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非常官道 >

第531章

非常官道-第531章

小说: 非常官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昌良说了这番话后,就很自觉地退后一步,把和祝省长说话的位置重新让于金泽滔。

    从祝省长办公室下到一楼,所需时间不长,快走出楼道时,祝省长放缓了脚步,说:“西桥我还没去过,但西桥现在出了个刘叔平,感动全省,我仔细看了新闻,如果不是事发偶然,恐怕这一辈子,他都不会暴露身份,这是个真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是个让所有人都自惭形秽的人,也是催人奋进的人。”

    金泽滔唯唯应诺,只觉得后背阴风飕飕,昨晚上孙部长的警告还言犹在耳,他担心有人利用刘叔平的事迹扩大事端,引发人们的不满情绪,甚至可能引起高层震怒。

    金泽滔还信誓旦旦说,西桥不会有问题,他就担心别的环节出了问题,最后他背黑锅,但此时,祝省长无缘无故跟他提起老叔的事,让他感觉自己离背这个黑锅离越来越近。

    果然,祝海峰省长说:“铁司令很关心这件事,希望你能当面跟他说说,哦,对了,方副书记今早还问起过你。”

    说罢,祝海峰副省长就匆匆登上专车离去,挥了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却留下垂头丧气的金泽滔和一头雾水的郑昌良。

    金泽滔提出和郑副书记分头邀请有关方面领导,见到祝省长,并且得到他当面肯定和接纳,郑昌良副书记心情十分愉快,欣然应允。

第八百六十九章 铁打的命() 
显然,铁司令在这个时候过问西桥书店的事情,绝不会是心血来潮之举。

    他几乎可以肯定,铁司令的传召,肯定和京城云部长的事情有关。

    和心愿得偿,心满意足的郑昌良书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泽滔心如死灰,垂头丧气。

    呆在西桥久了,可能是囿于眼界和世面,金泽滔感觉万事皆在自己掌控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但到了西州,情况了解得越多,越是觉得自身浅薄,远的不说,就说祝海峰副省长和孙朝晖副部长,两人个性鲜明,但都有着明显的性格缺陷,和政治强人格格不入。

    对他们两人,金泽滔一直是尊重多于敬佩,但现在,他却不敢稍有轻忽。

    祝海峰省长刚才偶露锋芒,在接纳了郑昌良后,说了几句关于刘叔平的话,就让他方寸大乱。

    孙朝晖部长昨天晚上应对云部长问责的三条建议,此刻想来,却是字字珠玑,老辣持重,是应对眼前困局的应对之道。

    这就是大局观上的差别,眼界的区别,跟他们相比,自己差的不是一点半星。

    西桥不能出事,态度要坚决,减少接触,对照这三条建议,昨天还信心满满的金泽滔,此刻竟然是那样的无力。

    如果他有选择,他很想扭头就走,跑回西桥躲起来,就跟孙部长所告诫的,什么人都不见,什么话都不说。

    但他能逃避得了吗?金泽滔压根没想过要逃避。

    他此刻想得最多的是,即将面对铁司令,他将如何取舍,又将何去何从,金泽滔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十分茫然。

    刘延平看到金县长面色阴沉,建议说:“金县长,要不先回别院休息一下。等下午再去继续邀请。”

    他刚才只看到祝省长匆匆离去,然后金县长就两眼发直,还以为他在祝省长这里遭到拒绝,触了霉头。

    金泽滔平静了一下心情,说:“祝省长已经答应抽时间参加西桥的揭牌仪式。这样。你过会儿联系书店叶正新,现在县里正规划改造解放街,不管任何人询问。对外统一口径,书店收购事宜县政府统筹规划。”

    刘延平连忙记录了下来,他也是上一次云歌飞在书店闹事的见证人,犹豫了一下说:“要是问起上次的事呢?”

    金泽滔赞赏地看了他一眼,刘延平在敏感问题上,确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敏锐目光,他说:“我的意见,老叔的事迹让宣传部孙倩如部长亲自把关,书店资产处置。西桥设县后,西桥书店的资产处置由县政府负责,西桥设县前,均为浜海书店在谈判,跟我们西桥无关,如果有人质疑。让他们咨询浜海书店。”

