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090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090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人、还是人,到处都要人!”李晴轻轻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眉头,叹了口气,说道:“农场、矿山、林场、砖窑、码头、建筑队,就这么缺人吗?多少年没回本土了,也不知道家里已经发展成什么样了,竟然如此缺人,每年移民的几万明人都去哪了?难不成真如老王写信来说的那样,全部都被‘束缚’在土地上了?这可真是糟糕!”

    写信给李晴的“老王”是现司法部副部长、荣誉法庭庭长王德,早期与白斯文等人是死党,目前其家族中有大量资本投入到了位于鸭子湖北岸的新星造船厂以及******人经营的森林开发公司,算是东岸国内的实业家族之一了。

    众所周知,造船极其上游的伐木、板材加工产业历来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的,如今随着外来劳务工数量的减少(同时满五年后转正的劳务工数量却丝毫没有减少),他们的生产经营开始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船只的交货期开始延长等等。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原本林场、板材加工厂的劳务工们一满五年期限,立刻援引东岸《宅地法》的相关条款申请入籍,使得这些以外籍劳务工为主的厂矿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对于这点,没人能提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毕竟,劳务工的工作环境是极其恶劣的、工作的繁重程度也是非常突出的、薪水更是非常低廉的,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所有人一有机会就打算逃离那个吞噬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巨坑,然后快快活活地在边疆地区领到东岸政府授予自己的一份五亩的份地,从此开始了为自己奋斗的生涯。

    而且实事求是地说,东岸的农民生活真的算是比较不错的,而且国家政策上给予农业的补助也相当不少,比如西北垦殖银行专门针对农民阶层设立的实物贷款、比如像是巴西农村金融合作社之类的低息现金贷款、比如种子公司不断推陈出新的选育粮种,这些都极大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使得他们维持住了一定的生活水准。虽说近些年他们与工人在收入上的差距渐渐开始拉大,但整体而言仍算可以,更别提整日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非国民劳务工了。所以,也难怪一满五年期限,大量的劳务工便收起行囊闪人了。

    这样的情况原本问题还不算太大,因为那个年代劳务工的数量整体还在增长之中,不过从前年开始,劳务工的数量在达到顶峰之后,因为爱尔兰、意大利、俄罗斯等劳务工来源地富余劳动力的逐渐枯竭(当然也有当地领主限制的因素,毕竟谁都不傻,人都让你拐走了,我去哪奴役人去?),这个问题便开始暴露出来了,并且已经开始渐渐影响到了东岸工业的各个角落——谁让现在的东岸工农业,对非国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了呢,这可是会上瘾的!

    于是乎,在这样的局面持续了两年之后,现在东岸国内已经渐渐开始有了一些质疑执委会政策的声音,即很多人认为,是否还有必要继续扩张国土、继续给予新来的明国移民分配土地?因为这样早就了庞大的农民中产阶级,结果却使得诸如伐木、开矿、修路、挖河、建筑等行业缺乏足够的劳动力,只能向外来劳务工方面想办法——相信如果不是一些家庭的次子、此女们不愿意远离家乡而在本县做工的话(长子继承了几乎全部财产,尤其是不动产),以及如今的东岸工业规模尚不够大的话,估计就连工商业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了。

    “呵呵,人力不足就只有在旧大陆想办法了。执委会诸公,也太看得起我李某人了哇。”李晴慢慢看完了文件后,哈哈一笑,说道:“谁让东方来的移民宝贝呢,一来就自动成为国民,除了少数手艺人之外,其他全部被定为农村户口,欢天喜地地种地去了。但脏活累活苦活总得有人做吧,嘿嘿,就只能欧洲白种人、非洲黑种人、美洲红种人来做了。到了现在,就连这些二等、三等、四等人都愈发不足了,这执委会到底在搞个什么蛋呢?”

    李晴的秘书今年不到三十岁,父亲是明人、母亲是朝鲜人,因此这会听了李晴的抱怨后也没说什么,只是低声提醒道:“特使,国家现有的大政方针,短时间内似乎不太有改变的可能性了,咱还是得积极响应文件精神……”

    “这事我知道怎么做。”李晴摆了摆手,打断了秘书的发言,说道:“现在英国局势日益稳定,实力日渐增强,工业日渐发展,对门德斯那种专从爱尔兰招募移民的人来说,生意确实是越来越难做的。我听闻在曼彻斯特的丝麻棉纺织工业区,大量爱尔兰开始进入乡村寻找工作,取而代之的是原本的英国农民开始大量进入城市做工,所以现在从爱尔兰找人是走不通了;主要在亚平宁半岛活动的巴蒂诺也大同小异,原本地狭人稠的意大利近些年风调雨顺,人口和粮食之间达到了平衡,现在可移民的数量也开始减少了,但终究还是有点,虽然无法期待更多。”

