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461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461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扩张就是最好的例子。可以负责任地说,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的俄罗斯农民,如果好好追溯祖宗八代的话,基本都是逃亡农奴。但现在时过境迁,沙皇支持,贵族们也不好过分追查,因此大家都洗白了,成了当地的合法居民。

    顿河及高加索地区的俄罗斯人的来源要更复杂一些。其中既有逃亡农奴,也有当年征服此地的俄罗斯军人的后裔,当然更少不了哥萨克的后裔了,总之是一锅大杂烩,很难区分他们是怎么来的了。

    大部分俄罗斯移民居住在顿河以北,河南面的并不多,且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城市。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这里是奥斯曼土耳其人与俄罗斯人势力犬牙交错的区域,很难说这里是属于哪方。俄罗斯人移民至此,很可能遭到当地忠于奥斯曼帝国的附庸部落的袭击,风险较大,故在俄罗斯帝国彻底消化顿河以北区域,拿下顿河出海口的亚速城之前,俄罗斯人不太可能在这里取得什么像样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所以,这就注定了当蒙古人赶着牛羊、骑着战马来到此处后,俄罗斯人几乎无法对他们构成太大的威胁。就杜尔伯特部这一万多帐压过来,哥萨克也只能望风而逃,而逃不走的俄罗斯农奴要么被蒙古人杀害,要么被他们掠为奴隶,处境悲惨得很。

    比起抵抗微弱的俄罗斯殖民势力,当地对蒙古人造成最大威胁的,说起来还是那些血统混杂、落后愚昧的部落了。这些高加索人对新来的蒙古人非常不友好,认为他们与哥萨克一样,是来抢地盘、是来奴役他们的,因此反抗很是激烈。

    不过在东岸人的鼎力支持下,这些反抗的部落的下场都很悲惨。蒙古人并不是什么宽厚仁慈的民族,他们在对待敢于反抗自己的人时十分凶残,动辄杀人屠城。因此,在东岸人转交了大量缴获的俄制兵器(甚至包括不少青铜火炮)之后,杜尔伯特部便凭借优势的兵力、良好的装备以及丰富的战争经验,在高加索山脉以北、顿河以南的辽阔区域内展开了猛烈的攻势,一时间攻破了无数的部落,杀伤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那些自认为强大敢于冒头的反抗部落打了个落花流水。

    这些被征服部落的土地自然归了蒙古人,他们的牛羊和财产也都被悉数抢去,人民惨遭奴役。后来,也是在东岸使者的过问下,这些部落的幸存者们才被统一关押了起来,然后成了杜尔伯特部牧民与东岸人交易的筹码:一个需要用奴隶换武器装备和生活用品,一个国内需要大量炮灰开荒做苦力,双方简直是一拍即合。

    奥斯曼帝国也曾经派官员过来阻止过。不过蒙古人对他们并不买账,奥斯曼人虽然愤怒,但考虑到如今帝国面临的艰难局势以及东岸人的居中斡旋,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他们现在无法将大量兵力集结到这里来,蒙古人也答应向他们上贡一些财物,那么这事先就这样吧,以后再说。

    如今设在顿河之滨的巴音郭楞小镇就是蒙古人与东岸交易的一个重要口岸。东岸人的商船在此靠岸,然后将各种物品运到蒙古人的帐篷内,蒙古人则将奴隶转交给东岸人运走,生意非常繁忙。巴音郭楞的统治者图日根是一个残忍好战的人,骑术卓绝,经验丰富,曾经在伏尔加河流域常年和哥萨克互怼。在他心里,这些白奴们都有罪,男人都该死,女人都该成为蒙古勇士们的战利品,不过现在他们刚到这片没几年,离不开东岸人的支持,因此只能将这些白奴们拿去换一些好东西来了。

    今天由于东岸共和国哈吉租借地的警备司令吴翼飞前来拜访,因此本来正在外面打猎的图日根便赶了回来,在帐篷内招待东岸贵客喝奶茶,顺便商讨一番下一阶段的生意。

    “图日根,你现在好大的名气啊!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说你闲不住,时不时带人去河北(指顿河以北)劫掠俄罗斯人的村庄,杀人无数。这样下去,俄罗斯人怕是很快要来找你的麻烦了。”喝完一壶奶茶,吴翼飞直接拿衣袖擦了擦嘴,揶揄道:“你可知道,俄罗斯人很快就又要集结大军南下乌克兰了?他们可以轻易动员十万人以上,这十万人里,哪怕是一小支偏师,也足以把你的屁股踢爆?”

    吴翼飞和图日根也是熟人了。两人一个马匪出身,一个是蒙古强盗,脾气也很像,因此平日里的关系处得不错,说话自然也很随便了。这会图日根听吴翼飞这么一说,眼睛一瞪便道:“十万人有什么可怕的?我们这里有一万多帐,全部动员的话,至少可集结一万五千精骑,沙皇舍得在关键时刻派几万人来打我们?再说,阿玉奇汗也听说了这边的事情,他现在已经决定向这边扩张势力了,马上土尔扈特本部和和硕特部也会派人过来,我们可以拥有将近两万名勇士。哥萨克又不是没见过,以前经常打交道,有什么好怕的!”

