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769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769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自筹资金,派遣人员和船只在巴西开展殖民活动,据说每年往葡萄牙输出超过2万担昂贵的巴西苏木。另外,按照合同,他还有义务每年派出6艘船去发现至少300里格的未知区域,条件是国王禁止从印度或其他地方开采与巴西苏木类似的木材。”

    “听起来有些意思,但承租人也不一定就能盈利吧?葡萄牙人后来为何不再进行这种殖民尝试了呢?”刘为民敏锐地抓住了重点,出言问道。

    “确实不能保证盈利。”高摩点了点头,说道:“即便给予承租人垄断特权,亏损的风险还是相当大的,一场疾病或土著的袭击都可能会让承租人赔到倾家荡产。不过,公允地说,这种条件对商人或贵族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如果经营得法,以巴西富饶的程度,盈利的面还是占了多数。葡萄牙王室后来主要还是害怕给当地土生白人做大,再加上承租人给的租金低得可怜却还要给予他们种种优惠或特权(利润的大头让私人占有了,国王收入有限,但整个巴西理论上却都是国王的私人财产),赚头实在不大,于是王室便慢慢废弃了这种殖民方式。然后将这些被开发出来的土地与早期的殖民将军区合并,由王室派遣总督直接管辖,取代以前那种带有浓厚中世纪色彩的封地模式。”

    “唔……”刘为民思忖良久,然后说道:“还是要辛苦你一下,尽快将你的这些看法形成文字,然后递交给执委会,我们会召开专项会议进行讨论。接下来一段时间应该会相对平静了,葡萄牙人的本土舰队还要几个月才能开过来吧?呵呵,我们终于也能暂时喘一口气了。”(未完待续。)

第四十七章 南太平洋(九)() 
本书首发起点中文网

    平心而论,南铁公司在附属地建设方面花费的心血是极多的,大量采用国内最新技术、最新科研成果以及最尖端的设备,尤其是在关乎人民福祉及人口增长方面至关重要的医学领域,投入的资源更是海量。如果折算成人均医疗资源的话,甚至要超过本土不少,令人不得不感叹公司对医疗事业和医学发展的重视程度。

    南铁成立两年多以来,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绩斐然以外,在卫生及文化方面更是花费了极大的精力——这无疑是带有南铁掌舵人强烈个人意志的结果了,因为任何一个理智的领导人都不会在公司草创伊始就将大量宝贵的资源投入到卫生及文化等“相对不重要”的方面,从这个角度说来,南铁现任掌舵人莫茗确实是“不理智”的。

    他“不理智”在什么地方呢?首先,他放下了老脸,跑到东岸本土,从大鱼河医疗高专、护士中专等学校里挖了一批毕业生到南铁来任职,并给予了他们极高的待遇。这些人到铁道附属地后,又与一些从大明“抓”来的郎中一起,分别在兴南港等七个定居点各设了一个门诊部,为移民们提供医疗服务。此外,他还通过卫生部里的关系时不时邀请本土的医生、郎中到南铁附属地组成巡回诊所,为本地居民提供临时医疗服务,广受铁道附属地两三万居民们的欢迎。

    不要小看这些门诊部的作用,他们也许能治疗的病不是很多,但在承担卫生防疫、地方病调查和卫生知识宣传方面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说难听点,目前东岸本土都还没条件在每个定居点都配备乡级门诊部呢,很多地方都是村医在糊弄着,远不如南铁。

    如果以上这些都不算什么的话,那么莫大总裁还有更“丧心病狂”的事情,即他还在并不十分充裕的资金中拿出了很大一部分,并且个人捐资两千元,在兴南港成立了一所名叫“南铁卫生研究院”的卫生研究机构。这所研究机构于今年上半年才刚刚竣工。占地3。8万平方米,共约40栋建筑,划分为细菌、病理、化学、卫生、血清、病菌六大研究部门——不过你不要被这些专业名头给唬住了,事实上目前东岸本土限于种种原因。才对这些领域展开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所得成果有限。

    “不要不好意思承认,目前我国居民——尤其是南铁附属地居民——的卫生状况依然处于一个极低的水平之上。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状况,还是要大力投资医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培养起一支有能力、有道德且有一定规模的医疗队伍。”这段话就是莫茗在南铁卫生研究所的成立仪式上所说的。这所医学研究机构在成立后一个月内。陆续招收了20名东岸学生以及1名归化的巴塔哥尼裔学生入学——当然这名学生要先上预科学习汉语——充当医学研究人员们的助手。

