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187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187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放亭可马里)等等,而且多是口头协议,没有形诸文字,虽然英国人很想做到这一点。

    总体上看来,英国人对与东岸在锡兰岛加强合作比较感兴趣,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切身的压力。但东岸人对此却显得有些三心二意,完全是将亭可马里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当做了一个备胎,他们最优先的选择仍然是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达成一致,因此在短期内注定无法对英格兰人做出多么高级的回应了。撑死了,他们以后会偷偷从新华港运一些武器、金属器具、日用品、药品到亭可马里来贩卖(当然是避着荷兰人了),降低英国人经营锡兰岛的压力,不至于让荷兰东印度公司真的一统全岛。

    这种操作,基本上就是用英国人作为反制措施,防备荷兰人说话不算话,哪天又突然关闭了港口,不让东岸移民船走了。对于锡兰岛的特产商品乃至土地,他们是真的没有太大的兴趣,至少目前是没有的,新华夏岛才是他们扩张的只要对象。

    9月30日,在亭可马里蹲了半个多月的东岸人在此返回了科伦坡港——临行前他们向英格兰人求购煤炭,结果不出意外没有,这令莫烈鳗等人比较郁闷,以至于开始认真考虑是不是该在印度附近设个加煤站——这个时候,巴达维亚尚未正式有消息传来。

    无奈之下,莫烈鳗只能再度在港口内等了起来。与此同时,他们也在荷兰人的“勉强同意下”,去周边乡村收购了一些特产商品。同行的荷兰人一再强调,在锡兰岛采购特产商品的事情,仅此一次,下不为例,如果东岸人需要的话,大可向东印度公司出价采购,但不允许直接接触当地的土人,莫烈鳗不耐烦地答应了。

    他们在几个种植园内采购了一些胡椒和肉桂。身体上有“VIC”标志的奴隶——一般是泰米尔人,荷兰人将他们从印度大陆弄来,然后用烙铁在他们身上烙上印记——在监工的指挥下,打开了一些仓库,将储存在里面的香料搬出来,任东岸人挑选。

    莫烈鳗等人手头银钱还算丰富,因此采购了很多肉桂、香料,其他特产也买了一些,最后雇了不少马车,将这些货物都送到了码头上,而这个时候已经是1676年10月10日了,巴达维亚仍然没有任何船只过来。考虑到如今北风刚刚有些苗头,西南风的威力尚未被完全逐退,从巴达维亚抵达科伦坡确实有着诸多不便,因此他又硬着头皮继续等了下去。

    1676年10月25日,载着里克劳夫·范戈恩斯总督特使的船只终于抵达了科伦坡港。这位看起来年纪甚轻的使者先是用不太友好的目光看了眼“伏波万里”号战列舰,然后进了科伦坡城,与巴尔萨泽·伯特进行了一下午的密谈。

    而第二天,锡兰岛最高军事长官伯特也正式告知东岸人,仁慈的范戈恩斯总督同意向东岸过往船只开放马六甲和加勒港,以供他们停靠补给、维修,船只数量以一年十艘为限,不得超过次数,否则荷兰人有权拒绝为超过数量的东岸船只提供服务。

    同时,伯特也正式提出了要求,要求东岸人对等开放两个非洲港口供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补给、维修,其中之一是开普敦港,另外一个则是东属佛得角群岛的某个港口。他同时也强调,这是大前提,如果东岸方面无法满足东印度公司的这个要求的话,那么一切都无从谈起,马六甲、加勒港自然也不会向东岸船只开放。

    莫烈鳗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些条件,心里觉得问题不大,上头最终应该会同意。当然他也不会现在就自作主张答应荷兰人什么,而是表示要回去禀报上级,一切以政府的最终决定为准。当然他也同时向荷兰人表示,他们的这些要求被满足是“大概率事件”,“问题不大”。

    在得到荷兰人的准信后,莫烈鳗也没必要继续在科伦坡港逗留了,于是在10月27日这天,他指挥的双舰编队换换驶离了码头,打算横渡大洋,直接返回新华夏岛。而在他们离去之后大概一个多星期,一支从远东清国出发的商船队也慢慢驶进了科伦坡港进行补给,这支船队满载各类东方特产,这似乎预示着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清国的联系日渐紧密了呢。

第五百六十二章 贸易清理() 
毋庸置疑,现在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正在稳健步入全盛期。