    “你就是个混人,我不该跟你谈这些的!”吴翼飞一听便扶额叹气,说道:“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俄罗斯人上次惨败后,士气便很低落。而且这次出战,复仇的意味更强些,而且准备还没上次那么充足,他们怕是搞不定那些鞑靼人。但是我说,你们也别这么自大啊!俄罗斯是大国,可以输很多次,但你们却一次也输不得,你明白这个道理吗?”

    “行了,我这次也不是来和你辩论的。”一看图日根又要反驳,吴翼飞立刻摆手道:“听着,图日根,我这次是奉高文刚特使的命令来和你们议事的。高特使知道吗?大人物!跺一跺脚就能让黑海震三震的大人物!他打算让你们加入到奥斯曼帝国的阵营,与他们的军队及克里米亚鞑靼人一起抗击可能南下的俄罗斯军队。不要你们打正面,那是鞑靼人的事情,况且你们的人丁也很宝贵,不值得平白消耗。高特使的意思,是让你们发挥自己的机动优势,沿河骚扰俄罗斯军队的粮道,打击他们的后方,这是你们所擅长的,且伤亡也会很小。在这次击败俄罗斯人后,高特使会想办法说服奥斯曼苏丹,让你们可以合法地居住在这片土地上,当然前提是你们名义上臣服苏丹陛下,做他的封臣。别误会,这仅仅是名义上而已,实际上并没有人来过多地干涉你们的生活,就像你们以前名义上臣服沙皇一样,明白吗?”

    其实,东岸人这么安排,也和蒙古人目前的处境有关。说实话,虽然因为俄罗斯帝国上次征亚速战争的惨败导致顿河流域出现的权力真空,使得阿玉奇汗的人很轻易地进入了这片水草丰美之地。但说到底,他们目前仍然没有得到任何一家势力的承认,地位挺尴尬的。

    俄罗斯人是一时无力反扑,奥斯曼人是没空料理他们,就连蒙古拔都汗后裔子孙克里米亚鞑靼人,对他们也隐隐有些戒备。他们之所以没过来找麻烦,全是靠东岸人的面子,真以为是怕了你么?所以,卫拉特蒙古人要想真正被周边势力承认,还需要一个契机。

    很显然,俄罗斯正在紧锣密鼓准备着的第二次南征就是一个不错的机会。高文刚相信,如果这次蒙古人坚决地站在奥斯曼帝国一边,并在战争中出力打击俄罗斯人并最终获胜的话,那么高文刚就有理由拜访奥斯曼苏丹,想办法让他承认蒙古人占据高加索山脉以北、顿河以南这片土地的事实。而且,只要蒙古人服下软,名义上承认奥斯曼苏丹是他们的宗主,并为他们守好侧翼边疆的话,相信以东岸人在伊斯坦布尔巨大的影响力,苏丹是没有理由将蒙古人推走的。毕竟这对奥斯曼帝国来说几乎没什么损失,北高加索本来就是边缘附庸部落,且多是些墙头草,今天能臣服奥斯曼苏丹,明天也能投靠俄国沙皇,现在蒙古人将这里杂七杂八的势力全都征服,然后倒向伊斯坦布尔,苏丹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怪责呢?

    这样一来,基本上阿玉奇汗控制北高加索的后顾之忧就解决了。从此以后,他们只需面对来自北方的敌人,而不用担心被人两面夹击,以至于最终黯然收场。与此同时,东岸人的目的也达到了,即在北高加索建立一个与俄罗斯文化、体制完全不同,且东岸人能深刻影响的国家,对于他们的大陆战略非常关键。

    以上,便是高某人为卫拉特蒙古人设计的未来,他觉得还是可行的。现在东岸人还无法再黑海直接投射过多的军事力量,这就注定了蒙古人要想生存下去,就离不开克里米亚鞑靼人和奥斯曼帝国的帮助,因此让他们暂时加入这一阵营,并在东岸人的支持下积累财富和人口(后者至关重要),默默培育国力,是很有必要的事情。因此,他果断做出了上述决定,并得到了本土大佬们的许可,让看看效果再说。

    他相信以卫拉特蒙古人目前的处境,以及阿玉奇汗的见识,他们不会拒绝这种安排的,因为这是最适合他们目前状况的选择。而等到日后东岸实力日渐增强,并可以在黑海投射更多的军事力量之后,东岸人自然可以重新制定政策,重新规划蒙古人的未来。

    土耳其人、鞑靼人、蒙古人,都是十分现实的民族。或者说草原文化本就如此,敬畏强者,蹂躏弱者,东岸人强了,他们自然不敢反抗。

    一切,其实都在掌控中!

