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242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242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做回他们的农奴。这使得大家逐渐认识到了自己和欧洲那些人是不同的,那些人不懂得自尊自爱,不懂得“忠诚、奉献、勇敢、自信”的东岸品质,他们粗鄙无礼却又带着与生俱来的傲慢,令人望而生厌。

    他们的政治制度腐朽不堪,没有贵族血统的平民或者贫穷的老百姓很难有进入统治阶层的机会。而在东岸则不同,大家亲手参与了这个国家的建设,成了受人敬仰的技术员、工程师,没有什么比干事业更令人感到愉悦的了。那些欧洲的所谓的我的同族,他们与我也仅仅只存在着一些血缘上的相似而已,但我们终究不是一类人,他们是他们,而我则是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公民”。

    这些学生们是典型的政治民族主义教育下的产物。他们有知识有文化,充满理想主义热情,少年时代在旧大陆的生活经历使得他们对于打破旧秩序、创立新世界几乎有一种殉道般的执着,因此,促使他们对东岸共和国取得认同感的最大因素便是东岸全新的政治制度。

    其实,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一直有多种认识。即人类在早期的前农业社会中因为地域、生活环境等因素而逐渐形成了各个不同的聚居群落,这些便是民族的早期形态。不过这种充其量只是一种原始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集大成还是要到工业文明迅猛发展起来以后。在工业文明发展起来之前的农业封建社会,人类对民族的认同感是比较弱的,甚至连国别意识都比较模糊,这一点在西欧非常典型。

    不过英国在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大部分英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一个统一的英格兰民族开始逐步成型。而作为英国人邻居的法兰西,百年战争给了他们民族启蒙,而国王扫平割据诸侯、国势蒸蒸日上使得法兰西人民的自豪感日益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也开始逐渐成型,而到了大革命时期,经过血与火的淬炼,自尊自爱且拥有公民意识的法兰西民族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英国人、法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在经历了重大社会变迁、政治制度革新、文化启蒙以后才形成了独立的民族,而他们所经历的一切也赋予了他们各自独特的民族性格。这种,其实就是典型的政治民族主义。

    如今邓肯的这帮学生,他们认同东岸人的各种制度,认同这个这个国家是他们的共同事业,认同这个国家能给他们带来自豪感和光荣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民族意识的觉醒。经过国家多年的高速发展,以及不间断的东岸主义的灌输,他们已经确信,自己国家的制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这个国家是所有人的共同国家,只要大家“忠诚、奉献、勇敢、自信”,崭新的东岸民族终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五百穿越众携带而来的新文化,想要同化数以万计的17世纪土著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民族,这个难度可想而知,甚至几乎是不可能的。后世人们认为,同化能够成功的几大要素:一是相似的文化背景,二是共同的语言,三是识字,四是同化个体没有特质。这四个条件对于北美那些普遍具有新教背景的欧洲人来说也许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对于东岸人来说问题就很大了。

    无论是欧洲人还是东方人,和穿越众的文化背景相差都很大,其中东方人可能还好一些,但欧洲人无论是语言、习俗还是宗教背景相差都很大,想要将他们改造成符合穿越众标准的东岸人难度极其之大,甚至成年人基本不可能被改造了。因此,穿越众目前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努力营造出一个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的社会,并通过强制手段尽力抹消掉来自不同地区的人的民族特质,使大家尽力趋同。这样,就能为出生在东岸本土的新生代提供一个相当良好的环境,从而逐步完成同化融合。

    这个强制工作你不去做也不是不可以,但可能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自然融合。因为人的惯性是强大的,对于有些人来说,即便周围人都在说另一种语言,他还是会顽固地说着自己的语言,并在一个小圈子内进行交流。即使你的文化比他先进,他很敬仰你,但并不代表他会主动去学习你的所谓强势文化,这种事情不强制推行的话效果很差的,往往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才会与周围人接轨。

    而这对于强敌环饲的东岸人来说绝对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缺的就是时间。除非你像英属北美殖民地一样托庇于某个强大的王国,那你有的是大把时间来慢慢融合。但假设北美殖民地在17世纪就脱离英国独立,如果你还这么一盘散沙地进行缓慢融合的话,那么你这个国家不出几年就会在外敌挑唆之下分崩离析,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眼下这些建筑职业学校的学生们七八岁时就来到了东岸,自身的文化背景很薄弱,再加上长期与穿越众朝夕相处,他们的文化背景已经高度相似穿越众了。再加上共同的语言,相对丰富的知识,他们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东岸人啊!

