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555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555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都是从南边回来的,王将军的人马。在外征战几年,回来轮换了。”军兵们走后,一群街坊从各个角落冒了出来,开始传播各自的八卦。

    “哪个王将军啊?南边?那是哪里?宝庆府么?”

    “当然是广西了!南边还能是哪里?宝庆府可一直是咱们大顺的地盘。”一名穿着麻布衣衫的中年人说道“我内地在后营当差,前几天回来和我吃了顿酒,说过几天就要去南边广西十万大山里剿匪了。这一趟也不知道啥时能回来,只能说不容易吧。”

    “王将军是当年圣上钦点的制将军,与鞑子血战过七天七夜,传说他爱民如子,怎的手下军兵如何蛮横?”

    “王将军日理万机的,哪会注意到手下人这点小事?定是被奸邪之辈蒙蔽了!”

    “哼,大头兵不都这德性吗?欺压百姓,鱼肉乡里,官府还不敢管,我跟你讲……”

    “行了,罗书生,快别说了!你都混到咱们这地方了,怎么还那么口无遮拦的?当年书吏的差事丢了,就是因为你这张破嘴吧?”

    “放屁!猪肉张,某是遭人陷害的,不然怎能丢了密件?当年刘大人还是很器重我的,只是——一言难尽啊,唉!”

    陈老实没理会周围人的议论,在发现自家小儿子没什么大碍后,便叹了口气,招呼着他们继续蹲在外面糊纸盒。屋里面不说地方小,倒腾不开,单是这光线也不行,大白天地都看不大清楚,只能坐在门口的太阳底下糊。

    陈二狗没有换下身上的衣服——事实上他也没有多余的衣服可换,这几年战事不断,官府催课甚急,家里是真的没余钱了——已经十岁的他知道很多事情了,也非常懂事。他们家自从离开了乡下那个吃不饱饭的地方后,生活算是稍微有了点好转,但也没有比以往强太多,毕竟城里面开作坊的老爷们也不是善人,能找到一份营生真的很不容易。

    特别是去年乡下发大水,大批人涌进了长沙、衡阳等大城市,一时间人满为患。很多人都找不到事做,生计无着,只能靠有一搭没一搭地零工维持生活。但这些年南边仗打得太狠,官府征税频繁,市面上萧条得厉害,大家的生活都很艰难,活得都不容易。莫说被踹一脚了,如果能找到营生吃上饭,被人打几顿他陈二狗都是乐意的。

    陈二狗一边沉默地糊着纸盒,一边发散着思绪。刚才那位头上戴着红抹额、身上穿着披甲的士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力气那么大,应该顿顿都能吃饱饭吧?不知道怎么的,陈二狗的心底突然涌现出了一股难以遏制的羡慕,他也想吃饱饭啊!

    只可惜自己年纪还小,身体也瘦弱得不行,站起来还未必有枪那么高。也许只有等自己再大上几岁,扛得动枪了,就可以去投军了吧?陈二狗单纯的心灵中,涌现出了去当兵吃粮的念头,且非常强烈,只是暂时因为条件不合格,而被他深埋在心底

    与陈二狗憧憬当兵吃粮不同,他的父亲陈老实就没那么复杂的心思了。这个已经被生活重担压弯了腰的男人,现在一门心思都是干活、干活、再干活。再也回不到村子里的他分外害怕找不到工作,害怕有朝一日全家沦落为乞丐,那样可就太悲惨了!陈老实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他东家(铁匠铺老板)的生日蒸蒸日上,让他可以在那打更长时间的工。

    当然无论陈老实还是陈二狗,他们都不明白,顺国正在进行的那一场场剿匪战争对他们的生计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大顺朝廷为了确保军队供给,不但限制了很多货物的市场流通,同时也发行了大量的纸钞,这对顺国刚刚兴旺起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产业是一大打击。

    货物的流通减少后,各家工厂的生产也会减少,好不容易脱离农村的工人们面临着被裁员的风险,很多人的生活在一夜之间陷入了困境,全家沦为乞丐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纸钞的滥发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程度,很多小本经营的个体户或小作坊主的经营顿时陷入了困境。他们本能地削减了生产规模,裁掉了招募来的帮工,以尽可能地压缩成本,维持自家商品的竞争力。但这又有什么用呢?尤其是那些生产民生百货的小作坊,当很多工人因为被裁员而失去固定收入时,他们的商品销售自然也会遇到危机,这都是很明白的事情。

    所以,这场绵延日久的战争真的是对顺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压制。受到积极影响的,大概也就一些与军工相关的产业了吧,其余的日子过得都很艰难。不过好在资本主义的生命力是强大的,商人们在品尝到工厂化生产所带来的甜头后,他们就走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道路。只要顺国政府早日结束战争,削减军费开支,然后把那些因为军费不足而临时开征的苛捐杂税取消掉,重新恢复商品的自由流通,抑制住随意发钞的冲动,那样顺国的经济还是可以快速恢复的。

    这一点,顺国的上层也并不是那么懵懂无知的。至少,他们也在想办法研究东岸人的经济思想,对这里面的道道有那么一点了解。大力支持商人,基本上已经成了顺国大小军头们的共识,因为只有商人才能为他们快速筹集钱粮物资,舍此之外别无他法,不是么?