第三百十八章 欧洲乱局() 
天空很蓝,沙滩也很美丽。

    弗利辛恩港的修船厂内,上百名荷兰工人正在紧张忙碌着。他们钻在船底,用各种工具清理着影响航速的浮游生物,每清理完一片,就用箩筐将这些东西都运走。

    不得不说,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东岸人派驻在欧洲的舰队规模庞大,且长期出海执行任务,船底附着的浮游生物的数量非常多,已经到了不得不仔细清理一番的时候了,否则航速将得不到保证。毕竟,受限于财政因素,并不是每条船的底部都像“执委会”级那样覆盖了薄铜板的。

    所幸弗利辛恩是泽兰省的重要商港,有数家专业造船厂,维修保养能力很强。因此,在阿姆斯特丹及代尔夫特两地的海军部共同支付了维修费用后,弗利辛恩的船长都腾出了一部分干船坞,让东岸战舰得以进来展开维修。

    维修保养时,东岸海军当然会派人进行监督,确保荷兰任不会对船体造成什么破坏,或者干脆盗窃什么技术。但说真的,这其实没有太多必要。联合省目前算是东岸共和国的盟友,商业氛围浓厚的泽兰省又历来是共和派的大本营,船厂的拥有者及工人们既没有动机也没有必要破坏东岸人的战舰。

    至于说窃取技术,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欧洲人其实已经大体上知道螺旋桨推进系统的原理,因为这并不困难,看外表都能明白个大概。但目前他们被其中的细节给难住了,其一是水下密封问题,其二是机械零部件的加工精度问题。

    其中前者容易解决一些,因为只需拿到东岸生产制造的螺旋桨实物就能研究个大概,而几十年来欧洲人手头已经有了不少大大小小的东制螺旋桨,仔细对照一下,仿制个六七成不是问题,大不了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差点罢了。真正难解决的是后者,因为这设计到了基础工业的水平,需要国内金属冶炼、加工等行业整体达到一个合适的水平才行,这对欧洲人来说短期内是很难达到的。

    所以,其实真的没什么需要特别防备的。不然的话,你难道就不在欧洲维修保养船只,什么都靠自己来了吗?这显然不现实。

    “荷兰工人还是挺麻利的。”刚刚从船坞内出来的陆军中校毛君说道。

    “还行吧,毕竟是老牌海军强国,造船的底蕴是欧洲首屈一指的。我们曾经在阿姆斯特丹着名的萨尔丹造船厂做过维修保养,质量确实很不错,速度也很快,就是价格高了一些,当然这并不需要我们来担心。”海军中校丁震说道。

    “八月底之前能全部完工吗?”两人沿着造船厂前的石板路一路向前,渐渐来到了沙滩边,毛君中校抽了根烟点上,看着海面上飞翔的海雀,问道。

    他这么问其实也是意有所指的。因为最近联合省卷入了一场武装冲突之中,东岸人意识到了事情的严峻性,因此开始大力整修船只,以便在接下来的半年到一年时间内维持一个良好的船况。与此同时,主力已经来到联合省境内的葡萄牙驻屯军也需要进行一番调动,以随时应对突发状况,这无疑需要海军的协助。

    荷兰人卷入的冲突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由法王路易十四发动的对德意志地区的侵略战争而引发的。几个月前,因为科隆地区掀起了反对红衣主教弗斯滕贝格的行动,法国人不顾国际道义,直接派了一个团的步兵进入科隆,杀害了不少无辜市民,彻底计划了局势。

    而说起这个弗斯滕贝格,就不能不提到几年前红衣主教费迪南死后的科隆选帝侯之争。当时路易十四力推曾经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关入监狱的弗斯滕贝格,并不惜在科隆大洒金钱,制造舆论,而弗斯滕贝格也暗地里封官许愿,最终在地区教士会议上得以高票当选。

    不过,选票足够了却还不足以让弗斯滕贝格登上科隆选帝侯的宝座。因为按照程序,还需要罗马教皇在主教辖区授予文件上盖上“渔夫”印章教皇的戒指,同时也是印章,因为上刻圣彼得捕鱼图而得名帝国皇帝再签名确认,弗斯滕贝格的当选才合法。

    教皇当然不会盖章了!因为路易十四的狂妄无礼,罗马教廷曾经受到了严重的侮辱,双方之间的过节非常深,因此教皇拒绝承认弗斯滕贝格的当选,拒绝发出授予教区的文件。而帝国皇帝利奥波德呢,他就更不可能签字确认了,明知道弗斯滕贝格是路易十四的人,还把科隆选帝侯的宝座送给人家,这不是脑残吗?

    这样一来,弗斯滕贝格的处境就很尴尬了。他靠着贿选得来的选帝侯,如今迟迟无法得到教廷和帝国的双重确认,内部反对他的人暗暗窃喜,纷纷开始联系罗马和维也纳,想要将弗斯滕贝格弄走。教皇和皇帝也暗中沟通了一下,最后决定将已故前任选帝侯费迪南的兄弟送过去上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