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376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376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难先在沙市考察结束后,立刻些了一封报告,由快船送往了马当要塞,交由驻扎在那里的东岸海军带回宁波。他在报告里盛赞了沙市的港口条件,认为这个地处荆江、洞庭湖两大水系要冲,控扼江汉平原水网运输咽喉的地方,必须“尽快控制下来”,如果可能的话,在这里设置小型内河舰队,将其僻为非军事区,如此当可坐享贸易利润,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这份报告目前尚未送达鄞县交由刘厚非刘队长审阅。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刘厚非对此应该会很感兴趣,因为沙市开埠以后,东岸人可以在那儿采购大量商品,同时将远东四藩生产的有竞争力的工业品倾销过去,获取巨额利润。与此同时,李难先本人似乎也可以从中渔利——并不是采买商品,而是组建航运字号。

    事实上,李难先最近一年来都在和两湖一带的顺国商人、官绅洽谈,看看能不能组建一家专营武昌到夷陵州这段航线的航运字号,现在基本已经有了一些眉目:李难先本人出资二十万两白银,占股40%,武昌、岳州一带的某些商人合股出资五万两及部分船只(全是中式帆船,吨位不大),占股30%,大顺前营的一些军将也占有一部分股份,作为官面上的保护伞,合力组建大发永航运字号,专营武昌至夷陵之间的江面运输。

    李难先是在宁波生活过多年的大买办,甚至航运的重要性。甚至于对他们这类人来说,控制了航运业务,与控制货物来源一样重要。设想一下,若是李某人在控制了羊楼洞地区的产业产出,然后他经营的航运公司又控制了从汉口到松江的航线的话,那么这门茶叶生意还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真到了那份上,羊楼洞的茶农、茶商们只能任他宰割,松江、宁波等地的海内外商人也只能捏着鼻子高价采购他运来的茶叶,这其间到底有多暴利,似乎可以不用多说了,光想想就觉得可怕。

    当然李难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无法控制长江下游航线,那是东岸人的禁脔,他脑子抽了才会去掺和。事实上,他瞄准的是东岸人尚未涉及的汉夷线(武昌/汉口—夷陵)及部分邻近的内河航运业务,在说白一点,就是在武昌、沙头市这两个贸易重镇之间来回倒腾物品,以赚取利润。他身上披着的东岸买办这层皮能够给予他足够的保护,无论是顺国还是清国的地方官员都不会太过为难他名下的船队,这就给盈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难先打算下个月就抽空前往宁波一次。在将一批茶叶运抵交割的同时,拜访一些老关系、老朋友,看看有没有可能从东岸人那里采购一些船只。他瞄准的是东岸人淘汰下来的内河小火轮——72吨级内河小火轮这种经典船只,黑水造船厂已可组装制造——看看能不能有幸采买个几艘,那样运输起人员和货物来就方便多了。而这,其实也是顺国官方的意思,他们也想借李难先来试探一些东岸人,看看诸如轮船这种敏感物事到底有没有解禁的可能。虽然看起来可能性不是很大,但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呢?

    “长江,黄金水道也。河床深度充足,水量丰沛,无结冰封冻之忧,与其他水网相连,又有海运之便;两岸人口众多,农业发达,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货物种类也很多,运输量蔚为大观。贸易历史还好悠久,商业渠道众多,产销两旺,即便战争年代亦不稍减。”将手中的毛笔搁下后,李难先在铜盆里洗了洗手,然后坐到了茶几前,端起一杯香茶,悠悠然喝了一口后,自言自语道:“太子(李嗣名,李来亨之子,湖北节度使)这是盯上我了啊,竟然想要组建轮船队,这是大顺能玩得起的吗?真是乱来!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若是长江、汉水河面上有这么一支轮船队的话,那么沟通川中新得之地就会变得很容易,而且运兵、运粮、运械的话也会变得很快速,各地货物流通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这其中的好处实在是太大了。说真的,比起铁路这种更加昂贵的物事来说,轮船对于如今的大顺国,似乎要更为重要呢。长江、汉水、湘江、赣江,看看,多么发达的水系,沙头市、武昌、刘家隔、武家穴、老河口、夷陵州这些商业重镇,哪一个不是依托航运发展起来的?两湖川赣河湖纵横之地,轮船才更有用武之地啊。”

    想到这里,李难先对于大顺太子李嗣名这些年来一直在想办法获得东岸人的蒸汽机的行为,也就更容易理解了,这都是被逼的啊!若是东岸人愿意出售蒸汽轮船给大顺的话,他们又何至于此!说起来,还是东朝不把大顺当自己人,事事防着一手,还想拿他们当枪使,与满清对着干,这大顺若是没点想法才怪了!总算大伙现在大面上还算一致,些许小龌蹉就不提了,一切向前看,满清才是大敌嘛。

