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214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214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也不是所有贵族都这么做,莫烈鳗就知道,之前配陪同过自己很久的那位桑德罗先生,就供养了六十多名士兵,并且坚持在雨季也供应他们食品和居所。有时候如果士兵日用品短缺或生病的话,他也会出资赞助,对这些人非常好。因此他在士兵们中间的名声非常好,麾下总是能够追随着最优秀的战士,且每当战争来临,需要大批量征募士兵的时候,那些可怜人也更愿意跟随他们这类口碑不错的贵族,这也是为自己负责。

    莫烈鳗曾经评估过桑德罗手底下那六十多个人的战斗力,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和新华夏岛的东岸民兵一个水准,但是不如训练更加严格的本土各县保安团的民兵。这样看来,也就可以解释当年杨亮率一个混成营在第乌港登陆后,为何如此轻松地之用一场夜间白刃突袭就占领了整座城市,实在是敌人的战斗力严重不足的缘故啊,那些人的战斗力甚至还远不如澳门的葡萄牙军人,让人很是无语。

    因此,在意识到这些葡萄牙陆上武装力量压根无法给东岸人带来什么麻烦后,出于种种考虑,莫烈鳗也向果阿总督葡萄牙先生提出了建议,即大幅度增加职业士兵的人数(即在雨季也有食品和军饷供给,并坚持训练的武装人员),尽量不要让骨干分子在雨季沦为短工、乞丐、苦力或盗贼,因为这既可以减少治安麻烦,同时也能增加果阿等城市的防御力量,要知道万一荷兰人脑子抽了雨季前来突袭呢?

    葡萄牙总督看来也不是第一次接受到这种劝告了,他先是对莫烈鳗表示了自己的谢意,不过却也直言,以如今印度殖民地的各种情况而言,似乎很难劝说贵族们这样做,因为这很显然会导致他们的开支急剧增加。至于说由殖民地政府承担这部分的开支,则根本不可能,因为印度殖民地特殊的体制问题,导致政府的收入很少,每年都在亏损,以至于不得不靠贵族和教会捐赠来填补窟窿。在这种情况,又怎么可能冒着财政破产的风险来扩军呢?从这一点来说,葡属印度还真不如莫桑比克、蒙巴萨、安哥拉及西非的一些葡萄牙殖民地,那些地方虽然利润不大,可政府能够控制的人力物力却一点都不小,因此能够组织起一些战斗力还算可以的军队,但正如葡萄牙总督所说的,这种模式无法复制到印度,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只能通过时间来慢慢改变了。

    莫烈鳗听了后表示理解,心想这果阿政府看来是真的缺钱,难怪这次要急吼着要和东岸人做生意。要知道,这每一笔生意,在果阿城内的时候,就已经被征了几道税了,然后出口关税更是大头,进口关税也不是小数目,只要贸易额一路上去,果阿殖民政府的财政状况应该是可以得到极大的改善的,不至于需要贵族和教会进行补贴才能维持下去,这对于改善当地军队的条件应该大有裨益。

    因此,与葡萄牙人做生意,是应该要着重提升议事日程的,这不但是挣多少钱的问题,对于国家的战略布局也有好处。毕竟,葡萄牙人在印度坚持越久,力量越强(当然应该是在一定限度以下),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牵制力也就越强(省得他们因为没有像样的对手而“胡思乱想”),这是符合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利益的。

    11月8日,在与佩德罗·葡萄牙总督草签了一份协议之后,莫烈鳗与这段时间内认识的果阿商人和贵族一一告别,然后驾驶着“伏波万里”号战列舰,在葡萄牙人的目光注视下,扬帆起航,离开了果阿港,顺着洋流和东北季风,朝新华夏岛而去。

    中途,在途径阿曼湾附近的时候,这艘强大的战舰又一次驶近了马斯喀特港,并捕获了一艘小型阿拉伯帆船(后被放弃,只留下了二十余名阿曼人俘虏,因为船只太小、太破烂了),然后驶近港口,远远地炮击了几下,在海面上溅起了冲天的水柱之后,才漂亮地调了个头,朝外海离开——说实话,阿曼人从来就没被东岸人放在眼里,因为他们国家人口太少,实力太差,无奈这个国家有些冥顽不灵,苏丹脑子也不是太好使,居然因为一些宗教方面以及东非的商业利益而与东岸人翻脸,真是何其不智也,因此给予他们适当的惩罚也是必然的。

    差不多大半个月后,“伏波万里”号顺着洋流抵达了新华港(中途去了一次吉布提,给驻守在那里的可怜人送了一些补给),同时也是第二舰队的母港。甫一回到港口,莫烈鳗也没有耽搁,立刻来到了新华夏开拓队队长黄仪的办公室,打算汇报此次出海的成果。

