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最终穿越 >

第14章

最终穿越-第14章

小说: 最终穿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掏出手机给刘卫平看,在深圳混了五年后,赵勇刚说起假话来比真的还像,他和秦盛荣的工厂早就拍卖了。

    “不简单啊,小赵,看来你的路走对了,当年老师还劝你不要做生意,现在老师给你道歉。”刘卫平举起了啤酒杯和赵勇刚干了个满杯。

    “老师,我这次来上海,就是和您筹划一件事情,像老师您这样的人才,整天闷在实验室太可惜了。现在全世界高科技公司概念如日中天,如果用交大的名义,将您的人工智能概念装进去,开发一些业务,在打包上市,既可以发大财,也能支持您的研究进行下去。”赵勇刚饶了半天的弯弯终于和刘卫平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意图,经过前面的铺垫,刘卫平已经不疑有他了。

    “人工智能是不错,怎么才能赚钱呢?”刘卫平是老实人,他关心的是逻辑是否合理。

    “老师您忘了,您在给我们上通信课的时候,讲过语音识别,这不就是人工智能的概念么?”赵勇刚又掏出电话,“比如这个,我就知道摩托罗拉在开发语音拨号,一叫通讯录里的人名,就能自动打电话。”

    “但是我们没有这个产品,如果要研发需要很长的周期和投入。”刘卫平的话十分在理,赵勇刚心想说到业务,自己这个老师并不糊涂。

    “老师,欲成大事,不必拘泥小节,我在香港有渠道,他们是将一些语音报站、音乐卡片、声控开关集成在芯片中了,我从香港买来,然后磨掉商标,打上我们公司的标记,投放市场,再花大价钱宣传,这样订单会源源不断,用这些资金再慢慢推出我们自己的产品,您看这样如何?”赵勇刚在回上海的火车上早就仔细把每个环节想过了。

    “这也可以?走钢丝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刘卫平有些怀疑,他也满心希望赵勇刚能把事情办成了,他已经年过四十了,同样年纪的人要么混成了教授,要么下海发了财,刘卫平不甘心就在通信学院虚度时光,他知道赵勇刚的脑子并不自己差,他想再次和这个年轻人合作。

    赵勇刚确实是办企业的料,做起事情来头头是道,先是从香港进了许多语音芯片,让刘卫平拿到手里研究写论文,重新打磨后申请了专利。接着又找到了大学里进银行的同学,拉着刘卫平出面,答应将来给新办的公司知识产权贷款。

    有了这些准备,赵勇刚正式向交大的领导汇报了,他精心准备汇报材料,在华亭宾馆定了会议室,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加上背后工作,交大同意他们将原来校办企业上海交大巨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组,刘卫平和学校用知识产权和办公楼入股,赵勇刚以现金入股。

    赵勇刚口袋里一个字儿也没有,拿到交大批复和专利证书后,他也学着秦盛荣的套路去银行贷出了500万,就这么几个转弯,赵勇刚空手套白狼将自己的公司生了出来。

    赵勇刚的手段还没有完,他南下深圳找到了华强北过去的小伙伴,让他们在香港给巨方科技不停的下空头订单,凭外贸信用证,他继续去银行骗贷款,有了钱什么都不用怕了,可以花大价钱开发市场,很快巨方科技来了真正的订单。而刘卫平,赵勇刚让他什么事情也不要过问,就是专心研发巨方科技自己的语音识别芯片。

    初试财技的赵勇刚这样玩起来比他在深圳当打桩模子排队高级多了,也不是在华强北站柜台可比。

    他又想到到了五年前深圳八月份百万人抢购申购表的盛况,他来到深圳寻到了秦盛荣,秦盛荣破产后一头扎进了投机市场,先是跟着电子工业部下海的领导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在盛行做庄的九十年代,想不发财都难,秦盛荣没多久就东山再起了,成了深圳有名的大户。

    赵勇刚和他讲要做一级市场,秦盛荣眼睛都亮了,二级市场天天过着刀头舔血的日子,山外有山,一庄更比一庄强,搞不好就被人吃了,而一级市场的人赚的是无风险的一本万利的买卖,秦盛荣早就看着眼红了,只是没有平台。

    赵勇刚和秦盛荣一拍即合,赵勇刚回到了上海忙着给巨方科技股份制改造,而秦盛荣北上进京跑起了上市门路,凭借在电子工业部的老关系和钞票开路,秦盛荣一路通到了证监会,1998年初股市正一路上扬,排队等着上市的公司不计其数。

    赵勇刚和秦盛荣的风水已经转过来了,好运挡也挡不住,秦盛荣提出将巨方科技的一部分股份送给了一位电子工业部的老领导儿子,这位老领导发挥出了无穷能量,也不知道他用的什么办法,硬是将巨方科技插队到了前面,后面等着的人纷纷写举报信,最后也不了了之了,巨方科技顶着上海交大高科技的光环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了。

