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三国之坐断东南 >

第302章

三国之坐断东南-第302章

小说: 三国之坐断东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子布的大名我司听过的,他都认可的人才,本将军自然不会有疑虑,你们不用太过谦虚。”刘风看出了几人的紧张,宽慰道,“先自我介绍一下吧!”

    “在下诸葛瑾,字子瑜,琅琊阳都人,因家道衰落,被迫离开,路遇战乱,流落彭城,有幸结识一位挚友,这才避免了惨剧的发生,更因此结识了张公,被其推荐来江东。”长脸的果然就是诸葛瑾。

    “在下严畯,字曼才,彭城本地人,自幼和张公家有往来,也曾聆听教诲,恰好小子想要游学,张公接到子纲先生的信函,就推荐我来江东看看。”老实人模样的是严畯。

    “在下徐盛,徐文向,琅琊莒人,游历江湖途中,遇到二位兄长,随行前来张张见识。”这位武将打扮的小将一开口,就让刘风有了惊喜——这岂不是买二送一?

    “这一路,多亏了文向护送,否则要到达江东,不知要经历多少周折呢!”诸葛瑾年少失父,体味到世态炎凉,对于徐盛这个老乡无私的帮忙,十分感念。

    “子瑜兄客气了,就算没有小弟,到达江东也不难。”徐盛说道。

    他这话也没错,诸葛瑾和严畯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他们轻身出发的话,玩家们想找到他的踪迹都不可能,也就是诸葛瑾带着母亲一起,拖累了一些行程,但也不是玩家所能阻挡的,除非是人太多。

    “客气话就不用多说了,今后有的是时间,几位初来乍到,可以多看看江东的情况。”刘风说道。

    面前的三人,太过年轻,连最大的诸葛瑾都只有二十一岁,他们可不是孙策这般的人物,只有6阶,但相对来说有些弱,毕竟到了现在,十几年的时间过去,当初的那些龙套人物都成了7阶。

    刘风看重的,是他们的潜力。这样的人,他手下还有一大波。

    随后就是考察了,即便有张昭的推荐,刘风也得表明自己的态度,示意自己这里是凭能力吃饭的。三人虽然年轻,但才华还是有的,诸葛瑾和严畯无论刘风问什么,都对答如流,完全不是之前木讷的样子。至于徐盛就更简单了,被白建叫府中的小校场,考较了一场,再询问了一下军略方面的东西,比诸葛瑾二人都先结束。

    “三位果然大才,不知道有没有兴趣在江东入仕?”考较完毕,刘风直接向三人发出邀请。

    “固所愿也!属下诸葛瑾,拜见主公。”最先应声的,是带着欣喜的诸葛瑾。

第五百一十七章、益州内乱() 
第五百一十七章、益州内乱

    同至江东的三人,实际情况也是不一样的。

    徐盛家境如何诸葛瑾不是太清楚,但想来能支持徐盛习武,就算不是大富之家,也必定家境殷实;严畯就更不必说了,若非他的资助,他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呢?张昭是和赵昱、王朗这些徐州高门齐名的人物,张家自然也是大族,严家既然和张家世交,自然也不会弱。

    唯有他诸葛瑾,家道中落,正值落魄之时。

    诸葛家也是官宦之家,先祖诸葛丰曾为司隶校尉,数年之前,他的父亲还担任泰山郡丞,家境也还殷实,但自从父亲去世之后,一行人回到家乡,家道急剧衰落,孤儿寡母无力生存。幸好此时,叔父诸葛玄回来,一直由他照顾自己一家。

    但最为家中长子,诸葛瑾怎么甘心托庇在叔父的羽翼之下,他自觉应该担负起赡养母亲和抚养弟弟妹妹的职责,只可惜之前年纪太小,做不了什么,只能一心在家读书,将家事都托付给叔父。

    所以,成年之后,诸葛瑾一直想找些事情做,担负起长子的职责。恰在这时,徐州动乱初现端倪,诸葛玄就想带着家人,前去相对比较安定的荆州,依附旧友刘表。就是这个时候,诸葛以自己已经成年为由,委婉的拒绝了诸葛玄一起前往荆州的建议,只是让自己的弟弟妹妹随诸葛玄而去,自己则是带着继母南下,目的地正是江东。毕竟江东虽然之前还在战乱,但江东三郡被刘风统一的消息,诸葛瑾还是知道的。

    但就在路上,他遇到曹操南下的事情,不得已随着流民队伍,涌入彭城。此前的一段时间,他过得十分辛苦,直到遇上严畯,被其接济,这才好了点。

    所以,听闻张纮来信邀张昭前去而被拒绝,准备推荐严畯前来,诸葛瑾就请严畯带自己拜访张昭,表示自己也要去江东,请张昭推荐。张昭考较之后,很是欣赏诸葛瑾的才华,当即推荐了他。

    所以,在听到刘风的征辟邀请之后,诸葛瑾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因为现阶段,他最需要的,就是找一份谋生职业。他需要这个来维持生计,赡养母亲。

    “好,有子瑜相助,想来江东恢复平定会更加迅速的。”再次收获一个人才,刘风十分高兴,“曼才、文向,你们呢?”

