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671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671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一会给巴吉那厮说清楚了,让他花几个月的时间整肃一下部队,提高战斗力。下半年,我要看到他的人马可以打败围剿的大队官军。如果可以的话,再围几个大城市给我看看。现在本土有点缺黄金,唉,法币印得太快、太多了,没办法,必须倒腾点黄金回去救急了,让巴吉给我想办法。”远离了那群让人糟心的印度士兵后,姚同中校朝自己的副官吩咐道:“这事要做得隐秘些。收集的黄金,不要大摇大摆地直接从陆路运过来,那样容易被有心人看到。让他们就近找一些小港口,用船走外海,运到第乌来。嗯,让海军派一些军舰接应,别在外海让人给劫了,那可就闹笑话了。”

    “明白了,司令。”副官应道,不过犹豫了一会后,他又忍不住问道:“司令,如果让巴吉大队人马围攻名城大郡,怕是要闹得地方局势崩溃,给其他野心家机会啊。其实这本来也没什么,但整个印西北就乱起来了,地方生产秩序可能会受到破坏,这不是影响我们生意吗?东非运输公司那帮人,指不定要跳脚呢。”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姚同笑着说道:“如今什么时候了?这莫卧儿王朝眼看着控制不住地方局势,不趁机多控制点地盘,未来要是别的势力崛起了,再匆忙去抢,可就事倍功半了。”

    姚同这话也是意有所指的。就在去年下半年,印度西北部就爆发过好几场地方起义。起义的军队多是印度教僧侣或大地主控制的,他们反对德里朝廷的横征暴敛,对绿教徒总督压制印度教徒的政策多有不满。总督集结大军去征剿,竟然久攻不下,还吃了不大不小的亏。看到朝廷官军如此无能之后,现在整个拉杰普特地区的印度教徒都蠢蠢欲动,各种叛乱、起义层出不穷,总督那叫一个焦头烂额。到了最后,最先起义的几支部队消停是消停了,但他们却没被剿灭,而是在和总督谈判之后,撤下了反旗,名义上仍然服从德里苏丹的统治,但实际上已经形同割据。他们每年只象征性缴纳一些赋税,上供一点粮食、马匹,但控制区的官员任免一概由他们说了算,德里朝廷的颜面算是丢光了。

    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姚同中校还怎么忍得住不下手?要忍得住,他就不是陆军马粪了!须知开疆拓土可是镌刻在每一个陆军军官灵魂里的本能,没什么事他们还要整点事出来呢,何况如今还有这么好的机会?

    “守备团的兵也练得差不多了。总这么放在家里,人吃马嚼的,也是浪费。下半年做好动兵的准备,各项物资、民夫都准备好,葡萄牙人也要通知到。我的初步设想,是在明年(1700年)上半年之前,在北纬21度30分之前建立一个‘安全区’,最大程度保障咱们的利益。”姚同中校向自己的副官交底道:“武器、军资一定要充足,守备队都是华夏子弟,每一个兵都很宝贵,不能因为一些可笑的原因而送命,明白了吗?”

    副官一听连连点头。他当然知道所谓的“安全区”是什么意思,不就是把德里朝廷的官军从这片区域打出去嘛。他倒是不担心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如今几度扩充后的第乌守备队额兵两千余,再加上葡萄牙人也能提供差不多一千人马,这足以做很多事情了。唯一的担心,就是那位摩尔人总督会不会恼羞成怒,奏请德里朝廷调遣大军过来围剿。实话实说,如果人家能组织个五万、十万火枪手的话,东岸人还是很头疼的,安全区也铁定是建不了的,搞不好第乌这边也要吃大亏。

    如今姚司令赌的,大概就是那位奥朗则布苏丹在德干高原那边能不能脱身。听说他对马拉地人恨之入骨,投入了足足几十万大军在那边平叛,为此甚至都不管其他地方此起彼伏的起义了,可谓是终极版的顾头不顾腚,脑子不好使了。

    而且,法国人、英国人、荷兰人已经给东岸人做了一番压力测试。他们或通过收买、或通过军事打击纷纷控制了商站周围好大一片土地,甚至还插手地方割据势力的继承人问题,并不惜诉诸武力,过火的事情做了不少。如今看来,似乎也没什么大事嘛。那么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要搞就搞一票大的,安全区什么的先建起来再说!