    在英国人、东岸人和阿曼人的联手打击下,逐步放弃了西印度洋的贸易之后,荷兰东印度公司集中精力深耕东印度群岛、印度马拉巴尔海岸河科罗曼德尔海岸,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们将英国人始终挡在东印度群岛之外,让他们每年只能偷鸡获取数量有限的香料,自己控制了绝大部分香料来源,尤其是肉豆蔻和丁香更是完全把持在自己手里;他们同样将葡萄牙人的实力逐出了锡兰岛及附近的印度海岸,建立起了贾夫纳、科伦坡、加勒等军事据点,垄断了锡兰象牙、胡椒、肉桂、白蜡和宝石贸易,获利极丰;他们更是依托福尔摩萨岛——一个原本在历史上被郑成功占领的岛屿——积极开展在中国福建、广东一带的贸易,打破了东岸人的海珠岛商站的垄断企图。

    这样的伟业,自然使得包括巴达维亚总督里克劳夫·范戈恩斯及阿姆斯特丹的十七绅士在内的诸多高层为之兴奋不已,并且内心也随着VOC的旗帜遍布各地而慢慢膨胀了起来,直到两年前被东岸人在南非发起的一场军事行动而打醒。

    有的人在高峰时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会清醒,然后理智行事;有的人则会愤怒,然后行事混乱,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昏招。荷兰东印度公司虽然不算昏招迭出,可若说他们有多么理智却也谈不上,这从他们所做的事情上就能看得出来——

    他们已经深刻意识到夺回南非大概是不可能了,因此一面通过政府与东岸人纠缠开普敦殖民地的地位问题,一面加紧建设马斯克林群岛中的毛里求斯(即莫里斯之意),打算将这个岛经营成印度洋上的补给中继。因为从南非到东印度,别人都是沿海岸线走,只有荷兰人与东岸人技术高超,熟知洋流和风向,可以直航。因此毛里求斯现在对荷兰人非常重要,他们建设炮台、要塞和码头,并派驻了重兵,与法国人重点经营的波旁岛(今留尼汪岛)交相辉映,当然目前两岛之间尚未如本土那样爆发战争,平静得很。

    除了经营毛里求斯,尽量降低对东岸人的依赖之外,荷兰东印度公司也“任性”地发泄了一下情绪,搞了几个小动作给东岸人添堵。其中之一是关闭马六甲、加勒两个港口,使得东岸走印度洋的8艘移民船不得不停运了整整一年,且今年也未必来得及得到消息已经开通,估计会继续停运。

    另外自然就是福尔摩萨总督雨果·罗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了,虽然他本人及商务代表扬·科勒不是很情愿,可巴达维亚方面压下来,他们也只能无奈执行了,即降低了对宁波茶叶、生丝的采购量,转而从福建和清国境内大量获得这些商品,减少贵金属对东岸的流入。巴达维亚方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东岸人的财政更加困难一些,因为他们听说东岸人的殖民政府目前负债累累,每年光利息都要支付超过一百万盾。

    最后一点,巴达维亚方面要求将东岸人的台湾银行“请出”热兰遮城,罗尔总督也是照办了,据悉目前该银行已经将总部搬回了宁波府定海县,一应业务受到了程度不一的影响,资金链也有所紧绷。好在他们的客户比较“通情达理”,在东岸殖民政府(即南方开拓队)的劝说下,这些商人们暂时打消了从台湾银行账户们提出存款的念头,甚至有些人还往里面存了一笔钱,得到了宁波总督的大力褒奖。

    荷兰东印度公司如此四处给东岸人上眼药,台湾银行及南方开拓队自然不会没感觉。只不过目前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还在游戏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没法公然找他们报复罢了。不过,没法公然报复,却并不代表私下里没法报复,这不,东岸人前阵子派代表赶到了福州,与郑成功就台湾岛垦殖及一些贸易协定进行了磋商。

    在这次为期一周的会谈中,东岸特使吕方、胡驰二人与郑成功取得了不少谈判成果,主要就是郑成功同意扩大台湾岛的垦殖范围,并打算在此建立城镇、官府,统筹开拓适宜,前提是需要东岸人平价提供一些金属农具、武器弹药及至关重要的药品,这点被吕、胡二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他们认为,在郑成功正式建起台北府(意味台湾北部之意)之后,台湾岛上的荷兰人的注意力肯定会被吸引过来,两方之间互起龌蹉基本是大概率事件,到了那时候东岸人可就乐得坐山观虎斗了,拿捏这两方——尤其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另外,东岸与郑氏集团之间就贸易也达成了一定的协议。首先就是蔗糖的收购,吕方代表台湾银行和南方开拓队,表示可以全盘收购福建产的蔗糖,虽然其质量不如广东和台湾的,但为了恶心荷兰人,也管不了那许多了。反正如今宁波、登莱、黑水人口日多,消费能力也慢慢起来了,卖点蔗糖不算太困难。大不了,东岸人也可以通过东岸日本公司和东岸朝鲜公司的路子,卖到日本和朝鲜去,这也是两个不小的市场,尤其是近几年经济在巨额粮食、生铁、药材贸易滋润下日趋活跃的朝鲜王国。

