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291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291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短时间内连续两波人溃退下去后,今天已经伤亡近千人的清军不为所动。在再次处决了一批跑得最快的溃兵后,第三波冲击再度开始,一千五百名在河南收编的绿营辅兵嚎叫着冲了上来。他们是昨天才抵达这里的,都是明军出身。也许清军的指挥官们受够了那些意志涣散的乡勇武装,因此他们将这支在他们眼里还算“正规”一些的绿营兵派上前去,希望能够尽快清理掉前进道路上的所有障碍物。

    他们的表现看起来真的比前两波清军要好不少,他们冒着不间断的猛烈炮火冲到前面,然后将土袋、门板什么的一股脑儿覆盖在地面上,将那些可能会伤人的铁签、铁蒺藜什么的盖住,以便后续人马能够和顺利通过此地。完成这一步后,他们甚至还拿着斧子疯狂地劈砍起第二道铁丝网来,同时将火油浇在木桩上,然后点上火任其燃烧。

    在东岸人所有火炮都加入对他们的打击后,他们付出了近五百人的死伤方才溃散回去,令人刮目相看。不过这也就是攻城战,后方有督战队督战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如此“耐战”。要是野战的情况下他们能够做到伤亡三分之一才溃退,那就是一等一的强军了。

    他们撤退后,烟台堡城下能够阻挡敌人的东西不多了。对面的清军顶多只需要再组织一次攻势,就能彻底将这些障碍物清除,然后便可以扛着云梯过来蚁附攻城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九章 血肉磨坊(八)() 
果然,战场上最不能低估的就是敌人的决心。

    在溃兵收容完毕后,丧心病狂的清军指挥官又派出了今天的第四波冲锋队伍。在这支人数大约为一千多人的队伍的不懈努力下,东岸人最后的障碍物也被清除或破坏掉了。看着那些在熊熊火光中燃烧的木桩,双方都知道,接下来就是真正的攻城战了。为了获得这个攻城战的资格,清军这几天内一共损失了近两千名士兵以及三千余名夫子,让人不由得不慨叹烟台堡的这个弹丸之地的血腥程度。它就像是一个吞噬生命的怪兽、一个血肉磨坊,不断将投入进来的新鲜人类绞成各种各样的尸体,再是神经粗大的人面对这样的伤亡也不可能无动于衷的。

    这些日子以来清军指挥官们是尴尬的,因为他们很可能还没能杀死哪怕任何一名东岸士兵,但他们却已经付出了两千人的伤亡代价。虽然死的都是炮灰,但大家脸面上依旧很是无光,而且对这场战斗的前景也从之前的较为乐观变得不是那么乐观了。这个小小的城堡到底还要投入多少人命才能够将其征服?这股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的火炮为什么打得这么远、这么准?炮子的种类为什么这么多、杀伤力这么大?没人能够回答。

    很多人一想到他们甚至连一直在极为高效地杀戮着他们的敌人面孔都还没见到,他们就不由得沮丧起来。即便是那些担任督战队的满八旗、汉八旗战兵,他们这几天虽然没有死伤一个人,但士气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在连续发起四波攻势被击溃后,清军的士气也为之一挫。再加上时近中午,众人腹中都有些饥饿,双方便极有默契地停止了战斗。清军撤回了营寨,东岸人的大炮也停止了射击。天大地大,填饱肚子最大,东岸士兵们分批到公共食堂内就餐,那里有麦饼、咸鱼以及作为战时加餐的土豆烧肉。而军官和老资格的士官们则可以到军官餐厅内就餐,这里有新鲜的蔬菜,有从冰窖内取出来的驼鹿、狍子、野猪、大马哈鱼肉,有红酒和啤酒,甚至还有少量咖啡豆(仅限少尉以上军官取用),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

    至于他们的对手清军,因为是战时,因此他们也将得到一日三餐的良好待遇,不过他们的主食是掺了沙子的粟米饭、喂马的黑豆,另外还将有极少量的酱菜以补充盐分。而就这种东岸人看到后会将他们的后勤参谋送上绞刑架的粗陋食物,对那些投降的明军士兵而言,已经是不可想象的高级待遇了,他们以前可是连饭都吃不饱的。

    就这样,战场上再次寂静了下来,寂静地似乎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早春晌午罢了。

    中午的时候,天空飘起了细密的小雪,北风也渐渐大了起来,不过这却挡不住烟台地区双方数万人之间火热的战斗激情。

    吃过午饭后,清军便展开了新的攻势,显示出了他们急迫的心情。他们这次出动的兵力大约为一千五百人,扛着几架云梯,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些刀盾手,他们举着厚厚的盾牌,这是为了防备弓箭射击,不过却防不住火枪发射的铅弹。

