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风流 >

第484章

锦衣风流-第484章

小说: 锦衣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若说没买,对方顿时口沫横飞的告诉你:“你怎地还不去买一些?大家都抢疯了,一年下来得利三成不说,这回据说是要打到鞑子老家去,彻底收复河套之地,这可是大快人心之事啊。``”

    “鞑子说打便打么?河套说收便收么?”有人会狐疑的反驳。

    这样的话顿时便会招来一堆人的鄙夷:“你可知带兵的是谁?那可是百战百胜的镇国公宋楠,这么多年来,你何曾听说过他吃过败仗?朝廷的那些将领,什么常宁什么陆完什么徐光祚,统统不灵。名气不小,一跟鞑子交手便现了原形,死的死疯的疯。镇国公盐池长城隘口一战以两万对十万,照样差点生擒了鞑靼小王子,这一回是必胜的。”

    凡此种种,街头巷尾舆论如沸;伴随着这样的议论声,白纸坊战争债券的抢购也如火如荼。大多数人其实是本着利而去,只有少数人在利益之外带着某种爱国的情怀。但无论目的是什么,只要他们肯掏银子,宋楠的目的便达到了。两天时间里,战争债券已经发行了三百九十多万两,这让宋楠都感到措手不及。

    宋楠心里明白,越是发行的越多,将来的窟窿越大,但他还是决定延长债券的发行时间,那是因为那天晚上和朱凤桐交谈之后产生的想法。他已经打听清楚了,西北的战后重建工部是要将城防房舍道路的建设承包给商人进行的,而承包这些工程的商贾大多是定国公府和惠安伯张伟等五军都督府的伯爵们的人。他们垫资,事后朝廷每年还款,拖延的时间还要算利息。

    亦即是说,朝廷永远欠着这些人的银子,欠钱的手短,而且在本身的暴利之外,他们又多了个控制朝廷某些决策的手段;工部的各项大工程又不得不继续承包给这些人,就这么一直滚起了雪球。

    宋楠并不反感这种形式,朝廷没钱,请商贾垫资办事也不足为奇,后世也并非没有先例;但如果不知道这些弯弯绕倒也罢了,一旦知道这些暴利的门路,既然无法改变,自己便要想办法插上一腿,分上一杯羹,不能让他人专美于前。

    而宋府财团的实力说到底还是不够雄厚,当初虽说凑足了一千万两的本金,但一旦投入十余种行业之中投资,便立刻显得这点钱捉襟见肘,正因如此,宋楠便要利用这次债券发行的机会偷偷的为财团融资,以便有实力插足上述的事情,这么做也是为了将来能足额还清募集的本金和利息的考虑。

    秋日的内阁公房衙门里静悄悄的,院子里的柿子树挂满了累累的桔红色的果实,看着着实可惜。二进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公房内清香缭绕,这是杨廷和的习惯,他习惯在批阅公。文的时候点上一盒檀香,在清香和清茶中仔细的考虑事情,这时候他的脑子虽清醒。

    外边传来沉重的脚步声,伴随着大声的咳嗽声,杨廷和皱了眉头,他听出来这时费宏的声音,这位昔年翰林院的同僚被自己拉入内阁之后对自己感恩戴德,凡事都唯自己马首是瞻,成为自己最亲近的同党之一;但杨廷和不满意的是,他旁若无人的打搅他人,大声的咳嗽吐痰的坏毛病一直改不掉,有的时候,听到这咳嗽声,杨廷和甚至有了冲出去给他几个嘴巴子的冲动。

    “介夫啊,你还有心情在这里安稳的坐着,外边都闹翻天了,这件事咱们内阁怎么也要管一管,宋楠太过了,以朝廷的名义大肆圈钱,这还了得?将来是要出乱子的。”

    费宏自以为和杨廷和关系亲近,平日以杨廷和的字相称呼,显得和杨廷和的关系不一般,殊不知杨廷和最讨厌别人这样,他更喜欢人家叫他杨首辅。

    “怎么了?你还是这么沉不住气。”杨廷和放下手中的公。文,皱眉问道。

    “你还问怎么了?这宋楠筹措军费发行什么战争债券,弄得满城乌烟瘴气,以高利吸引百姓购买,搞得上到白发苍苍的翁妪,下到屠狗贩油之辈都将积蓄拿出来去买那什么战争债券,这可怎么得了?三成利,他以后如何能还得起?”

    杨廷和笑了:“费公,你的意思倒是替宋楠担忧了?他还不起是他的事,你倒是比他还着急。”

    费宏激动的脸上的两颗大。麻子变得乌黑,叫道:“介夫啊,你糊涂啊,他用的可是朝廷的名号发行的债券,将来这些钱他还不起的时候,他往后一靠撒手不管,这笔账还不是要算到朝廷的头上?你说还能任由他这么折腾么?”

    杨廷和摆手道:“坐下说话。”

    费宏跺脚道:“还坐什么,咱们赶紧进宫见皇上去,这事必须制止,不然要生乱子的。”

    杨廷和摇头道:“你就是这般脾气急躁,此事我早已征求过皇上的意见,正是皇上允许他这么干的,咱们去见皇上便有用了?”

