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三国之坐断东南 >

第279章

三国之坐断东南-第279章

小说: 三国之坐断东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风”太史慈。

    游戏之中,太史慈的出场算是早的,就在黄巾起义时期,在黄县的守城中,那个时候,他才18岁,实力也只有5阶。若是没有玩家参与其中的话,太史慈的命运应该也会如历史般,不说悲剧,但也令人可惜,年纪轻轻就病亡。小说之中,更是给了他一种悲壮的死法。

    但就在黄县,太史慈的一个行动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因此遇到了刘风,然后一直追谁刘风战斗,直到黄巾起义被平定后才返回,继续之前的生活。虽然刘风没有给太史慈带来地位上的变化(没有封赏),但他却因此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实力(达到6阶),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于是乎,在按照原先的历史轨迹完成使命之后,太史慈没有再前往辽东,而是去了会稽,投奔刘风。自此以后,他就受到刘风的重用,经常独当一面,地位仅在白建之下,就连贺齐也差了一头。

    单论武力,吕布是当仁不让的三国第一人,但就习武的资质而言,孙策在三国能排到前三,他死的时候只有26岁,但就在几年前,就能和处于全盛时期的太史慈不相上下。如今的孙策实力如何,刘风还不知道,上次见面也未曾了解,但太史慈,达到6阶巅峰已经很长时间了,但就是迟迟无法突破到7阶。

    这一年多的时间,独自领兵在外,太史慈也没有放弃自己实力的提升,海盐大战之后,在给刘风报信的时候,他顺便也许向白建请教自己的状态,他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突破的条件,但始终无法做到。

    这等问题,刘风是插不上手的,白建、荀攸、典韦以及吴隐讨论了很久,也没商议出什么好的办法,因为几乎每个人的进阶都是不同的,有的可能直接水到渠成,有的则要潜心修炼,还有的就直接在猎杀野怪的过程中进阶了,比如典韦。讨论到最后,大家一致决定给太史慈些压力试试,看看能不能助其突破。

    当然,之前南边是需要太史慈镇守的,在无锡大战之前,刘风调回来那么多的武将,也没有调动太史慈。直到这时,才放心让太史慈出战。

    吴隐是没有在见过太史慈的,他对太史慈的情况更是了解甚少,但在战场上遇见严舆这个6阶巅峰,就突如其来的决定试上一试,结果证明是可行的,就是悲剧了严舆和严白虎,空欢喜一场。

    吴郡大族就算是溃败,但在他们最后的大本营吴县城中,实力还是很雄厚的,就目前所知,就有3各有7阶实力的人,刘风当然不会认为这就是吴郡大族的全部了。太史慈不过6阶,统率力还没有武力强,若是之前,只身来这里绝对是找死的行为。但现在,刘风相信,就算太史慈因此失败,吴郡大族也绝不敢下死手。就算是刘风,也要集结了足够的大军,在几个7阶将领的陪同下,才敢前去接收吴县。

    太史慈当然是不会知道刘风这边的计划的,几个月的时间,他早已忘记了当初的事,却没想到刘风这边一直的记着。他只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如果能攻下吴县,此次大战的首功还是非他莫属。

    他是个要强的人,当初就想随军一路攻伐,后来是刘风直接任命他为偏师的主帅,这才接了军令,牢牢的守着吴县的南部。这次刘风大军在无锡休养,他就决定要努力一把。

    这一年多的时间,他自认对麾下军队的训练成绩还不错,再加上战场的拼搏,如今已经有十几万精锐在手。

    就这样,他整合两县之后,留下足够的守御军队,带着近百万大军出发,向着吴县杀去。

    如果有可能的话,刘风希望这是他手下第五个7阶人才。以太史慈的名气,将近三十岁的时候成为7阶,已经是不算早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九章、抉择() 
吴郡,是江东最早开发的地方,吴县,则可以说是江东最早的城市。

    先秦时期,这里就是一块不毛之地,当年楚王熊渠说过,“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楚国尚在吴地西北方向,尚且如此,何况更远的这里。

    商朝末年,周国的周太王想把自己的传给自己的小儿子,于是明白父亲心意的两位兄长,为了不使父亲为难,就从岐山周原出发,一路南奔,到达江东。而他们的弟弟,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在他的带领下,西周强盛起来,这才有了武王伐纣,分封诸侯。

    周文王的这两位兄长,太伯、仲雍,就是吴地最早的开发者,他们在在梅里(无锡境内)与当地人结合,建立了勾吴国。武王伐纣成功之后,念及二人的德行,于是正式封太伯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子,吴国从这时起开始名列诸侯。