    “这个,张公让我来江东开阔一下眼界,并没有提入仕的事。再说了,在下的家人都在彭城,在江东入仕,多有不便。”老实人严畯很是犹豫。

    “这个无妨,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也不算正式入仕,就当历练一下。”刘风说道,“你就随子纲先生,一起处理从徐州迁移来的民众吧!”看出了严畯的性格,刘风直接就给他安排了事情。

    “这个……好吧!”不懂如何拒绝人的严畯答应下来。

    “文向,就剩你了。”刘风看向徐盛。

    “在下愿意从军。”见识到白建的强大之后,徐盛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江东。

    “哦?”这下倒是让刘风有些疑惑了,“文向没有后顾之忧吗?”

    “不成,在下父母在前些年的战乱中去世,自此就没有了牵挂,这次出来闯荡,也是想避开徐州即将到来的战乱,能在江东安定下来,也是在下所愿。属下拜见主公!”徐盛表明自己的意向。

    目的达到,皆大欢喜,诸葛瑾就被刘风留在将军府中任职,想等到熟悉江东之后,就外放出去任县长、县令;严畯就给个从事的虚职,让他跟着张纮一起安置徐州民众;而徐盛,则成为白建手下的又一员猛将,当然,他也只能从一个军司马做起。当然,刘风相信,以他的能力,用不了多久就能升职。

    刘风现在很已经不怎么将这些年轻的历史人物放在身边了,或许就是因为他的缘故,这些人在自己的麾下才会进阶的如此缓慢。他在逐渐进行调整,将这些人全都派出去,独当一面,锻炼他们的能力,希望他们能尽快晋阶。

    ……

    安置完三人之后,刘风终于把目光放到豫章,放到益州。当然,期间他也派人前去寿春,恭贺袁术得到传国玉玺。

    益州和荆州相邻,或许作为一方诸侯,而且是有野心的诸侯,这就是天然的矛盾,不可调和。当初刘焉还活着的时候,益州俨然一个独立的小朝廷,刘表就曾经上表刘焉的僭越之举,虽然董卓当时没什么反应,但荆益双方却自此有了嫌隙。

    刘焉或者的时候,益州强大,刘表自然不能怎么着,但刘焉死后,益州内部动荡不安,就给了刘表机会。于是他派别驾刘阖秘密前往益州,联合处于下风的刘诞以及支持他的沈弥、娄发、甘宁等人,共同反对刘璋。

    刘诞当初敢和兄长一起,联合韩遂、马腾图谋推翻西凉军的统治,自然不是庸才,也很有胆识。他自然看得出刘表此举不怀好意,但却没有办法拒绝刘表递来的橄榄枝。因为若是他不接受的话,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死亡。为了权力,刘璋都将父亲毒死了,又怎会在意他这个哥哥?虽然有一部分刘焉的旧部支持他,但毕竟刘璋才是益州刺史,手握大权,得到更多的人认同。

    所以,他必须和刘表合作,哪怕只是为了自己的性命。否则的话,等刘璋腾出手来,平息了那些支持他的人,到时候就是他的死期了。

    于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准备之后,刘诞终于发起了反击,拖延了多日的益州内乱终于开始。

    为了益州内乱,刘表做了许多的工作,不但将自己的别驾派去益州,还在西凉军控制的朝廷中使力,居然真的让他成功,作为新一任刺史的扈瑁也出现在刘诞的军中,以朝廷大义斥责刘璋作乱的行为,直接把刘焉的死因安在了刘璋头上。

    扈瑁当然没有冤枉刘璋,但别人不知道啊,一时间留言满天飞,益州哗然。

    ——

    ps:多谢书友“140912222027642”的打赏,多谢“彩虹森林”、“飞梦》”、“yjy1981”等书友投的月票。很不好意思,没有常对大家表示感谢,希望见谅。同时,厚颜请大家支持,谢谢!