    

第十五章 棉兰老岛() 
1699年4月30日,石井卫左千户所。

    石井左所位于一个小湖边,当地人称之为塞布湖(lake sebu)。塞布湖背靠大山,面前就是大片平原,非常适合发展农业,因此石井卫方面在1698年10月派兵千余,由千户**统领,将此地占了下来。

    石井左所目前有军户700余户,都是从福建迁移而来的。福建山多地少,又承平数十年,人口严重过剩,必须向外输出。而他们的输出对象,除了近在咫尺的台湾外,还有新开辟的殖民地石井卫。

    老实说,福建最高统治者郑克臧对于殖民棉兰老岛是持消极态度的。只不过因为东岸人三番五次要求,他才在1697年派遣了数千人渡海过来而已。福建殖民者在当地最大的对手其实不是土著摩洛人,而是当地残酷的气候和环境,这是造成他们减员的最大杀手。

    好在殖民台湾这么多年来,郑氏上下也练出了些心得。尤其是在从东岸人那里知晓所谓的“瘴疠之气”主要是以疟疾为首的各类热带疾病后,他们也有了一定的防治措施,死亡率比起以前有所下降。但下降归下降,死的人终究还是不少,这也是热带开拓绕不过去的坎。没有办法,只能靠人命填了。

    石井卫城目前人口最多,拥有3600余户,足足一万多人。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他们已经在城下开辟出了大量的农田,并收获了两季粮食。虽然自给还有些困难,仓储也不丰,但再给他们一到两年时间,差不多就可以在食品方面勉强自给自足了。

    石井卫另外还下辖三个守御千户所。除了位于塞布湖畔的石井左所外,还有位于后世格兰河口的石井后所,以及位于后世马龙贡小镇(malungon)附近的石井前所。

    左千户所不多谈了,有七百多户人,已经在湖畔站稳了脚跟,打得当地的土著摩洛人狼奔豕突,不敢回顾。后千户所建立在一片沿海平地上,目前拥有900余户,总计三千多移民定居。因为沿海平地数量有限,当地居民还必须出海打渔补贴点家用,不然粮食怕是不够吃。不过东岸人在派专业技术人员考察过后发现,如果福州方面愿意拨款修建水库及灌溉水渠的话,这个地方发展农业是完全可行的。毕竟港口腹地其实是丘陵,而不是高山,是可以种地的。移民们唯一需要操心的,就是如何把雨季时落下的雨水尽可能留住,然后灌溉那些位于丘陵上的田地,如此便可解决石井后所的发展瓶颈。另外,石井后所还在事实上充当着石井卫城的外港职责,石井卫少得可怜的水师力量嗯,就是从福建调来的十来艘中式帆船,精锐战舰人家可舍不得调到南洋来也停泊在后所,上面装了十来门口径不大的旧式火炮,威力有限,但对上周围的海盗,倒算是威力惊人了。甚至就连对上马尼拉的西班牙战舰,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毕竟西班牙战舰数量少嘛。

    石井前所目前只有500多户移民,且因为深入内陆,看起来是最危险的。好在石井卫指挥使郑三刀也知道前所屏护卫城的重要性,当地的军户都是福建地方上抽调的比较能打的人,虽然战力不比新军,但在东岸顾问改造之后,也算是能征善战,对上土著摩洛人是能够稳稳占据上风的,前提是对方的人数不能太多。

    总而言之,福建郑氏虽然不情不愿,但在持续两年的移民、屯垦之后,石井卫这个南洋殖民地算是初步建立起来了。这个时候,郑克臧即便再不愿意,也要持续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本了。他已经花光了台湾银行提供的二十万圆法币贷款,并追加了一笔二十万圆的二次贷款,打算彻底稳固在石井卫的统治了。

    今天东岸人派了一支混合了植物学家、农业加、矿业学家、情报人员、陆军军官的考察队抵达了石井左所,并在千户**派出的百余名官兵的护卫下,打算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对左千户所周边的环境、物产进行一番系统的考察,以便在未来制定政策时做到心中有数。

    带队的军官是来自帝力港的陆军预备役上尉小松健太郎。此君现在在东岸体系内也算是混得风生水起了,不但帝力当地的守备司令赏识他,就连梧州的汤主任都听说过这位在与葡萄牙人和土著争斗过程中表现勇猛的日本裔军官,前程可谓大好。

    “宋老师,您是矿业学家,我听闻在摩尔人聚居的达沃一带有很多粗铜出现,想必当地有储量不错的铜矿,您为何不到当地去考察一下呢?”坐在湖畔的一间木质凉亭内,腰挎军刀的小松健太郎用流利的汉语问道。

    “怎么可能不去?只不过当地尚未是我们的控制区,现在去了,是祸非福啊。”宋老师摇了摇头,说道:“希望汤主任早点说动那李元胤,让他把人马给派过来吧。”

    宋老师提到李元胤派人这事,其实是东岸人去年年底定下的决策,即在看到石井卫殖民地的成功之后,已经贵为廉梧管委会主任的汤墨羽与南方开拓队方面进行了商量,决定两家出钱出船,协助南明潮州总兵李元胤派人到棉兰老岛殖民,且殖民的位置也给他们定好了,那就是后世菲律宾的第三大城市达沃市一带。