    虽然建国,但这里的文化、风俗,都和中原格格不入,也没有确切的年代记载,十九世后直到吴王寿梦时,吴国才有了确切的纪年。等到延陵季子的大兄吴王诸樊即位之后,吴国的都城就正式迁到了吴,这个以国为号的城市。吴王阖闾时期,伍子胥主持扩建阖闾城,自此而始,吴县就成了江东的中心城市。

    越灭吴、楚灭越,在这里设置郡县,秦国一统之后,这里是会稽郡的郡治,汉初之时,吴县陆续从属于楚国、荆国、会稽郡,但无论什么时候,这里都是江东最大、最繁华的城市。

    自延陵季子北上中原起,吴地和中原之间的交流就逐渐增多,也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中原文化,光武中兴以来,地方逐渐安稳,这才陆续形成了吴郡的四大家族,以及一众小家族,虽然依旧被视为蛮夷之地,但和中原已经没什么不同。等到百年后司马氏政权南迁,这里更会成为汉人的中心之地。

    由拳到吴县之间不算近,其间再没有任何一个县城,进入吴县的范围之后,一路上经过的村镇都被太史慈光顾,解除了武装,交给后续的人押回由拳处置,他现在着急去吴县,可没有时间在这里耗着,只要保证后路安全即可。

    无锡大败的消息已经传来,整个吴县已经是风声鹤唳,就算反应再慢的人也明白,吴郡真的要变天了,四大家族主导吴郡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对于太史慈的行动,这些乡亭都十分配合,生怕自己惹怒了对方。反正现在还处于敌对状态,就算死上个把人也无所谓。

    当太史慈气势汹汹的杀到之后,吴县的人才终于意识到现在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数十年来,吴县就没有发生过兵临城下的事,一旦开战,无论是民生还是商业,都将会大受影响,一时间,吴县城里的物价飞涨,让很多抓到机会的玩家趁机发了一笔。

    但这只是那些平民的想法,在吴郡大族,尤其是四大家族看来,太史慈带来的这些人,看似强大,其实只是外强中干。就算吴郡大族已经损失了大部分的人马,但只要各家拿出一部分家底,出动几个7阶实力的人,击败甚至击杀太史慈都不是不可能。

    但正如刘风他们所预料的那样,现在的吴郡大族根本不敢向太史慈下死手,所以对于太史慈的挑战,只能来个视而不见,随他去了。然后一转身,召集在吴县城里的各大家族族长开会议事。

    依旧是在陆家的大宅,这次可比上次热闹多了,时间早已定好,根本不用人催促,所有人就提前到了,坐在大堂中,三三两两的窃窃私语,等待着最终三人的到来。

    过了不久,顾家主就在朱家主和张家主的陪同下走了进来。打过招呼之后,立即开始进入正题。

    “诸位也都知道,现在局势已经到了最后关头,我们必须要为未来抉择了。”顾家主当仁不让的说道,“刘风军的战斗力,相比大家也都了解过了,若是我们早些时候能同心协力,集中兵力将他阻击在吴郡之外,或许根本不用付出太多,但现在已经晚了,就算我们所有人毫无保留,最多也只能做到两败俱伤。注意,只是和现在的刘风两败俱伤,若是他之后再从丹阳、会稽调兵,我们就毫无还手之力了。所以说,失败已是必然,就看诸位怎么选择了!”

    “城外的太史慈不是大患,尚在无锡休整的刘风才是。他这个人十分谨慎,没有完全的把握不会轻易出手,一旦等他到来,就已经晚了。虽然他对外宣布在无锡整顿三个月,但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提前到来。”朱家主也说道,“我和在座许多人一样不甘心,但却没有任何办法。吴郡大族主宰全郡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战争爆发这么久以来,诸位应该也能感觉到,吴县城中的物价越来越高,其实这不仅仅是最近的事,而是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年轻的张家主也说道,“各家舰队的战斗力不用多说,绝对是大汉最强,刘风的水军根本不敢进入吴郡的海域,因此外界是商路依旧畅通,但随着战争的继续,能运进吴县的已经也来越少,运输道路也也来越少,就算刘风不进攻,只是派兵围城,满城上下那么多人,绝对撑不了多久。”

    ……

    三人接连发言,所要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战场上他们已经失败,无力再抵御刘风的进攻。显然,三人在进来之前已经达成了一致,将会按照之前的计划,投降刘风了。

    三人的话一落音,就在大堂中引起轰响,各个家族再也不顾仪态,再次商量起来。然后,有人出言问道:“三位家主,照你们这么说,我们就无路可走了?”

