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361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361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队里没有一艘战斗舰只,取而代之的是两艘弹药补给船、两艘食水补给船、一艘运兵船、一艘修理船和一艘运煤船,全部七艘船只都是蒸汽风帆船,总吨位在八千吨以上。这些船都是上个月刚刚入役的新船,还好不是什么战舰,七艘船才只需要120名水手,因此海军总算还能够支应过去。不过饶是如此,这120人里起码有一半是匆忙培训的、没出过几次海的菜鸟水手。

    菜鸟水手带来的恶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不,在副官的指引下,船队总指挥黄杨海军上尉已经看到了正在风浪中缓缓下沉的“杂货商店”号食水补给船。这条船似乎在风浪中操作不当,不甚触礁。即便是从新华夏运来的坚硬红檀打造的船壳也承受不了如此猛烈的撞击,船底瞬间破了个大洞,然后迅速进水,水手们堵之不及,目前该船整体已经在向左侧倾斜。船长开始下令弃船,水手们垂头丧气地乘坐着交通艇,在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的涌浪中奋力朝最近的大船划去。有时一个浪打来便能将小艇上的水手们打进海里,然后水面上除了一团泡沫外便再无其他痕迹。

    忙活了三个多小时后,“杂货商店”号上的船员们大约有一半(9人)被救了起来,其余8人则永远消失在了波涛汹涌的海水之中。处理完这档子事后,心有余悸的众人继续前行,并最终于4月9日缓缓驶进了位于里奥贝尔德地区的东岸情报站。

    情报站和去年陆铭率队来此地时已有了不小的变化。首先就是东岸派驻此地的人手多了起来,国家情报总局的特务们加上内务部警察有了三十多人,再算上情报站内招募的约四十名高大的巴塔哥尼人仆役,目前这个秘密据点内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七十多人。更别提还有一些前来此地疗养、训练的阿劳坎人了,整个情报站内的人口突破一百是肯定的。

    码头栈桥依旧是原来的那种由原木搭建的简易栈桥,已经降低到六艘船只的东岸船队依次靠了过来,卸下了大量武器弹药和食品补给,此外还有一些医疗用具和药品。情报站内积存的金银币、贵重首饰等阿劳坎人拿来交换的物品也要被运走,至于那些牛羊马等牲畜则不便带走,因此便留在此地,由那些巴塔哥尼仆役们放牧养殖,以给可能过往的东岸船只补充一些鲜肉。

    随船而来的还有少许从本土搜罗来的各类人才,其中包括一名医生、一名裁缝、两名兽医、两名枪炮修理匠、两名铁匠、四名道士以及一百名建筑工人。他们将用运过来的海量建筑材料在此地动工修建大量砖石建筑,以将这个秘密情报站修建成坚固的永久据点。

    赵琰也跟在建筑工人的队伍中下了船,情报站的负责人毕拉斯本来正笑容满面地接待着从本土过来的人,待看到赵琰这厮后,先是一番错愕,然后便是满脸苦笑,是谁把这位爷给请来了啊?

    作为东岸最早的一批移民、来自瑞士的180多名加尔文派教徒如今早已活跃在东岸的各个角落,毕拉斯就是其中之一。本来在旧大陆颇受排挤的他们以为到了新大陆就是自由的世界,可没想到这里更是一个宗教的监狱。在这里,天主教都受到若有若无的压制,更别提异端加尔文宗了。本来将自己的信仰藏在心底的毕拉斯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怀揣着见不得人的信仰、担任着阴暗的秘密警察,做着肮脏下作的事情……

    没想到有一天这个名叫赵琰的“贵族”会突然找上门来,然后聊了一通在自己看来简直“丧心病狂”的言论,毕拉斯犹记得这位宗教事务处的赵副处长是怎么和自己说的。

    “世间唯一的真神,就是天尊,天尊在世间的形象幻化万千,威能无匹。天尊在中国召唤了黄帝轩辕氏做虔诚且富有的君王,他凭借着对神的坚定信念最后成就了召唤,成为富饶、广袤的神眷土地上的共主,并繁衍了多个世代。”

    “完成这个教化后的天尊骑着青牛西出潼关,然后又召唤了虔诚的亚伯拉罕。当然由于天尊离开中国较早,黄帝后来的继承者像所罗门王一样更重视世俗的享乐,从而导致中国失去了天尊的正统传承。而无知的民众在浑浑噩噩之中竟然误以为天尊是异教的神,真是可怜可叹。”

    “后来亚述正统教会为什么会不远万里派人去中国活动?这就是去为了正本清源的啊!不过他们自己的教义本来就有偏差,内心也不够坚定虔诚,所以到了中国后反而被光怪陆离的外界世俗所迷惑,没能完成使命。现在,将由我们东岸道教来完成这个历史使命。”

