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三国之坐断东南 >

第310章

三国之坐断东南-第310章

小说: 三国之坐断东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问题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依附刘表的那些人,到如今还进不到上层的眼中,要么只有中型城市——这已经目前等级最高的领地了,要么也只在军中担任个牙门将、军司马,地位太低,说话又岂会被重视。要是那些诸侯能听见每一个玩家的话,那游戏还怎么进行下去?

    张羡是南阳名士,很早以前就在荆州任职了,刘表初入荆州的时候,长沙太守苏代以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反,就只有张羡所在的武陵郡,没有随之而反,张羡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说服了当时的太守曹寅,坐观其变。当然,这也是因为武陵人口稀少,军队不多,而且武陵蛮势力强大,需要有足够的震慑力防止那些蛮人趁机作乱。

    等到刘表平定了苏代的叛乱,荆南有一大批官员被吓得挂印而去,曹寅自知当初勾结孙坚假传檄文杀了孙坚,不被刘表待见,也乘机隐匿而去,武陵城以张羡为首,投靠了前来接收郡县的刘表。而因为刘表手下缺人,刘表也需要人来稳固荆南,张羡就被刘表拉拢,拜零陵太守。

    对于张羡,刘表当人不是那么信任,就算武陵当初没有叛乱也是一样,或者说六百哦对荆南的人都不信任,不仅仅是针对张羡。所以仅仅两年之后,就改任桂阳太守,如今又改迁长沙太守,将荆南四郡跑了个遍。

    而荆州内部下一次的动乱,就是在张羡任长沙太守的时候,那个时候,也是官渡之战袁曹大战之时,刘表之所以坐观袁曹大战,张羡叛乱拖住了刘表的主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玩家们更是兴奋起来,之前刘风表现的再强大,也不过是在地方上逞能,没有和真正的诸侯大战过。黄巾时期就不说了,大部分都是刚刚转化的流民;讨董之战也是一样,跟着诸侯混功勋;之前杀入扬州,也是趁着陶谦不备,还有袁术的帮忙……这么算下来,刘风还真没有和一个诸侯较量过。而这样未曾经过检验的实力,在玩家看来,和原住民诸侯相比差了一筹,需要刘风用战争来证明自己。

    而豫章,就是刘峰和刘表之间的第一次碰撞。只有刘风表现的不弱于刘表,才会被玩家真正认可为一方诸侯。

    ……

    刘磐入豫章,很快就得到了那些投靠刘表的大族的支持,沿泸水下平都,攻石阳、庐陵,一副要将豫章南部吞下的样子。

    正在攻略诸县的刘风军无暇顾及,只是加紧了攻城的步伐,而华歆则公开谴责刘表派军进入豫章,让襄阳的刘表恼火不已,想要继续增兵豫章。

    但很快,刘表就无暇顾及豫章了,更重要的事情发生了。

    因为张济出关东了。

    却说西凉军各部,联合起来驱逐了牛辅之后,相互之间再生嫌隙,并且越来越大,甚至到了在长安城里大战的地步。才一开春,就又因为李傕和郭汜之间的矛盾,引起了西凉军各部之间的混战。

    逐走了牛辅,西凉军就以李傕和郭汜实力最强,为了争夺朝堂的控制权,经常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动武。除了这两部,就属樊稠张济了,也是两人拉拢的主要目标,而其他各部,也都是被拉拢的对象。郭汜拉拢了樊稠之后,李傕却没有如愿的将张济拉拢过来,只能多拉拢其他各部,而张济则成了孤军。

    但长安城太小,容不下那么多人,尤其是那么多兵,只是去外地驻守,之前谁都不愿意。如今张济不管李傕和郭汜之间的斗争,隐隐被大家排斥,自然起了外出的意思,眼不见心不烦。再说了,大家都是西凉军,老师这么互相厮杀也不是长久之计。

    但是他想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了。他们起家的凉州,因为之前董卓身死,大军都聚集到长安,地盘已经被人夺走;长安以西,牛辅就在右扶风内没有离开,虽然实力大损,却也不能被逼急了;还有弘农和左冯翊,距离长安太近,就算他想去,其他人也不会同意。思考良久,张济最终做出决定——出关。

    所谓出关,就是出东出函谷,但如今函谷关虽然还在西凉军手里,却是段煨的地盘,他想要借道,也得段煨点头。但是显然,段煨是不会同意,他自己身在长安,函谷关只是留下了人把守,生怕张济假道伐虢,将自己的地盘吞并了。

    所以张济陷入了为难中,他发现自己处在一个牢笼中,而笼子里的那些人还在为一点蝇头小利而争执不休,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张济自然不会有那么好心去提醒,而是更加坚定了离开的心思。于是他一边和李傕等人在朝上争吵,要求段煨打开函谷关放他东去,另一边,却派自己的侄子张绣,带着自己麾下的最精锐的一部,昼伏夜出,沿着当初刘风走的道路,直趋东南,趁着袁术的守军不备,一举夺下武关,打开了东去的大门。