    金泽滔作出这样的安排,既是为了保护书店,也是统一口径,如果需要对外发表意见,那也应该出自自己的口。不应由书店承担这个风险。

    再说,他还留了一个尾巴,想要了解真相,找浜海书店去,查处浜海书店是省店直接出手,那么,现在也该由他们自己操这个心,让他们自己头疼去。

    刘延平点了点头,这是西桥应对云歌飞收购书店一事的万全之策。

    安排好这些,金泽滔直接下了车,安步当车,向金钟山后的省委别墅区铁司令的住所蜿蜒而行。

    边走边想着该如何面对铁司令的盘问,现在他并不清楚铁司令召见自己的用意,心里无底,走了一路,想了一路,还是摸不着头绪,只能到时候见招拆招。

    快到别墅区大门,有几人正从别墅区出来,金泽滔眼尖,看到其中为首的瘦小老头,正是他今天要登门拜访的铁司令。

    铁司令耳不聋,眼不,看到金泽滔过来,笑眯眯地老远就向他招手,老爷子今天心情不错,金泽滔松了口气。

    金泽滔上门拜访过铁司令两次,每一次给他留下的记忆都不是太美妙,所以,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自己却是万万不愿意面对这头仿佛打盹的老虎。

    希望,今天的见面能让他全身而退,金泽滔心里想着,快步迎了上去,三步开外,就对他深深鞠躬:“铁书记好!”

    每一次见面,金泽滔礼节上绝对不敢怠慢,恭恭敬敬不敢稍有懈怠,就连祝省长都说,老爷子其实很亲切随和,不在意繁文缛节,你还是太拘谨了。

    金泽滔敢不拘谨吗?

    铁司令亲切随和,那也是看菜下碟,自己一直游离于铁司令为核心的本土势力之外,他再怎么随和,自己都是局外人。

    虽然在外人看来,他是越海本土政治势力一向看好,并极力栽培的政治新星,但金泽滔清楚,铁司令清楚,他就是一个政治投机分子。

    走远了,他会主动靠近,比如,他就曾极力向方书记和祝省长推荐庄子齐市长,刚刚他还把自己的良师益友郑昌良副书记郑重推荐给祝省长。

    靠得太近,他又会主动调整距离。

    总之,一直以来,他都和铁司令的越海本土势力保持着不即不离,不亲近也不疏远的安全距离。

    或许短时间内,他很难得到铁司令的完全信任和倾力栽培,但也避免了可能的政治倾覆。

    现在,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政治气候并不是太明朗,不确定因素还是太多。

    即便他有着重生的优势,但历史已经被涂改得面目全非,一些政治人物已经发生严重的偏差。

    比如温重岳,前世就没有任职禾城的经历,比如赵静书记,永州根本就没有她的位置。

    还有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正影响或即将影响着未来的政治走向。

    比如书店老叔,前世老叔直到老死都默默无闻,但现在,他正有逐渐成为道德圣人的趋势。

    由此,金泽滔隐隐感觉到,云歌飞收购西桥书店的负面影响,极有可能导致一场他重生以来最大的政治风暴。

    所以,至今他都无意站队,政治团体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政治利益,但也可能什么时候就沦为政治团体的马前卒,瞬间就灰飞烟灭。

    他不拘小节,但大是大非,重大选择面前,他需要足够清醒的头脑,他的身后,还有一个大家庭,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政治伙伴。

    如果需要政治团体,那也应该由他领头,而不是附骥攀鳞,这不是他故作清高,而是基于现实的需要和考虑。

    在这样的前提下,他要对铁司令保持足够的尊重,礼多人不怪,偶尔有所冒犯,也会宽容,如果太随便,反弄巧成拙。

    陪同铁司令的除了身边工作人员,唯一的外人就是方建军副书记。

    铁司令笑道:“知道你要过来,一起走走吧,正巧今天天气不错,到钱湖边逛逛,活动活动手脚,再不动动,就锈住了,年纪大了,反而开始惜命。”

    金泽滔摇了摇头:“铁书记,换作其他人,爱护身体,延年益寿,当为第一要务,但对铁书记,你天生就是铁铸的身体,铁打的命,阎罗王都要退避三舍,率性而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活得将比任何人都长久。”

    铁司令看上去弱不禁风,却是最长寿的开国将领、中顾委委员。

    当革命元老们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蚀,陆续谢世时,唯有眼前这个小老头,还活蹦乱跳在人们的视线,后世,有关他的活动报道和生平甚至充斥着娱乐频道。

    金泽滔说这话时,方建军有些色变,老年人最忌生死,随着铁司令的年纪增大,家里人,身边人,都自觉地避谈生死,生怕老人家心里膈应。

    金泽滔说了也就罢了,年轻人不知轻重,铁司令想必不会太在心。

    但你不能鼓动老人家率性而为,家里人对铁司令的健康看得比天还大,正发愁怎样减少他的活动,怎样限制他的活动范围,你倒好,还要火上浇油。

    铁司令一拍老腿,说:“不错,不错,我也觉得率性而为,最合我意,被他们当囚徒一样圈禁在院子里,心情不好,怎么能得长寿,不妥,不妥。”

    方建军恼怒地瞪了金泽滔一眼,小声喝斥道:“你又胡言乱语了,上一次你胡扯什么血勇论,我当是投首长所好,没跟你计较,这一回涉及到首长的颐养天年,再胡说八道,就不担心后果?”