    如此种种。这些言论曾经一度让毕拉斯暴跳如雷、无法接受,但经过赵琰这个前传销组织核心成员,在少林寺外卖过香烛、在武当山下看过风水、有三寸不烂之舌的资深骗子的长期洗脑下,这个瑞士人或许是真的信了这个,或许又是怀揣着别的目的,总而言之是不情不愿地加入了道教。

    虽然稀里糊涂地加入了道教,但并不意味着毕拉斯本人能够接受这个在他看来很是别扭的宗教。因此,虽然来到麦哲伦情报站好几年了,肩负在巴塔哥尼人中间传教使命的他却不甚积极,每次向道教东方县长老会汇报的时候都支支吾吾,说这些高大的野蛮人不识教化云云。情知中间有异的赵琰这次干脆向宗教事务处申请到这边来看看,正好宗教事务处的一帮资深神棍们也对由他撰写的新教义争论不休,对这种几乎是照抄加尔文宗的教义会产生什么后果也不敢妄下定论,因此便遂了赵琰的心思,让他先去麦哲伦情报站那里的巴塔哥尼人、阿劳坎人中间去传教,评估下效果如何再说。

    于是赵琰便从首都长老会里挑了四个助手,然后带着他们匆匆登上了海军船只,跟着来到了麦哲伦情报站。眼前所见果然让他有些失望,这个情报站内小一百号人信奉道教的只有区区十余人。除了从本土过来时便是道教信徒的几人外,这几年发展的信徒竟然只有区区五个人,其中更是只有一人是巴塔哥尼人!

    这怎么可以!赵琰狠狠瞪了一眼毕拉斯,同时心里也叹了口气,暗道:基础薄弱、传教不易,说不得要在这里从零开始了。

    由于有着政府开具的介绍信,因此此番从本土运来的建筑材料中将有一部分被用来修建一座不大的道观,作为在本地的核心传教机构。赵琰盘算着,有自己带来的四名神棍级别的道士,以及本土支援的为数不少的圣药(阿司匹林、硫化亚铁、鲸鱼肝油等),当能在那些愚昧的巴塔哥尼人、阿劳坎人中打开市场,获得大量的信徒。

    有了这些信徒后,他便可以以这些信徒为依托,在本地大力实践教义,即“世界就是我们的修行地,尘世中的工作是我们修道的主要方式,是天尊安排的任务,是神圣的天职。每个人都要入世修行,将自己在世间的工作和生活经营好就是在修行和敬拜,就是在尽一个信徒的本分。”

    赵琰深信,这样的教义是非常适合目前东岸的体制的,对于国家、社会有不可低估的正面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归化新来的欧洲移民也大有裨益,以后必然会得到国家的大力推广和财政补助,然后蓬勃发展起来。不过宗教事务处的顾虑也是对的,先在一个偏僻小地方实践一下,有什么好处或者不良后果都可以通过时间得到验证,并加以评估。而且,其实目前赵琰所撰写的教义也是漏洞百出,要完善也得有一个过程,那么在这些人丁稀少的野蛮人中间传教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如果一切顺利那自然是好,而就算是出了什么岔子那么也不至于影响太坏,不就几个野蛮人么,能有什么恶劣影响?

    因此,下船后还没来得及休息,赵琰在和施工队负责人商讨了道观的建造方案后,便匆匆走到了营地内那些巴塔哥尼人的居住场所,利用自己后世丰富的坑蒙拐骗经验与这些人攀谈了起来。这个过程自然得带上毕拉斯了,因为这个家伙会一些巴塔哥尼人的语言,没有他在场翻译还怎么交流?

    无奈之下,毕拉斯只能安排自己的下属先去和那些阿劳坎人商量,要求他们近期发动攻势策应东岸军队在拉普拉塔的行动。而自己则跟着赵琰来到了那些仆役的居住木屋,开始了坑蒙拐骗之旅。(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章 策应(一)() 
1647年4月25日,长江口,晴。

    从去年十月开始的移民运输季终于结束了,在匆匆做完船只的维护保养后,莫茗立刻在控制区内下达了总动员令,然后大批早就准备好的物资开始一一装船,物资装完后是人、畜。在四月中旬完成出征准备后,东岸人除了留少许兵力镇守烟台外,其余主力(包括陆军、黑八旗、挺身队)倾巢出动,准备在长江流域发动一次大规模的登陆作战,以策应如今形势越来越不妙的福建、江西和湖广战场。

    今天的镇江附近江面上,战船云集。已经扩充到8艘的“阿穆尔河”级内河炮艇刚刚从前方返回,她们在镇江、仪真一带江面上突袭了清军的两处水寨,猝不及防的清军水师一哄而散,大批小船被焚毁。虽然清军可能在内河港汊里还藏有大批小船,但短时间内是威胁不着东岸船队了。

