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31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31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噹!”莫大忠敲响了手里的一面铜锣,用力喊道:“开始缴公粮啦!以村为单位,一个个来,不得乱走乱窜,违令者责打二十军棍。”

    铁丝网外的人群一阵耸动,很快便在军官们的呵斥下陷于平静。铁丝网缺口处的两名士兵拉开一扇矮木门,数着人头放进来二十人和一辆牛车,然后再次关上矮门,门外的人只能继续等待。

    “你叫什么名字?”一名文书模样的男子拿着鹅毛笔蘸了蘸墨水,然后问道。

    “俺……俺叫张大牛。”张大牛看着面前这个一头红发的“书吏老爷”,心里有些小害怕。

    “哪些是你的粮食?”文书朝后面的牛车看了一眼,问道。由于此次要收缴的公粮数目较大,平摊到每个人头上都要缴数百斤,因此很多人干脆一起凑了一辆牛车拉过来,倒也省了不少事。

    “我这就去搬下来。”张大牛说完,转身快步走到牛车上,将自己的粮袋一袋袋搬下来,然后放到指定的地方。他来来回回一共走了九趟,共搬了九袋粮食下来。

    几名工作人员负责将他的粮食抽检后放到一个简易磅秤上,秤了下,然后朝文书点头道:“全是合格高粱粒,每袋50斤,一共450斤。”

    文书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刷刷刷在一张纸上写了几笔,然后扯下来交给张大牛,说道:“张大牛,这是你缴公粮的回执,收好,别弄丢了。”

    张大牛小心翼翼地接过,然后郑重其事地将回执塞进了自己的皮衣内层内。皮衣、皮袄这种玩意儿如今在河中堡并不稀奇,只要你拿出一些粮食,那些苦哈哈的黑人立马就会拿牛皮、羊皮来和你换。因此,这些来自大明的移民几乎人人都混了一件皮衣,有些讲究的还在两层皮中间塞了些芦苇絮,然后缝制成了一件皮袄,御寒效果相当不错。

    这种已经堪称奢侈的衣着在大明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大明,即便是有些家底的小地主要想添置这么一件上好牛皮或羊皮制成的衣服,也会感到很吃力的。这么两相一对比后,这些移民对政府的向心力就又更强了一些。

    “对了。”文书突然叫住了转身欲离开的张大牛,然后说道:“你缴了450斤粮食,家里应该还有300斤,肯定不够你吃到明年的粮食收获季的。马上就是入冬农闲季节了,你可以去参加政府组织的劳工队,清理河塘、开挖沟渠、植树造林;也可以去羊圈那边帮着剪羊毛、挤牛奶、鞣制兽皮;或者干脆去帮着建城墙、炮台,那里常年招工。去这些地方只要你有把子力气,不但大鱼大肉管吃饱,还能多少混点工钱、粮食什么的带回家,这样粮食就够吃了。”

    “谢谢,谢谢先生。俺晓得了!”张大牛真心诚意的感激道。

    文书摆了摆手,示意张大牛让开,后面人还要继续缴公粮呢。

    张大牛唯唯诺诺地让到一边,张德发张老爷已经气定神闲地走了上去。他地里的收成和张大牛差不多,因此也要缴九袋粮食。

    “在这磨磨蹭蹭干嘛?”冷不丁背后传来一阵呵斥,张大牛转身望去,只见是一身蓝色军服的孙胜军。这个家伙也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居然从流贼这种“见不得人”的出身摇身一变成了地方治安部队下士——正儿八经的“官差”。

    看起来他今天是被调过来维持现场秩序的,背上还背着一杆步枪,腰间挂着军刀。醒目的白色武装带、锃亮的牛皮军靴、耀眼的黄铜五角星晃得张大牛心烦意乱,呸,不就是变成官军了么,有什么好神气的。等哪天招兵了,老子也去混一身这张皮回来穿穿。不过说真的,这件军服还真是挺精神的啊。而且这些当兵的待遇真心不错,餐餐吃肉不说,还能吃到水果罐头,运气好的话还能尝到一些酒。

    张大牛曾经有一次尝到过某个和他相熟的士兵送给他吃的水果罐头。听说这种装在一种叫做“玻璃”的罐头里的水果产自东岸本土的平安镇桔树村,是那位士兵曾经的故乡。张大牛尝过一次后,便再也忘不掉水果罐头那种甘甜的味道。

    下次招兵老子要是选不上就不是人!张大牛暗地里咬牙切齿道,心中开始琢磨着这个冬天要不要少去几回工地,多去演武场演练演练队列和军事技能。自己身高体壮的,上次那位总爷不是说自己是掷弹兵的好苗子么?这就对了,俺好好练上一个冬天,开春忙完春播后政府估计会征发民兵开展向土著的“征粮”行动,自己到时候好好表现,还怕混不上一身官军的皮?嘿嘿,到时候俺张大牛也立个功,然后被提拔个小军官,这日子可就抖起来啦。(未完待续。)

第五十二章 狼来了() 
收公粮的行动一直持续了好几天,几十名文书和上百名工作人员几乎累得脚瘫手软,这才将约300吨高粱收进了新建好没多久的粮库内。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莫茗觉得这句话真是对极了。有了这批粮食打底,在这片蛮荒的土地上,还有什么能够打败他们的呢?