    “大发永航运公司的组建要更快一些了。”喝完了香茶,李难先轻拈着自己下颌的胡须,思索着说道:“本地木船堪用的就用,不堪用的就从东岸人那里采购。嗯,如果能够从东岸人那里重金雇佣到一些造船技工的话,那就更美了,但那些人宁波没有,多在黑水等地,想要找的话需要拐几道弯,多请托不少人。罢了罢了,这事利在千秋,再难也得请了,而且万一里面有哪些人懂一点船用蒸汽机的相关知识的话,那可就赚大了。”

    想到这里,李难先也有些激动了。他虽然是东岸人的买办,但也是有爱国之心的,对故乡的感情也很深厚,自然希望看到大顺有朝一日也能建造轮船了。那样的话,长江、汉水将成为一片通途,全国各地的货物流通速度必将大幅度加快,商业会空前繁荣,那样无疑会极大增加他们商人集团的实力和影响力,而这不正是李难先等辈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吗?

第二百零八章 荷兰人的忧虑() 
    208 荷兰人的忧虑

    八月下旬的台湾岛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韩金、韩银、韩钱兄弟三人(韩库尚在库页岛收购山野货,此正是该岛一年中的贸易旺季)坐在台湾银行租用的仓库前,愁容满面。

    这群天杀的荷兰人,竟然以莫须有的理由向他们征收了更高商品进出口关税,一下子让负责这项事务韩家三兄弟怒火中烧,你这荷兰人做生意还讲不讲信誉了?还守不守规矩了?这关税是说涨就涨的?

    更可恶的是,因为前任总经理邵曙光离职归国的缘故,失了靠山的韩家三兄弟并不怎么受新官上任的蔡盛国蔡某人的看重,因此被一股脑儿地发配到了热兰遮港,在这个闷热潮湿的瘴疠之地负责起了与荷兰人的部分贸易。

    就在本月初的时候,荷兰人从南洋运了三船稻谷过来。韩家三兄弟正准备交割呢,结果却被告知粮食出口关税直接翻了两番达到了20%,这一下子就惹火了东岸人。韩金立刻跑到城里朝荷兰东印度公司任命的总督雨果·罗尔抗议,结果却被总督阁下突发疾病而拒之门外。没奈何之下,他又去找了其他一些东印度公司的官员,但都没什么结果,即便一些与东岸关系密切的二级代理人帮忙询问打探,依然没有什么像样的消息传出来。

    事情至此,其实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不再顾忌到双边之间的贸易关系,开始一意孤行地打起了贸易战,严重损害了东岸人的利益。韩金虽然尚不了解荷兰人为什么会这么做,但这已经不妨碍他立刻炮制一份报告,然后发给位于宁波定海的公司总部了——当然南方开拓队也将抄送一份,让他们了解一下荷兰人最新的态度。

    但不管怎样,荷兰人运来的这批粮食还是得买下,并且尽快组织运往宁波。当地的粮食完全无法自给,对于价廉物美的南洋粮食还是很需要的。与之类似的还有包括蔗糖、香料及南洋特产在内的诸多商品,这些货物在宁波、登莱等地销量很大,甚至就连在清国、顺国境内都有一定的市场,转卖起来利润丰厚,属于必须进口的货物,因此即便其出口关税同样翻了一番东岸人依然得捏着鼻子买了。

    而既然多花了许多钱来采购这些货物,即便事出有因,但韩家三兄弟吃点挂落也是在所难免的。谁让这事是发生在他们身上呢,这口黑锅不背也得背,所以他们现在很愁,觉得今后的日子怕是要不太好过了。

    “大哥,你说荷兰红毛这次突然发难,有没有我们支持郑家在台湾岛北部垦荒的因素?”沉默了半晌后,在热兰遮城堡生活多年的韩银突然问道:“现在郑家的官私垦号活跃异常,北部数县的人口越来越多,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对荷兰人的通知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我寻思着,荷兰人是不是在这方面受到了刺激,因此特意针对我们?”

    话说东岸人支持郑家势力在台湾岛垦荒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东岸人经常将这张牌打出来,以此逼迫荷兰东印度公司接受一些东岸人提出的在他们看来有些过分的要求,并且屡试不爽。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台湾岛这个基地对荷兰东印度公司来说非常重要,贡献了大量利润的同时,也未荷兰东印度公司往这片海域投送力量提供了跳板,用处多多。

    截止今年(1686年),荷兰人在台湾岛南部诸多城镇的自由民(含白人、马来人及归化的台湾原住民)数量也不过数千人的样子,比起福建郑氏主导的一次便移民几万人的手笔来说,确实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因此他们有理由担心郑经会派兵南下,抢夺属于荷兰人的半个岛屿。毕竟,抢那些已经被人开发得相当不错的熟地,总比自己冒着巨大风险开垦荒地要强吧?

