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086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086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烟丝,一边对着在大篷车后面搔首弄姿的十多位意大利妓女指指点点,并不时爆发出一处猥琐的笑声。

    大篷车再右边,难得地正有十多名穿着牛仔服的男人在专心致志地工作着。朱衡仔细望去,发现这些人大概是在挖井,这令他有些疑惑,同时也有些释然,觉得这里应该和他去过的盐城港一样,降雨虽然不少,但地表缺乏大型径流,因此宝贵的水都消失在了草地、灌木丛和岩石缝隙下了。想要将它们找出来并加以利用,自然只能打井了,好在成本应该不会太高,因为这里的地下水位不算很低。

    “很抱歉,这里只有一座旅馆,但已经被人包下了,听说是一伙刚来就发现了一股野牛的家伙,真是幸运。喏,看吧,那个身体强壮、扛着火枪的西班牙人就是包下旅馆的人之一。”高乔向导指了指数十米外那几间用破木板搭建的房屋,说道:“我打听了,听说那个人叫伊尼戈,原本在牛庄港一带活动的,不知道为何突然来了这里。这人耍得一手好剑术,来这里不过半个月,就已经打了三次架了,可竟然无一失败,也是厉害。”

    朱衡朱老爷定睛一看,便看到了一位头发凌乱,腰挎刺剑,左肩上还扛着一把火枪的男人,大概就是向导所说的伊尼戈吧,也许是被东岸捕牛人从马德普拉塔雇佣来的。至于说那个所谓的旅馆,对不起,朱老爷觉得与其住那儿,不如像这里的大多数人一样,支起帐篷睡觉呢,那样可能还卫生一点。

    “晚上会有印第安人的袭击吗?朱衡再一次向向导确认道。他的随从们这会已经开始在搭建帐篷了,但朱老爷太平日子过惯了,对印第安人的威胁很是重视,因此出言问道。

    “应该不至于太过担心,先生。”高乔向导貌似认真地想了想后,才说道:“事实上本地的印第安人原本就住在这里,有几百人的样子,不过已经在大半年前被消灭了。我也参加过当时的战斗,只记得大群的骑手挥舞着军刀和火枪,将印第安人冲得七零八落。最后的时候,很多印第安妇女、小孩逃上了山,宁死不屈的他们用石头拼死抵抗,最后……最后……都被我们杀了!”

    “都被杀了?!”朱老爷失声问道。对于他这种常年居住于本土核心区域的人来说,杀一些土著固然不是什么接受不了的事,但向牛栏山这边捕牛人们连女人、小孩一起斩草除根的行为,他还是觉得颇有些吃不消的,觉得太过于残酷。当然了,他也知道,在这种争夺所谓的生存空间的战争中,斩草除根这种事真的是很难避免的,因为双方厮杀起来都很残酷。想当年,那帮趁着圣母升天节对西班牙定居点发起突然袭击,并将所有老弱妇孺屠戮一空的印第安人,也没有手下留情,所以朱衡也没办法指责什么人,只是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一点自己的惊讶。

    “都被杀了。”高乔向导转过身去,一边帮忙搭烤肉架子,一边闷声说道。

    朱老爷轻轻地叹了口气,看了看那残阳如血的牛栏山,似乎看到了无数印第安妇女和小孩用石头做着最后的绝望反击的场景。不过他很快摇了摇头,将这些不必要的情绪甩出了脑袋,然后坐在了一张随从端过来的马扎上,安心等起了晚饭。

    晚饭自然是烤肉了。随从们去乡场上逛了一圈,然后便领着几大块牛肉和半个鸵鸟腿回来了。高乔向导拿出小刀帮忙削肉扦——因为缺乏树木,他们只能割了一些从北方蔓延生长至此的大蓟的茎杆拿来穿肉——其他人有的生火、有的准备香料、有的则从马鞍下取出了几个装满酒的牛皮水囊,总之忙得不亦乐乎。

    吃完饭的时候,城里又发生了一阵激烈的争吵声,高乔向导似乎对这类八卦事务很感兴趣,跑过去了打听了一阵后,回来笑嘻嘻地说道:“那个伊尼戈又和人发生冲突了,据说是争论此前捕获的一个有几百头牛的野牛群到底是谁最先发现的。吵到后来,伊尼戈要求用火枪或刀剑决斗,结果与他相争的那人怂了,被迫离开这里,投奔附近别的地方了。”

    “附近怎的还有别的地方?也是如同这样的定居点吗?”朱衡朱老爷有些吃惊,不知道东岸人如今在这潘帕平原上的扩张已经如此迅猛了。

    “当然有了。”高乔向导理所当然地说道:“而且据说是你们东岸人设立的据点,同样是给捕牛人补给的。我去过那里一次,似乎是叫牛首乡(位于后世洛韦里亚城附近),人不多,常年住着的还不到牛栏山这里的一半。但牛的数量似乎是人的几十倍,整日里臭气熏天的,我很不喜欢那里。不过那边的野牛数量据说很多,所以仍然有很多捕牛人愿意以那儿为基地,出外寻找野牛的踪迹。刚才连夜出发疾驰往南方的人,肯定就是去牛首乡那儿了,除非他们愿意接下来几天内都居住在野外。”

