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078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078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那就能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吸取新鲜血液。所以,我决定下一步要扩建这个学校,目前的校舍太狭窄逼仄了,教具、教师数量也严重不足,这一点,教育局要想办法予以财政补助,当然县里也会视情况增拨汉蒙学校的教育专款的。”

    既然东岸人在黑水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归化土人,那么诸如此等教育经费可就是断不能省的了,因为其太重要了。学校潜移默化的教育搞得好,能够省东岸人多少刀枪、多少军费?而且还能变相削减敌人的战争潜力,满清这些年在阿穆尔河流域势力的萎缩——先是北岸的领地被东岸人夺走,当地原本最听清廷话的达斡尔人都大批反水,接着是河南岸也渐渐站不住脚,最终在东岸人于鸭绿江畔开始屯垦后以彻底放弃宁古塔为标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难道当地土人纷纷投靠东岸仅仅是因为博格德汗不能打么?非也,虽然这是重要因素,但也不能忽视东岸人开办的学校对当地土人争夺产生的影响,两者本就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据说,现在就连结雅县、乌第县等地也要开办与海兰泡汉蒙学校一样性质的教育机构了,为此还得到了本土教育部、国家情报总局、宪兵司令部的大力支持,支援了很多教官,相信等这些学校办成并正常运转多年后,外东北又将是一番新的局面。

    “另外,教育要好好搞,这军事方面也不能放松了。”陆小峰在北宁草创时期就在那边工作,对如何于这类蛮荒之地为官轻车熟路,因此在询问了教育方面的事情后,他又很快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军事上,只听他说道:“海兰泡县保安团的员额现在才三百来人,而且也得秋收后才能集结完全,力量还是稍嫌薄弱。而第三步兵团的任务又很繁重,经常各地调来调去,缓不应急之下未必能及时给予我们县乡以支援,因此万事还是靠自己好一些。因此,我打算扩充一下保安团的士官队伍,并将其规模维持在五十人上下,由县政府负担财政开支。这样的好处,是一旦有事的话,我们可以立刻往里面填补征发来的新兵,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战斗力,包围我们的家园。”

    目前,海兰泡县保安团的士官队伍只有十余人,基本都是征战多年后退下来的年纪较大的老兵,平时分散在各地,农闲时分对县里各处的民兵进行操练(一般都是县里要求各乡派遣若干数量的壮丁到指定地点集合),入冬前集中进行一次会操,以训练各部协同作战的能力——这也是山丹原住民的最薄弱环节,组织度低,不然就凭他们的勇武,当年也不会屡次败在黄台吉及俄国人的手下了。

    陆小峰要求将职业士官的名额扩充到五十人,不是想扩大海兰泡县保安团的规模。他的意思,是在县城内维持一支数十乃至上百人的精锐的快速反应队伍——队伍的构成是以精锐的士官为基干,辅以县城及近郊各村轮流派来受训的子弟——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至少,他可不想就连为自己官署守门的兵丁,都是从县城里临时拉来的壮丁,那简直就是不像话。

    不过,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陆小峰一提要多招三四十个职业士官,底下人便紧张地盘算起了此举要耗费县里多少钱粮——一年下来几千元是跑不了的,再加上长期维持的快速反应队伍,这开支对海兰泡县这么一个穷地方确实不是什么小负担——算清楚后大家悄悄松了一口气,觉得此举虽然耗费不小,但大家咬咬牙也是能负担得起的。

    谈完这个事情后,陆小峰又和诸人聊起了农业生产的事情,比较琐碎,大体上无外乎从大泊植物园申请一批经过优选培育的黑麦种子,再移栽一些培育出来的适应本地气候的果树。海兰泡这么一个地方,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确实是发展粮食种植业的好地方。听说现在黑水县工业基地已经能够小批量生产马拉小麦收割机、畜力脱粒机、马拉滚筒压路机这类农业机械(这使得大农场生产成为了可能),那么下一步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尝试着从开拓队那里申请贷款购买一些,然后用到县里来,以充分利用这里的土地资源。

    上午十二点,会议结束,新官上任的陆小峰**了一把,下令将养在县政府后院的一只羊杀了,然后拿出了两瓶从本土带来的河中大曲,与一干下属们推杯换盏,热热闹闹地聚了一餐,算是拉近了一下关系。

    下午的时候,喝得有些微醺的陆小峰说什么也不愿休息,而是带上了几名随从,骑马去近郊的一些村子看了起来,他得尽快熟悉自己治下乡村的情况,以便做到施政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而不是拍脑袋胡乱决策。

    在参观这些村落的时候,陆小峰算是开了一次眼界,对此地居民的贫穷和愚昧程度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他在翻译的帮助下艰难地与村民们攀谈之后(土著们的语言并不丰富,使得交流也成了一种难事),对情报上所写的关于这些人的描述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居民智力发展程度较低,与印第安人类似,但他们更强壮、更勇敢。长期艰苦卓绝的生活,使得这些人被训练出了一套御寒和忍饥挨饿的本领,这使得他们非常适宜成为一种非常出色低成本的士兵……”

