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052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052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称浿水,汉朝称为马訾水,唐朝始称鸭绿江(隋唐时期浿水为大同江),因其江水清澈,关于鸭绿江其名的来历主要流行着两种说法:

    一说源自于满族先民的语言(满语称为yaluula,意为“边界之江”)的说法。史书记载建州卫女真常年生活在婆猪江畔(鸭绿江支流)。

    另有因江水颜色似鸭头之色而得名(唐朝杜佑《通典》);二说因上游地区有鸭江和绿江两条支流汇入,故合而为一,并称为“鸭绿江”;

    水系构成

    源头

    鸭绿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麓。

    鸭绿江干流沿中朝国界线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吉林省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临江市、集安市、辽宁省的丹东市和朝鲜的新义州,在辽宁东港附近流入黄海北部的西朝鲜湾。鸭绿江干流全长795千米,其中吉林省部分575千米,辽宁省部分220千米。年径流量为327。6亿立方米,其中7…9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36%,8月份最多,可达15%,2月份最少,仅占5。9%。'2'年输沙量为113万吨,以粉沙为主。其中7…9月输沙浓度为每立方米0。48kg…0。72kg,其他月份0。17kg…0。46kg。'2'

    支流

    鸭绿江主要支流在朝鲜境内有虚川江、长津江、慈城江、秃鲁江和忠满江等;中国境内有浑江、蒲石河和瑗河等。'3'

    鸭绿江主要支流

    亦名混江,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和辽宁省东北部,属黄海入海河流鸭绿江支流。是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与本溪市桓仁县的交界河流。浑江发源自吉林省白山市北部的哈尔雅范山,自恒仁县流经宽甸县青山沟、太平湾等4个乡,沿途汇集南岔河、正岔河、太阳岔河、里岔河、红土崖河、板石河、黑沟河、旱葱沟河等支流,最终在下露河浑江口处注入鸭绿江。浑江全长445公里,流域面积15044平方公里,是鸭绿江水系的最大支流。

    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中部,是鸭绿江水系较大的支流之一。瑷河发源于宽甸双山子镇木垛子岭,流经宽甸县、凤城市和丹东市振安区,于九连城汇入鸭绿江。瑷河全长189公里,流域面积5902平方公里,径流量31。49亿立方米。'4'

    蒲石河

    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是鸭绿江水系较大的支流之一。蒲石河发源于辽宁省宽甸县北四方顶子,由北向南贯穿宽甸县全境,在太平湾水库下约5公里处汇入鸭绿江。蒲石河全长121。8公里,流域面积1212公里,年均径流量8亿立方米。'5'

    秃鲁江

    位于朝鲜北部,发源于狼林山西南的小白山,沿途汇集前川、南川等支流,自南向北注入鸭绿江。秃鲁江全长238。5公里,流域面积5207平方公里,是鸭绿江水系在朝鲜一侧的最大支流。'6'

    虚川江

    位于朝鲜北部,发源于赴战岭山脉,自南向北流经盖马高原中部,在惠山西南4公里处注入鸭绿江。虚川江全长210。7公里,流域面积4948平方公里,是鸭绿江水系在朝鲜境内较大的支流之一。

    河道落差

    鸭绿江河道落差大,平均坡降为1.7‰,河源段海拔高程在1000…1500米之间,河道平均坡降达9.05‰。长白至临江段,两岸高山连绵,河谷切割较深,河道弯曲,行船困难。临江以下两岸山势逐渐降低,河道坡降变缓,至浑江汇流处,河道坡度平均为0。75‰,水丰电站以下河势逐渐宽展,进入中下游,水流分叉、沙洲漫布,到九连城马市台处进人感潮河段。下行至河口的口门列为潮区。水丰电站至爱河口一段长59公里,江面宽400……500米,平均坡降为1‰,河口至浪头一段长28公里,江面宽约500…1000米,平均坡降为0.5‰。'1'

    水力资源

    鸭绿江流经长白山地,河谷陡窄,比降大,水力资源230万千瓦。干支流多良好坝址。其支流瑷河水能蕴藏量25万千瓦。截至2006年,瑷河上已建成9座电站,总装机9368千瓦,年发电量3471万度。水丰发电站是中朝合营的第1座大型电站,此外还有云峰、桓仁、回龙山、太平哨等以发电为主、结合防洪、灌溉、航运等大中型综合性水利工程。'7'

    洪水特征

    鸭绿江洪水主要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最大洪峰流量为17200立方米/秒。由于历史上曾发生过特大洪峰和水灾。为防止水患,于民国年间在丹东市内江岸一带修筑了多处土坝和混凝土结构的江堤。江堤高五公尺,宽二公尺,长二公里,设有十四座坝门,以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7'