    其实,除了这位高乔向导刚才提到的牛首乡之外,因为捕牛业而兴起的东岸殖民据点还有两个个,分别是位于后世比达尔上校镇附近的获牛乡、位于特雷斯阿罗约斯城附近的野甸子乡,已经是位于内陆地区的捕牛中继站了,由此也可看到东岸人在潘帕平原上扩张程度之深入,也难怪西班牙人要急得跳脚。

    他们可还清楚地记得,当初东岸人越过乌江到河西岸垦荒的事情呢,非常害怕沃野千里的潘帕平原也就此被东岸人一口吞下。要知道,这里可是和东岸人掌控于手的巴塔哥尼亚台地近在咫尺呢,渗透起来非常便利,不存在任何障碍。再者,西班牙人向来将草原上游荡的野牛看做自家的私产——这其实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些野牛最初的来源,都是西班牙殖民者遗失的家畜罢了——结果自己舍得不捕或因缺乏人力、市场捕的野牛,竟然让无耻的东岸人越境捕猎起来了,这如何能忍!

    不过目前看来他们还什么也不能做,只能继续如同以前那样充耳不闻了。君不见,现在法国人已经在国内大修兵站、公路,囤积战备物资、储存军械了,西班牙政府万分害怕因为南尼德兰再度卷入到与法国人的战争之中,因此对如同华夏东岸共和国这样的新兴强国非常倚重,不敢有半点得罪。因此,上面人都这么怂了,你还指望下面人多么坚强不屈吗?

    “竟然有这么多定居点,西班牙人就一点动静都没有吗?啊,对不起,我忘了你也是西班牙王国的子民了。”朱衡朱老爷有些尴尬地看了眼向导,不好意思地说道。

    “没关系,他们是他们,我是我。”汉语听起来还算流利的高乔向导一边吃着牛肉,一边无所谓地说道:“布宜诺斯艾利斯将军康斯坦丁·德·奥万多似乎是个懦弱的人,很多人都认为是他在事实上放纵了贵国的越境垦殖行为,并导致局势越来越糟糕。不过那些人没有任何实际权力,因此只能在嘴上指责一下过过瘾罢了。贵国捕牛人在内陆的这么些个补给点,我看未来丢失的唯一可能性就是来自印第安人的袭击,而不是其他原因。”

    朱衡闻言略微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转而专心致志地对付起了面前的鸵鸟肉起来。

    第二天,他在向导及随从们的簇拥下,骑马到了牛栏山脉的深处,实地考察了一下当地的情况,发现这里果然是石灰石、大理石的宝库,资源储备异常惊人,未来开发的前景不可限量。唯一显得较为麻烦的,大概就是此地离港口码头尚有数十公里的距离,未来一旦采石场、水泥窑建立起来,无论是原材料的运输还是其他什么物资的运输,其成本都将显得极为高昂,非得有大马力、大货运量的火车不可,但这又怎么可能呢?

    要知道,这里连本土可还不是呢!说不得,到时候还是只能先搞一个小规模的采石场,将开采出来的石料打磨后就近卖给附近暴富起来的捕牛人、牛贩子或其他商人吧,应该会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不过,朱衡也不确定会不会有和他一样经营建材的同行过来抢生意。至少在其他一些行业——比如旅馆、制皂、皮革鞣制、鞋靴等行业——中,来自本土的大量投资者们可是已经直接展开了赤膊的竞争了呢,没理由建材行业就没有一点竞争,这不科学。所以,往这投资建立采石场的事情,还真的不能太过耽搁了,必须抢占住先机。

    毕竟,这么一整座由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等优质石材组成的山脉,可是笔无与伦比的财富啊,尤其是在东岸建筑材料公司这种巨无霸企业已经垄断了国内大部分石料资源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了。若不能趁着现在潘帕平原尚不是东岸本土、国企性质的东建公司不便出面的有利局势跑马圈地,日后还怎么和人竞争?想到这里,朱衡就定下了尽速招募非国民劳务工,前来潘帕建立采石场的事情。

    而此时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到整个宏观层面上来看的话,那么潘帕平原这么一块膏腴之地,也正是在大量被财富所刺激的个人或集体的不断投资下,人口和经济开始了爆发性的增长,并逐渐在这块平坦得不像话的草原上占据越来越多的土地。相信等日后人口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东岸政府也就将正式出面,与西班牙王国就潘帕平原的地位问题进行谈判磋商,西班牙人面对潘帕平原已经被东岸人牢牢占据的既成事实,估计也没什么话好说,最后也只能拿一大笔好处费,捏着鼻子认了——当然这需要国际形势的配合,也非常考验具体操作者的本事,二者缺一不可。

第1615章 敲打的武器() 
康拉德·范博伊宁根乘坐的马车慢吞吞地行驶在海安县境内。

    因为路面坑坑洼洼的缘故,他略显得有些疲惫,不过他却没有抱怨什么,因为即便是这条相对不那么好走的所谓二等国道(当然在长时间超负荷使用且维护不足后,目前已事实上降等成了三等国道),横向对比起此时欧洲大部分城市之间的道路来说,也已经超过一般平均水准了。至少,它比德意志、意大利、法兰西乡间那些坑人没商量的道路来说,要好上太多了,不是么?

