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21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21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航海学校首期招收了60名学生,都是些十到十五岁之间的半大小子,此刻都规规矩矩地坐在两张长条餐桌上。每个人面前的餐桌上都放着香气四溢的食物,这些小孩虽然一直忍不住在吞咽口水,但每个人都双手扶膝,目视前方,端正地坐在椅子上。

    “立正!”进入食堂后,陆铭高声喝道。所有小孩在一瞬间同时起立,陆铭示意于连等人到旁边的军官餐桌就坐。然后走到这些小孩身边,亲切地拍着他们的肩膀,每拍一个就让他坐下,直到拍完最后一个人的肩膀为止。

    “开饭!”陆铭命令道。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一群学生小孩立刻端起木碗、木筷子开始吃饭。

    晚餐很丰盛。有麦饼、咸鱼、大虾、蛤蜊豆腐汤、蔬菜,甚至还有穿越众都很少享受到的鸡蛋,学生们都很安静地吃着饭,期间没有人交头接耳。吃完饭后,大部分学生都回到了食堂对面的砖房宿舍内休息。少部分学生则留下来收拾餐桌,打扫卫生。

    “这些学生已经训练快一个星期了。”把这些即将上任的教师们带到他们休息的宿舍后,陆铭谈起了这些学生:“今后我将负责这所学校的一切事物。学生上午将在你们这上课学习理论知识,下午到造船工场进行实践,晚上学习政治文化知识。接下来几天我将带这些学生进行纪律及体能训练,你们抓紧时间整理出一个教材来,一个星期后正式上课,希望你们不要让我失望。”

第三十一章 人心() 
5月5日,晴。

    乌拉圭的秋天一直是金科拉最喜欢的天气,因为这往往意味着收获。

    3000亩大豆已经到了收获的时节,以往这个时候,金科拉早就求爷爷告奶奶地跑到执委会要求调拨人手,然后忍受着各部门负责人难看的脸色和各种风言风语,艰难地进行着粮食收获。

    而今年金科拉的运气比较不错,他轻而易举地就找到了收割的人手。400名刚刚结束港口防波堤工程修建还没来得及被分配出去的移民被金科拉第一时间截了下来。其实,这也变相说明东岸公司如今的人力资源已经小有规模了。连建筑队都能轻易组织几百人,还不影响其他部门的正常运作,这本身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其实,现在人口对于执委会来说真的是一个挺矛盾的话题。

    一方面是穿越众对于人力的极度渴求,另一方面却是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般永远悬挂在穿越众头顶无法摆脱的粮食危机。穿越众的粮食储备永远是在低位徘徊的,每次刚收获了些粮食打底后,又很快被快速增长的人口数量所抵消。

    根据最新一轮统计,截止1632年5月5日,穿越众辖下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3169人。其中穿越众及自由民928人,战俘奴隶317人,契约奴移民1924人。这么多人口,每天需要消耗的粮食及鱼类就接近万斤。

    而目前东岸公司仓库里的粮食储备有多少呢?在4月份开拓大队第2和第3生产队各500亩土豆、第4生产队500亩小麦播种完毕后,仓库内存量粮食约为:土豆24万斤、各类鱼制品9万斤和小麦0。6万斤,算起来也就是35天左右的粮食储备,刚刚够撑到6月上旬第1生产队的1000亩土豆收获。

    还好这期间每天还有3000多斤的稳定渔获,使得大家的粮食储备不用绷得那么紧、那么悬乎。如今可以说是执委会极为脆弱的时刻,再来个几百移民就将彻底击溃东岸公司脆弱的粮食链条。了解了如今的粮库有多么的空虚,你就能充分理解如今这即将收获的3000亩大豆对于东岸公司的重大意义了。

    400名还没分配出去的芬兰人和捷克人被组织起来进行了抢收,三天时间这些勤恳的农夫们就将大豆收割、脱粒完成。入库时统计,3000亩大豆共收获了16。5万斤,稍稍超出了金科拉的预期。

    收割大豆的时候,航海学校和新成立的定远陆军军官学校的100多名学生也被拉过来帮忙,算是他们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这140名学生兵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不超过15岁,正是可塑性极强的时候。执委会对于他们寄予了厚望,因为这是传递及维护穿越众核心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重要尝试。

    除了定远陆军军官学校和航海学校以外,执委会还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建了三所普通小学,并强制要求所有适龄儿童入学就读。送孩子入学的父母除了可以让孩子享受免费的一日三餐之外,还将得到每年两元钱的补助;而违反规定的父母,得到的则将是繁重的劳役惩罚。

    学校推行汉语教学,并且鼓励学生们回家也尽量说汉语。学校的课程都是教育委员杜雯亲自审定核发的,目前共有语文、数学、自然、社会、艺术等课程。还好穿越众这边教师多,这回他们总算能做回老本行了。