    源头至河口落差2440。流域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低,海拔2一'445m。

    临江以上为上游,沿江两岸山岭连绵,海拔500—1500m。河床坡度极陡,一般在1%~4%。因受地形影响,降雨不均,夏多冬少,汛期年降雨量870。长白县城以上,多高山峡谷,森林茂密,坡降陡,水流急.谷宽50~150m,水能资源丰富。

    水丰至人海口为—厂游河段,河谷开阔,两岸有低山丘陵和较窄平原,江心多沙洲。江中岛屿近200个,以文安滩为最大,丹东附近江宽5km,流到东沟分两支入黄海。支流受构造控制.多与干流成直交。

    鸭绿江上游沿岸有小片地区为玄武岩外,整个河床由前寒武纪岩石构成,流至河口湾处冲积层开始向外扩展。河流流过的大部分河谷很深,与峡谷相似。

    鸭绿江沿江为候湿润性温带季风气,冬季寒冷,夏季温暖。上中游自然条件相差很大:7月份平均气温,上游为18~22c,中游为23。2c;1月平均气温,上游为…17c~…22c,中游为…14。8~…15。9c。每年12月初至4月中为江面冰封期,不能通航。由于鸭绿江位在丛山之中,并且离海洋不远,因此沿途雨量充沛,中下游年降水量可达11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6~9月。'8'

    鸭绿江全流域气候凉湿,分布以红松、枫桦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下游多栎林。'4'

    1937年开始建设水丰水电站,1941年发电。1955年成立中朝鸭绿江水力发电公司,双方合营水丰发电厂并进行了恢复改建;1959年中朝共同兴建的云峰水电站于1965年发电。经中朝鸭绿江干流规划推荐的太平湾水电站1982年由中方开始建设,1985年发电。渭源(亦叫老虎哨)水电站1978年由朝方开始建设,1984年发电。鸭绿江干流上现已建成4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8万kw,年发电量77。4亿kw·h(包括水丰水库两侧的扩建电站),占可开发水能资源的77%。同时在中国境内支流浑江上建成了桓仁水电站为龙头的梯级电站,在朝鲜境内支流秃鲁江上也建成了秃鲁江水电站。

    鸭绿江干流可开发水能资源有250万千瓦,年发电量100亿度。截至1984年,鸭绿江干流上共建成四座大中型水电站,分别是水丰水电站、云峰水电站、太平湾水电站和老虎哨水电站,总装机量188万千瓦,年发电量77。4亿度。另外,在鸭绿江的支流浑江上也建有恒仁、回龙山、太平哨三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量45。5万千瓦。'10'

第1573章 智利的进展(四)() 
半夜更新的一般是防章节,我已经尽量挑夜深人静的时候了,这时看的人少。一般防章节要至少半小时后才会修改为正确内容。

    用电脑看的没问题,用题,只要没在我还没修改时点开章节就行。而一旦点开,错误的章节内容就下载了下来,进入到手机缓存了,这个时候我即便修改了手机客户端仍然是错误内容,始终不会改变。

    这个时候只有重新下载这个章节,如果不行的话就只有删除本书下架,然后再重新加一次上架即可。

    这种书看的人少,dbn又猖獗最近qidin作者的收入普遍下降了1o左右,读者又爱看狂拽酷炫吊炸天的玄幻都市文。没办法,不这么做混不下去了,见谅。

    ******************************************************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南部,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5°10~126°44,北纬40°52~43°3之间。东接白山市,西与辽宁省的本溪、抚顺、丹东等市相邻,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慈江道隔鸭绿江相望,北连辽源市、吉林市。

    通化市下辖东昌区、二道江区两个区,通化县、柳河县、辉南县三个县,代管集安市、梅河口市两个县级市。

    通化是吉林省东南部中心城市,是东北东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享有“中国医药城”、“中国葡萄酒城”、“中国钢铁城”美誉。

    远古时代(约2—4万年前),通化地域已有人类生存。通化县大安镇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发现大量的古生物化石、骨器,如尖状器、刮削器等遗物和人类用火遗迹,均证明这里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居住的遗址。

    新石器时代(约5—6千年前)早在6000多年前,通化市浑江两岸已有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在渔猎稼穑,繁衍生息。随着历史的发展,通化地方的古人类经过长期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华夏、肃慎、濊貊三大语族先世居住的地方。

    西周初,通化为肃慎之南界,宣王时,在“肃慎、燕、毫吾北土”的“北土”境内封韩侯,主领当地濊貊民族。通化为韩侯领地。韩侯失国后,被商朝王族箕子建立的“箕子朝鲜”所统治的侯国并入,箕子侯国为周王朝册封的诸侯国,通化为周的领地。