    “要么以卵击石,要么屈膝投降。”顾家主说道,“当然,若是你们愿意的话,趁着还有机会,带上全家离开江东就是,只要避过城外的太史慈到了海上,水军还是能保护你们的安全的。”

    “三位家主,看你们的意思,是决定要投降了吗?你们就甘心被一个异人压在头上?”又有人问道。

    “事实已在眼前,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朱家主说道,“我们不想离开世居的祖地,更不想家族至此而终,那就只能投降。给你们一刻钟的时间考虑,不同意的,就可以离开,回去准备带着你们的家人离开了。”

    下面再次嘈杂起来,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在场的二十多个人,竟然有十几个选择了离开,显然是不打算跟着刘风混了。这让三位家主的脸色非常不好,但之前话已出口,又不能反悔。

    “还有人要离开吗?”一刻钟之后,顾家主看着仅剩的8个人,冷着脸问道。大部分人的离开,反应了他们三家对吴郡的控制不力,他要是还有好脸色才怪!

    “既然没有了,那就商议一下如何投降的问题吧,毕竟这关系到将来我们的地位。”见没有人有反应,顾家主脸色好了一些,继续说道。

    若是刘风在此,就会猜想,这将是系统再次借故削弱他的实力。

    这么多的家族,家族中至少也有6阶实力的存在,若是全部投向了他,刘风的实力将会暴涨,这是当初的设计者所不允许的。就算智脑认识刘风,也绝不会放任他如此。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章、内乱() 
吴县的城中心,有一座气象森严的府邸,这里就是吴郡名义上的主宰地,吴郡太守府。

    相较于顾家的豪华宅邸群,这里虽然雄浑,但远没有四大家族的主宅有气派,格局也小的多。

    如今住在这里的吴郡太守,正是当初和刘风一起前往夷洲探寻虚实的会稽盛宪盛孝章。当年从夷洲回来之后,他就因功升为吴郡太守,至今已有六七年。自董卓乱政以来,对地方的控制大不如前,也没有人再提过吴郡太守换人的事,若是有可能,他还真不想在这里待下去了。

    原因不问可知,在这里实在是憋屈。四大家族主宰着的吴郡,根本不容许外来人插手。尤其他还是会稽人氏,以吴越之间的世仇来说,他在此几年一直平安无事,没有被吴人驱逐,已经是因为一直以来他的声望比好的缘故了。

    最初升职的激情,在这里被逐渐磨灭,甚至有时候他会想,宁愿不做这个二千石的大员,而是安心在朝中做一个郎官。虽说品秩比较低,但也是能经常接触到天子和三公九卿,在外也不至于如此窝囊。当初刘风北上会盟讨董特地经过这里时,他就表明了自己想要称病回乡的心思。是刘风劝住了他,让他再等几年,他这才一直待到现在。

    时至今日,回过头想想,还好当初被外放一方,要是真继续待在洛阳,他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结果呢!洛阳百官集中之地,像他这种级别的小官不知凡几,被董卓、西凉军头领杀戮乃至无故被战乱波及而死的有很多,又有谁为此多说一句话了。时至今日,还有大批官员活在西凉军的**威之下,朝不保夕。

    其实他一直待在这里,未尝没有占着位子不放的报复快感在内,若是他真就这样离开,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吴人。盛宪是君子,但君子一旦认定的事,决计无法被轻易改变。这几年不知吴人使了多少方法,想要他主动离职,但心中有了想法的他就是不为所动。

    他在吴郡,没什么权力,除了掌控了一支由历任太守费劲心机弄出来的几万军队,其他什么都没有,太守的各个佐官都被吴郡大族把持着,军队上下各级军官也都是吴郡大族的人,就连吴郡的城门,也是吴县几个大家族的人把守着。他的政令,根本出不了太守府,直接被吴郡大族无视掉。

    但在表面上,吴郡大族做的很好,对他十分尊重,一副马首是瞻的模样,让他就算想借民众的力量抨击吴郡大族都做不到,每天只能待在太守府中修身养性。

    或许会有人羡慕这种生活,但对主政一方的官员来说,这绝对是种讽刺。

    现在,盛宪就在太守府中的院落中,在一个老仆的侍奉下,提笔练字。

    匆匆赶来的一个下人见状,老远就停了下来,不敢上前打扰。

    “阿福,这几个字怎么样?”终于,盛宪放下笔,问自己的老仆。

    “老爷的字,一向都是好的。”老者笑着说道。

    “尽拍马屁,‘蛰伏待机’,现在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个了,倒是真练出水平来了。”盛宪笑道,转头看向远处的下人,“让他过来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