    彼时黄仪的秘书、随员们正在收拾东西、整理卷宗,因为他们的上司黄某人已经被选举为本土新一届执委会成员,很快就将返回本土任职,一应交接事宜差不多就在这几天,因此办公室里稍嫌有些凌乱。

    “坐吧,邱队长(即原义成地区行署专员邱海洋,即将接替黄仪的职位)这几天就会乘船抵达,你这次若晚回来几天,怕是就见不到我了。说说吧,这次达成了什么协议,虽然这些事情可能不用我沾手了,不过到底在这里奋斗了多年,任何有关新华夏岛的好消息,我都愿意洗耳恭听。”黄仪拉过来一张座椅,坐下后说道。

    “确实是有好消息。”莫烈鳗也找了张椅子坐下,汇报道:“与果阿方面展开贸易的事情基本谈妥了,前景不可小视,应该能给本岛带来极大的收益。他们的总督佩德罗·葡萄牙已经同意由东非运输公司来垄断经营了,这是这次谈判的一些文件,还没来得及找人翻译、誊写成正式文本,不过意思就大概是这些了。”

    “确实是不错的消息。”黄仪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赶紧找人翻译、誊写出正式文件,趁着这几天有空,我批掉,而且还会附上我的意见,日后邱队长看了,应该也不会为难大家。这样一份协议一旦落实了,那么本岛的商业必将更加繁荣,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前来开荒。我们的战士们在前方用剑为国家开拓土地,后方也需要更多的人用犁来经营土地,如此才能彻底消化,为我所用。听说今年统计的人口,新华夏岛已经很接近二十万了?唉,若不是年前那场大瘟疫,今年应该已经破了二十万了的。不过也不错了,与印度的贸易渐渐成规模后,新华夏的竞争力会再上一个新台阶,人口自然是不用太担心了。”

第十章 新华夏的新阶段() 
“新华夏岛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无需谦虚,我们就是给这个大岛带来繁荣、富裕的文明使者,将弥漫这个岛屿的腐朽、陈旧、落后气息涤荡一空,是我们给这个古老的岛屿(曾经是古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岛上独有的动植物就是明证)带来了新生……”泽潞地区首府多凡港郊外的一处军营内,来自宣传部门的几位干事正在声嘶力竭地进行着鼓动。

    在他们身前,是黑压压一大片席地而坐的士兵。这些人神色疲惫,但脸上的兴奋确实掩饰不住的。在刚刚结束的旱季攻势中,来自大泽县保安团的他们与其他几个县的民兵一起,对居住在山里面的安泰莫罗人、安泰法济人、安泰诺济人等原住民群体进行了一番清剿,并且获得了胜利。

    在这次为期数月的旱季攻势中,泽潞地区一共出动了两千余民兵,进行大小数十次战斗,取得了毙伤俘敌军一万多人的战果,相当不错了。此外,他们还缴获了相当的粮食、牲畜乃至一些金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金银看制式都是马斯喀特苏丹国铸造的银币,结果居然有这么些流落到了这些部落里,似乎说明了很多问题。

    当时看到这些缴获银币的泽潞地区行署专员、警备司令彭远志嘴里叼着烟,直接给吐了,骂了一声“马勒戈壁”后,便回去写报告给新华港方面了,言语间无外乎是对马斯喀特苏丹国插手新华夏岛局势的愤懑,撺掇上头对这个“无赖国家”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以保障东岸在斯瓦西里海岸的霸权地位。

    说实话,彭远志状告阿曼人插手新华夏岛倒也不完全是栽赃陷害。岛屿东南部几个部落,本来就是新华夏唯一会使用文字的原住民群体。这些使用阿拉伯文变种文字的土人,还信仰伊斯兰教(虽然看起来有些怪异,不似正统),也难怪当初建立多凡堡的法国人一见到这些人就称呼他们“摩尔人”了。

    摩尔人,东岸向来是极端警惕的,一是因为他们圈子的封闭性(当然这个年代尚未改革的天主教从某种程度上看起来比绿教还可怕),二来也是因为这些年来双方结的梁子着实有些大。更准确地说,是东岸人与阿曼人为了东非斯瓦西里海岸的利益,结了不少梁子。

    所以,东岸人一方面在新华夏岛、层拔岛、科摩罗群岛、吉布提等东非控制区大力整顿、清理境内潜在的伊斯兰势力(气派的马任加清真寺被改建为道教青牛宫就是这种运动的巅峰),一方面在东非海岸与阿曼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双方各施手段,在没有全面撕破脸的情况下,不断通过代理人给对方制造麻烦,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这种争斗行为中,船多、人多、炮多、钱多的东岸人慢慢占了上风,斯瓦西里海岸的土邦王国虽然基本都是穆斯林,可这么多年的倾轧征伐下来,傻的、愣的基本上都死绝了,剩下的基本也都有了自保的哲学,一般不轻易出头,坐观争斗的葡萄牙人、阿曼人分出胜负,然后再举族投靠。因此,在这片海岸,宗教信仰固然能够给阿曼人加分,可却不是绝对的,因为东岸人的名声这些年在斯瓦西里海岸确实是越发之响亮了,尤其是在层拔岛的殖民政府正式组建起来之后。

