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451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451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小鹏对此心领神会,目前正在黑山乡的制造基地内点兵点将,打算过一阵子就带齐装备和人员,坐船来到威海港,开始东岸共和国历史上——同时也是全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发电站的建设。

    这个电站的所需的设备,除了蒸汽机由铁岭重工联合体帮助建造外,其余都由东电公司自行完成,并且用上的都是近几年积累出来的最新技术,通通用到这个小小的电站上验证,看看还有没有可以查漏补缺的地方。

    而第一个电站建设好了之后,焉知上头就不会很快批准第二个乃至第三个电站的建设申请吗?电力工业代表着未来,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虽然目前中央政府还是倾向于优先榨干他们投入了大量精力、心血研究的蒸汽机的价值,对电力发展颇多掣肘,但这种事情难道是想压就能压得住的吗?

    电气化代表着下一次的产业革命,这是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不是谁都能挡得住的,即便是高高在上的执委会诸公也不行!

第三百零四章 中央谷地(十九)() 
波浪拍打在沙滩上,激起了朵朵浪花,又慵慵懒懒地退了下去。海水抛上来的海带铺满了整个海岸,构成了一片褐色的饰带。海带散发出一股甜腻却不难闻的腐烂水藻味,对智利南方海域来说,这种气味较为典型,正如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海岸边的海豹一样。

    这里是瓦尔迪维亚的外港科拉尔,一座曾在东西战争期间被东岸人攻陷的城市。而现在,这座位于瓦尔迪维亚河口的城市已经变身成了一座超大型的工地,大约有三千名来自南智利地区诸县的东岸民众来到了这里,整修炮台、兴建堤坝、清淤航道、栽种防风林,他们甚至还在城外的某片盐碱化较为严重的荒地上大兴土木,建起了包括仓库、住宅楼、办公楼和监狱在内的诸多设施,让科拉尔小镇上不多的西班牙居民看得是一愣一愣的。

    可以看得出来,东岸人是真心打算好好经营科拉尔港的,为此不惜花大力气投资其基础设施,改善交通运输条件。这听起来有些违和,因为科拉尔港是正儿八经的西班牙王国的土地,但东岸人却鹊巢鸠占,将其当做自家土地经营了起来,这要是不违和还有什么更违和呢?

    科拉尔港附近没有太多合适的农业用地,这里除了山就是海,本地居民只开发出了极少一点的平整土地用作农田。但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这些农田也面临着被城市挤占、侵吞的厄运,但似乎没人真正会在乎,毕竟河流更上游地区有着面积庞大的优质平原,可以全部开发成农田。

    眼下已经是正午时分,港湾内一片宁静。西班牙人的码头官员们躲在海关房子里,无奈地喝着咖啡,显得无事可做。事实上他们已经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力,只能整日里待在屋里,无聊地以饮酒和祷告打法时间。不过幸运的是,他们依然可以领取一份和原先差不多的工资,这是由东岸人支付的,毕竟这里名义上仍然是西班牙王国的领土呢。

    其实最近东岸政府一直在和西班牙王国谈有关智利南部部分地区的地位问题。他们提出的诉求主要是两点,一是界河(布埃诺河)以南原本租借给东岸的土地一次性买断,使之成为毫无争议的东岸领土;东岸人提出的第二个条件是租借瓦尔迪维亚河—卡耶卡耶河水系以南、界河以北的土地,为此他们可以承诺加大对西属殖民地商品的进口,同时支付相对较高的租借费用,每年不低于五万比索,可一次性支付十年。

    说实话,西班牙王国的秘鲁总督特立尼达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都笑了。他笑不是因为高兴,而是因为东岸人的脸皮实在太厚,让他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应。特立尼达总督翻阅了一下档案馆内的历史资料,得知东岸人租借界河以南的时间其实并不算太长,且在多年前就开始公然北上,渗透进了界河以北辽阔的中央谷地之中,定居拓荒、采矿运输、捕鱼伐木,甚至还有开办工场的,简直就没把西班牙人放在眼里。

    甚至于,他们的内河运输公司还公然垄断了瓦尔迪维亚—卡耶卡耶河水系的货物运输业务,将所有西班牙航运势力彻底逐了出去,以至于现在运输水银和白银的任务,都得委托给他们这家公司,也是没谁了。

    特立尼达总督知道,现在瓦尔迪维亚附近的东岸人已经非常之多了,保守估计有一万人之多,甚至可能会多达两到三万,因为这无法精确统计。但无论是一万人还是三万人,都不比当地的西班牙国民要少,他们掌握着金钱和武力,同时一步步渗透进经济体系之中,让西班牙人一觉醒来就发现邻居们全变了,周围也到处都是飘扬着东岸国旗的船只和哨所。