    达沃目前还是由摩洛土人统治,且信仰绿教。马尼拉的西班牙传教士曾经过来传教,不果,失踪。西班牙人大怒,派数百人登陆,将摩洛土人狠狠收拾了一番,并要求其接受马尼拉的统治。但这些土人也是狡猾,西班牙军队一走,又反了。马尼拉方面烦不胜烦,加上当地也没什么价值,于是便与当地土人谈判,要求对方名义上接受西班牙国王的统治,并每年上缴一定的贡赋(其实没几个钱),西班牙人则允许他们自治,且不强制要求他们改变宗教信仰,如此皆大欢喜。

    也就是说,和南面的石井卫不同,达沃这边还是有一定的关注度的,当地土人也可直接联系的马尼拉的西班牙殖民政府,搞起来还是有些麻烦的。不过东岸人是什么作风?那可是蛮横霸道的代名词啊!尤其是在远东这一片,他们敢在帝汶岛与盟友葡萄牙人争地,难道就不能对仅仅是名义上的友好国家西班牙动手么?况且达沃这个地方西班牙人也不重视,感觉就是可有可无的,东岸人在此登陆,又有何难?撑死了一些外交谴责罢了,又掉不了一根毛。

    据说李元胤方面已经同意了东岸人提出的抽调三千精兵在达沃湾一带登陆的要求。他自己也很明白,潮州府其实就是一块死地,北面是福建郑氏,南面是义弟李元皓的地盘,他哪个方向都发展不了。目前存在着的唯一价值,就是做广东与福建方面的缓冲区罢了。而恰好这几年他在东岸人的指导下大力发展工商业,夹袋里也攒了点钱,不如将其换成枪炮、药物、工具、农具以及东岸人的技术服务,到达沃一带开辟一个新的根据地,作为日后子孙的落脚地。潮州,终究不是什么安稳太平之地!

    按照计划,今年十月东北季风吹起来后,李元胤就会租用台湾银行的部分武装运输舰,将先头部队一千人及大量物资运输过去,然后在达沃湾一带登陆,建立稳固的据点。然后,再花一年时间运输剩下的两千名士兵过来,加固当地的据点,并将土人驱逐到远方,以方便后续的移民过来后有空间可以生存。

    李元胤甚至就连殖民地的地名都取好了。当地最大的河流达沃河被改名为新韩江,选取的登陆点因为位于新韩江北岸,故名为韩阳。韩阳城预计将在1701年年初迎来首批移民,都是潮州府当地无地、少地的贫民。这些人生活困苦,对土地充满渴望,相对也适应热带潮热的环境,再加上东岸人提供的一些技术指导和服务,应该可以很快进入角色,在几年内慢慢发展起来,首先做到粮食方面的自给,然后再图其他。

    廉梧管委会方面也曾经仔细推演过,他们认为李元胤可以调用的人力物力固然不如郑克臧,但他胜在听话,也舍得下血本投资殖民地,因此在达沃一带的殖民行动未必就比郑氏差了。至少,人家愿意全军挑选精锐,携带最新式的火枪大炮到棉兰老岛打天下,你郑克臧做得到这一点吗?怕是很难吧!

    “李元胤素来乖顺,让他派兵,绝无问题。”小松健太郎一脸认真地说道:“棉兰老岛的西班牙殖民势力也不强,甚至可以称得上微弱,他们对此也不甚在意,这给了郑克臧、李元胤这些外来者宝贵的早期发展时间。而当他们站稳脚跟后,西班牙人再想驱逐,可就难了。棉兰老岛、文莱、帝力这三处控制在我们手里,那么香料群岛可就彻底被我们封锁了。未来一旦与荷兰人交恶,只要我们愿意,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香料生意就能瘫痪掉大半。上峰此等深谋远虑,我是非常之佩服啊。”

    “呵呵,香料生意什么的我不管。我在意的是达沃当地的铜矿资源。电力技术慢慢开始崭露头角了,铜这种资源只会越来越紧缺,还是早些把达沃控制下来为好。”宋老师呵呵一笑,说道。

第十六章 蒋英羽() 
“都来看看啊,大溪地黑珍珠!绝对真货,假一赔三!”

    “正宗南洋丁香,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上等货,别处买不到的!”

    “波斯安息香、印度茴香,品相上等,价格公道,买了不会后悔!”

    “拉包尔西米……”、“黑水蟹肉罐头……”、“朝鲜人参……”、“新华夏咖啡……”

    1699年5月15日,钦州最大的集贸市场内一派人声鼎沸,数以百计的客商在此汇集,一边挑拣货物,一边讨价还价,时不时成交一笔生意,让集贸市场的管理者喜得合不拢嘴。虽然很多店铺交的都是定额税,但市场生意好了,就能吸引更多的人过来交易,他们的税金总额自然也水涨船高。

    钦州集贸市场是在姜云帆主政时代建立起来的。那会姜某人为了改善自古穷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