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214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214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次郎这边在交涉,而那头强森上士的手下已经携带了相当数量的货物到岸上来。有看起来就很不错的金属刀具、有细密结实的渔网、有厚重耐用的布匹、有保暖的大衣、有驱寒的烈酒、有雪白晶莹的盐巴、甚至还有一般人很难见到的锋利军刀与盔甲,这些每一样都深深吸引了集市上这些鄂伦春人、费雅喀人、阿伊努人的目光。

    水手们笑嘻嘻地示意他们自己挑选,这些人顿时一拥而上,拿起自己心仪的物品仔细观看了起来。他们有些人抚摸着厚实耐磨的牛仔布,有些人试穿着鸭绒大衣与棉大衣,有些人试了试那些锋利的剥皮小刀与剔骨尖刀,有些人则专注于那些雪白的盐巴和爽口暖胃的烈酒。东岸人搬过来的商品都很有代表性,基本全是生活消费品,这对于尚处于原始社会的库页岛原住民来说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

    在场的唯一不爽的恐怕就是那些携带者衣物、盐巴跨海而来的山丹人了,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手里的大量货物将积压着卖不出去。而卖不出去的后果就是他们也无法交换到自己急需的商品,这使得他们的脸色很难看,但又摄于东岸人大船的威势而敢怒不敢言。

    随后登岸的李毅上尉很快注意到了这个情况。本着不放过每一个贸易对象的原则,李毅决定看一看对方带来的货物。在与对方连比带划后,这些山丹人终于明白了李毅的意图,他们很快便高兴地搬来了自己的货物。李毅随手翻了翻,大致是一些山货,有獐子、山鸡、野兔等猎物,也有一些狐狸、貂鼠乃至熊瞎子的皮毛;除了这些之外,便是大量的充满民族色彩的服装了——这些原本就是库页岛的原住民们将要购买的商品,但是如今这显然受到了东岸人提供的货物的冲击。

    李毅略作考虑后,便大包大揽地决定将这些山丹人卖不出去的商品全部吃下。那些野味、木耳、山笋什么的采购回来正好当做回程时的食物储备,而那些名贵皮毛则更不愁销路了,不光说欧洲,就是东岸国内那些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对这些奢侈商品都有很强的消费欲望。而且这些皮毛在南半球几乎很难见到,运回国内的话多半能卖出天价。其实这些山丹人要是想办法搞一些野山参过来的话,李毅等人绝对会第一时间高价收购掉的。这些野山参一旦运回东岸国内,李毅用脚趾头都能想到那些年事日高的穿越众们将会爆发出何等强烈的抢购欲望。至于山丹人带来的那些服装就有些鸡肋了,不过可以先存放起来,以后赏赐给干活麻利的奴隶,这也是一个办法。

    李毅大包大揽的做法让这些山丹人欣喜若狂,他们拿自己的商品与东岸人进行交换,然后再拿交换到的东西去与那些原住民进行易货交易。李毅等人对于和他们的这种交易简直乐得合不拢嘴,一件名贵的皮毛东岸人往往只需要支付一把尖刀以及两瓶河中大曲,一大袋木耳更是只需要一把剥皮小刀,利润丰厚得令人难以想象。更妙的是,在这种“不对等”的交易中,偏偏还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赚了,简直让人无语。

    李毅乐呵呵地看着这些山丹人与自己的手下比划着进行交易,一边暗暗想着自己的事情。与这些野蛮人进行贸易当然很重要,但却不是李毅最关注的事情。他所关注的主要还是如何利用贸易拉拢这些野蛮人,进而为东岸人所用。这些生活在苦寒之地的野蛮人以渔猎为生,个体力量强悍,意志极为顽强,偏偏还非常单纯淳朴。一旦成功招募了他们,并将之同化,这些人绝对会成为东岸人统治此地的绝佳助力。甚至于,当东岸人在别处用兵的时候,还能够将他们抽调过去进行战斗,就如同沙皇的哥萨克一样,为东岸共和国的开疆拓土发挥自己的巨大作用。

    交易在当天傍晚进入了尾声,东岸人搬来的商品被抢购一空,而收获到的则是多达六百件的名贵皮毛,这些货物在东岸、欧洲价值数千乃至上万元。除了皮毛之外,他们还收获了一堆野味、鱼干、木耳、冬笋等食物,这些都被存进船上的食物舱内。最后,李毅还私人收购了两只不知名的猛禽,这是一个本地猎人卖给他的,而代价则是他身上的佩刀以及一件做工极为考究的羊驼毛呢子大衣。

    从第二天(6月25日)开始,李毅等人便一边出售剩余的商品,一边开始招募愿意跟随他们出海的土著居民,并给出了丰厚的报酬。也许这些土著们对于东岸人还不太熟悉,心里尚存疑虑,总之一天下来才只有寥寥三五个人过来应募。