    说起“阿穆尔河”级内河/近海通用型炮艇,绝对是莫大帅手头的一大利器,装备了十门中小型口径大炮的这种船只火力强、吃水浅,很多大船去不了的地方都能去;而且航速快(10节),标准排水量也才250吨(满载排水量330吨)。其中,船自重还不到90吨,加上火炮、食水、锅炉、蒸汽机、人员、燃煤以及备品备件也才将将160吨左右(其中燃煤30吨,紧急情况可伐木烧炭),可谓轻盈无比。两座燃煤锅炉每小时一共耗煤300千克(如果换成塔城精煤煤耗更低),标准情况下能连续航行100小时以上,续航力接近1000海里。

    如果80吨的货物储放空间内再额外加装一些燃煤的情况下,那续航力再度大幅度提高甚至翻一倍也是很轻松的事情。也就是说,这种炮艇是具备在长江上的独立作战能力的。当然了,大部分情况下“阿穆尔河”级炮艇都会伴随着蒸汽机帆船一起行动,因为燃煤装多了弹药就少,弹药装多了燃煤就少,很难做到两全。

    今天早些时候8艘炮艇在长江出海口附近脱离船队,然后一路溯江而上,连续在江阴、镇江、仪真等地击毁清军多个水寨,击沉、焚毁清军那种吨位不超过10吨的小船上百艘,清军水师兵丁也在突然打击之下伤亡惨重、一哄而散。而由于这种炮艇航速超快,清军下游水寨遭到打击后,往往信使还没来得及赶到上游,东岸人的炮艇就已经抢先赶到那并发起攻击了。不知道在遭此一番痛击后,清军痛定思痛之下会不会在长江两岸广设烟墩示警,真要那样做的话就太有喜感了。

    击毁这几处水寨后,8艘炮艇开始往南京方向扑去,不过总算这回清军行动迅速,抢先将小船撤进了地形复杂的河汊内,东岸炮艇不敢追击,只得怏怏而返。

    而就在清军水师东躲西藏以保存实力的时候,分乘九艘机帆船、两艘武装运输舰、两艘笛型商船以及18艘中型渔船(150吨级)的大批东岸部队开始了登陆行动,而登陆地点就选在扬州以东的泰兴、靖江两县交界处。在登陆船团外围,两艘快速巡航舰和两艘护卫炮舰则在缓缓游弋着,江对岸的江阴县驻扎着一支清军马队,必须严密注视别让对方潜越偷渡了过来。

    此番出征的部队包括久经战阵的挺身队第一大队全部及联队部、新兵居多的第三大队4个中队、精锐的治安队和骑兵大队全部,共6100战兵;东岸陆军第102连、104连、105连、烟台炮兵连(超配16门火炮)亦全部出动,计有920名战兵;此外,“忠心耿耿”的南非八旗新军也出动了大半,计三个步营2300人。最后,济州岛上的翟从谔也带着他的两千部属一起来到此地。总而言之,东岸人控制下的武装力量八成以上几乎都用在了这里,一万一千多战兵外加一万五千多夫子(7500军夫队+8000济州岛朝鲜夫子),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差不多是东岸人发动的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行动了。

    之所以发动如此之大的攻势,主要还是为了策应如今已经越来越不妙的大顺和南明两股势力。先说南明,自从潞王政权被蒙古马队击灭于杭州后,浙江、福建一带的明军形势急转直下。先是鲁王、唐王政权互相攻击,给了清军宝贵的调整部署、收拾人心的时间。而在理顺收降明军内部头绪、粮草物资准备完毕后,已经南下坐镇南京的洪承畴(接替多铎)从容调拨兵力,以投降的南明江北四镇、袁继咸江西兵(其本人未降)、左梦庚部为主体,迅速击溃鲁王势力,占领了浙江大部分地区。

    在这个过程中,福建的唐王本不想坐以待毙,奈何手下兵力最雄厚、靡费军饷最大的郑芝龙部首鼠两端,并不愿意与清军硬拼。无奈之下唐王欲西行前往赣州,但广西、湖南等地的明军对其态度极为冷淡,似欲拥兵自重,唐王的一番恢复大志就在这些地方督臣、军阀的推诿和避战之中功亏一篑,直到清军攻入福建兵败为止。

    而在湖广战场,原本与孔有德、尚可喜、沈志祥等人在荆州、岳州一带打得有声有色的顺军内部出现了大变故。李自成因为伤势难愈,在今年年初死于长沙郊外。李自成死后,顺军各大军头之间的关系就很微妙了。虽然李本人指定了李过为接班人,但他毕竟不是李自成,兵力雄厚的外系将领郝摇旗、王进才等人(分别拥兵七万和六万)态度**,似乎不愿承认李过的领导权,同时他们与已经远蹿衡阳的何滕蛟勾勾搭搭,形势更是微妙无比。

    而支持李过的除了一同从宁夏、甘肃杀回来高一功等人外,李自成的老人袁宗第、刘芳亮、刘体纯等人分别都只有兵数千至万余不等(名头大,被清军追杀甚烈,兵员损失多),在这个讲究实力的年代,他们的影响力大为减小。

    外系将领郝摇旗等人的意见不一致必然会导致大顺集团的分裂,而目前已经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