    除了对下一代展开同化教育外,穿越众对于现阶段占人口大多数的成年移民们也使用了各种方式争取凝聚力。

    按照执委会1631年规定,每位移民必须定期参加夜校学习汉语和各项规章制度。当然,夜校学习内容也不全是这两样,偶尔也会有一些变动,比如教授一些穿越众的价值观、思考问题的方式。不过这些手段对于思想已经成型的成年人来说效果如何就只有天知道了,对付他们还是经济手段和忆苦思甜更有效。

    “1626年,华伦斯坦在上匈牙利开征战争税,超过25000人破产;1627年,西里西亚2000名农夫遭到华伦斯坦军队抢劫谋杀;1628年,梅克伦堡被攻克,城内居民遭到华伦斯坦军队的洗劫,超过500人死于谋杀。”

    “1627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在卢特战败,仓皇撤退的丹麦人将周围洗劫一空;1629年丹麦与奥地利签署合约,为了支付赔款,在挪威、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地区大幅增税,大量农民破产,很多人死于疾病与饥饿。”

    “1631年,蒂利伯爵攻占马格德堡,一番洗劫杀戮后马格德堡人口减少了四分之一。”

    “1631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在波美拉尼亚大量征发男丁入伍。”

    “1631年,布拉格被萨克森人攻破,雇佣军在城内大肆抢劫,死亡人数不详。”

    ……

    这些三十年战争交战各方的黑材料由外交委员高摩编写整理,然后下发到北德意志地区移民集中的第1、第2和第3生产队,由教育部宣传科派出的工作组在夜校中广为宣传。由于这些材料都是基于事实,而这些事又大多发生在这些移民的身边,所以很能引起这些德意志移民的共鸣。

    宣传科然后又加了把火,将他们移民前后的生活做了对比。并由几个暗中被收买的移民上台现身说法,诉说自己之前在北德地区各邦国之间因为战争而颠沛流离、挣扎求生的生活,和移民到乌拉圭之后安定祥和的生活。由于这完全是移民们的本色出演,所以效果看起来相当不错。

    除此之外,民事委员肖明礼在自己的管辖权力内还新成立了一个宗教事务处。目前编制为5人:助理牧师叶永星、弗朗西斯牧师、裴德罗神父(就是在查鲁亚人村落里被抓获的那家伙)、注册道士王宝、于慈,处长由叶永星兼任。

    这些宗教人士或是穿越众,或是投靠过来的欧洲神棍,节操什么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就完全是浮云。

    宗教事务处的叶大处长将这些人分配到不同区域发展信徒,同时通过宗教这个切入点在各个场合向移民们宣扬夹带穿越众私货的言论。于潜移默化之中一点一滴地改造他们的思想。

    由于那些欧洲移民们大多已经有了稳固的信仰,所以王宝和于慈两人干脆把因为最近不断捕获,人数已经达到将近300的查鲁亚人作为传教对象。这些查鲁亚人都被判了五年劳役,目前被集中安置在大鱼河两岸,男人负责伐木,女人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种植蔬菜,小孩则被送到学校强制进行汉化教育。

    由于他们两人是穿越众,所以往宗教事务处和民政部门跑资金、跑政策非常容易。这不,为了提高传教成功率,王宝二人不但从宗教事务处叶永星那里跑来了50元的资金和一些物资的调配权,还从内务部获得了信仰道教可以获得减刑的承诺。

    这项逆天的政策使他俩的传教事业如同安上了火箭发动机般一飞冲天,不但查鲁亚人很多入了教,就连在石灰岩矿山苦逼地挖矿的那些欧洲战俘们都有不少表示愿意信仰太上老君真神。

    裴德罗神父看到这样的情况大为眼红。由于移民们大多是新教徒,裴德罗神父根本吃不开,再加上宗教事务处对他申请传教经费的事情拖拖拉拉,敷衍了事,这个没节操的家伙干脆秘密跑到王宝面前表示愿意归信太上老君真神。

    哭笑不得的王宝将情况上报给了叶永星,叶永星对这个死皮赖脸却又利欲熏心的神父也很无语。最后,安慰了一番,并许诺以后会追加给他传教经费,让他安心去做执委会的招牌。

    1632年5月31日,第一座道观在大鱼河南岸建成,百余名教徒参加了道观的落成典礼。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三十二章 东岸见闻录(一)() 
1632年6月10日。定远堡垦殖区开拓大队第1生产队的1000亩农田获得了巨大的丰收,超过900吨的土豆被纳入东岸公司储备粮仓库。这批土豆足够目前所有人加在一起吃半年,悬在大家头顶挥之不去的粮食阴影终于暂时消退了。