    李毅也不着急,反正他也是顺手而为之罢了。结果一直等到了6月30日,也就是他预期中待在大泊的最后一天,他才总共招募到了大约七八十人。这些野蛮人很多都尚处于氏族社会,家里一切由族长说了算。有些家族由于人丁过多而负担较重,再加上也贪东岸人提供的财货,因此便鼓动一些家里的年轻人到东岸人那里去应募。这些前来应募的大部分都是孑然一身的年轻人,当然也有拖家带口的中年人,在李毅的关照下对这些人一概照单全收。

    东岸人也在海滩上架起了几口大锅烧水,还搭起了几个木头棚子。每个前来应募的人都被领过来洗了个热水澡,然后由理发师将他们统一理成了光头。理完发的应募者都被按照身高体型发放了一件土黄色咔叽布军服和一双熟牛皮军靴,当然了,还有一套田野灰色泽的呢子大衣。这些穿上新衣的应募者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有的还在地上走走跳跳,新奇中夹杂着些许兴奋。

    李毅叼着烟斗笑呵呵地看着他们,这些都是棒小伙儿,而且还都是心甘情愿来应募的,和那些被掳掠来的朝鲜人不同,完全可以把他们当做忠诚度比八旗武士稍差一些的治安军来使用。澳洲的金山港和孤山港开发,正是这些人发挥自己实力的大好舞台。

    眼看一时半会儿也无法招募到更多的人手,而且时间也不早了,李毅终于下令“破浪”拔锚起航,离开了逗留了一个星期之久的大泊港,朝岛中部地区的黑水港驶去。

    如今万事俱备,自己的任务基本上也可以说圆满完成了。接下来他们就将返航本土,将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呈递给海军部和执委会后,再由上级定夺接下来该怎么办。

    也许此行唯一遗憾的就是没能喝那些日本人建立直接的贸易联系。当天小次郎向对方提出开展双方之间贸易的提议后,今村吉之助等人当晚就搭乘船只离开了大泊港,朝福山城(松前藩大名的居城,亦称松前城)而去。不过一直等到6月30日,这些日本人也没有消息传来,无法再拖下去的李毅等人只好离去,在嘱咐了一名在当地行商的日本商人帮忙打探消息后,匆匆返回了黑水港。(未完待续。)

第八十七章 伟大的航行(十二)() 
黑水港码头上此时依然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一千余名被掳掠来的朝鲜人正在八旗武士的监督下卖力地修建着整座城市。李毅等人刚去大泊转悠了一周,回来时黑水河口就已经修建起了一条简易的木质栈桥,已经可以同时供两艘船只停泊了。此时“斩波”号探险船正静静地停靠在栈桥一侧,一些修船匠们正在水手的协助下修理漏水的船板,“破浪”号见状只能吞吐着白烟停靠在另一侧。

    港口已经初见雏形,不过这在李毅看来仍然不够。首先不说这个港仍然缺少一家修船所和一个大型货物储运中心,单就这泊位和航道就仍然有很多欠缺。

    黑水河入海口这一片以后还需疏浚疏浚,目前6米以上的深水泊位着实少了一些,只有寥寥几处,万一以后东岸有大批船队入港的话可能就有些麻烦了。不过说实话,黑水港在库页岛上的众多港口中条件已经算是比较优良的了。一是因为它是一处河口港,便于船只躲避鞑靼海峡内的大浪;二是因为海岸边遍布密密麻麻的高大冷杉、白桦、白杨树林,便于避风;三则因为附近有日本暖流支流流过,每年封冻期短。因此综合来说,黑水港在这一片确实是难得的优良港口。

    当然,这个港口再怎么优良它依然是一个冻港。每年仍然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港口会封冻,虽然冰层不是很厚,但却也不是东岸共和国目前拥有的那些木头船可以破开的。因此,还必须在附近海域为东岸的船队寻找一个可以过冬的暖水港口。由于冬季时周边地区盛行的猛烈西风,因此这个港口还要有一定的防风能力。李毅想来想去,附近只有南边虾夷地西侧海内的利尻岛比较不错。

    该岛面积不大,但中央有一座火山,因此海拔较高,削弱了海面上刮来的风力,给船只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避风场所。而且岛上降水丰富,植被也很茂盛,又深处于日本暖流的影响下,因此整个岛终年不冻,是一个理想的船队过冬暖水基地。李毅打算等回程的时候就去那边实地考察一下,利尻岛上目前估计只有零星的阿伊努渔民居住在那里,这在东岸人看来就是无主之地。如果那边真的适合的话,那么东岸船队的过冬场所就有了。