    村里有一个兵团堡毕业的干部,同时也是副乡长,驻村好几年了。出来迎接陆小峰的时候,从他的穿着上已经完全看不出他曾经身为一个东岸人的装束了,只见他穿着山丹人风格的服饰(当然不是充满腥臭味的鱼皮衣服了),蓄着长发,体格高大,但不如那些山丹人健壮结实——山丹人身材一般不是很高,因为身躯高大的话会妨碍他们在深山老林里的活动,但骨骼极为粗大,身上所有突起、脊骨和固定肌肉的结节都异常明显,肌肉结实发达,大概是因为长期与自然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所形成的独特体格。

    陆小峰之前也看过资料,说山丹人手臂上青筋暴起,无皮下脂肪,肥胖、长膘的人很少(大概是因为脂肪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的缘故了吧),虽然他们经常吃大量的富含脂肪的鲑鱼、鲟油、带血的肉(生活在海边的一般还吃鲸油、肥海豹),大量地吃、生吃、晒成干吃。而也因为如此,他们的咀嚼肌非常发达,但牙齿磨损得非常厉害。这些人也只有在宴请客人的时候,才会在食物中添加蒜头或浆果,就着鱼肉一起吃——当然了,在东岸人来了后,他们的生活习惯有了一定的改变,但离彻底改变还有一定的距离。

    村里的这位兵团堡干部平时会参与狩猎或捕鱼活动,且已经与本地的土著部落酋长的女儿有了孩子,看起来甚是聪明强健,小小年纪的他,甚至已经开始尝试着骑羊了,也是厉害——当然在海兰泡这么一个无论自然环境还是民风都很严酷的地方,你若是不厉害,很快就会被淘汰,这很残酷,但这就是事实,没有任何道理可讲。

    不过此君终究受过本土兵团堡长达十年的系统教育,不会真的和土著那样愚昧不堪。这些年里,乡里交给他的任务,他还是都能够完成的,且完成得还相当不错,让上级比较满意,这也充分说明了他的能力。陆小峰对这种扎根土人的干部也比较欣赏,觉得这才是东岸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值得大力表彰,因此后来他仔细询问了此人的姓名和从政履历,打算以后有机会就行提拔——这种务实的干部,自然是不能埋没的!

    接下来几天,陆小峰又对稍远地方的一些乡村进行了考察,脑海中对自己辖区的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心里面对未来的施政方向也大体上有了一个概念,总体收获还是蛮大的。

第1605章 阿穆尔河新气象(六)() 
斯捷潘诺夫狠狠喝了一口辛辣的劣质白酒,然后长长吐出了一口浊气。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烈酒这种东西真的是再可爱不过的东西了,也难怪它会成为阿穆尔河流域的硬通货,没有它日子真的很难熬啊!

    而且,他能够在阿尔巴津城堡这样的荒僻之地喝到珍贵的烈酒,还得感谢此刻正坐在他面对的谢伊特库尔·阿勃林,一个布哈拉人,如今为沙皇陛下服务。阿勃林刚刚从满清博格德汗的地方回来,因为东岸人侵占了阿尔巴津城堡以东阿穆尔河下游的大片土地,因此阿勃林使团这次是经蒙古地区进入北京那座城市的——具体来说,阿勃林在托波尔斯克接到军政长官瓦西里·希尔科夫的命令,带一个规模为十多人的使团并沙皇亲笔信出发,沿着额尔齐斯河抵达塔拉城,然后经卡尔梅克人的地盘前行,抵达别什卡河,最后进入蒙古人的草原,抵达库库和屯(即********)。

    在科科坦,表明沙皇特使的身份后,阿勃林一行人受到了博格德汗治下蒙古人热情的招待,然后经关口城市卡普卡(即张家口)来到了北京近郊。在这里,博格德汗的使臣热情迎接了来自俄罗斯的使团,双方互赠了礼物(阿勃林带了价值两千卢布的礼物),然后住进了蒙古衙门(理藩院)隔壁的一处寓所里,等待博格德汗的召见。

    据阿勃林说,与博格德汗及其臣子的会面总体来说比较愉快,他们已经不再把沙皇陛下当做一个小藩国的君主,而是平等对待的大国的皇帝,然后还给予了包括绸缎二十五幅、海狸皮三张、雪豹皮三张、丝绒三幅、海豹皮三张和茶叶十普特在内的诸多礼物给沙皇。至于说阿勃林本人在其中得到了什么好处,就不是很清楚了,斯捷潘诺夫隐约听说他个人得到了“价值二百卢布”的礼物,这令他有些嫉妒。当然如果他知道清国接待人员给予阿勃林的礼物在中国的成本价是两百卢布(这意味着在莫斯科很可能会卖出上千卢布)的话,估计他会更加愤怒吧。