    赞帕里尼所在的陆军第104连驻守在南城墙甲城楼处。这是一个不规则体的突出部,面积不是很大,去掉安放的六门火炮的面积,最多只能再容纳四百人。此刻陆军第104连也只派了120名火枪手上了甲城楼,此外这里还集中了挺身队第一大队第5中队的250名士兵。而在乙城楼上,则部署着104连的另外120名火枪手,以及挺身队第4大队250人。而在城墙正中段,兵力较为雄厚,除了150名补充连火枪手外,还有由挺身队一大队队长儒尼奥尔率领的3、6两个中队500人。

    另外,一大队副队长裴钦则带着从芝罘岛军营抽调过来的7…10四个中队在城下待命,陆军第105连、八旗新军第1营、烟台炮兵连则在军营内待命。现在这个“小场面”还暂时用不着他们,他们只需要养精蓄锐以便随时有体力上城头进行轮战。

    120名陆军士兵以排为单位安静地靠坐在城墙边,他们的连长茅德胜去了乙城楼指挥,这里带队的自然就是副连长高善了。高善在城墙上走来走去,不时透过城墙上方的观察孔看向城外的清军动向。这个城楼上的部队除了炮兵外暂时全部归他指挥,包括挺身队5中队队长高萃环带着的250人。

    两门对着南方的大炮早就开始射击了。满头大汗的炮手们忙得不亦乐乎,不过脸上却带着轻松的神情,他们的大炮一如既往地在敌人阵列里制造着恐怖的杀伤。而挺身队的士兵们则有些紧张,他们的中队长高萃环正在训斥着那些因为害怕而身体僵硬的朝鲜士卒,而另外一些山丹人或者顺军老兵则用轻蔑的眼神看向那些脸色有些发白的朝鲜人,心里暗自嘀咕朝鲜人只配当军夫,当战士他们还不够格。

    “他们上来了!高中队长,按照计划行动!”104连连副高善猛地大吼一声,朝高萃环下令。高萃环一听立刻开始给自己手下的小队长们下令,只见一个弓箭手小队(50人)立刻上前,他们将步弓从肩头取下,然后将弓箭搭上弦,对准右前方。

    清军已经冲到了距城墙约一百米处。城头上的长管炮已经放弃对他们的打击转而继续轰击正前方,在那里第二波清军一千多人正潮水般地涌出土墙,似乎要进行连续不断的攻势。对着右前方的两门短管榴弹炮已经换装了葡萄弹,此时他们也无需瞄准或者费神修正弹道了,只需对准直射便是。

    四散的葡萄弹打在清军的人群中,立刻便造成了不小的杀伤。一些倒霉的刀盾手连人带盾被整个劈开,血腥的场面让人震撼。但清军仍在继续冲击,他们已经进入到了五六十米的区域内,此时正面城墙上的朝鲜火铳手已经打响了自己手中的鸟铳,一些臂力过人的山丹弓箭手也拉开了步弓,将一枝枝重箭射向前方。

    在他们射击后,两侧城楼上的挺身队弓箭手也纷纷将箭枝射向了城下。此时他们也无需瞄准了,事实上他们中大部分人的箭术都很差劲,很多人都是临时学习如何拉弓的,准头怎么样可想而知。但是清军的人群较为密集,他们只需将箭枝大略射向清军人群处,基本上都能有所斩获。

    就这样,在三个方向六门榴弹炮以及约三四百名鸟铳兵、弓箭手的打击下,这股约一千五百人的清军在很快就坚持不下去了,还活着的人几乎精神崩溃地逃往了后方。他们在战场上前后遗尸近六百具,但换来的也只是刚刚有机会把云梯搭到烟台堡的城墙上而已。他们中的少数弓箭手进行了有限的反击,给城头上的东岸人造成了数人的微弱伤亡。伤亡如此轻微的主要原因还是防守的挺身队的士卒们都临时分配到了一件胸甲,清军弓箭手仰射而上的弓箭根本无法有效击破高强度弧面钢甲的防御。因此,只要不是被射中面门和手臂的倒霉蛋,基本不会有人在和清军的对射中伤亡,而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挺身队官兵们的士气。

    不过这也就是东岸人才能这么奢侈。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纯靠手工打制的盔甲的成本是惊人的,任何一只部队如果有两三成的人拥有铁甲的话就堪称精锐了。而这多半还是一些锁甲,如果是东岸这种轻便的全身板甲的话,在欧洲也只有贵族和骑士才玩得起,而且质量上还多半不如东岸人的。在这个时代,也只有东岸共和国拥有的强大生产力才能给前线士兵们配备上如此奢侈的装备,这就是科技的力量!清军必须用血肉才能填平的科技的力量!