    “戈什金比门德斯、巴蒂诺二人都要悲剧一些,不过他多多少少受了一些我们带给他的无妄之灾,好在如今奥斯曼帝国与波兰立陶宛联邦关系紧张,局势大有一触即发的感觉,这给了我们一个补偿他的机会。克里米亚鞑靼人,这次要有一笔大生意做了!”李晴合上了文件,给自己点了个烟斗,一边吞云吐雾一边朝秘书说道:“小孙,替我推掉下半年的一些活动,再和德维特议长打声招呼,我得去伊斯坦布尔一次,会一会奥斯曼的老朋友。当然后面如果可以的话,也想去贝克奇萨莱见一见格莱大汗,执委会发过来的文件精神,最终落实的时候还是要靠这帮来去如风的鞑靼骑兵啊!”

    李晴所说的指望鞑靼人的事情,其实说穿了也很简单,那就是奥斯曼帝国与波兰之间越来越深的冲突。事情的起因源自乌克兰哥萨克,第聂伯河西岸的哥萨克首领彼得·多罗申科为了摆脱波兰人的统治,开始向奥斯曼人求救,并许诺将承认奥斯曼人对他们的宗主权,苏丹接受了这一点。

    不过,随着波兰王国这两年与俄罗斯的关系日渐缓和——这体现在双方互相削减前线驻军数量——以彼得·多罗申科为首的乌克兰哥萨克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他们被从前线调回来的波兰骑兵和德意志步兵(波兰政府雇佣的)屡次击败,丢失了大片的地盘。

    而眼看乌克兰哥萨克就要被波兰人给镇压了,已经结束克里特岛战争的奥斯曼人决定卷入这场冲突之中,为乌克兰哥萨克站台,打击波兰人在黑海北岸的势力,为奥斯曼帝国的扩张打开新的通道——是的,没错,奥斯曼人执意卷入波兰王国和哥萨克之间的冲突,就是为了占领波兰的领土,扩大苏丹的威势。

    拍板决定这场战争的是法希尔·艾哈迈德·科普鲁卢,原大维齐穆罕默德·科普鲁卢之子、前大马士革总督。担任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已经长达十年的法希尔,基本已经稳固了科普鲁卢家族在奥斯曼朝廷上的权势,同时更是借着自己父亲的东风,将军队也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成了奥斯曼帝国无可争议的头号权臣。

    毫无疑问,这个家伙是一个好战分子,与奥地利人的战争、与威尼斯人的战争、与俄罗斯人的边境冲突,无一不吸引了他极大的注意力。这一次,在与瑞典、俄罗斯持续不断的战争中元气大伤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又进入了他的视线之内,并被挑选为了下一场战争的对手。

    法希尔·艾哈迈德大维齐动员的军队数量是惊人的——军队数量庞大似乎是奥斯曼帝国的一贯特色——其中名震天下的加尼沙里军团和斯帕西军团出动了足足三万人,大马士革、阿勒颇、巴格达、埃及、雅典、索菲亚、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等地的穆斯*林、基督徒领主们也纷纷响应出兵,准备一同前往天主教国家波兰“发财”,这部分加起来可能就超过十万人了,足以令一般的国家惊吓到死。

    当然我们更不能忘了乌克兰的哥萨克以及克里米亚汗国的鞑靼骑兵,这部分加起来也超过七万人了,因此奥斯曼帝国与其汇合后总兵力很可能达到惊人的二十万,感觉可以轻轻松松将波兰打个对穿——当然这仅仅是奥斯曼人的想法。

    也许大维齐阁下的目标是解救乌克兰哥萨克酋长国、占领波兰南部的部分土地,但作为奥斯曼人最主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东岸人的着眼点始终是在人口上,并且这事主要还是靠鞑靼人。要知道,每一次奥斯曼帝国大军出征,克里米亚汗国的骑兵总是要应征伴随的,少则三四万、多则六七万。这些骑兵机动能力极强、战力彪悍、抢掠成性,每次冲到哪里就抢到哪里(当年在乌克兰抢了二十万人),向来是东岸人最主要的奴隶提供者。

    恰好这两年东岸的外籍劳务工的数量逐渐减少,已经开始慢慢影响到了经济发展了,因此执委会才会下了份红头文件给李晴,让他想想办法搜罗人口。而正所谓打瞌睡有人送上了枕头,这不,东岸人刚愁劳动力不足呢,这边奥斯曼帝国就已经开始摩拳擦掌,意欲大举入侵波兰了,并且已经在各地下令进行了物资和军队的动员,克里米亚汗国的格莱大汗也接到了命令,并且打算亲率四万骑兵出征,这便是东岸人的机会了!