    其次,生丝、茶叶东岸人也表示会敞开全力收购,只不过暂时没有那么多钱,请求郑氏同意以赊账的方式拿走货物,等销售完毕了再付款。对于此,郑成功自然是一口回绝了,目前双方仍在扯皮,但感觉不是很乐观,堵不住荷兰人购买福建茶叶和生丝的路子。

    不过不管怎样,做到现在这个地步也可以了,毕竟不是要彻底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撕破脸,只不过是祭出一些反制措施,以便未来谈判的时候有筹码可出罢了。现在三方(指东岸、郑氏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之间的关系,基本上还是既有合作、又有提防,背地里还互相上眼药的比较混乱和精分的关系,复杂得很呢。

    说到这里不得不额外提一下,那就是今年(1676年)上半年三月份东岸与郑成功方面达成了初步协议,本来很快就要执行了,无奈长期患有三高的郑成功五月份的时候突然因病去世(享年52岁),继位的长子郑经暂时冻结了一切与东岸方达成的协议,表示过些日子再行商讨,这让一直跟踪此事的吕方、胡驰二人无奈不已,也让荷兰东印度公司捡了个便宜,能多过一阵快活日子。

    荷兰东印度公司对东岸与郑氏集团之间的私下勾兑几乎一无所知,但这对他们来说其实并不要紧,因为他们并未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事实上,对于茶叶、生丝和瓷器的来源,似乎清国是比福建更好的选择,特别是在满洲皇帝的海军将领施琅(此人据说已经还是郑成功的部将,因为发生冲突而潜入清国投靠)在响水港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商务代表扬·科勒仔细交谈了后就更是如此认为了。

    去年(167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清国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五十万盾(这已经达到了历史上清朝中期与荷兰人的贸易额)。其中,他们依靠出售胡椒、丁香、肉豆蔻、檀香木、龙涎香、珍珠、纺织品、武器弹药等商品获得了六十余万盾的销售额,同时进口了接近九十万盾的瓷器、锌块、丝织品、茶叶、生丝等特产,令人惊叹不已——光吨位最大的“哈勒姆”号,就完成了五万磅茶叶、六百件丝绸制品及海量瓷器的采购任务,预计可在阿姆斯特丹获得超过二十万盾的纯利润,轰动了整个巴达维亚,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与清国扩大贸易额。

    而且,鉴于清国人对欧洲火炮的强力需求(清国自铸的火炮同威力的要远比欧洲的重,寿命也更短),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扩大了巴达维亚铸炮厂的生产规模,同时向果阿铸造厂大量采购火炮及其他武器,一股脑儿运往响水港,与清国人进行交割。

    这种形式的贸易,在东岸人出兵攻占开普敦殖民地后,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有力支援了清国在各地发动的战争,给东岸、大顺乃至南明造成了不少额外的损失。与此同时,葡萄牙人、英国人也在其间浑水摸鱼,新来的法国人也蠢蠢欲动,打算分一杯羹,一个个都在暗地里给东岸人上眼药,与清国眉来眼去的——谁让你东岸人试图垄断整个中国沿海的贸易呢,挡了大家的财路,人家没直接正面怼上你已经很给面子了!

    从以上种种便可以看出,随着这些年清国因为战争需求而大力开放海外贸易,来自西欧各国的商人就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般疯狂涌了过来,打算在这个大金矿重分一杯羹。在南方,李成栋、郑氏集团在大体上与东岸合作的情况下,私下里也精彩得很,与荷兰人、葡萄牙人、英国人勾勾搭搭,生意做得飞起,东岸人试图控制中国大陆沿海贸易乃至切断外来现代化技术、装备传入的企图,从一开始几乎就注定了失败。究其原因,还是中国太大了,沿海面积太辽阔了,靠东岸人那几艘船,平时大部分时间还忙着运移民或做生意,确实有些力不从心,除非本土往这儿调拨大量新锐战舰(至少一百艘以上),才有那么一丝可能封锁中国沿海的贸易(其实可能性也很小,因为人家大可夜间出航,或从小码头出航)。

    不过,东岸人却也没打算什么也不做就直接认命!这不,已经确定就要离任回本土的登莱开拓队队长、登莱保安司令廖逍遥,正式发公文与海军沟通,并取得了第三舰队鄂霍次克海分舰队司令的理解,双方已正式决定,调集手头的武装运输舰、轻巡洋舰、护卫炮舰及其他一些舰船,对清国最大的贸易港口、位于灌河口的响水港进行一次试探性的攻击。

    因为东岸人经过长期的摸排以及得来的情报印证,早就锁定了海州、响水这两个排名前二的对外贸易港口。其中海州规模相对较小,暂先不去管它,这占据了清国将近六成对外贸易份额的响水港却实在可恨,必须对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