    如今河中堡已经有了一千多高度组织化的人口,有大批的粮食,有先进的武器,更有从不缺乏的雄心壮志,只要本土的支援够给力,他们有信心将河中堡建设成一座非洲的明珠城市。

    在莫茗和刘昂两人心中,河中堡便是他们的心血所在。因此,怎么让河中堡更进一步地发展,是一直萦绕在二人心头的问题。南非这边大片的蛮荒之地,周围土著部落也很多,不像南美那样也许走上几天都遇不到一个印第安人部落。面对这样的情况,按照莫茗的意思,他们应该尽量多地抓捕土著人口,然后强迫他们为东岸人种地、放牧,这样一来河中堡的农牧业应该很快就能发展起来。

    这些发展起来后,河中堡可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皮革加工、酿酒、榨油(以花生、芝麻为原料)等产业,几年内就会有小成,并开始大量向本土出口皮革半成品、高粱白酒、油料、羊毛、象牙等产品,做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

    制定计划时,莫茗和刘昂二人经常加班到深夜,对每一个河中堡发展的细节问题乐此不疲地反复讨论、争辩,然后再形成计划。两个人身上都涌动着一股干事业的无限激情,这股情绪甚至感染了周围人,使得大家的心气都上升了不少。

    河中堡发展近两年来,一切都慢慢走上了正轨。如今唯一可虑的,就是本土对河中堡方面的支持力度会有多大了。如果执委会依然只是把河中堡当做探索前往奥斯曼及东方航线的补给站的话,那么可想而知这支持力度就不会很大,甚至于河中堡目前的规模就是执委会能容忍的极限了。再往上,便会有本末倒置的嫌疑,这是现阶段的执委会所不能容忍的。

    如果事情朝好的方面想(可能性不大),执委会给予河中堡方面大量的支持,包括钱、物、人均无条件敞开供应,那么河中堡就将迅速发展起来。假以时日,成为平安镇、镇海堡那样的大镇也不过是等闲之间的事情。

    不过这样的事情也就只能想想就算了,以执委会那帮人的尿性,也许物资啥的会继续给河中堡支援,人口就算了,打死他们也不会再派人过来。能给你成立一个南非驻屯军司令部,再派一个满编连过来给你镇场面,这就已经很够意思了,多的你就别想了。

    在他们的心目中,河中堡就是一个补给站、避风港。从东方港出发的船只将在河中堡补给物资、修理船只、安置伤病员,然后继续向东南越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了印度洋后,船只将在马达加斯加岛北端的安齐拉纳纳地区锚泊,并进行补给;补给完毕后船只继续北上,一直进入红海沿岸的吉布提,稍事休整和补给后船只一直北上,直到抵达红海之滨的奥斯曼帝国苏伊士港为止。

    这个非洲航线计划可是莫茗自己当初亲自参与起草的,他对每个细节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他知道执委会短期内没有在南非扩张的打算,下一阶段执委会扩张的重点应该是伊河流域及鸭子湖西岸河流纵横之处。因此,南非河中堡仅仅是一个小型中途补给港口,仅此而已。

    但是莫茗此刻是南非开拓队队长,全面主持河中堡的工作,手底下也有了那么一千来个人。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如今他的屁股坐在河中堡一侧,自然要为河中堡的利益考虑。当然,这同时也是为自己的利益在考虑,在河中堡做出一番事业,必然会对他以后的仕途有极大的帮助。

    1638年7月10日,海军“加利西亚飞鱼”号运输舰、南海运输公司“瀛洲”号、“方丈”号运输船在海军军舰的护航下,顺利抵达河中堡码头。大批生产、生活物资的到来,以及南非驻屯军第四连180名官兵的抵达在河中堡内引起了巨大的欢呼。

    运来的红砖、水泥、石灰,意味着他们可以告别居住了大半年的木屋、茅草屋;运来的重型长管加农炮,意味着他们的炮台将更加稳固;运来的土豆、玉米、马匹、农具,意味着他们的农牧业将更上一层楼。更别说即将长期驻扎在这里的第四连180名官兵了,他们的到来对于河中堡方面来说绝对是定海神针级别的。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先听哪个?”带队前来的谢汉三陆军中尉站在码头上,向前来迎接的刘昂开玩笑说道。

    刘昂和谢汉三也很熟了,直接上前狠狠一拳捣在谢汉三胸口,恶声恶气道:“别跟我装比,有话快说,有屁快放,知道你小子没安好心。”

    “我在你眼里啥时候成了这种人了。”谢汉三苦笑着说道,“好吧,不逗你了,直说吧。好消息是,执委会决定加大对你们的支援力度,别高兴太早,力度有限的,顶多几百人口吧,不会再多了。”

    “果然是个好消息!”刘昂兴奋地一拍大腿,大声道:“坏消息呢?说吧,趁着我心情好说吧,我不怪你!”