    战斗就是如此轻松!104连的副连长高善原本一直紧绷着的精神也略微放松了一些,任何冲到城下的清军都要面对左右以及前方三个方向的打击,而城下又没有任何能够隐蔽的地方,因此很快就死伤殆尽。东岸陆军甚至都没出手,光靠炮兵、挺身队的那帮刚刚学会射箭没几天的蹩脚弓箭手以及部分鸟铳手就将清军击退,实在是太轻松了。

    第二波清军与溃退的清军迎头相撞,他们在狭窄的正面战场上顿时乱成了一团,被东岸炮兵们逮住机会一顿猛轰。在给予他们重大杀伤后,这两波清军干脆并做一波,一起向后溃退了,让城头上的东岸人看了哈哈大笑。

    清军在这次攻势中前后共死伤了约六百人,而作为他们对手的东岸人的伤亡呢?除了五人被清军弓箭击中外(两人死亡),就只有一个因为使用了劣质火铳炸膛而重伤的士兵……(未完待续。)

第二百十章 血肉磨坊(九)() 
也许是清军不容许自己“战无不胜”的威名被玷污,也许是他们真的不能在烟台堡下拖延太久,总之他们在等了一个多小时后,再次出动了大批部队。这次他们的人数和之前差不多,大约为一千五百人,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些用木头打制的盾车,这种盾车体型不大,但却能为士兵们提供一定的遮护。尤其是其正面防护能力较强,能够扛住枪弹的射击,不过这种盾车在东岸的棱堡体系下多少显得有点鸡肋,因为他们显然无法防护来自侧面的打击。

    不过这个时候也不能要求太多了,能提供一点是一点吧。于是,大群清军缩在盾车的背后,推着盾车往前冲。而在盾车的两侧,还有一些举着大盾的清军士兵,这是为了防护来自侧面的袭击。有了盾车的防护,清军虽然行进速度稍慢,但伤亡确实减少了一些。因为一些长距离的跳弹已经无法对他们造成有效打击了,以前这种已经处在强弩之末的跳弹依然能够夺走大批清军士兵们的生命,但现在他们显然安全了不少。

    在被击毁了三辆盾车后,剩下的七八辆盾车陆续冲到了城下。此时烟台堡甲乙两个城楼处炮弹、弓箭、铅弹横飞,尤其是两侧打过来的葡萄弹和凌空爆炸的开花弹,清军根本没法防御。他们手中的大盾只能防一防弓箭,在五六十米范围内连铅弹都防不住,就更别提那些四散飞舞的炮弹破片以及葡萄弹了。不过饶是这样,这群清军仍然顽强地冲到了烟台堡城下,然后扛着云梯的辅兵将其搭上了城墙。

    大群清军战兵手执短兵器刚从盾车后钻出来,只听“轰!轰!”的爆炸声连绵不绝,城头扔下了密密麻麻的手掷炸弹。这些爆炸的炸弹首先将无甲的辅兵炸得哭爹喊娘,然后一些离爆炸点较近的清军战兵也被炸死炸伤了不少。一些油罐子也被从城头上扔在清军盾车上,紧接而至的火箭将其迅速点燃,清军顿时躲藏不住,纷纷从盾车后现出身形。城头上的东岸士兵见状抓住机会,鸟铳、弓箭齐发,清军成片地倒下。

    不过清军也抓住东岸士兵探出身子的机会进行反击,虽然他们的弓箭对东岸人造成的伤害极为微弱,但是一些鸟铳手在近距离上发射的铅弹仍然击中了一些挺身队士兵。他们身上的板甲在这么近的距离上可没法防住铅弹的射击,因此一些较倒霉的东岸挺身队士卒不幸中弹身亡。战斗就这样胶着地进行着,清军人数众多,虽然伤亡不小,但依旧死战不退,这也许是双方开展以来东岸人所遇到的最为顽强的一股清军了。

    不过士气再高、意志再顽强,人终究是血肉之躯,是无法在被各个方向打来的炮弹、弹片、箭枝、铅弹的联合打击下长时间坚持的。很快,在两次攀登云梯的清军战兵被左右打来的枪弹打成马蜂窝后,战兵死伤殆尽的清军终于坚持不住,留下了七八百具尸体后剩下的士兵们一哄而散,丢下了正在熊熊燃烧着的盾车,撒丫子往后跑了回去。

    董学礼赤红着眼睛、喘着粗气地看着前方溃退下来的士卒。他的老兄弟们在刚才那一波攻势中死伤惨重,起码有三百多名跟着他从宁夏杀到陕西、再到北京、然后又到河南的老兄弟身死当场。这样的老兵战斗意志、技术都没得说,对他老董也是忠心耿耿,别看他手下有近三千五百人,但这样的老兄弟经过多次战斗折损后也才不过千五之数,是他在乱世赖以存身的本钱。但现在一下折损了这么多,这让他如何不怒!如何不心痛!

    由于他们打得还算顽强,督战的八旗包衣们没有太过为难他们。溃退下来的老兄弟们红着眼睛,和董学礼相对无言,他们这仗打得实在是太惨了。上去的一千五百多人死伤七百多人,几近一半,他们何时受过这样严重的损伤?即便是前阵子被大顺军队包围在孟县,前后大半个月的守城战外加最后的突围也只不过让他们损失了千余人而已,但在这个什么狗屁城下这才多会功夫,一下子七百多人就没了,其中甚至还有三百多老兄弟。

    要不是过早退下来会被督战队斩首,他们早就不想打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