像是让船保持稳定的舵和锚。”

    “你这个评价很高啊。”梁一飞嗯了一声,说:“什么时候过来?”

    “本周末行不行?”孙达威大概是觉得太快了点,解释说:“校长,我觉得干投资这种事,越快越好,拖久了,谁知道有没有哪个投行看中亚马逊,注资一大笔钱进去,到时候您再想投资,那难度会陡然增大,就跟之前的雅虎似的。亚当斯先生虽然暂时不想让投行进入,但是这是早晚得事。”

    “时间上没问题,你陪着一块过来吧。对了,你还在读书,这样到处跑,课程上能不能协调的过来?”梁一飞说。

    “我去向教授协调,斯坦福倒是比较支持学生进行社团活动。”孙达威说。

    梁一飞想了想,说:“学校方面,你不用顾虑太多,如果课程上有问题,导致你延期毕业甚至无法毕业的话,我这边会给你安排好。还有,目前资金上有什么困难?”

    “没有困难,您给的启动资金很充足,再者我们对于留学生的资助并不是白给,而是低息贷款,这些贷款本身就是资产,如果真的没钱,我可以用这些贷款去银行抵押,再次贷款出来。”

    孙达威倒是很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那一套玩法。

    至于梁一飞说的学业上的顾虑,他还真没什么。

    学的文物技,卖与帝王家,出来学习,不就是想有个好前途嘛,跟着梁一飞做海调会,各方面都能得到难得的历练,动不动就已经开始谈几百万美金的生意了;退后一万步,海调会就算没做好,孙达威也绝对相信,梁一飞也不会将他弃之不顾。

    有这么难得的机会,不想把握住才怪。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这么操作,外国人可能觉得这是正常的,但是海调会毕竟主要面向留学生,亚洲的留学生很多,这么搞,容易被人家以为我们是皮包公司,用他们赚钱,这反而和我们的初衷相背离了。”梁一飞说。

    孙达威微微悚然,本来是他的一个小聪明,还真是没想到这点。

    又和孙达威聊了几句海调会目前的发展情况,他回去时间毕竟太短,只能做到起步,招了几个人开始筹备阶段。

    现在主要的花费,就是公寓租金、买了两辆二手福特、还有几个人的日常吃吃喝喝、少量的津贴。

    最大的一笔费用,反而是交际联络。

    另外还有一些帮着跑腿的‘临时工’。

    最初的几个班底之中,除掉孙达威,一女三男。

    三个男的两个是新时代出去的,对顾文明很熟悉,见过梁一飞,知道是帮梁一飞干活,两个小男孩表示求之不得和义不容辞两种积极的情绪;

    女孩家里是知识分子,没经过培训直接送出去的,对于普通人来讲送个人出国那几乎要倾家荡产,小女孩在国外勤工俭学,日子过的很苦,原本是在一个披萨店打工,不过好几次差点路过黑人街区的时候被黑人欺负,加上那地方对华人的薪水给的只有白人的一半,还没有小费可以拿,孙达威得知情况后,直接聘了这个女孩来当秘书。

    这个机会得之不易,女孩子相当能吃苦,帮孙达威减轻了很大的杂务负担。

    最后那个男的,却是正儿八经的‘美利坚户口’,叫做杰瑞陈,他爷爷据说是当年解放前在财政部跟着孔祥熙后面混的,在解放前就移民到了美国,三代下来,杰瑞陈已经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孩子,对美国比对中国熟悉的多。

    然而,骨子里有些东西却很难改变,杰瑞陈是斯坦福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比较清闲,听说海调会成立,专门帮助留学生,尤其是亚洲中国留学生,他主动上门请求加入帮忙。

    听起来都是不错的家伙。

    “知道了,经济上,没必要过于节省,只要不奢侈就行,该用的还是要用。”梁一飞说。

    “嗯。另外,有一个情况,我不知道该不该去碰。”孙达威说。

    在国外的中国人,并不都是留学生,包括像杰瑞陈这样早就过去的,有绿卡的,也有一些偷渡的没有身份的,还有通过家属移民、投资移民或者其他方式过去,有合法身份但不在读书的。

    新时代的中国人在美国毕竟还是极少数。

    那么在国外的中国人,找工作是个麻烦事,即便是投资移民过去的有钱的人,由于观念语言技能身份学历等等原因,找工作困难,待遇也比同样的美国人要低,而且大多只能从事极为低端的工作,洗盘子之类。

    斯坦福就有几个华人的勤杂工,复杂打扫卫生,得知有个海调会之后,来问过孙达威,是不是有一些更好的工作介绍,或者能不能帮帮他们。

    梁一飞当初和孙达威讲得很清楚,帮人,除了因为是同胞之外,更多的目的,是培养人才、结交人才,在人才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人才;

    可是这些人,好像就不在梁一飞的目标人群范围之内,孙达威不敢擅自做主。

    “这倒是。”梁一飞想了想,说:“也不能说这些底层的人,就一定不是人才,人才有高学历,也有低学历起于草莽风尘的嘛,现在不是人才,有合适的锻炼机会,也许将来就是人才。”

    “那我们……?”

    “是这样,黑户、偷渡过去的,一概不沾,另外的人嘛,可以在海调会留下相关的信息,如果我们有这个资源,可以帮他推荐。仅此而已,但是贷款不行,贷款只能发放给美国名校留学生,原则上以理工科为主。”

第452章 中国见闻() 
海调会的名字里,包含了‘调查’的意思。

    这个调查,到底调查什么呢?内容很多,小到姓名年龄兴趣爱好所学专业家庭情况,中到从事工作、未来的发展规划,大到最前沿的技术和美国兴起的新型公司、创业项目。

    这些怎么去调查?不可能抓到人挨个问,这就得通过海调会的贷款、资助、找工作、互助等等形式,让这些海外留学生,和需要帮助的人,主动的留下信息,并且不断的更新和补充。

    现在这些信息还不多,因为海调会才成立;即便是未来,海调会的个人信息库,也绝对不可能比任何一个人力资源网更庞大。

    但是在梁一飞的意图下,海调会主要调查的是理工科的高端人才。

    美国学府创业的学生很多,这些学生,未必能个个都成为比尔盖茨,成为杨之远,成为世界级的富豪,打造全球强企。

    但是,大学阶段创业,成功的成为本州、本国知名企业的,却绝对不在少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