    然后,他不疾不徐的和李傕等人告别,离开了长安,前去和张绣会和。

    刘表收到消息的时候,张济已经身在南阳了。

第五百三十三章 、贾文和() 
丹水。

    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城中依旧显得混乱,到处都是尸体。

    西凉军的战斗力很强,但军纪绝对是不敢恭维的,破城之后,放任其抢掠已经是被各个将领默认的事实。攻下武关之后,张绣没有让人停歇,留下人手看守俘虏迎接张济大军,自己就带着人直扑丹水,在袁术军反应过来之前,再次突袭了丹水,拿下了这个县城。

    不乖袁术太菜,而是张济更强。

    西凉军本来就是以强大的战力闻名天下,张济的手下,虽然没有西凉军的标志性兵种飞熊军,但西凉铁骑可是不少,行军速度很快;而袁术军,自占据了武关之后,就再没有出关过,加上这两年西凉军之间龌蹉不断,武力东顾,不时遣使东来,交好袁术,袁术自然就放松了警惕,上行下效,他手下的人自认也是如此。

    所以,包括西凉军其他各部,谁都没有想到,张济居然跟关东第一诸侯磕上了,直接拿袁术这个号称关东第一诸侯的人开刀。

    张济不知道袁术的实力吗?他当然知道,但是正如之前所说,他没有别的选择。

    被孤立后,凉州已经再次成了打不死的小强——韩遂和马腾肆掠的地方,不会允许他去,左冯翊、弘农甚至河东都不可能容他停驻,因为这距离长安太近;右扶风也是一样,还有牛辅的残兵……可以说,张济想要离开,李傕等人就不会容他在函谷关以西停留,否则对他们就是个大威胁。

    张济只能东来。

    河南尹如今落到了孙坚的手里,对于这个曾让董卓吃亏的江东猛虎,张济当然不会去死磕,否则一旦损失过大,他拿什么来在关东立足。

    所以他只能把主意打在袁术的身上。

    没有什么别的原因,这就是个二选一的问题,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袁术已经很久不在南阳了,将重心东移寿春,而且目前正在与陶谦开战,想要夺取徐州。

    县衙之中,风尘仆仆的张济才一到达,就立即召集手下人议事,商议之后的问题。忙活了好一阵,才终于忙完,打发所有人离去,长叹一口气。

    “叔父,你也别犯愁了,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那就坚持走下去。”屋里仅剩的张绣劝道。

    张济是典型关西大汉,身材壮硕,但他的侄子,却是英武不凡,一点也不像凉州人,倒有河北人的风采。

    “唉,如今的局势,由不得我不愁啊!”张济揉了揉脑袋,“当年追随太师,只管领兵打仗就好,其他那些烦心事都轮不到我来操心,可是这几年,什么事都要我来处理,一个不好,就有可能被其他几人吞掉,实在太艰难了。”

    若按历史上的走向,联合攻破长安后,张济因为在四人中实力最弱,被迫出走弘农屯驻,樊稠更是在内斗中被李傕杀死,只余李傕郭汜在长安相争。但游戏中,先是牛辅未死一家独大,接着就是西凉军各部齐聚长安,后来只有实力弱小的人到周围屯驻,张济也留在长安,一起对抗牛辅;再接着,樊稠未死,牛辅被驱逐,他也就一直待在长安,未曾出走。如今倒好,直接进入了荆州,却是袁术的地盘。

    “都已经过去,叔父再想也是无用,还不如养好精神,以图后计。”张绣说道。

    “是没什么用,但是我现在就很怀念当初太师在的时候,那个时候,西凉军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就连当今天子,也操纵于手掌,关东二十路诸侯齐聚,也未能占到什么便宜。若非太师不想两败俱伤,按李文忧之计主动退去,想要引发关东诸侯的矛盾,他们连洛阳都进不了。可惜计是好计,但太师回来之后就堕落了,信任吕布,亲近那些奸佞小人,而疏远我们这些老将,最终让吕布这个反复小人杀死。”

    “当年我不在长安,听闻当初李文忧因为焚毁洛阳遭到反噬,一直卧病在床,就连太师死时也不见其踪影,府邸也被大火烧了,这么多年不知所踪,想来也在那场战乱中死去。若是有他在的话,那里轮得到吕布嚣张,朝中那些大臣的暗中谋划,根本就逃不过他的眼睛。这几年来,我是越发佩服他了,当年就是他协助太师,一点点将西凉军发展壮大,成为能左右天下的一股力量,任何事都打理的很好,让太师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军队上去。但是我所掌管的西凉军,不足全盛时期的十一,却已经力不从心。这次东来,也是被迫,将来怎么办,现在还没有头绪。”