    为此,执委会组织了规模浩大的庆祝活动,并把每年的6月10日定为丰收节。

    布兰科·索萨·德·阿尔梅达和随从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街道上到处是狂欢的人群。几个粗鲁的德意志人坐在街边的小桌子旁,一边醉醺醺地喝着装在小木桶中的不知名烈酒,一边旁若无人地大声谈笑着。

    街角似乎在发放免费的食物,大群的人拥挤在那里。几个穿黑色制服的警察在那里维持秩序,他们脖子上挂着铜哨,腰间别着短棍,即使是最粗鄙的爱尔兰人看到他们也都变得规规矩矩。

    作为圣维森特最为博学的学者,布兰科发现了很多令他感到有趣的事情。街道上走过的行人明显来自许多不同的国家,这里面最多的是德意志人,其次是捷克人、挪威人、芬兰人和爱尔兰人,这从他们相互之间交谈所使用的语言就可以听出来。不同国家的人之间交谈使用的似乎是另一种独特的语言,布兰科有些惭愧,他并没有听出这是哪个民族或国家的语言,或许是鞑坦语?

    但是来自耶稣会的西芒·佩雷兹·达·席尔瓦神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这种语言似乎和东方明帝国使用的语言非常相似。曾经在澳门待过多年的西芒神父精通明国的文字,并且会说一口流利的明国南方地区方言,他的话具有很大的可信度。

    而且,他很快找到了证据来支持他的论点。前方十字路口有一排新建的东方风格的红砖青瓦房屋,房屋门檐下挂着一块木牌,上面用某种黑色染料写着一排字。

    “写的什么?”布兰科看向西芒神父。

    “供…销…社。”西芒神父有些茫然,这三个字他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却完全没有头绪。

    “或许是个商店。”西芒神父看了会儿后不确定地说道。

    “走吧,看看去。”布兰科转头说道,“里卡多、卡洛斯,一起过去看看,或许我们会有新的发现。”

    四人穿过十字路口,进入了“供销社”。店员看着衣冠楚楚的四人,略微有些惊奇。不过她也仅仅是略微惊奇了些罢了,码头上经常有来自各个国家的船只停泊,肮脏粗鲁的水手、衣冠楚楚的绅士甚至还有一些美丽的女士都会趁停泊期间进入城区逛一逛。各色人等她也见过不少,这四位绅士、教士、商人、军官的组合虽然不多见,但也勾不起她太大的兴趣。

    店内的空间并不大。门口摆放着一张长条形柜台,柜台后挨着墙壁摆放了几个货架,货架上的商品种类也不是很丰富。布兰科走近中间正对大门的货架看着,发现大多是一些欧洲常见的商品,如棉布、亚麻、酒类、糖、盐、橄榄油等等。布兰科判断这里面大概只有盐是鞑坦人自产,其余应该都是从欧洲进口的。

    “伧啷”一声从左边传来,布兰科转眼看过去,发现里卡多上尉拔出了一把摆放在左边货架上的军刀。

    这边的动静吸引了门内两名警卫的注意,警卫每人身上背着一枝火绳枪,腰间也挂着一把同样的军刀。店员也走了过来,她踌躇了一下,似乎不知道该怎么说话,或许是她不知道该和这些人用什么语言交谈。

    “日安,先生。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吗?”阿莱西娅·巴斯迪恩用法语小心地问道,这四个顾客看装束似乎是西班牙人,希望他们能听得懂法语。

    “日安,美丽的女士。”里卡多上尉答道,“我只是想试一下这把锋利的军刀,对于惊扰到你们,我很抱歉。”

    “先生,这把军刀使用优质钢铁锻造而成,比同类军刀品质更优,非常适合您使用。”阿莱西娅熟练地说道,“相信我,在不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决斗场上,他都是您可以信赖的伙伴。事实上,这把刀我们已经销售出去超过1000把了。如今在瑞典、俄罗斯和勃兰登堡地区,我们的军刀就是可靠的代名词。”

    里卡多沉吟了一下,抚摸着刀身上的铭文,问道:“这把军刀售价多少?”

    “2元5角,先生。”阿莱西娅立刻回到道,“您需要它吗?”

    “是的,我需要它。”里卡多上尉付过钱,然后将刀悬挂在腰间。他在码头上兑换过一些鞑坦人的货币,知道2元5角相当于20西班牙里亚尔。这个价格谈不上贵也谈不上便宜,但是这把刀里卡多上尉确是真的很喜爱,男人总是需要一些特别的玩具。

    “先生,您还需要看一下其他东西吗?”阿莱西娅做完一笔生意,开始继续推销别的商品,“我们东岸公司生产的工具及农具也很不错哦。请看下面,铁锹、镰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