    护卫着马车的几名东岸内务部警察看起来倒是气定神闲,并不时左右看看。作为他们来说,也不是能够经常捞到这种外出的任务的,巴塔哥尼亚台地区更是第一次来,因此一切看着都十分新鲜。

    一行人这会已经慢慢驶进了海安镇的境内,因为地近丘布特河的缘故,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沿河垦殖村庄。或许因为这里是外围,村庄的样子看起来都不怎么样,以茅舍居多,预示着此地的经济状况并不怎么出色。

    范博伊宁根从马车上向外望去,只见郁郁葱葱的河岸边,大片平整的田地间,一间间规划得还算整齐的农舍耸立在地面上。看得出来,修建农舍的地方并不是什么好地,这从那满地的沙砾、岩石就能看得出来,在巴塔哥尼亚台地这种戈壁滩上,适宜开辟成农田的土地本就是有限的,必须节约着使用。因此,将房屋建在适宜开垦成农田的地面上,那是极其不适宜的,故村庄的选址多在一些盐碱地、沙砾地或其他什么烂地上。

    这些农舍的修建看得出来都是自发的,而不是由什么精于建设的工程队的手笔,故看起来十分粗糙。范博伊宁根发现,这些房屋多是泥墙(泥土、树枝和茅草混建),而不是砖石砌就的。这种房屋一般而言非常简陋,常常没有窗框或窗轴,而只有镶嵌在土墙里的一些看起来就非常破烂的旧窗门。如果你有暇走进去看一看的话,就会发现屋里多半只有一些七零八落的椅凳、钉起来充当桌椅的破木板、用碎石子铺成的地(或者干脆什么也不铺的地),另外就是一些看起来非常简陋的床,以及同样非常简陋褴褛的供人们日常穿着用的衣物。总而言之,在素来不甚富裕的巴塔哥尼亚台地区,新来的居民们的生活总是非常艰难的。

    范博伊宁根在东岸大草原上居住得久了,见惯了那种红砖青瓦的东岸民居——一般是一间客厅、一间卧室和一间储藏间,装有玻璃窗,很多地方的民居墙壁上还爬满了爬山虎——乍一看到这种代表着贫穷的建筑,一时间都有些失神了,同时心中也暗暗松了一口气:原来东岸也有这么贫穷简陋的房屋啊,就如同联合省有富裕的荷兰、泽兰诸省与贫穷的弗里斯兰、德伦特、上艾瑟尔等地的对比一样,在光鲜的外表之下总有许多丑陋的不为人知的角落。

    “巴塔哥尼亚台地大体上都是牧区,但在沿着河流——河水的来源一般是安第斯山间的冰雪融水——的两岸,却是上好的河成绿洲。气温适宜、水源充足,一年中的晴天次数远远超过其他地方,阳光之明媚无与伦比,盛产瓜果、谷物和牧草,不比旧大陆值得称道的农业地区要差,就是面积太小了点,当然这也是相对的。”马车继续摇摇晃晃地向前行走着,范博伊宁根心里也在慢慢回忆着一个星期来的观感:“当然了,远离河流的牧区的环境虽然看起来不那么令人感到舒适,与旧大陆大相径庭,不过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上好的放牧羊群的地方。就如同干旱的西班牙内陆地区一样,最优质、最大数量、最多品种的羊毛都产自这种地方,也难怪这些年东岸人的呢绒产业开始逐渐冒出头来。”

    其实,范博伊宁根的这话是其来有自的。在早期东岸人还没得到巴塔哥尼亚台地或将其作为牧羊区重点扶持的时候,只是在国内不成规模地养一些绵羊,出产一些呢布——其产量非常有限,大鱼河机器纺织厂往往只需花半个月的时间就能消化完全年的羊毛产量,每年能生产多少可想而知——大部分自产自销,少部分销往海外殖民地或旧大陆,就名气而言远远不如东岸人生产的各类棉纺织品、丝织品。

    不过,在巴塔哥尼亚台地拿到手并发展了这么多年后,即便执委会和政务院再不重视,依靠自身多年的积累以及少许跑来的资金、政策支持,整个台地区的毛纺织业在前些年终于慢慢稳定发展起来了,并以在黄阳港成立的大型毛纺织厂为标志。

    这家股权复杂、相关利益方较多的纺织企业,如今每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