    张济一次说了很多。

    “叔父的意思是,我们却一个统筹全局的军师?”张绣沉吟了一下,试探性的问道。

    “是啊,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我们凉州人士,读书人太少了,像李文忧那样的大才更少。长安朝堂上倒是有不少人,但哪一个愿意为我所用?即便有,哪一个你敢大用?毕竟那些人到长安是被逼的,若非天子在手,早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张济说道。

    “那个,叔父,侄儿在出征之前,朝堂上有一人主动来投,侄儿见其同为凉州人,又在西凉军中待过,就带上了。突袭武关以及丹水,都是他在一旁帮忙指点,这才能这么顺利的……”张绣说着,见张济直瞪着他,吓得不敢再说了。

    “没有调查过的人,你也敢如此大用,是闲自己死得不够快吗?”张济训斥道,“叔父已经老了,你这样容易轻信别人,让我怎么把这么多弟兄交给你?说吧,是谁!”

    “贾诩贾文和……”张绣解释道。

    “等等,你说谁?”张绣才一开口,就被打断。

    “贾诩贾文和,武威姑臧人,之前在牛辅手下,后来牛辅势大,掌控朝堂,他就被入朝当了尚书,与朝中大臣交好。前次牛辅打败而逃,他被丢下,失去了靠山。此人有大才,当时前来拜会孩儿时,一语道破我们的计划,孩儿不忍杀之,就带着他一起了。这一路也多亏了他,孩儿才能隐匿行迹,起到突袭的效果。叔父大人,可是有什么不妥吗?”张绣紧张起来。

    “唉,只能说,你小子运气好,捡了个大便宜。”张济长叹一声,“贾文和很擅于藏拙,一向不显山不露水,以保全自己为首要目的,就连太师在时,都发现不了他的才能,在军中做文书。这次肯主动跟你来,是你的造化,也说明长安将要有大变,再不安全。幸好我们离开了,否则牵连其中,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既然他这么藏拙,叔父又是怎么知道的?莫非以前见过?”张绣问道。

    “没有见过,但曾经听李文忧无意中说起过,整个西凉军中,也只有他才知道贾文和的才能,自言比不上他。”张济看了一眼自己的侄子,“幸好你当时没有动手,否则的话,我们就要多一个敌人了。因为你即便动手,也杀不了他,他从不会将自己置于险地,而且他的实力,比你更强。”

    “不会吧!”张绣张大了嘴,“那我们该怎么做?”

    “明天带我去拜访他吧!”张济吩咐道,“希望他能留下来。要是他在的话,我们就轻松多了。”

    “可是,在叔父来之前,我就让他和胡车儿一起去攻南乡了。”张绣喃喃道。

    张济愕然。

第五百三十四章 、张刘联合() 
张济叔侄口中的贾文和,如今正在南乡城外,在夜色中,幽幽看着不远处的城墙。

    一路上既要隐匿行迹,又要快速行军,就算是贾诩这种实力的人,也有些吃不消。

    说实话,这么卖力帮助张绣,不是贾诩的风格,一直以来,他都在西凉军中隐匿自己的才华,安心的当一个普通文书,就算曾经李儒那么诚恳的邀请他出山,他都拒绝了。但偏偏这次,他这么做了,毫不掩饰自己的实力。

    正如张济所说的那样,他对天下大势了然于心,自牛辅被驱逐之后,西凉军内部不但没有消停,反而矛盾愈演愈烈,他看到了长安大乱的征兆,所以才毫不犹豫的放弃朝中悠闲的职位,选着跟着张绣,离开那个大漩涡。游戏中的贾诩,没有为西凉军出过联合起来攻破长安的主意,只是个小人物,兼之他一向小心谨慎,就算牛辅被驱逐也没被李傕等人清算,所以离开之事很顺利。

    跟着张绣,也是一种必然,因为他能选择的余地太小。老一代的西凉军将领直接被他排除,军旅生涯数十年,早就养成了自己的一套作风,加上西凉军的处境,对谁都不会信任;而新一代的接班人,也将他们的作风学了个遍……只有张绣,年轻时在外学得一身本事,边章韩遂作乱的时候,张绣尚在家乡祖厉为县吏,韩遂的老乡金城麹胜袭杀祖厉长刘隽,张绣不久后就找了个机会,强闯麹胜的老巢,在上千人中取下麹胜首级,击杀数百,飘然而去,受到全郡上下的赞扬。但也因此,张绣在家乡待不下去去,投奔叔父张济,加入了西凉军。后来率军驻守北地郡,又闯出了偌大的名头,人称“北地枪王”,但他始终不改昔日的习惯,治军严谨,成为西凉军中的异类。而且他为人实在,所以贾诩选择跟随张绣一起离开长安。

    不但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