    “专使先生,您说在行经卡尔梅克人的地盘时,受到了他们的首领加赞(即葛尔丹)的诘难。另外在阿拉普塔尔(即策妄阿拉布坦)的兀鲁思,又受到了他的资助?这就很有意思了,难道卡尔梅克人之间自己闹了矛盾吗?这或许是我们的机会呢,希尔科夫公爵一定很欣慰地听到这个消息的,因为托波尔斯克的压力也许会大大减轻。”斯捷潘诺夫一边喝酒一边听阿勃林讲着路上的见闻,随口说道。

    “不见得,阿拉普塔尔的兀鲁思人口并不多,他也许还没有反对加赞的力量。”阿勃林也喝了一口酒,然后说道:“加赞的麻烦,是希尔科夫公爵的烦恼,对于雅库茨克督军区的你们来说,恐怕东岸人的威胁更加现实吧。这次我在北京,与博格德汗的使者交谈了很长时间,他们邀约我们一起进攻阿穆尔河下游的东岸人。我看得出来,他们这次是认真的,而且准备得很充足。博格德汗最信赖的使臣索额图告诉我,他们已经在满洲准备好了一万名通古斯和卡尔梅克人士兵,只要我们的人顺着阿穆尔河向东进攻东岸人的领地,那么他们将在南方策应我们的攻势。而且,索额图公爵许诺说,一旦击败东岸人,博格德汗将允许我们占有阿穆尔河左岸的一切领地,两国之间以此条河流为界,永不相犯。”

    “痴心妄想的鞑靼统治者啊……”斯捷潘诺夫咂了咂嘴,不屑地说道,不过随后他又轻轻摇了摇头,笑道:“不过他赶上了一个好时候,伟大的沙皇陛下对东岸人感到不满,想小小地教训他们一下,为此要求我们在阿穆尔河一带找他们的麻烦,哈哈。本来我们也没想鞑靼人能够帮忙,但既然他们主动提出,并表示赞助二十万卢布白银的军费,那么又有何不可呢?这么多的钱,足够我们从西伯利亚、阿斯特拉罕、喀山等地招募大量富有经验的军人了,这将极大加强我们的实力。”

    话说自从东岸国家情报总局“胡乱插手”俄国拉辛起义之事并被逮个正着后——自第一批使者失踪于途后,东岸人派出的第二拨队伍也在半途遭到忠于沙皇的地方部落的袭击,除几个首要人物亡命逃回克里米亚人的控制区外,其余人不是被杀死就是被俘虏,由此也让俄国沙皇知道了东岸人的盘算,故非常愤怒——阿历克谢沙皇决心找回场子,他不但派人查封了东岸人设于阿尔汉格尔斯克及莫斯科的商站,将商站人员关进监狱,同时也下令在远东地区加强与满清博格德汗的联系,一同军事对抗东岸人。

    其实,由于东岸人在阿穆尔河一带的强势,远东的俄罗斯人与满清合流本就是大势所趋,东岸情报官员插手拉辛起义的事情,不过是俄罗斯人最后下定决心的助推剂罢了。即即便没有这档子事,俄国人也早晚会与满清在阿穆尔河一带抱团取暖,共同对抗不断蚕食双方土地的东岸势力。不然的话,你以为沙皇这些年为什么会屡次三番派遣使者进北京?还不是为了进行外交准备。而且,听说一贯顽固自大的博格德汗,在现实的压力下,也打算派遣使团经陆路前往莫斯科了,一是为了与阿历克谢沙皇直接取得联系,二也是看看俄国人的实力如何,到底有没有资格和“我大清”平起平坐,结成军事盟友。

    “二十万卢布是一笔很大的钱了。”阿勃林有些羡慕地说道,他在托波尔斯克接到上级训令时,希尔科夫公爵只拨给了他五百卢布作为一路上的花费,并且嘱咐他如果不够的话就把随身携带的货物卖给卡尔梅克人或中国人,以筹集必需的资金,由此可见二十万卢布在整个西伯利亚、雅库茨克督军区是一笔多么庞大的资金,或许也只有豪迈的中国皇帝能够眼都不眨地就拿出这笔钱了吧。

    “巴依科夫督军已经正式下令增加阿尔巴津城堡的驻军,这部分人将从莫斯科补充,员额在一千五百人,目前已经出发多时了,大概在明年就能抵达。这些人员的征募及维持费用,就从这二十万卢布里出了。”作为阿尔巴津要塞的最高指挥官,斯捷潘诺夫早已经从雅库茨克的巴依科夫公爵那里得到了这个消息。督军阁下指示阿尔巴津的斯捷潘诺夫与康斯坦丁神甫,要求他们加紧拉拢土人,做好与东岸人发生军事冲突的一切准备。

    目前,斯捷潘诺夫已经接收了一支从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