    而恰好这几年克里米亚鞑靼人也因为奴隶来源减少(没有战争的机会)而发愁不已,因为男女奴隶本就是该国最大宗的出口商品之一,一旦此项收入减少,对其国家财政的打击可想而知,远不是增加一些谷物种植园能够弥补缺口的。因此,这次逮着机会入侵波兰,克里米亚人早就憋足了吃奶的劲头要大抢一番了,然后将年轻的男女奴隶打包出售给东岸以换取各类物资。至于年老的奴隶嘛,当然内部消化了,黑海北岸的大片农场就是他们的归宿,毕竟现在出口黑麦、小麦和大麦到意大利,也是笔不小的生意了。

    “明白了,特使,下半年的活动一律取消。”秘书小孙点了点头,然后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又向李晴汇报道:“对了,那个法兰西的蒙特斯潘侯爵又来了,刚才送了封请柬过来,邀请我们到城外的维恩庄园小聚,说有要事相商。您看,这件事情……”

    “维恩庄园?”李晴听这个名字似乎有些耳熟,半晌后才反应了过来,然后“呸”了一声,说道:“原来是那个贵妇人们寻欢作乐、藏污纳垢的场所啊!蒙特斯潘这个老鳏夫(其实严格来说他不是鳏夫,只不过因为妻子是路易十四的情妇而事实上分居而已),倒是会挑地方,知道我好这口!不过这次就算了,没时间跟他们玩了,小孙,这事也帮我回绝了吧,明天咱就出发,去伊斯坦布尔!回来后再会一会法国人,现在什么事情都不如买人要紧!”

第1620章 新贸易伙伴() 
1671年11月1日,扎金索斯岛,晴空万里。

    虽然已经往返联合省与奥斯曼帝国很多次了,但扎金索斯岛这个位于帝国近海却一直为威尼斯人所统治的岛屿,李晴还是第一次来呢。当然他这次来到扎金索斯岛却并不是为了游玩,而是为了与一位“客人”会面,而这也是去年双方就已经约好的,而居中联络的,你想都想不到,那就是刚刚与威尼斯人签署和平条约的奥斯曼人。

    持续多年的克里特岛战争,几乎榨干了威尼斯共和国的最后一份家底,同时也让付出了四十万军民伤亡的奥斯曼帝国不堪重负。小小的威尼斯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中,竟然表现得那么顽强,着实令奥斯曼人感到有些惊异,更有些尊敬。

    因此,在缔结和平条约后,威尼斯人几乎是一瞬间就恢复了战前的诸多商业特权——他们甚至还通过奥斯曼帝国的途径,在黑海北岸的卡吉贝伊(即敖德萨港)获得了一块临海的土地建立商站,专门收购黑海北岸这些年规模越来越大的农产品贸易。

    李晴最初知晓这个消息时还微微有些一惊,以为威尼斯人是过来抢生意了。不过后来在知晓仅仅是威尼西亚共和国的丰裕公署过来设点采购粮食、牲畜及其他一些农副产品后,他立刻就淡定了,因为双方之间并无任何业务方面的冲突,完全可以共存,虽然同样在卡法港开设商站采购粮食的热*那亚人也许会有些不爽。

    在扎金索斯岛等待李晴的是莫罗西尼,一位威尼斯的海军军官,祖上曾经做到过共和国舰队总司令,也算是名门之后了。此君这次也是奉了上级的指派,与东岸人就贸易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协商。说白了,就是以商业起家的威尼斯人,在经历了长达24年的惨烈战争后,现在继续通过商业行为获取利润,慢慢恢复自己的力量。在这方面,产品种类丰富、质量上佳的东岸商品,向来是市场的宠儿,因此威尼斯人现在打算放弃过去的一些成见,转而与东岸人进行合作,争取将东岸商品更好地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地进行销售,就像熱*那亚人帮助东岸商品在大西班牙市场的销售一样。

    作为威尼斯人的竞争对手兼老冤家,熱*那亚共和国对于威尼斯如此快速地在奥斯曼帝国商业领域恢复影响力感到惊讶,同时也感到有些恐惧,因为这势必将对他们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比如卡法港和卡吉贝伊港两地对黑海北岸有限的粮食的争夺、对陆地商路的争夺等等——后者尤其惨烈,这从最近两国在土耳其特拉布宗港的明争暗斗就能看出来,双方对这个能通往大不里士、波斯湾的陆地商路的终点都非常重视,以至于开始不断捅刀子、中伤对方,以达到自己独霸商业利益的目的。

    东岸人对于熱那*亚、威尼斯这对老冤家的恩恩怨怨自然也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却压根没有插手其中的意思,即便现在熱那*亚人与东岸好得像穿一条裤子的一样。这没别的原因,说穿了还是经济因素,因为在东地中海混,没有威尼斯人的协助,很多事情总是事倍功半的,而且商业利润也大受影响。所以,在涉及到利益的问题上,除非熱那*亚人能表现出他们超过威尼斯很多的价值,否则就别指望东岸人与亚得里亚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