    “皇上准许他这么做?皇上真是糊……那个……被他蒙蔽了。”费宏本想说皇上糊涂,忽觉这是不敬之语,连忙改了口。

    杨廷和呵呵一笑道:“费公,你的心情我能理解,那日早朝上便表明了外廷态度,宋楠执意要打这一仗,皇上又对他极为宠信,我们能做的便只能是控制住他的军费,打消他的念头。殊不知他一意孤行,搞出来什么战争债券来筹集军费,不得不说,他的点子倒是挺多的;什么战争债券,我可是第一次听说,真有他的。”

    “你还夸他?真不明白你是如何沉得住气的。”费宏撇嘴道。

    杨廷和脸上的笑容敛去,笼罩上淡淡的威严,静静道:“费公,遇事慌张岂能担当大任,莫忘了你如今也是内阁大学士,文官们的主心骨之一,你这慌慌张张沉不住气的毛病总是改不掉。这件事当真这么可怕么?你了解的又有多少?你想过这件事会带来什么么?你是否认真思索过这件事?恐怕你只是听到这些事情,再听了有人在你耳边说了些话便急吼吼的来找我,你可知整件事的前前后后我都已经想的清清楚楚了,不是今日,不是昨日,而是前天傍晚宋楠开始卖那战争债券的时候,我便已经想好了这件事的走向了,你这也算是后知后觉了。”

    费宏愣了愣,旋即脸上露出笑容来,混没因杨廷和话语中的责怪口气而恼怒,凑近来搓着手道:“原来介夫已经全部知道了,难怪我说这么大的事儿怎地没见你说话,原来是已经有了对策。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杨廷和叹了口气,费宏这种大咧咧的脾气让人无法对他深究,实际上杨廷和要用的正是他这一点,遇事有这个人开头炮,比自己亲自出来说话要好的多。

    “本官查的清清楚楚,皇上虽同意他售卖这种筹款的债券,并答应他的要求,将来的战利品也归他宋楠所有,但条件是这笔钱必须是他自己承担;这便是为何宋楠在每一张债券上都签上自己的名字盖上他镇国公的大印的原因。你以为这是宋楠自愿的?那是皇上要求他这么做的,否则以宋楠的精明,岂会这么做?”

    “啊?那不是宋楠自愿的?我还以为宋楠故意这么做,便是要债券变得更加的可信,糊弄老百姓们去买,却原来是被迫的。”

    “嘿嘿,皇上这次算是精明了,也不知是谁教的,皇上也是担心这笔糊涂账最后会算到朝廷的头上;宋楠急于收复河套建功,竟然拿三成高利息吸引民间钱款,谁都看得出来这是极端之举,我想皇上定是也看出来此举不妥。只是皇上既答应由他自行解决军费,便不好驳了他的面子罢了。这事儿任他折腾,帐算不到朝廷头上来,那些债券上可都是他宋楠的大名,将来他还不起这些银子,百姓们找的也是他宋楠,朝廷大可推说是他个人的行为。若是朝廷的命令,户部大印为何没有盖上,朝廷的圣旨都没颁布,这一回宋楠是失策了。”

    “你是说,此举原是不妥的?”

    “当然不妥,且不说此战的胜负如何,无论胜负,他银子是要还的,我怕到时候要银子的百姓挤破了他镇国公的门槛,呵呵,我倒是很想看到这一幕。他若只是筹集两三百万两银子倒也罢了,偏偏军费已经足够,他还在筹集款项,据几位大人偷偷的派人去观察估计,到今日晚间,他筹募的款项将要达到五百五十万两。他贴出的告示说要延长发售债券三日,这接下来的三日必像滚雪球一般,六天时间,起码要募集一千多万两银子。光是利息便是三百万两,他拿什么还?”

    “哎呀,这我倒是没想到?你说这宋楠是不是疯了,募集这么多银子作甚?是不是打算卷了逃走?”

    “哎,你这脑子是没救了,宋楠会为了这一千万两银子卷铺盖走人?你以为他在乎银子么?他喜欢的是权势。我虽猜不出他为何如此疯狂的发售债券,混不管以后的事情,或许他真的有能力能还得起也未可知。我在想,既然他无限度的这么做,我们是否应该去助他一臂之力?”

    “介夫,你是何意?”