    东周(公元前770—前256年)时,通化为燕国辽东郡属地,座落在二道江区“北面是悬崖峭壁,下临浑江,东为桦树河渡口,南是桦树河,西是龙山山脉,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桦树河口古城遗址”。据考古专家依据出土文物测定,系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建筑。以王八脖子遗址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反映了这一时期通化地域的文化风貌。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初,通化属辽东郡,秦统一中国后,燕人卫满亡命长白山以西,广收燕、齐、赵国躲避战乱的流民,建立“卫氏朝鲜”,通化属其辖境。

    公元前108年(武帝元封三年),在辽东地区设玄菟郡,统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三县。通化为幽州刺史部玄菟郡上殷台县。今通化市江北治安山城古遗址和通化县的赤板松古城遗址,皆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遗存。

    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扶余贵族**(邹牟)率卒攻占玄菟郡高句丽县,更国号为高句丽。初期都城为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五女山城)。

    公元3年(汉元帝元始三年),迁都国内,筑尉那岩城。浑江流域是高句丽民族及其早期文化的核心发祥地。

    东汉时,公元32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高句丽遣使奉献,要求臣属玄菟郡,是汉王朝郡国,通化为其控制之地。

    公元189年(东汉灵帝中平六年),辽东太守公孙康自立为辽东侯,领辽东、玄菟等五郡。

    公元209年(东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孙康击高句丽,破其城,通化为公孙氏政权控制之地。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孙康臣服于魏,历三世约50年,通化为其辖地。

    公元238年(魏明帝景初二年),司马懿率兵斩公孙渊,通化遂入魏之版图。

    公元244年(魏齐王正始五年),因高句丽数次骚乱,叛服无常,幽州刺史母丘俭率步骑军万人征讨。大战于梁口(今通化县江口村),母丘俭陷丸都山城,并刻石碑留念。现石碑存辽宁省博物馆,自此通化复魏之管辖。

    公元274年(晋武帝泰始十年),置平州辖辽东、玄菟、带方诸郡,通化仍属玄菟郡。

    永嘉之乱后,北方先后出现少数民族割据的地方政权,通化曾为前燕、后燕之地域。座落柳河县境内的罗通山城,据考古专家依据出土文物推测,大约于此时期建筑。东晋之后,高句丽臣属中原各王朝。集安禹山墓区3319号墓出土的一批文物是这一时期的例证。

    公元425年(北魏始光四年),高句丽迁都平壤。此时居住在长白山北部的肃慎族逐渐强大,建立勿吉国。通化地区北部为勿吉属地,南部为高句丽属地。隋朝,通化隶属关系不变。

    唐朝,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太宗以讨弑逆、拯汉民、复旧疆、防后忧为由,诏谕天下伐高句丽。公元668年,总章元年灭高句丽政权。唐于辽东故地及高句丽旧壤设安东都护府,通化为河北道安东都护府哥勿州都督府管辖。

    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震国。公元713年,光天二年,唐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自此更名为渤海国。通化属渤海国西京鸭绿府正州,正州治所即今通化市境内。通化县四棚乡三棚村出土的渤海时期金钵是这一时期的例证。

    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更名东丹国,通化属之。公元1017年,辽开泰六年,通化为东京道辽阳府正州所辖。公元1115年,辽收国元年,为牵制金兵南下,辽以六万军来攻照散城(今梅河口市山城镇一带),金将阿徒罕星夜弛援,夜渡益褪水大破辽军,乘胜攻占辽阳。为纪念这次大捷,在今梅河口市小杨乡庆云北山一块巨石上,镌刻了“大金太祖大破辽国于节山息马立石”的摩崖碑,即今梅河口市小杨乡的庆云女真摩崖石刻。

    金时,金太祖灭辽,通化属金之东京路婆速府管辖。

    公元1234年,蒙古军陷金,东北全境为之管辖。通化属沈阳路。

    公元1261年,元中统二年于辽东设“总管高丽、女真、汉军万户府”通化属之。通化县大都岭镇出土了元朝左卫阿速亲军千户所印。

    公元1287年,元至元二十四年,置辽阳行省,通化属辽阳行省辽阳路婆娑府。

    公元1377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十年设立辽东指挥使司。公元1409年,明永乐七年,又增设奴尔干都司,下设卫、所,此时女真人不断南徒,通化为女真人主要集居地区,通化属奴尔干都司建州卫。

    公元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建州卫都佥事努尔哈赤称汗,建立金(后金)政权,以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为都,通化地区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