    一干人聚在一起弹冠相庆,刘卫平也激动的喝不少酒,他没想到事情来的如此之顺,赵勇刚圈好几亿的现金,他这辈子想也不敢想,他带的研究生很快帮他出了书和论文,交大没多久给他评了教授。

    刘卫平通信学院基本也不去了,平时就在巨方科技的楼里搞语音识别,实验条件好了,他确实也出成果,一连申请了好几个专利,巨方科技的股价也随着公告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朝上跳。

    这时,刘卫平发现脉冲波的研究就像哥得巴赫猜想,对脉冲波本身的研究不重要了,研究过程可以催生无数成果,在搞语音识别的同时,他也没有忘了石田教授关于学习算法的那段话。

    他找到赵勇刚,“赵总,想和你商量点事。”现在他叫赵勇刚再也不叫小赵了。

    “刘总,有什么事尽管开口。”对于他这个当公司总工程师的老师,赵勇刚还是尊重有加的。

    “我想什么时候我们把93年申报自然科技基金的项目重新启动。”

    “我不同意!”赵勇刚想都没想回绝了刘卫平,“我们是上市公司,要对所有股东负责,现在语音识别前景一片,为什么要将资源投入到这么没底的项目上?你自己也看到了,语音识别的路子走下去,我们将成为国内拥有专利最多的公司,将来不管摩托罗拉还是诺基亚,要想用汉语识别,统统得向我们交钱。到时候,他们每卖一部手机就要为我们创造十块钱利润,想想看,全国假如有十亿手机,这是多大市场?”赵勇刚被他自己鼓舞了,说的唾沫横飞。

    “当初你让我重组巨方怎么说的,都忘了吗?”刘卫平不高兴了,觉得自己被骗了。

    “老师,此一时,彼一时,您要与时俱进。”赵勇刚耐心开导刘卫平,刘卫平气的说不出话来,赵勇刚见刘卫平不说话,又强调了一下:“刘总,你别忘了,这么重大的提案是要通过董事会决议的,你有把握吗?”

第十八章 加拉瓦() 
刘卫平和赵勇刚大起大落的五年对于林双棉来说,只是康奈尔的树叶黄了绿,绿了黄。阿桑齐自杀后,林双棉看尽了人生百态,四十岁,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远远没有不惑,对于林双棉来说,已经不知痛苦也不知快乐,心如死水了。

    一个下午,林双棉早早的下了班,从计算机中心门走了出来,穿过边上的图书馆,准备去停车场取车写生去,迎面走来了两灰白色头发的亚洲人,看着似乎十分面熟,她不禁多看了一眼。

    正插肩而过的时候,“林小姐”,林双棉耳朵里传来了一声日语问候,石田夫人!没错,是石田夫人的声音,林双棉拉回身子,转过头来,是的,头发白了,人比以前瘦了,但就是石田夫妇。

    林双棉迎了上去,深鞠一躬,“石田教授,想不到这么多年我们还能再见,真是巧啊。”林双棉也顾不得写生,和石田夫妇聊了起来。

    石田崇光刚刚退休,带着夫人正游历世界各地的名校,康奈尔他年轻时候曾经来过,今天故地重游,没想到还碰到了故人林双棉。“阿桑齐呢?听说他回来还是负责阿雷西沃望远镜的项目,不会在波多黎各上班吧。”

    “阿桑齐回来后不久自杀了,有人要停止给阿雷西沃望远镜拨款,他受不了自杀了。”林双棉将阿桑齐离奇自杀的事给石田夫妇讲了一边。

    “姑娘,别难过,这也是他的归宿。”石田夫人想安慰林双棉,“夫人,谢谢您的好意。阿桑齐已经是我看到去世的第六个亲人了,我能承受。”

    “哎,可怜的孩子”,石田崇光叹了口气,“你刚才说到克里在阿桑齐自杀的时候接收到了和1965年一模一样的脉冲波?也许和阿桑齐有关,这样吧,刘卫平在回国前开发过一个破解脉冲波的程序,不过需要强大的计算机资源,我回日本后可以将他发给你,你也许可以用。”

    听到丈夫提起刘卫平,石田夫人忙在背后一捅石田的腰,这还是被林双棉看到了,“不要紧,我现在想想刘卫平也有他的苦衷。阿桑齐在自杀前几天我就觉得他有些反常,要说阿雷西沃天文台关掉他就自杀,我不是很相信,肯定有别的原因,如果你们能将刘卫平的程序给我,我可以在康奈尔的计算机上试试看,我是相信刘卫平的天份的。”