    总督本人不认为他有能力将当地的东岸人驱逐出境,事实上这可能会导致战争,是绝无可能动用的选项。但租借瓦尔迪维亚河以南区域也是一个很难被接受的提议,因为这里还存在着数量众多的银矿(虽然产量都不大,且其中部分已接近枯竭),同时维拉里卡城附近还有一座规模很大的水银矿,这对上秘鲁的波托西银矿的生产较为关键,因此不可轻易放弃。

    东岸人后来修改了他们的提议,他们表示对银矿、水银矿毫无兴趣,可以将这些矿及周边部分土地仍然交给西班牙人控制,并且他们疏浚过的河流、整修过的道路也可有场提供给西班牙人拿来运输这些矿物。甚至于,他们还愿意提供一些更加先进的机械帮助西班牙人提高采矿效率,变相增加白银的产量,以换取对这片土地的租借权力。

    老实说,这个提议其实已经非常有诚意了。事实上东岸人对那些银矿的兴趣不大,他们最看重的始终是土地。尤其是可以耕作的肥沃土地,在他们眼里价值最大,似乎他们天生就是一群农民一样,眼里只有这些。

    面对东岸人开出的这个条件,特立尼达总督无法做主,因此只能将消息具文上报到马德里去,交由卡洛斯国王圣裁。但他听闻卡洛斯国王这几年身体愈发崩坏,连带着精神状态也很不稳定,颇有些喜怒无常的感觉,因此他不确定国王陛下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裁决。他只希望西班牙王国的利益不要再受到无端损害了,这没有任何好处。

    另外,“精明”的特立尼达总督还在报告中郑重建议,将更多的金银由拉普拉塔河运输出海,送抵西班牙。这部分运输任务,完全可以委托给东岸人来进行,他们的船只大,航速块快,可靠性高,还可以避开海盗数量多如牛毛的加勒比海,使得美洲的金银能够更加安全的抵达西班牙,充实国家的财政。

    特立尼达总督认为,波托西的银矿运到巴拿马距离漫长,山路崎岖,成本过于高昂。而如果通过胡胡伊、图库曼、萨尔塔等地,经查科平原运抵圣菲或罗萨里奥港的话,不但距离更近,这交通条件也要好上不少,路途中的损耗会下降到令人感到极为满意的程度。

    他们可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与东岸人的保险公司签署协议,为这些贵金属能够经由大西洋成功抵达加的斯进行投保。东岸共和国比谁都希望看到西班牙王国的稳定,因此绝对可以将这些金银顺利运输到旧大陆,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特立尼达总督不确定他的这个提议是否能够被马德里宫廷所接受,但他希望可以。因为一切的迹象都表明,东岸人似乎已经等不及要侵吞瓦尔迪维亚河以南的区域了,他们在这里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迁移了大量的居民,是不可能说走就走的。以前他们没提出什么要求来也就罢了,特立尼达总督乐得装糊涂,但现在既然已经正式提出了谈判其地位问题,那么这就注定了这片土地无法再为西班牙王国所拥有。

    与此如此,不如痛快地卖个好价钱!智利地区不是东岸人扩张的重点,他们在这里投入的精力没有潘帕平原或查科地区那么多,因此扩张速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瓦尔迪维亚离圣地亚哥还远着呢,中央谷地是一条狭长的南北纵向平原,东岸人一口一口地吃的话,至少还要好多年才有可能抵达圣地亚哥一带。西班牙王国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宝贵的时间窗口,从东岸人那里攫取更多的技术、金钱及其他好处,富国强兵,发展经济,提升工农业水平,然后再与东岸人好好计较。而这,其实也是他们唯一可能崛起的模式。

    而不管东岸外交官员怎么与西班牙人扯皮,已经越境到瓦尔迪维亚一带的东岸拓荒者们则已经开始了按部就班的生活。今年是他们在附近地区大规模开荒的第一年,站在瓦尔迪维亚城最高建筑圣塞巴斯蒂安大教堂顶楼上,就可以看到野外大片大片金黄色的麦田已经开始收割。

    东岸人出动了大量的机械进行辅助收割。其中,甚至还有几台全蒸汽的收割机在试运行。得益于国内材料技术的突飞猛进,蒸汽机的重量大大减轻,一些实用的小型蒸汽收割机也渐渐开始走俏,成为了许多农业合作社有限租赁或采购的对象。瓦尔迪维亚城外有一座东岸的国营农场,因为离河稍远的缘故,土壤没那么松软,因此可以行得这种蒸汽收割机,地里小麦的收割速度要比马拉的收割机快上不少。