第五百一十八章、去豫章() 
益州内乱,不是短时间能平息的,尤其是还有刘表在后面兴风作雨。

    事实上,刘焉若继续存在,益州或可继续安稳,但这个强势的人物一去,益州内部不稳的情况就显示出来了。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支持刘璋,不是因为刘璋比刘诞更适合,而是因为刘璋的性格软弱,比较好控制。刘焉本身比较强势,他手下的那些不将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若非因为刘诞的到来,刘璋的只怕现在要憋屈的这些老臣手下默默积蓄实力,期待有朝一日能够翻身。毕竟他身为刘焉的后人,执掌益州是大家都认可的。

    有了刘诞,一切就都不同了,毕竟刘诞较之刘璋,更适合成为一个明主,那些贪恋手中权力的人当然不甘心另一个枭雄的出现,所以才如此打压刘诞,甚至要置其于死地,淡然也有一部分人是为了益州内部的稳定,为了更快的过渡,选择了实力更强的刘璋。

    其实刘璋留下的势力没有表面上的那么强,没有了他的压制,很多矛盾就暴露出来。赵匙跋扈,看不上刘璋,隐隐有尾大不掉的趋势;虽然因为刘诞的缘故,刘璋尚未对张鲁的母亲下手,但汉中的张鲁,已经对成都的命令阳奉阴违了,翻脸也是迟早的事……

    在刘焉的丧事期间,刘诞就趁着混乱,逃出了成都,在支持他的沈弥等人接应下,来到巴郡,准备另起炉灶。这些人都是不满刘璋的性格的人,对刘焉也比较忠诚,希望在一个明主的引领下,继续刘焉未竟的大业,甘宁就是其中的一个。

    后来就是刘表得知消息,暗中联络,最终导致了益州内乱的爆发。

    刘璋其实在刘诞刚逃出的时候,就想发兵将其擒获,但他自己地位不稳,手下的将领不怎么指挥的动,加上又是刘焉的丧期,就一直拖延了下去。直到现在,刘诞公开起兵,他才急忙召集手下将领议事,商议对策。

    刘风丝毫不担心刘璋会输,因为双方的实力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除非刘表愿意全军出动,直接和益州开战。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仅仅占据了巴郡一小块地方的刘诞,根本不会是刘璋的对手,因为刘诞的行为,是危害到他们全部的利益的,而之前之所以没有这么积极,也不排除有些人“养寇自重”的心思在内。

    ……

    在益州内部战乱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刘表的重心只会是在这里,刘焉在世时,益州给他的压力太大了,即便现在刘焉死去,也只有如此消耗益州的实力,才能让荆州西部变得安全,他才能放心,才有更多的精力来攻略他方。

    益州内乱,是刘凤的好机会,这不是历史的重演,而是游戏的变动,刘风觉得,刘诞怎么着也能坚持几个月,所以他要趁着这个机会,迅速敲定豫章之事。

    太史慈到建昌之后,得到公主府的支持,立即大肆扩军,很快就超过了县兵的规模,给建昌长极大的压力。虽然这些人没有什么大的行动,每天待在城外公主府的一座庄园里练兵,但只要听见那个数字,建昌长就有些心惊。

    于是他将事情禀报太守府,期待太守派兵前来,因为这毕竟是严重的违制行为,但没想到,等来等去,就等到了一句话。

    由他去吧!

    由他去吧!

    由他去吧!

    这让建昌长很是无语,自己一个邑(县)长,都这么关心国事,你堂堂一个太守,除了无为而治,就什么也不做了?不过想想天下的形式,建昌长就什么也不说了。

    因为没用。毕竟连天子的生死都在别人的手里了,谁还会有精力去管一个公主违制不违制。当然了,若是有那个诸侯势力范围之内的侯王出现违制现象,他们也不介意以此为借口将整个王族驱逐出去,省得在自己的治下碍事。

    但没想到的是,公主府得寸进尺,在初步训练完成之后,就打起了县兵的主意,想要掌控全县。不多久,太史慈就在长公主的推荐下,被华歆任命为建昌县军司马——来此之前,太史慈已经去职。

    刘表当初就派人来拉拢过华歆,希望他投靠自己,驸马失踪的事也是因此而起。华歆不愿意投靠荆州,他更看好的是刘风,所以表面上虽然两不相帮,实际上还是倾向于刘风的。若非自己无法掌控全郡,说不定他真的率领全郡投降了。

    所以,长公主的信函到后,他据顺势答应,将太史慈任命为军司马。

    太史慈的能力当然不是一个小小的县尉能比的,不久之后,就被太史慈收服了自己的部下,然后带着他们出去剿匪。华歆也很配合,几次下来,太史慈就成了校尉,虽然和在刘风麾下不能比,却已经成为建昌的最大力量。因为他手下,还有数十万托庇于长公主府的部下。

    建昌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倾向于刘风,和刘表勾结的大有人在,建昌长对双方都无可奈何,只能放任不管。于是在太史慈再一次出去剿匪的时候,就遇到了埋伏,山贼、大族私兵联合起来想要围剿太史慈。太史慈当然不会让他们如愿,他早已做好准备,董袭带着刚刚训练完毕的人,来了个反包围,彻底覆灭了建昌大族的私兵和山贼,太史慈也因此积功升为县尉,掌控了建昌的大权,然后逐渐将建昌全境收服。自此,建昌大族再也不敢有异动,顶多是暗中向刘表汇报。

    但刘表又不能直接出兵,以免引起袁术的关注,只能来信安抚各县大族。但这样做的效果很小,很多人逐渐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