    石田崇光一回国就通过电子邮件给林双棉发来了刘卫平开发的程序和代码,当林双棉在康奈尔计算中心开始运行的时候,提示需要输入脉冲文件,克里将阿桑齐自杀时候接受的文件交给了林双棉,林双棉将文件输入计算机开始运算起来。

    这个程序占用的资源越来越多,很多师生到计算机中心来投诉,林双棉只好中止了程序,她越来越强烈的感觉脉冲波和阿桑齐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她的内心不再平静,开始想办法寻找更好的计算资源。林双棉想到了克里福德叔叔,她和克里福德约好时间,便乘上飞往洛山矶的航班。

    克里福德坐在轮椅上,上面装着声音转换器,谁也想不到这半个机器人牢牢控制住西风动画制作公司,为无数好莱坞动画片作后期处理。

    听林双棉说明来意后,克里福德开口说话了,由于他不能调节自己声音,出来的语音十分难听,讲了一会林双棉还是听不大懂,克里福德只好把声音切换到扬声器利用电脑校正,“老克里把阿桑齐的情况告诉过我,这个石田崇光我还是第一听说,没想到他的中国学生这么聪明,这也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

    林双棉并没有告诉他自己和刘卫平的关系,听到克里福德夸赞刘卫平,林双棉心里一丝高兴,转瞬即逝。

    “四十年前,我就怀疑脉冲波里包含某种编码,但是我一直找不到思路解开它,刘卫平的思路肯定是对的,关键是看这个解码程序的进化速度,它依赖计算资源,大型计算机已经走到尽头了,现在互联网将全球计算机联结在一起,分布计算才是未来。自从阿雷西沃天文台要关闭的消息传出来,我就在思考分布计算的问题。我已经大致有一个思路,正在委托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实验室在开发,这个项目的名称就是seti@home,就是在家搜索地外文明信号,本来是要将阿雷西沃射电望远镜接受的外太空信号分散到联网个人计算机中,让无数的个人计算机在各自终端计算,最后将数据汇总,解开外太空电波。假如我们把刘卫平的程序置入其中,让他运算解码阿桑齐的脉冲波,一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林双棉在康奈尔工作这么多年,模模糊糊也能听得懂个大概了,“为什么个人为响应你的计划呢?”

    “我们主要靠外星谜,绝对不能让他们知道是在计算阿桑齐的心电波,说到阿桑齐的故事,我有一个更好的计划,我打算用他作为原型拍摄一部关于外星人的电影,在全球发行。剧本我在阿雷西沃刚刚失去听力的时候已经写好了。如果你同意,我会让编剧使用阿桑齐作为主人公。”

    林双棉点点头,“这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吧。”

    1999年5月17日,seti@home上线了,一时间风行于全世界的外星谜,不少天文爱好者也运行这个程序,这是一个屏幕保护程序,一旦装有这个程序的计算机休眠,它就会自动连接上加州的服务器,从上面下载阿雷西沃望远镜接受的一小段数据,分析完成后再上传到服务器,所有的人以为自己在帮助阿雷西沃天文台寻找外星人,其实绝大部分计算资源都在给林双棉分析阿桑齐的心电波。

    每个人贡献了多少计算机资源,完成多少数据分析都会实时排名在seti@home程序上面。不少人加入了这场竞赛,有一所大学网络管理员居然大着胆子将全校五千多台电脑全部安装了这个程序,这些电脑的计算机能力轻而易举的超过了康奈尔的超级计算机。

    林双棉的希望越来越强烈,她每天都要盯着seti@home程序的数据分析进度条,尽管进展非常缓慢,但百分比不断的在提高,她知道只要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加入进来,迟早有一天就能解开阿桑齐的秘密,想到这是刘卫平的贡献,她的心头又是一阵纠结。

    就在这一年暑假,西风动画出品了一部《飞往武仙座》的科幻电影,主人公的原型就是阿桑齐,他在阿雷西沃天文台工作了二十年,收到了外星发来的信号,决定将自己的脑电波用超级雷达发射出去,经过了48000年到达了武仙座,成为人类与外星人沟通的大使。由于他经历了越战,憎恨人类的杀戮本性,又领着外星人占领地球,结果他发现外星生物侵略性更强,为了保护自己的爱人林双棉,阿桑齐又带领地球人和外星人作战,保卫地球。

    《飞往武仙座》在全球上映正值新世纪来临,全球正在憧憬下一个世纪的未来世界,电影一公映,立即占据了全球票房冠军,只是因为没有使用大牌明星,惜败给《美国美人》,没能夺得200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

    因为《飞往武仙座》的热映,下载seti@home程序的计算机超过了五百万台,所有的计算能力加在一起超过了世界上有史以来任何一台超级计算机。林双棉看到数据分析进度条明显加快了进程,她对阿桑齐的思念越来越强烈了。

    当seti@home在全球推出没多久,上海的刘卫平便注意到了这个奇特的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