    “哎,我只是随便说说,我本想说,如果某些大户一窝蜂跑去买他的债券,譬如买个几百万两或者上千万两,一下子将这募集的数额给他翻上个数倍,将来这宋楠还如何还款呢?我很期待有人这么做。只可惜我家徒四壁,家中只有几百两银子的积蓄,尽数拿去买这玩意儿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倒是我家里的要造反了,堂堂内阁首辅家中断炊,这事儿传出去也不好听啊。”

    费宏再傻也听得出杨廷和话语中的暗示,他眼睛大张,嘴巴哦成一个圆形,脑子里急速的转弯,瞬间领会了杨廷和的意思。

    (感谢兄弟们的月票,特别感谢心恢夜冷兄弟的慷慨打赏,关于新书的意见征集请大家多发表高见,帖子在书评置顶。)

 第七五四章 践行

    夜晚的乾清宫中静悄悄的,后殿的一间暖阁内,正德亲自把盏替坐在对面的宋楠倒酒,这是宋楠离京前的最后一个夜晚,明日上午,宋楠便要带人押解物资粮草回到盐池长城隘口作战,此次正德的宴请,便权当是替宋楠践行了。;

    和上一次出征前的声势浩大喧哗隆重相比,这回的践行宴只有君臣二人,虽有皇上亲自把盏,但也是寒酸之极。由于宋楠和外廷意见相左,双方闹得不甚愉快,正德索性一个不请,免得勉强前来赴宴,在宴席上闹得不愉快。

    不知何时,正德的心境也有了变化,在他登基后大明朝屡屡发生动乱和战事,虽然无人敢当面归咎于他,但他又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一切跟自己这个当皇帝的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正德,只希望一切安安稳稳,甚至连臣属在自己面前争吵他都有些受不了,故而今夜他决定亲自给宋楠践行,不叫任何人作陪。

    “宋楠,你心里不要埋怨朕,朕知道你是一片为国之心,收复河套乃是长治久安之举,朕其实很赞成你这么做。但无奈,朕要照顾外廷诸臣的情绪,也要考虑他们的意见,外乱未平,内讧不能再生,大明朝经不起太多的风雨了。”正德轻轻将宋楠面前的酒杯注满,似是安慰,又似乎是解释。

    宋楠表情淡然,双目注视正德的脸,灯光下,正德的面庞有些虚浮肿胀,眼圈带着隐隐的黑色,两颊上的肉居然有些微微的下垂。宋楠心中叹息,正德比自己还小两岁,自己二十三,他只有二十一岁,正值青春年少的皇上,在此刻看起来就像是垂垂老者一般;他的头部微微摆动之际,竟然似乎能看到有丝丝的白发。听着正德从胸腹之中发出的声声闷咳之声,宋楠明白,酒色和放纵已经彻底的摧毁了这幅年轻的身躯。难怪有人会急着寻继任之人,正德的样子给人的感觉甚是不好。

    “皇上莫要担忧,保重龙体要紧;臣和内阁外廷的诸位大人们其实没有根本性的分歧,他们其实也是希望能收复河套的,只是朝廷财政吃紧,故而才和臣意见相左。臣坚持继续打下去,是因为战机难得,很多事若不一鼓作气,便会拖到不知何时才能下定决心。到那时,鞑子的气力恢复,那便更不好办了。”

    正德叹了口气道:“你说的朕都明白,但现在这情形,一殿之臣居然各做各的事,相互间不能协调一起办事,传出去岂非是个笑话。朕越想越觉得惭愧。宋楠,朕这个皇帝是不是不合格?朕和先皇相比是不是差的太远了。”

    宋楠当然不会实话实说,只安慰道:“皇上莫要胡思乱想伤神,皇上安心的在京城等我的好消息,这次出征我有十足的把握,多则一个月,少则二十天,必将鞑子赶回阴山之北。到时候重设大宁卫开平东胜三卫,多建寨堡固守,牢牢将河套握在手中,鞑子失去这块水草丰茂的地方,又失去这个进攻大同宁夏镇番的跳板,今后再无力犯我边镇了。皇上支持臣完成此创举,功勋更在前朝诸皇之上,那可是泽被万代的大事。至于朝中的一切事情,总是要等臣凯旋而回之后在慢慢解决。臣和杨首辅都是一殿为臣,哪有什么解不开的结?事情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皇上大可不必思虑过甚劳心伤神。”

    正德摇头道:“你莫骗朕,朕知道没那么简单,朕最近心神不宁,夜间难以安寝,经常咳嗽不止;便是睡着了也会做恶梦。朕告诉你,朕不止一次梦见父皇在梦里出现,父皇不说话,只冷冷看着朕,看的朕心里发毛。朕在想,朕是不是做错了很多事情,父皇对我是不是很不满意。朕的心很烦很乱,朕不知如何是好。”

    正德表情有些扭曲,眼睛发直,神情有些可怖,口中絮絮叨叨的说着这些话,听得人心中悱恻;宋楠不知说什么好,无论正德如何自责,他也不能说半句正德这个皇帝不称职的话来,但见正德的样子实在是诡异,看来所受煎熬甚巨,宋楠有些不忍心。

    宋楠咬咬牙开口道:“皇上,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正德道:“说,你我之间有何不能明言的?”

    宋楠吁了口气道:“皇上最近的身子是不是不太好?太医院的太医们是怎么说的?”

    正德摇头道:“太医院那帮废物,我身子不舒服他们变着法子的开了几十副药方,朕喝的都要吐也没见好转。你瞧瞧这乾清宫中,到处是药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