    顺国的社会与经济,不知不觉间已经开始了深刻的蜕化。

    。

第四百五十章 归国() 
1693年4月4日,霍伦港。

    陆军第三混成团团长、葡萄牙驻屯军司令、黑海支队总指挥毛君中校刚刚结束了一场酒宴。酒宴宴请的对象是海军的一众军官,以及跟随毛君他们作战多时、关系比较密切的南尼德兰、瑞士雇佣军的首领们。

    海军已经得到了来自本土海军部的正式命令,即将分成三个批次归国。海军在外已经好几年了,无论是军官和士兵们都非常想家,说归心似箭也不为过。而舰船本身呢,也需要一次彻底的大修。荷兰人的修船技术虽然高超,但东岸人的舰船与他们的毕竟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多东西荷兰人根本无法修理,因此还是得回到本土的船厂后再做处理。

    海军军官们对于能够回国非常开心。他们已经受够了北海沿岸阴冷潮湿的天气,受够了联合省那难吃到极点的食物,受够了港口内那肮脏落后的生活。他们怀念起了巴西近海那温暖的阳光和沙滩,想起了本土美味的鳕鱼球和烤牛排,想起了东岸舒适现代的生活天尊在上,我们为什么还要在联合省这么一个糟糕的地方生活?幸好这一切终于要结束了!

    荷兰方面对于东岸海军的分批撤离也表示高兴。他们帮东岸养了这支大舰队好几年的时间,实在是有些吃不消如此巨大的开销了。他们现在还要养自己招募的大批雇佣军,还要给奥地利等盟友支付军费,还要维持自己刚刚组建的舰队的运转,因此实在没有太多的军费给东岸人“挥霍”了。因此,东岸海军的撤离,是双方都期待已久的事情,这一点毫无疑问。

    而说起荷兰人刚刚组建的舰队,就不能不谈起从去年下半年起开始的几次海战了。荷兰人与英格兰人捐弃前嫌,分别出动海军主力在大海上寻找法国人的舰队进行决战,也许是他们的造舰运动收到了成效,又或者是他们的海军底蕴比较深厚,双方在北海洋面上爆发的四次海战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法国人总计损失27艘战舰,英荷联军损失12艘战舰,战损比占优,并沉重打击了法国海军之前那连续获胜的惊人气势。

    海上战争的不利也影响到了詹姆斯二世在英格兰的行动。之前他本来就已经落入了下风,退守在爱尔兰南部海岸线附近苦捱。路易十四为了打开局面,去年再一次派出了五千名法**队及两千名德意志雇佣军在爱尔兰南部近海登陆,并与詹姆斯二世手头的残军汇合。

    但这又有什么用呢?当初詹姆斯率领两万多法爱联军都连战连败,爱尔兰本地贵族和商人也对他们迅速改变了态度,这个时候再多几千援军过来,说实话也就是给别人送功劳了。更别说,在这批人登陆后,法国海军原本牢牢掌握着的绝对制海权开始崩溃,英荷海军的战舰频繁出现在英吉利海峡,这使得法国人的跨海运输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相应的,困守在爱尔兰南部沿海地区的詹姆斯二世的军队愈发困难,他们终日泡在泥泞的沼泽烂泥地里,忍受着敌人日复一日的攻势,伤亡巨大,补给匮乏,基本上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威廉三世离拿到一场荣耀的胜利,已经只差最后一步,他肯定不会放过这种千载难逢的打击路易十四的机会的!

    而在一海之隔的欧陆战场上,其实情形也差不多。法国及其少数仆从占着上风,但优势其实并不大,并且因为联合省范博伊宁根政府的坚决,与法国交战各国也都在坚持着,竭尽全力与法国陆军进行着周旋。因此,现在陆地上的战争也有些限于僵持的意思在内了,即法国人占据着优势,但始终无法彻底打败对手,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十分痛苦的阶段。

    但现在很显然还不是一个谈判结束战争的好时机。法国方面则是路易十四还抱有幻想,还想靠着他庞大的陆军在某条战线上取得突破,奠定极大的优势,然后再来与反法同盟方面进行谈判。而反法同盟方面呢?他们已经吃了不少的亏,死伤了很多人,这个时候刚刚有点缓过劲来,觉得抵挡住凶恶的法国人也不是那么困难了,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立即进行和平谈判呢?肯定是需要打一打的。