    南铁卫生研究所前阵子甫一成立,就立刻开展了多项卫生试验、水质药品检查等任务。其中科研任务有:麻疹、鼠疫、猩红热、黄热病、白喉等在东岸肆虐已久的传染病的防治;东岸主要食品资源的营养成分研究、中餐(指明代中餐)营养成分以及如何使中餐更适合东岸人;部分儿童营养不良问题的解决办法等等。此外,还有本土卫生部的一些委托试验项目,如水质调查、药品试验(用特维尔切人试验)等等。

    同时,作为一个东西方文化猛烈交汇的国家,东岸也对明国的医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土目前已经在这方面走了很远,并在草药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新成立的南铁卫生研究所当然也不会放弃对东方医药的研究,它甚至还有一个“药学专科”分支挂在化学研究部门下面,专司研究中医草药学,同时大力搜罗明国郎中手里的药方。然后组织人手一起进行研究分析。

    该分支目前有研究人员十八人,几乎全是明朝郎中出身,他们依托图书室内超过一千五百册的中医书籍(黑水开拓队搜集,目前仍在继续),对各种中医古籍和古方进行反复考证、研究,同时对自古惯用的中药成方进行科学性的探讨,为此不惜进行大量的人体试验,也要考据个究竟出来。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相当务实的行为。东岸目前超过一半的医疗人员、90%的有经验医生都出身中医,他们很多人曾经在明国开设药铺。为病人切脉开药方,经验相当丰富,目前也只有相信并最大程度地利用他们的个人能力了。毕竟在极度缺乏现代医疗设备和现代药品的情况下,东岸人也只能从搜罗来的海量中国古医书中想办法。对各种中医疗法、理论、药方去芜存菁,试图找出对医疗事业有用的东西。

    而那些从明朝过来的中医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一些人甚至还提出了开创性的设想,比如南铁医院目前正在试验的治疗结核病的方法(种痘获取疫苗),就是一名有过给人种牛痘经验的中医提出来的,令人惊喜无比。

    南铁卫生研究所计划。在将来要增加更多的人手,对各种古医书进行全面考证,然后汇总编纂,形成一个医学目录书,名字就叫《明医籍考》,与本土正在进行研究论证的《宋医籍考》遥相呼应。

    与此同时,南铁卫生研究院对于南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地方病”也特意展开了针对性研究——当然目前才刚刚起步,人手也只有数人。这几名研究人员针对本地多发的结核病(冬季寒冷,在室内时间长)、黑热病(在山东非常流行)、甲状腺肿(在河北较流行)、大骨节病(在朝鲜和山丹移民中较流行)、营养不良(在码头力工和煤矿工人中较多,这些明人移民不愿意花钱购买大量副食,因此虽一顿吃了大量谷物,但仍然易患营养不良症)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虽然目前还没什么头绪,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会有研究成果出来,并开始造福国内的万千民众。

    而除了这些成人病症外,作为一个人口非常紧缺的移民国家,南铁卫生研究所毫无疑问也在育儿、妊娠以及妇科疾病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目前这部分的知识主要来自从明朝掳来的郎中,他们在幼儿和妇科疾病方面的经验还是相当靠谱的——至少比那些由木匠转职的,只会截肢和放血的西方巫医要高明多了——给普通民众提供一些咨询不成问题。

    前阵子,兴南港内更是有传言,莫茗莫总裁的妻子、来自法国的造船设计师萝拉打算私人出资两千元,在兴南港单独成立一所妇科及幼儿病院,专门为妇女及幼儿提供医疗服务——她实在不想看到东岸共和国新生的幼儿们因为一场不期而至的流行病就大面积死亡。只是目前看来人才较为缺乏,一时间还开办不起来,只能慢慢筹建了。

    总而言之,南铁在医疗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对解决威胁附属地居民健康的疾病(外来移民带入)的决心也是无比巨大的。从目前的举措看来,他们的思路非常清晰,那就是展开对疾病的基础性研究、宣传各种传染病预防(虽然效果不佳,但也要坚持下去),以及培养大量的卫生保健、防疫和医务人员,短期的重心是消灭结核病和保护体弱的妇女幼儿。

    南铁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们一直认为,减少疾病死亡比鼓励出生更为重要。东岸共和国是建立在一片蛮荒上面的国家,而蛮荒的处女地则意味着不宜居,或者说这片土地未经环境改造、充满着各种致病因子,这从东岸国内几乎每个月都有大量人口死于流行病就能看得出来。共和国南方的草原地区(相对北方更为干燥凉爽一些)还好一些,北方的鸭子湖流域以及热拉尔山脉附近可就要严重得多了。