    金泽滔不以为然:“方书记,铁司令无灾无病,身体比年轻人都捧,现在重点不是关注他的生理健康,而更应关心老人家的心理健康,心情平和,宽心无虑,满怀高兴,这才是长寿的妙理真谛。”

    从个人感情来说,其实铁司令对金泽滔非常亲近。

    第一次见面,金泽滔哄着老太太服了药,铁司令送了他一把无极大刀。

    第二次见面,金泽滔一部孝子经,让铁司令潸然泪下,视他为半个自家人。

    但此为私谊,不属公义,也不是金泽滔非要站队的理由。

    方建军辩驳不过,只有恨恨地扭头不语,其实他给金泽滔说这番话,何尝不是侧面规劝铁司令。

    就象今天,本来好好地在小院的老梅桩坐着,接了祝海峰省长的电话,却突发奇想,非要出去逛逛钱湖。

第八百七十章 司令下山() 
铁司令要出去逛逛也就罢了,车子进车子出,看完风景,抒发一下情怀,也有益身心健康。

    但铁司令偏偏要步行着去,上山下山,这段路不短,还有坡度,老年人关节老化,医生不鼓励铁司令步行出门,但铁司令坚持要走路下山。

    大家都劝阻不住,方建军本来还指望金泽滔能劝得铁司令罢手,金泽滔说话独辟蹊径,很能蛊惑人心,铁司令也愿意听他说话。

    但金泽滔此刻非但没加阻拦,反而鼓励铁司令率性而为,这不是怂恿铁司令犯错误?

    金泽滔没有理会方书记的恼怒,说:“铁书记,我在南门财税局工作的时候,我们局里有个青年干部,是有名的登山爱好者,隔一段时间不爬一回山,不登一回高,就觉得全身痒痒的。”

    方建军书记咂了咂嘴,小子,你说这话,是不是鼓动铁司令隔一段时间都爬一回山,这不是添乱吗?

    铁司令挥着手慷慨激昂说:“可不是嘛,动惯了身子,一日不动,就难受,你看,我现在都快成大熊猫了,走一回下坡路,就象爬雪山似的,生怕我摔跤,医生卫士团团围住,人生了无趣啊。”

    方建军暗恼,这是助长铁司令的气焰,以后谁还能劝得他安分守己,一句人生了无趣,所有人都得闭嘴。

    金泽滔心里则感叹,农村里,上了年纪的农民,为生活所迫,天天上山砍柴,下田种地,谁还担心路上会不会摔跤。

    之所以上下都在喊人人平等,其实就是因为人人不平等。

    他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就象那名青年干部,市里局里有什么登山活动和比赛,他从来都是一马当先。前段时间,我听说,他在家里上楼梯的时候,不小心踏空了楼梯,崴了一下脚。”

    方建军暗暗点了点头。小子也不全是附和铁司令的爱好。原来还是知道轻重的,他这是借人劝喻。

    铁司令饶有兴致说:“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不过是崴了脚。过几天,应该就活蹦乱跳了。”

    金泽滔苦笑说:“医生说他脚踝骨裂,至少得静养三个月,即使痊愈,今后都不能登高了,铁司令,习惯的力量有时候是好事,有时候是坏事。”

    方建军刚才苦着的脸顿时笑逐颜开,还冲金泽滔友好地点头。

    铁司令兴致勃勃的笑脸马上拉长。金泽滔瞄了他一眼,心里哀叹,夹在中间最难做人,不敢冒大不韪鼓动铁司令爬山,那只有试着劝说,态度含糊。两厢得罪。

    两边都不想得罪,两边都得罪人,孙朝晖部长这话真是至理名言。

    金泽滔说:“一般人崴一下脚,扭扭也就过了,这个干部就因为山爬多了。关节磨损厉害,所以代价就大,过犹不及,大约就是这个道理。”

    “你小子挺无趣的,没有自己的主意。”铁司令瞟了他一眼,加快脚步,金泽滔连忙跟了上去,要是他一激动,摔了跤,这责任算他的,还算铁司令自己?

    金泽滔陪笑说:“铁书记可以多走走平地,也可以达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目的,风景不一定就在高险处。”

    铁司令突然停住脚步,说:“听说你们西桥出了个人物,叫刘叔平?”

    来了,麻烦来了,每次见到这个小老头,都没有什么好事,时不时地还要被吓个半死。

    金泽滔心里腹诽,脸上却笑成一朵,大拍马屁:“铁司令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却事事关心,真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

    铁司令似笑非笑:“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就不是事事关心,你的意思是,我关心得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