    双方持续多年的混战,给了中立国无数的机会。获益最大的无疑是北德意志地区,这个地方自古以来手工业就极为发达,商业之风浓郁(当年汉萨同盟可是非常出名的),因此抓住机会大量出口包括武器弹药和日用百货在内的各类商品,赚取了大量的利润。而这些利润,又反过来促进了该地区工商业的发展,整个北德意志地区呈现一种蒸蒸日上的趋势。唯一可惜的,大概就是他们在政治上并不统一,很容易遭到敌人的觊觎了,这是致命的短板,短期内怕是无法弥补。

    获益第二大的自然是东岸共和国了。这个国家有着规模庞大的远洋运输船队以及同样规模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因此他们可以轻松地将国内生产的各类商品运到欧洲,且价格上还有一定程度的优势,这就很可怕了。目前,交战各方的法兰西王国、联合省、英格兰、北意大利诸邦、西班牙、勃兰登堡普鲁士等国,都在东岸人那里采购了或多或少的货物,其中一些大主顾(如联合省)甚至还与东岸人签订了金额很大的长期供货协议,这对东岸工商业的促进作用同样非常巨大。

    除了东岸、北德意志地区外,欧陆的几个主要粮食出口国如波兰、俄罗斯等也获得绝佳的机会,得以将自己积存的粮食以一个较高的价钱变现,这给了他们的财政以青春活力,从而可以进行许多其他项目。

    东岸人对外出口赚取的利润,被广大东岸企业主、工人们瓜分,然后变成了他们餐桌上的食物、家里的装饰、身上穿的衣服等等,成了他们过上更美好生活的助推器。因此,东岸人其实是巴不得欧洲人再多打上几年的,十年二十年都没关系,打得越狠越好,抓紧给东岸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只可惜欧洲人也不是傻子。这场战争眼见看不到结果了,那么双方继续厮杀的积极性也就减弱了不少。目前虽然仍然在打,但规模比起几年前来那真是不可同日而语,颇有些有气无力的感觉。毛君根据自己的观察及朋友圈子得知,这仗可能会继续打,但对生活和商业的影响会逐渐降低,最终形成和谈。

    这是比较正常的套路,至少荷兰人是这么认为的。因此,任务比较清闲的东岸海军被“请”走了,荷兰人要将有限的军费投入到自家海军身上。他们感谢东岸海军在他们最危险的时刻所给予的帮助,并且划拨了一笔还算可观的遣散费,让东岸海军可以高高兴兴地撤离。至于东岸陆军嘛,似乎还在暂时滞留一段时间,因为联合省还需要他们帮助稳定局势,征收北方两省的税收。

    “真是过分!海军那帮人拿了钱回家了,我们这些后娘养的陆军还得继续帮荷兰人干脏活湿活,这差别也太大了。”回到团部的临时驻地后,毛君中校让副官给自己倒了一杯醒酒的浓茶,忿忿不平地说道。

    其实,他的第三混成团的人也已经回去了不少。现在还在荷兰这边的,很多都是本土送来的补充兵,一方面是补充战损,一方面是轮换常年在外未归的官兵。至于毛君这类中高级军官嘛,对不起,暂时可就没这种待遇了,还得老老实实地继续留在这边。

    而说起征税行动,第三混成团的这帮人可真是把格罗宁根、弗里斯兰两省给祸害得不轻。他们在海牙方面派过来的征税官的指引下,分兵四处出击,一时间搞得两省的“体面人”们鸡飞狗跳,同时还挫败了一股由土地贵族们武装起来的数百人的佣兵造反的事情,一时间在两省威名赫赫,顺利得让海牙方面完成了征税任务,同时顺势对其进行了清理,奥兰治家族的影响力进一步降低。

    “长官,海上的形势基本稳了,荷兰人也非常有信心。但陆上的战事可还很难说呢,至少在南尼德兰的那位先生(卢森堡公爵布特维尔)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万一局势有变,咱们说不得还得上去顶缸呢。”副官轻声说道。

    “可惜我的第三混成团人员、器械不全,我对底下的连排长们也不是很熟悉。不然的话,即便上去顶缸又怎么样?只要五千人全在身边,我敢崩掉布特维尔一颗大牙。”毛君嘿嘿笑着说道:“算了,不说这些没意义的。反正荷兰政府现在已经是死心塌地地跟着我们了,只要威廉三世还是英格兰的国王,他们就一天都不敢懈怠,只能和我们加深联系,寻求帮助。荷兰这个最好的经销商,至此终于被我们更牢靠地抓在手中了。这个成果,应该是此番战争中我们取得的最大胜利了吧?国内工商业界的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