    东岸人在这件事的态度上其实一直比较暧昧,即承认目前双方分占岛屿的既成事实,认为郑家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台湾岛均可提出主权要求,但多年来却一直暗地里怂恿郑家拓荒台湾,以为后路。为此,他们还给予包括船只、药品及其他形式在内的诸多支援,区别只不过荷兰人抗议时就收紧一些,暂时停运或少运各类物资给郑家,而一旦荷兰人不抗议了,这阵风过去了,他们又会继续给予郑家各种支持。也就是说,即便多年来他们一直拿这张牌敲打荷兰人,但帮助郑氏在台湾岛上扩张的目标却从来没有变过,区别只是支持的力度大小和进度缓慢罢了。

    “应该不至于。”韩金多年来一直是台湾银行的高级官员,邵曙光掌权时期甚至还经常参与机要,因此了解很多内情。在他看来,荷兰东印度公司不是这么个政治不成熟的实体,即便东岸人在私下里支持郑家扩大岛屿北部的扩张范围,也不至于令他们在关税上面做文章。他们之所以这么干,多半还是在其他方面受了刺激,不然断不至于如此激烈。

    “我猜测,这事多半还是和我们的人在印度那边搞风搞雨有关。我可是听说,第乌岛这两年获得了大笔投资,目前已经建设得相当兴旺,贸易也越来越有起色。另外,东葡联合舰队的事情也再一次引起了所有在印度拥有商站和殖民地的势力的注意,荷兰人作为印度次大陆的老牌玩家,自然不可能一无知晓,因此现今他们在印度应该处于一个恼火、担忧的状态,害怕被日渐咄咄逼人的我们赶出印度,那样可就没得生意做了。”韩金继续说道:“印度市场的生意可不比中国大陆小,荷兰人紧张也是有道理的,因此我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就是因为我们强势介入第乌岛而引起了一连串的变化。荷兰人暂时不敢在第乌一带对我们发难,因此只好在商品的进出口关税上面做文章了。”

    “若真是如此,那可没办法了。第乌岛方面肯定不会妥协的,荷兰人也只能迁怒于我们,这日子过得憋屈啊,尽给别人背黑锅了。”韩库听后苦笑着说道:“荷兰人一下子加了这么多税率,我们是不是应该扶持葡萄牙人呢?他们至今仍然维持着5…8艘大小不一的船在跑印度—帝汶岛—澳门的航线,让他们改改服务项目,开始帮助东岸进口粮食及其他南洋特产,问题应该不大吧?”

    “这事情需要定海总部那边来定夺。比起让葡萄牙人来代替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作用,我觉得在附近的朝鲜、日本寻找粮食更靠谱一些。当然这仅仅是粮食一方面,其他包括鲸鱼制品、葡萄酒、小麦、高级毛皮、肥皂、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却找不到足够的买家了,这方面荷兰人是无法取代的,损失却是不小。”韩金说道:“所以说荷兰人与我们打贸易战,那当真是一个双输的惨烈结局,希望大家都能冷静下来,协商一下再做决定吧。”

    台湾银行发展到今天,已经越来越像一家贸易企业,金融的属性是越来越淡。该行的业务人员甚至都懒得出去拉存款、放贷款,他们只是被动吸收一些经常有生意来往的商人的存款,然后将其低息提供给宁波府的对外贸易商人,方便他们拿货和铺货。究其本质,还是为了更为地为贸易服务,因此说他们是一家贸易企业一点也不为过。

    而既然是贸易企业,自然最害怕的便是因为战争、地方保护等原因造成的商业运输线中断,因为这意味着贸易额的极大萎缩,利润的大量流失,这是他们所无法容忍的。现在荷兰人已经掀起了贸易战的第一步,那么也许东岸人也该迅速做出一些回应以让荷兰人清醒下来了,比如继续支持郑氏在台湾岛的扩张——在将势力范围深入广东失败之后,现在郑经的格局并不是太好,基本上就是被限制在福建一省之内了,故台湾岛现在是他们唯一可行的扩张方向,东岸人撺掇一下应该就会使得郑氏有所行动。

    另外,由于海珠岛商站及亚娘鞋炮台的存在,东岸人对珠江口一带的贸易也可以进行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确保荷兰东印度公司拿不到货。当然如果他们去广东其他地方拿货的话东岸人也没办法,总之是能卡你一点是一点,尽量恶心你。

    总而言之,这次荷兰东印度公司是赤裸*裸地展现出了恶意。这表明东岸人在印度方面的拓展确实已经刺痛到了他们,使得他们担心自己在印度的利益会受到影响,进而锡兰岛和东印度群岛也受到外人的觊觎,这是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