    而至于国内统计的那些所谓“能熟练听说汉语”、“会写常用字”、“拥护政府”的高达三万五千人的“东岸”人,其中大部分其实都是虚的,他们对东岸这个国家也许是认同的,因为这个国家能够给他们尊严、能够维护他们的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发自心底地为这个国家而自豪。相反,由于宗教不平等、高压管制、文化沙文主义的原因,他们对政府也有着相当程度的不满、也自觉不自觉地抗拒着同化,只不过他们的不满还没累积到需要爆发的程度,再加上他们自己内部也矛盾重重,因此才暂时被压制住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二章 民族(二)() 
穿越众以区区几百人来同化改造这些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成绩,其实已经足以自傲了。毕竟,这事情的难度终究还是太大了些,一切还是慢慢来吧。

    到达前期选定的地点后,几名护卫他们的内务部警察将马匹收拢在一起,然后便等待这些建筑学校的设计师们开始来回测绘、规划。远处几名少年骑着马匹慢慢靠了过来,他们身上穿着有些肥大的旧军装,很多都已经洗得褪了色了,看起来多半是父辈传给他们的。

    这些少年嘴里唿哨着,自如地在马上做着各种动作,甚至于一个看起来还不到十岁的小孩都能驾驭着一匹小马驹来回做着种种让人惊叹的动作。他们似乎是在附近放牧的牧民们的孩子,不愧从小就和马匹打交道,小小年纪就已经如此精通骑术了。

    “雅各布森,好久没看到你这个混小子了,老雅各布还好吗?”一名中年内务部警察看见领头的少年后,笑着问道。

    “我父亲他很好,雅罗斯拉夫叔叔,昨天他还猎到了一只鸵鸟呢。”少年骑着一匹神骏的土库曼马,只见他似乎要卖弄骑术一般,在将将冲到中年警察的面前才猛然勒住了缰绳,马儿高高扬起了前蹄,发出了一声痛苦的嘶鸣。

    中年警察嘴角含着笑,上前一把将少年揪了下来,在他的屁股上狠狠打了几记马鞭后,这才笑着骂道:“你小子皮痒了是不是?初中快毕业了吧,想好接下来去哪里没有?”

    “我要去定远军校,他们的骑兵科教官已经来考核过我了,只要我在接下来的文化考试中得到60分以上,就可以去上军校。”少年从雅罗斯拉夫的怀里挣脱了出来,然后小心地掸了掸自己旧军装上的灰尘,用充满自豪的语气说道。

    中年警察含笑不语,但右手却在少年雅各布森的背上拍了拍,似乎对他的选择充满了赞赏之意。事实上在如今的东岸共和国,军人和科学家是最受人推崇的两大职业。在各种宣传机构的轮番宣传鼓动之下,少年学生们大多倾向去当一名光荣的军人,当然,有些学习成绩出色的或者有特别天赋的学生也会被教师们劝说去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从而走上科学家、工程师之路。至于说艺术家、音乐家什么的,话说东岸有这玩意么?

    中年警察作为内务部的一名中层警官,知道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因此他的赞许其实还隐含着另一层意思。即像雅各布森这种立窝尼亚人与明人的混血后裔,在仕途上会比单纯的明人或欧洲人走得更为平坦。而这,也正是如今东岸人在大力推行的异族混血政策所带来的副产品。要想民族融合,单从文化上统一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大力通婚混血。因为如果两个人外貌特征差别很大的话,等于时时刻刻在提醒对方你们是不一样的,这非常不利于同化。

    而鉴于不同种族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差异,他们结婚时肯定是优先选择自己的同族。因此,为了达到混血通婚的目的,东岸人从一开始就把国内人口分成了三类:即欧洲人、明人、土人,并推出了鼓励异族通婚的奖励政策。后来,穿越众发现这样效果还不是特别明显,在稳定国内局势后,他们又推出了更为“严厉”的异族通婚秘密政策,即给拒绝进行异族通婚的人限制使用,晋升的机会更多地留给了响应穿越众政策的人。

    虽然此秘密政策从未见诸于任何法律条文或政府文件之中,但在内务部里厮混了多年的雅罗斯拉夫看来这却不是什么秘密。作为受穿越众信任的中级警官,他的上级们并没有隐瞒他的任何意思,而他本人也是切实响应这个政策的,是穿越众的铁杆追随者之一。