    此次大泊之行招募到的七十多名原住民在水手的协助下依次下到了岸上。他们身上一色的羊皮帽、田野灰呢子大衣和熟牛皮翻毛皮靴,让岸上正在监督朝鲜人干活的数十名赫哲人看了极为眼红。在用当地土语打听了一番原委后,当场就有四十多名赫哲猎人表示愿意加入东岸人的部队,随他们出海。这些人平日里卧冰吃雪,生活得并不容易,但却都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和钢铁般的意志,此刻听说能够轻松地赚大钱,他们一个个自然是千肯万肯了。只要东岸人给他们的亲人支付一笔对东岸人来说微不足道的安家费,他们就愿意跟着东岸人出海,去闯荡未知的人生。

    李毅自然对此欣赏应允,在将他们整编了一番后,他赫然发现手下的新招募的部队已经超过一百二十人,多少能够发挥一点作用了。在略作思考后,李毅将这支部队命名为挺身队第2中队,并呈文上报军部和执委会批准。澳洲孤山港、金山港孤悬海外,防御薄弱,却又是东岸人东方航线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因此少不得将这些挺身队员们调派过去驻守。

    而在李毅的计划内,目前黑水港内的这一千二百余朝鲜人中的相当一部分,也将被运去澳洲的这两个地方定居、拓荒,为往来的东岸船队提供足够的补给物资,省得什么东西都得从本土或新华夏地区万里迢迢地转运。

    “今天已经7月1号了,才刚刚完工了码头栈桥一座、仓库两座、居住木屋三十间、食堂一间、澡堂一间、柴房两间。接下来起码还要修建两个瞭望塔、居住木屋80…100间。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最好还要修建一圈木栅栏围墙,总之任务很繁重啊。”李毅手插裤兜,在规划中的城区范围内徜徉着。

    地面上到处是一些凸出地面的树根、树墩之类的东西,因为就在一个多月前,这里要么是布满参天大树的树林,要么就是泥泞的沼泽,如今在这些被掳掠来的朝鲜人的努力下,却都成了东岸人在远东第一个据点的城区。

    “这里的粮食怎么解决?”安处突然问道,“总不能全靠抢吧?不知道这里的土地适不适合种地。”

    “种地?”李毅抬头看了看四野,近处是一片片巨大的森林,远处则是连绵的山脉,山上同样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就这条件,怎么种地?唔,好吧,也许稍微开垦点荒地出来也不难。这里虽然气候寒冷,但土壤还算肥沃,一年种个一茬庄稼的话收成应该也不会差就是了,不过暂时我们恐怕没这个人力。与其这样,其实我看还不如出海捕鱼呢。要知道,这附近的北海道渔场可是世界三大著名渔场之一啊,不去那里捞一把鱼真是对不起自己了。正好我们现在有了一艘现成的渔船了,对,就是那艘从朝鲜人那里抢来的。我看船体也挺新的,状况也还不错,拿来捕鱼正好。”

    “也只能这样了。”安处点头道,“捕到的鱼可以先用盐码起来,这里气候寒冷,应该能保存很长时间。对了,这里的大马哈鱼很有名呢,早上莫大勇他们在河里捕了不少,眼看该吃午饭了,走,一起尝尝鲜。还有那些收来的山货,一起炖上了,估计也好吃了。”

    此时已经中午十一点半,已经有一批轮班的朝鲜人蹲坐在公共食堂外面吃饭了。他们的午餐是从新华夏地区装船一直运到这边的烤红薯,甘甜的红薯在这些常年饱一顿饥一顿的朝鲜人看来完全是美味珍馐。他们一边就着鱼汤一边吃着红薯,虽然干了一上午的活,但脸上却全是满足的神情。

    在朝鲜的时候,他们一样每日辛劳耕作,到头来却仍旧无法混个肚饱。如今被这些凶神恶煞般的海寇给掳掠到了这个不知名的地方,每日的工作量未必比以前增加多少,但却能吃上了饱饭,而且还是一天三顿!老天,一天三顿是啥概念?在朝鲜那是只有贵人才能有的待遇啊!

    “这些朝鲜人的身体状况比当初那些明人好很多啊。”李毅突然叹了口气,“果然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啊!这才养了一个月,很多人基本上就都达到出海标准了。”

    莫大勇很狗腿地给两位长官端来了午餐,萝卜炖牛肉、炸猪排、清蒸大马哈鱼以及一些山货野味,看起来相当丰富。他一边给李毅、安处两人摆放餐具一边笑着说道:“这些人确实不错,刚来的时候就能干力气活,看得出来平日里的生活条件尚可。长官您尽可以多带一些人走,反正入冬后这里也干不了什么活,多留一些人在这里还得浪费粮食养着,不划算。”

    “嗯。”李毅一边嚼吃着端上来的美味,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我带五百人走,给你减轻点压力。然后再给你留五十吨粮食,加上上次抢来的小三十万斤粮食还没动,都留给你,加起来差不多有200吨了。你们再抽空捕点鱼,养活你们这不到一千人一年时间应该不成问题。当然了,如果你们有时间清理出一些地出来,再抢种个一茬土豆红薯啥的,虽然第一年收成肯定惨不忍睹,但总比没有好。唔,那样一来粮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