    当然东岸人的农业机械并不仅仅只有这些,事实上他们有蒸汽挖沟机、施肥机、条播机、滚压机、蒸汽耙等各式各样的机械。价格也没有多贵,组建起了农业合作社的村子咬咬牙的话也是可以置办出不少来的,这对于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非常关键。

    另外,他们还很注重使用肥料。除了炼钢的废渣外,秘鲁鸟粪、马岛海豹粪、鲸骨粉、吉布提钾盐、过磷酸盐(北方化工厂生产,主要原料是东岸较为丰富的牛羊骨头)等肥料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这其实也是变相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所有上述这些机械或肥料目前都在智利地区的越境垦荒中得到了应用。特别是那些国营农场,人手少,面积大,不靠这些是无法生产出大量的粮食的。西班牙人曾经看过东岸人的麦田,麦粒硕大、饱满,瘪谷很少,不知道有多羡慕。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有些人甚至也觉得让东岸人来统治他们,也未必就是多么难以接受的事情,这似乎在无形中也瓦解掉了不少吞并智利土地的阻碍力量,非常不错。

第三百零五章 中央谷地(二十)() 
“一二三,起!一二三,起!”宽阔的毛林河畔,大群来自各乡的农民正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挥下,将一个个沉重的钢铁构件运到工地上,然后又通过蒸汽吊杆将其一一吊起、组装完毕。

    尤其是那根巨大的钢制横梁,怕不是得有好几吨重,在旧大陆几乎就是无法安装的巨大难题。或者即便可以勉强安装了,也不知道要动用多少人手,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好吧,这么说也许有些偏颇,至少现在英格兰及北德意志地区的蒸汽机使用时蛮广泛的,他们也许有更多的办法,但显然无法像东岸人做得这样出色。

    “都小心点啊!很贵的!这是‘南方巨人’系列的最新型号,一套要上万块呢。擦着碰了出了问题,谁也吃罪不起啊。”一名戴着藤帽的中年人爬在一棵大树上,大呼小叫地观察着各个部件的安装情况,居然也不怕掉下来,确实敬业。

    话说南方巨人系列蒸汽机组现在在全国使用的范围是越来越广了。特别是东岸的水利设施越修越大、运河越开越多的时候,这种集抽水、灌水于一体的高效率蒸汽设备的作用被无限拔高,市场需求极大,让有资格生产的铁岭重工联合体、黑山工业公司赚了个盆满钵满。

    就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工商部、梅毒病人统计调查局在经过长时间的审查之后,才最终同意了向新华岛、宁波各出口两套设备,可见这种代表着东岸蒸汽工业技术先进水准的大型设备的敏感程度,以及其对航运、水利和农业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

    南智利地区也购买了四套设备,用在毛林河流域。为此,他们还专门建立了四个级别不低的调水站,进行统筹管理,以更好地驯服水量丰沛的毛林河,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保驾护航。要知道,这几年的天气可着实有些反常,旱的时候旱死,涝的时候又涝得要命,让人无所适从,故必须建立水库和提水站,对毛林河的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使其变害为利,造福于民。

    今天安装的这台设备位于毛林县境内,是南智利地区下的订单中最后一台,几个月前刚从黑山乡的生产车间内制造完毕,然后用火车运到了阿劳坎港,最后装船运抵了毛林港。今天的安装现场同样来了不少“观众”,他们中有的事附近村里的村民,因为田里的麦子已经收割完毕,没什么事的他们便涌过来看热闹;另外还有一些商人、政府官员及其家属,他们抱着惊叹、自豪的感情,不辞辛苦地赶到了毛林河边,看着这台象征着工业文明之美的大型机器的安装调试过程。

    说实话,有关部门其实是挺乐意看到这种现象的。代表着最先进工业技术的大型设备的安装、使用,与对外战争获胜一样,都是能够极大增强国家凝聚力、民族自豪感的事物。尤其是在东岸这么一个移民国家,南方巨人系列的安装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爱国主义教育机会。宣传部门的人只要不是傻瓜,基本上都会抓住这样的良机大书特书,通过各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的观感和看法,达到增强凝聚力的效果。

    今天《真理报》主编孙悟本就不辞辛劳地来到了现场,当着所有人的面对同样赶来此地的南智利地区行署专员赵科进行采访。孙悟本是老记者、老宣传家了,自然懂得该怎样引导舆论,获得最好的宣传效果。

    “……很多人都说,现在东岸的粮食生产已经过剩了,粮价下行压力非常大,这个时候再将宝贵的资金投入到传统的粮食生产行业中,怕是不太明智。他们说的或许有那么点道理,但作为南智利地区的主官,我赵某人还是要说,粮食什么时候都不嫌多的,我们的人口越来越多,孩子们需要更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