    邓肯在旁边笑了笑,没有说话。如今东岸的新一代是逐渐成长起来了,这些人从小就接受着东岸人的国家主义教育,是穿越众最放心的人群,同时也是他们的核心基本盘。他们从小生活在东岸的环境内,国家的繁荣发展与对外战争的胜利给他们带来了自信与勇敢的气质。而作为代表着东岸民族未来的他们,这种品质也必将被深深赋予到东岸人的民族性格之中。

    俗话说什么样的环境赋予人什么样的性格,这话一点不假。东岸共和国成立这些年来几乎就没过过几天的安生日子,先是和西班牙人开战,然后是和英国殖民公司干仗,后来又处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巨大威压之下,普通老百姓自然也从种种宣传渠道中得知了国家所面临的一切,而这些毫无疑问也深深影响到了各人的生活,成了塑造东岸人民族性格的一大外部因素。

    其实说到这里还得感谢西班牙、英国以及荷兰这些国家,他们从外界给东岸人施加的庞大压力非但没得使东岸人的社会崩溃。相反,对国家有一定认同、对旧大陆相对厌恶的他们反而更加团结在了一起,忠于东岸共和国政府,这从客观上加速了东岸各民族之间的融合。相信等新一代东岸人彻底成长起来以后,经过几次血与火的淬炼,这种忠诚的品质也将被赋予到东岸人的民族性格之中。

    少年们打闹了一阵后又纷纷纵马远去,邓肯看了看他们的身影,心中却还有一片疙瘩未解。这些少年从小接触的都是抗争、战斗、征服之类的充满侵略性的教育,长大之后势必会遇到更多的军国主义与殖民主义思想,在这样的环境与教育体制之下,培养出的无疑是一个个好战的军国主义分子。

    对于现阶段实力弱小的东岸共和国来说,鼓吹军国主义似乎能给国家与民族注入扩张的基因,使得这个国家在后穿越者时代仍然能够继续高歌猛进、开疆拓土,而不至于庸庸碌碌地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并且,适度的军国民教育还大大有助于民族融合与同化,因为每一次对外战争都能提高大家的民族自豪感,都能提高大家对国家与集体的认同感,使得东岸民族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淬炼中得以成型。

    不过作为21世纪的人,邓肯当然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军国主义发展到极致的后果如何他也很清楚,到时候整个国家会被军人所绑架,穷兵黩武、四处扩张,最终结局如何真的很难讲。不过穿越众也不是神仙,他们能管好自己这一辈就不错了,一两百年后的事情即使身为穿越者的他们也无法完全预料与掌控。既然适度的军国主义对于目前以及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东岸共和国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大环境如此,那么就这样继续下去吧,执委会将来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是否修正政策的决定。

    其实,邓肯的心里也隐隐有些郁闷。作为文官派系的大将,他并不是不想让国内目前略显狂热的军国主义气氛降降温,但问题是他办不到啊。不说军人强硬派势力在执委会与政府各部门里的影响力日渐扩大,就是基层权力也开始大量被他们所攫取。也就是说,如今军人势力在国内拥有最广泛的民意基础,再说难听点,如今东岸共和国全民都特么的是一群好战分子,这让秉持着和平崛起论调的邓肯很是忧伤。

    算了,不扯这些没用的了。自己还是埋头多干一些实事更重要,也算为这个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吧。邓肯想着,然后便和实习学生们开始了选址、规划、设计,哪里修建城墙、那些修建水库、哪里修建水渠、哪里修建公路、哪里修建住宅群等等,忙得不亦乐乎。

    从远东过来的第一批朝鲜移民约七百多人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抵达东方港码头了。按照执委会的规划,这些人将被分配到丘伊河这一片来,成为即将修建的丘伊堡的第一批居民。与他们一起分配到这里的,还有大批从里加到来的立窝尼亚人和波兰人。

    连续两年大规模开闸引进欧洲移民后,43年东岸人引进的步伐稍稍缩小了一些,除了两千名立窝尼亚人、一千名意大利人、一千名波兰人和一千名北欧人外,便只有从奥斯曼人手里购买来的约两千名巴尔干地区的女奴了。再加上新出生的人口,因此到了44年年初的时候,华夏东岸共和国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七万二千余人的规模,继续创历史新高。

    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远东移民力量的逐步增加,东岸的人口数量仍将继续快速增长下去。有了人口就有一切,这条对东岸人来说几乎可以当做金科玉律的信条深深根植于每个人内心。

    先将沿海这边占住了,开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