    在那些地方,某个定居点也许死于土著袭扰的只有两三百人,但死于各种流行病甚至不知名疾病的数目往往是其两倍,令人心惊不已——也难怪荷兰人、葡萄牙人在巴西大力移民了那么久,却始终只有这么点人,实在是死亡率太高了啊;北美的弗吉尼亚、新英格兰地区也大差不离,最初开荒的时候也是大把大把的人死于各种疾病,实在令人头疼无比。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个较好的医疗体系和卫生防疫知识的话,那么开拓蛮荒地带的活儿将变得无比危险。特别是在东岸这个一个大部分成年男性都需要从远东万里迢迢运过来的地方,对良好的卫生制度和医疗体系的渴求程度甚至是远超旧大陆殖民国家的——他们可没那么多灰色牲口来供开荒消耗。

    所以,加大对医学研究的投入,势在必行!(未完待续。)

第四十八章 六千万里拉铁路() 
1652年7月31日,“竹荚鱼”号护卫炮舰在泰瑟尔岛外海等候多时后,终于获得了荷兰人的许可,与四艘东岸笛型运输船一起,沿着规定的航线,艰难穿过须德海,最终停靠在了阿姆斯特丹的码头上。

    阿姆斯特丹港内的气氛如今很是凝重,往年这里每天都有超过2000艘船只靠泊,但现在这个数量少了四分之一,随着战争的深入进行,也许这个数字还会继续下降。而进出港的船只变少了,那么对于以贸易为生的阿姆斯特丹来说,无疑是一种致命的威胁。

    如今已经可以看到这种苗头了,随着英国海军不断地在多佛尔海峡拦截、没收荷兰船只(目前这些英国人已经“丧心病狂”到连没有违反《航海条例》的荷兰船只都要处罚的地步了,为此荷兰海军不得不派出大批军舰或武装商船参与护航任务,但这进一步分散了他们本就不占优势的海上力量),阿姆斯特丹的物价已经开始了大幅度上涨,小麦、黄油、奶酪、牛的价格比起几个月前足足上涨了三成,很多穷人怨声载道,荷兰省及阿姆斯特丹市政当局也为之焦头烂额。

    要知道,在联省共和国的七个省、一公地(布拉班特公国)、一地区(德伦特地区)共九个省级行政区中,荷兰省人口最多、商业最发达,但就农业产出而言,“养不活其自身百分之一的人口”,因此富裕的荷兰省急需外来日用品的输入——尤其是食品。

    可如今在“****养的英国海盗”(其实是英国海军)的拦截下,大量荷兰运输船无法顺利进入荷兰省的哪怕任意一个港口——更悲剧的是,很多运输船被英国人掳走了——这令阿姆斯特丹的市面上立刻紧张了起来,很多物资在短缺的情况下涨起了价。

    虽然阿姆斯特丹市及荷兰省政府都做出了大量努力,海牙的三级议会也请求其余诸省向荷兰输入各类日用品——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因为荷兰省的人口在尼德兰联省共和国170…180万总人口中占到了一半,财政收入占到了66%,同时也负担了军费支出的六成。如果荷兰省废了,那么在过去百余年内一直争吵、内讧不休的七省联盟也就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

    不过要其他诸省挤出农产品支援荷兰省。这又谈何容易!先说西部的泽兰省,这个原本七省联盟中农业条件最好的省份(最初时这里是著名的小麦产地,产量极高)因为高度发达的商业而很多年没种植过粮食了,他们种植的是茜草——一种能够提取染料的经济作物——因此指望他们向荷兰省输出谷物是不太可能了。

    而荷兰省、乌德勒支省、布拉班特公国、上艾瑟尔省、弗里斯兰省境内存在大量的泥炭地。历来就是谷物输入大户,目前经济主要是捕鱼及渔业加工、转口贸易等业务为主,指望他们自然是不可能的。

    至于说东部海尔德兰省、格罗宁根省、德伦特地区等省份,这些省份以沙土地为主,农业条件不如泽兰省。但比荷兰等省份要好不少。但问题是这些以种植黑麦和牧草为主的省份本身物资也不富余,产能也有限,根本无力大规模支援荷兰。

    这样一来,就使得阿姆斯特丹市面上的面粉、肉、油、酒、醋、盐等日用品的价格开始了火箭般的蹿升,而这很显然沉重地打击了尼德兰的民心士气——东岸人一来到码头就感受到了这种难以名状的压抑气氛。

    “让开让开,你们这些该死的吸血鬼!”麦金莱少尉用力推开了几名追着他的码头掮客,用汉语朝自己的大副抱怨道:“这些荷兰人到底是从哪知道我们有艘船上装着精制面粉的?该死的,肯定是那些码头官员上船检查时泄露的,我们得赶快走,不然会有更多的荷兰商人涌来的。他们现在最见不得白花花的面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