    而说起东岸人在层拔岛的殖民行动,就不能不提一下苦逼的海军军官艾希托上尉。这个意大利移民出身的军官,在东岸军中也算是混了半辈子了,之前一直在各艘船上担任大副、二副之类的佐贰军官,从来没有独当一面过。这次被任命为层拔岛守备司令,其实多多少少也有些意外,因为这个职务原本是为海军少校、西班牙移民出身的军官胡安准备的。只可惜此君在从第一舰队调来的路途中,随乘坐的1200吨级大飞剪货船一起失踪(沉没于南非外海),故这个守备司令的官职才落到了他的头上。

    艾希托上尉如今年纪也不小了,他别的要求没有,就想着平平安安干完这一任,然后临退役前提上一级,以少校军衔退役。因此,在过去的几年内,掌管着全岛军政事务的他,真的是呕心沥血,花费了极大的心血,怕的就是出什么意外。

    但很多事情并不是小心谨慎就不会出错的。或许是因为身处热带地区的缘故,或许是因为管理不善的缘故,或许是因为物资不够充裕的因素,总之自从岛屿落入东岸人之手并大力移民之后,还是出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其中出得最多的自然是大规模的流行病了,每次肆虐都能让包括移民和奴隶在内的人口大量死亡。除此之外,奴隶暴动和阿拉伯海盗的肆虐也极大打击了岛屿的商业利益,使得很多商人对其安全状况抱有怀疑,这自然让意图打造东非沿海贸易中心的东岸人非常恼火——这些阿拉伯海盗们非常鸡贼,他们常常趁着东北季风的时候出来活动,打击前来贸易的各国商人船只,而在这个时候,因为季风和洋流的因素,东岸海军战舰是无法大举北上的,更何况第二舰队本就是一帮“老弱病残”,也抽不出几艘船只北上巡视海疆。

    综合上述因素,层拔岛这些年来的日子其实过得还是比较艰难的,以至于新华夏岛方面不得不从别处紧急调来了不少民兵戍守(由新华、棉河等成熟地区的县保安团轮流值守),拱卫陆地安全,同时也从第二舰队内抽调船况还行的船只轮流派过去驻泊,为的保障那里的海上安全。这样的相对周到的布置,虽然使得岛屿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可开支却也急剧增加,别的不说,一个县保安团千把人,外加两三艘海军炮舰,一年的开支妥妥超过层拔岛的全部收入了——该岛目前绝大部分收入来源是商品进出口关税,不过区区十万元出头的样子——若不是东岸人真心“热爱”殖民、对土地有着不可思议执着的话,这样的亏本生意换别人来,断然是无法坚持这么久的。

    不过也许现在情况有了些转变了。刚刚结束了对岛屿东南部山区征发的新华夏岛方面心气正盛,且新上任的新华夏开拓队队长邱海洋虽然也六十多岁了,但正所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君也是有着很强的建功立业的心思的。而且个人意识较强,不怎么喜欢吃亏,在义成地区主政多年的他,是如何残酷地对待当地的斯威士人的,大家都有目共睹。因此,这位爷上任后,没有先将目光投注到新华夏岛的中央高原,而是打算肃清一番层拔岛周边的局势,将那些阻碍东岸人事业的牛鬼蛇神通通打倒。

    这位爷的计划是,海军出动战舰、东非运输公司出动船只运兵,双方互相配合,海陆并进,对那片海岸上的一些老是给东岸人制造麻烦的斯瓦西里土邦王国进行打击,“净化”周围的环境秩序。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动是挑在北半球盛行东北季风的情况下,这个时节,一般正是阿曼人的船只习惯性过来捣乱的时候。

    而为了逆风逆流航行,此番东岸人调集的多是加装了蒸汽推进系统的船只,比如海军的“伏波万里”号战列舰、一艘弹药补给船、一艘食水补给船、两艘新近到来的“节气”级护卫炮舰,以及东非运输公司两艘机帆运输船,共七艘舰船,差不多也够将一个县保安团千余人运过去了。

    而另外一点值得说明的就是,这次邱海洋邱大队长新官上任,也不是白来的,而是给新华夏岛带来了一份礼物:一艘海军第一舰队转赠的食水补给船、两艘“节气”级护卫炮舰。尤其是后者,与第一舰队纯风帆动力的“节气”级有些不大一样,因为这两艘船加装了最新的“大力水手—8乙”型蒸汽推进系统,具备了在逆风逆水环境下能够自如航行的能力(航速不超过两节),非常强大,这或许得益于本土基础材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