    “你就不问问原因么?”谢汉三无奈地说道:“执委会突然对你们加大支持力度显然是有原因的。好吧,原因就是英国人很快就会在开普敦附近登陆上岸了。”

    “英国人?开普敦?登岸?”刘昂有些疑惑,“英国人在开普敦附近又没有港口,事实上开普敦那里目前还是块无主之地,如果霍屯督人不算人的话……”

    “事实上英国人早在和我们达成和约之前就已经做出殖民开普敦的决定了。”谢汉三用怜悯的眼神看着刘昂,然后缓缓说道:“还没明白吗?我们的海军舰队在好望角西北方袭击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队,击沉了他们四艘船只。其实不光如此,海军在好望角附近洋面的击沉战果总共是8艘(包括罗安达外海的那艘贩奴船)。英国人就算再愚钝也知道好望角是他们往返东方的船队的必经之地,如果任由敌人控制这一片海域的话,他们的贸易线将完全暴露在敌人面前。”

    “所以……”

    “所以他们来了。”海军中尉李毅从后面赶了上来,言简意赅地说道:“一个月前我们在圣维森特的商站(兼情报站)传回消息,一支包含十二艘船只的英国船队停靠在圣维森特港口进行了短暂的补给。十二艘英国船上搭载了一千多名英格兰、爱尔兰移民,以及牲畜、粮食、种子、农具、武器、建筑物资等一切安家落户所必须的东西,据打探得来的消息,他们是东印度公司组织的殖民船队,其最终目的地正是开普敦——是的,正是在河中堡东南方一两百公里外的开普敦,多半他们现在已经抵达那里并开始建设了。”

    “这个消息真是……”刘昂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在他和莫茗两人的计划中,在河中堡地区站稳脚跟后,他们就将向开普敦地区逐步推进,最终将南非西南角这一片区域全部霸占。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被东岸人舰队打痛了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意识到了在东岸人崛起新大陆之后,他们的远东贸易航线已经不再安全。因此,他们斥巨资、费大力气组织了一批移民前来开普敦地区安家落户,以期将这里彻底纳入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为往返的东印度公司乃至英国船只提供一个补给食物、修理船只、躲避风浪的地方。

    当然了,这个港口同样也能驻扎相当数量的英国舰队,在战争时期为过往的英国商船提供护航,这样一来,英国的东方贸易线就安全多了。

    刘昂有些郁闷,难道这就是他们带来的蝴蝶效应吗?虽然开普敦的位置极端重要,但历史上要直到1652年才会有荷兰人看中这片土地,并派遣一些人在这里种菜以供应过往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船只。从这以后,开普敦才渐渐发展起来。

    不过眼下这才1638年,英国人却兴师动众地来到了开普敦进行殖民,而且看样子其决心还不小,那后面还有荷兰人什么事?这历史终于要改变了吗?刘昂有些晕了,同时也有些些微的恐惧,这已经不是穿越众所熟知的历史了啊。大家折腾了这么久,这历史终于开始走出岔道了吗?

    河中堡的未来看样子还真是一波三折呢。该死的英国佬,真是到哪里都英魂不散!刘昂狠狠诅咒着,国内形势都紧张成那样了,你们居然还有闲心跑到南非来殖民,真是有够蛋疼的!好吧,你们初来乍到,又是竞争者,那么就请收下我们给你的见面礼吧。

    那些黑人和红人依附部落投靠了这么久,是该让他们动弹动弹了。英国佬初来乍到,去试试他们的虚实也好,哼哼,英国佬,你们惨了,我们东岸人会让你们知道在南非谁才是老大!(未完待续。)

第五十三章 南方的英国人(一)() 
英国人到来的消息飞速传遍了整个河中堡地区。新来的远东移民可能对英国人没什么感觉,他们对英国人唯一的印象就是刚来时因为战争而遭到封锁的那段日子了;不过对于河中堡那一百多老移民来说,英国人绝对是让人咬牙切齿的存在!在政府多年的反英、仇英宣传中,英国人早就被塑造成了恶魔、人渣的形象,连带着国内六百多名来自英格兰的移民都有些灰头土脸、面上无光的。

    莫茗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极为震惊。穿越众们知道历史大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